人物簡介
【介紹】: 明初山東東平人,寓居吳興,字士良。洪武元年舉秀才。為翰林典簿,奉使安南。六年,累遷至禮部尚書,參預(yù)制定明代禮儀制度。后以不稱職罷。有《尚友齋集》。槜李詩系·卷六
諒字士良,山東東平州人。元末寓居嘉興,與鮑恂、張翼諸名士友善,學(xué)者多從之游,自顏其堂曰尚友。徐一夔為記。明興,應(yīng)詔除翰林院典簿,同學(xué)士張以寧使安南,御制歌詩賜之。歷升禮部尚書。嘗與唐肅有丁未九月聯(lián)句詩,著述甚多,蓋明初才士也。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四
諒字士良,東平人。洪武初,舉秀才,為翰林典簿。出使安南還,擢工部員外郎,進本部侍郎,拜禮部尚書,尋降主事,復(fù)擢為本部尚書。有《尚友齋集》。田按:士良與張志道奉使安南。志道卒,士良枕上成句云:「出使艱虞萬里同,歸期日日待秋風(fēng)。寧知永訣蠻江上,才得相逢客夢中。岸幘尚看頭似雪,掀髯猶覺氣如虹。起來抆淚憑闌久,落月啼將繞殯宮。」詩頗沈痛,足增友誼之厚。士良名附見鄭端簡《吾學(xué)編陶凱傳》中,傳稱凱姿性過人,才高舉博,識見卓遠,為文千言汩汩不見有艱難意。初游吳、楚支多激慨,中更亂離,去居深山中,授經(jīng)養(yǎng)親,文多隱約。明興,應(yīng)聘而起,凡稽古禮文事,多公論定,又兼領(lǐng)翰林院事。詔令封冊歌頌碑碣,時時命公,文章遂盛傳于世。明詩統(tǒng)誤以此數(shù)語屬之士良。宋弼《山左明詩抄》遂沿其訛。余閱《吾學(xué)編》,詳考文意,特為辨正,附見于此。士良在明初亦山左一作家,惜集不傳。
人物簡介
【生卒】:?—1403 【介紹】: 明陜西富平人,字昭季,號鴳庵。洪武中舉明經(jīng),出為云南布政使,在滇十七年,土地貢賦、法令條格皆所裁定。建文時為吏部尚書,詔征遺逸士,選用皆當(dāng)其才。成祖即位,令解職務(wù),給豐俸。紞出即自縊死。有《云南機務(wù)鈔黃》、《冢宰文集》。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季昭,富平人。洪武中官尚書。明詩紀(jì)事·乙簽·卷四
紞字昭季,富平人。洪武中舉明經(jīng),為東宮侍書。累遷試左通政,出為云南左參政,遷左布政使。建文初,召為吏部尚書。成祖即位,咎建文時改官制者,令解職,月給半俸,自經(jīng)死。有《鶠庵集》一卷。
人物簡介
【生卒】:1352—1395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古則,字撝謙,后更名謙,號瓊臺外史。幼貧,寄食山寺,長游四方,與諸名人游,博究六經(jīng)百氏之學(xué),尤精六書,時人目為考古先生。洪武中聘至京預(yù)修《正韻》,授國子監(jiān)典簿。久之,以薦召為瓊山縣學(xué)教諭。有《六書本義》、《聲音文字通》等。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四
撝謙名謙,一名古則,馀姚人。洪武初,徵修《正韻》。出為中都國子監(jiān)典簿,罷歸。尋以薦授瓊山教諭。有《考古馀事》。(鄭曉《今言》:趙古則撝謙,馀姚人。洪武初,徵修《正韻》。眾以謙年少,黜為中都國子監(jiān)典簿,同官論事不直,罷歸。筑考古臺,述六書之旨,注《聲音文字通》及《易學(xué)提綱》諸書三百馀卷。大臣薦召為瓊山教諭,進所著書,不報,還瓊山。初謙來京,宋濂遣子仲珩受業(yè)。謙歸,仲珩?!?a target='_blank'>正韻》多用其說。謙六書之學(xué)最精。既沒,門人柴廣敬以《聲音文字通》進,學(xué)書者心好之,莫得而見也。田按:孝陵徵修《禮書》,敕中書省云:「令天下郡縣舉素志高潔、博通古今,練達時宜之士、年四十以上者,禮送至京。其年過五十、未及四十、非深知經(jīng)術(shù)者勿遣。」撝謙應(yīng)召時,年二十八。當(dāng)事者以議論不合,借年少斥去,殆援此制也。余謂撝謙厄類賈生,遇榮司馬。撝謙沒后,長陵修《永樂大典》,門人柴欽進言其師所撰《聲音文字通》當(dāng)采錄,奉命馳傳即其家取之。此何異長卿之《封禪書》也。明初之善書者,朱孟辨之篆冢,趙撝謙之墨窗,最為韻事。董良用《題篆?!吩疲骸复雇ぶ烀牛霉畔灿?。一掃世俗書,習(xí)篆忘食眠。《秦望》并《之罘》,《碧落》兼《新泉》。小者案間列,大者屋壁懸。平生囊橐貲,多充買碑錢。功深學(xué)既精,齒壯志逾堅。池魚染皆黑,鐵硯磨將穿。摹拓累萬番,期差古人肩。師法正在茲,什襲比啼筌。孫憔文自祭,智永筆忍捐。嗟峨細林山,函之瘞其巔。聚土封若堂,镵石表為阡。寶劍賈胡發(fā),玉柙蔓草纏。何如篆冢光,夜映列星躔。」管時敏《賦墨窗》云:「君居于越文獻邦,家藏金石書滿窗。磨穿青州老未已,萬斛巨鼎疇能扛。吳興宗人已物故,浙河?xùn)|西誰獨步?君今有志繼絕學(xué),砥柱中流見孤注。剡溪百番冰雪光。玄霞一斗松煤香。滿堂賓客看揮灑,風(fēng)雨颯颯龍鸞翔。」他若滕用亨之篆書,王止仲作歌云:「南陽髯翁學(xué)古書,雅典秦漢參錙銖。古文奇字蕩胸臆。豈若俗工訛魯魚。自言初習(xí)勝國時,玉雪左丞吾所師。荻莖錐沙指畫腹,廿年勤苦求妍姿。」張藻仲之草書,高季迪作歌云:「昔聞汝祖東吳精,醉傳草圣醒而驚。汝今能飲不滿杓,逸氣欲與相崢嶸。高堂把筆若把槊,長綃一拂悲風(fēng)生。陰垂大澤雷雨過,響破巨峽波濤傾。」皆書苑佳話也。)
人物簡介
【生卒】:1470—1544 【介紹】: 明浙江海鹽人,字德翼。少時刻苦力學(xué)。弘治十八年進士。授宣城知縣,改新建。寧王朱宸濠暴虐,民不堪命,結(jié)山寨抗命。昂以為民乃有激而然,親入山諭之。累升福建按察僉事、山東副使,所至有善政。官終福建布政使,以廉介為同僚所不喜,知不能諧俗,逾年即致仕。既歸,每混跡農(nóng)漁,布衣氈帽,人或輕侮之,亦不較。有《周禮音釋》等。槜李詩系·卷十一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十四昂,字德翼,號南溪,海鹽人。少時聞海寧祝先生萃,履方篤行,以員外郎家居教授。昂裋褐草鞋,負書往從。先生奇之曰:“生來晚,書舍滿,唯一牛屋,生寧得居乎?”昂欣然受。書日夜誦不輟,衣一敗絮,時解與所從老仆,更相衣。或周走室中,跳踴卻寒。除夕歸,上母壽,即走詣祝先生所。自是學(xué)大成,登弘治乙丑進士,授宜城令。改新建會宸,濠橫虐民不能堪,匿丁家山以拒。昂入山諭之立散。歷遷兵刑二曹,擢福建接察僉事。有妻殺夫坐死者,昂疑而默禱,夢一小兒據(jù)人腹,昂曰:“殺人者必杜福子也”捕得之。閩人以為神。累升布政,乞歸。居白苧溪上,著書自樂。布袍芒履,混跡農(nóng)漁人,或狎之亦不校。嘗駕舴艋入郡城,遇兩生,舟相觸,怒止昂,索錢以償。昂乞至西門湯別駕家行貸,至則別駕大驚曰:“何得辱前輩。”昂遜謝,益恭。兩生慚沮而去。晚年不涉世故,及歲饑,數(shù)為請賑。又上書請筑海塘一方賴之。著有《南溪集》。鄭端簡云:“明有兩方伯,天臺陳公,華亭夏公,皆人杰也。”昂學(xué)問淳固如天臺,見幾明哲如華亭,而安貞履順,斂華就實,尤不可及焉。
昂字德翼,海監(jiān)人。弘治乙丑進士,授宜城知縣。改新建,歷兵部,刑部郎,出為福建按察僉事,終布政使。有《南溪集》。維基
吳昂(1470年—1544年),字德翼,號南溪,浙江嘉興府海鹽縣人。成化六年出生。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四十一名進士。授宣城縣知縣,改新建縣。歷南京刑部主事,告歸。六年后,起為南京兵部武選司署員外郎事主事,十四年(1519年)四月擢云南按察司僉事,十五年四月調(diào)任福建僉事,嘉靖二年(1523年)十月升山東按察司副使,致仕歸。數(shù)年后,又于嘉靖八年(1529年)拜原官,五月轉(zhuǎn)升福建左參政。十年五月進右布政使,十一年八月引疾乞休
人物簡介
劉養(yǎng)直(1504年—?年),字敬夫,四川成都府內(nèi)江縣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三甲第四十九名進士。授行人,選給事中,直聲動朝宇。嚴(yán)嵩掌權(quán)后,謫貴州布政司照磨。不久,經(jīng)吏部鄭曉幫助,升吏部稽勛司主事,歷文選司郎中。升順天府府尹,擢戶部左侍郎,乞休歸。
人物簡介
【生卒】:1499—1561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南喬,號崦山。嘉靖二年進士。官潛江、新會知縣,歷兵科給事中。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有治績,進南京吏部尚書,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居官方峻,砥節(jié)奉公。有《簡肅公遺稿》。維基
周延(1499年—1561年),字南喬,號儼山,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官至左都御史。嘉靖元年壬午科江西鄉(xiāng)試第40名舉人,二年(1523年)聯(lián)捷癸未科會試98名、三甲155名進士,任潛江知縣,調(diào)新會,政績卓著,入祀兩地名宦祠。嘉靖七年(1528年),擢兵科給事中。朝儀剝奪新建伯王守仁爵位,周延上疏反對,謫太倉州判官,丁憂去職。守喪期滿,補宿州。歷官南京吏部郎中,出為廣東布政使司參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遷福建按察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遷廣東左布政使,同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撫應(yīng)天,平定林成之亂,進兵部右侍郎,提督兩廣軍務(wù)。嘉靖三十年(1551年),召為刑部左侍郎。歷南京右都御史。次年,任南京禮部尚書,又改兵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召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考核天下官員,秉公無私。與刑部尚書鄭曉、大理寺卿馬森并稱「三平」。世宗用給事中徐浦之議,令廷臣及督撫舉薦邊才。于是前侍郎郭宗皋,都御史曹邦輔、吳岳,祭酒鄒守益,修撰羅洪先,御史吳悌、方涯,主事唐樞,參政周大禮、曹亨,參議劉志,知府黃華皆在推薦名單中。御史羅廷唯上疏反對,世宗因此以為吏部濫舉,命會同都察院核議。周延與尚書吳鵬等上言,所舉者皆不負人望,世宗不悅,斥責(zé)周延等,舉賢之事也從此作罷。嘉靖四十年(1561年),周延卒于官,贈太子太保,謚簡肅。《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法會。云谷其號也。嘉善懷氏子。二十受具。修天臺小止觀。往郡之天寧。問所修何如于法舟濟公。公曰。夫?qū)W以悟心為主。止觀之要。不離身心氣息。何能脫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矣。因示以旨要。師力究之。一日受食。食盡而不知。碗忽墮地。猛然有省。恍如夢覺。公與印可。自是韜晦叢林。陸沉賤役。閱鐔津集。見明教翁護法深心制行立愿。欲少似之。頂戴禮誦。至終夕不寐。入京。寓天界毗盧閣下。精進行道。嘗入定數(shù)日不起。三年人無知者。復(fù)愛棲霞幽深。結(jié)庵于千佛嶺下。始為陸五臺公見知。時棲霞久廢。陸公矢興復(fù)之愿。請師住持。師舉嵩山善公應(yīng)命。移居山最深處。曰。天開巖吊影如初。一時宰官居士。因陸公開導(dǎo)。多造巖參。請師一見。即問。日用事無論貴賤僧俗。入室略無寒溫。必展蒲團于地。令其端坐。返觀甚至。終日竟夜無一語。臨別必叮嚀曰。人命無嘗無空過日。再見。必問別后用心何如。故荒唐者。茫無以應(yīng)。即欲見亦不敢近。以慈愈切而規(guī)益重。雖無門庭施設(shè)。使見者望崖。不寒而慄然。師一以等心相攝。從來接人。軟語低聲。一味平懷。未嘗有辭色。時士大夫歸依者。日益眾。又不能入山。愿請見者。師以化導(dǎo)為心亦就見。歲一往來城中。至必主回光寺。每至則在家二眾。歸之如繞華座。師一視如幻化人。曾無一念分別心。故親近者。如嬰兒之傍慈母也。出城多至普德。臞鶴悅公。實出其教。師憫禪道絕響。于嘉靖丙寅冬。乃集五十三人。結(jié)坐禪期于天界。學(xué)人請問直捷用心處。師曰。舉不顧即差互。擬思量何劫悟。又曰。古人道。終日吃飯。不嚼粒米。終日行路。不踏穿地。終日穿衣。不掛寸絲。如是用心。方有少分相應(yīng)。有宰官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云。曰莫更有奇特否。師曰。不得將龜作鱉。師護法心深。不輕初學(xué)。不慢毀戒。僧有不律。亦不棄之。委曲引誘進于善。或有干法紀(jì)者。師聞不待求而往救。必懇懇當(dāng)事。乃曰。佛法付囑王臣為外護。唯在仰體佛心。辱僧即辱佛也。聞?wù)吣桓娜荨?div id="bskc5th"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679_0_126_comment'>釋然必至解脫而后已。然竟罔聞于其人。聽者亦未嘗以多事為煩。久久皆知出于無緣慈也。了凡袁公未第時。參師于山中。對坐三晝夜不瞑目。師問曰。公何無妄念。公曰。我推我命。無科第子嗣分。故安心委命。無他妄想耳。師曰。我將以公為豪杰。乃一凡夫耳。圣人云。命繇自作。福繇已求。造化豈能拘人耶。于是委示。以改過積德。唯心立命之旨。公依教奉行。竟登進士。有子嗣憨師。為小師時。侍師彌謹。一日請曰。說者謂。某甲壽不長奈何。師曰。壽夭乃生死法。參禪乃了生死法。若一念不生。則鬼神覷不破。造化何能拘之耶。第患不明道眼耳。憨師將北行。師誡之曰。古人行腳。單為提明。己躬下事爾。當(dāng)思。他日何以見父母師友。慎毋虛費草鞋錢也。其善誘掖人類如此。歲壬申。嘉禾吏部尚書默泉吳公。刑部尚書澹泉鄭公。太仆五臺陸公。與弟云臺。同迎師歸故山。諸公。時時入室問道。每見必炷香請益。執(zhí)弟子禮。紫柏師。同平泉陸公。思庵徐公。謁師叩華嚴(yán)宗旨。師發(fā)揮法界圓融之妙。皆嘆未曾有。當(dāng)江南禪道草昧之時。出入多口之地。始終無一議之者。則師操行可知已。師居鄉(xiāng)三年。所蒙化者千萬計。一夕四鄉(xiāng)之人。見師庵中發(fā)火。及明視之。師已寂然而逝矣。時萬歷乙亥正月也。世壽七十五。僧臘五十馀。葬于大云寺右。
釋法會,字云谷,姓懷氏,嘉善胥山人也。幼有逸志,頗厭塵囂,投邑大云寺出家。初習(xí)瑜珈,會每嘆曰:欲了生死,乃碌碌衣食邪?年十九,決志操方,乃登壇受具,聞天臺小止觀法門,專精修習(xí)。時法舟濟禪師續(xù)徑山之道,掩觀于郡之天寧,會往參扣,呈其所修,舟曰:“止觀之要,不依身心氣息,內(nèi)外脫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豈西來意耶?學(xué)道必以悟心為主?!睍稣堃妫凼谝阅罘饘弻嵲掝^,直令重下疑情。會依所教,日夜參究,寢食俱廢。一日就食,食盡亦不自知,碗忽墮地,猛然有省,恍如夢覺。復(fù)請益舟,乃印可。閱《宗鏡錄》,大悟唯心之旨,從此一切經(jīng)教及諸祖公案,了然如睹故物。于是,韜晦叢林,陸沈賤役。偶讀《鐔津集》,見明教大師護法深心,初禮觀世音尊,日夜稱名十萬聲。會愿效其行,遂載觀世音像,徹宵不寐,禮拜經(jīng)行,終身不懈。時江南佛法禪道絕然無聞,會初至金陵,寓天界毗盧閣下行道,見者稱異。魏王聞之,乃請于西園叢桂庵供養(yǎng),會住此入定三日夜。居無何,西林永寧請住報恩寺之三藏殿,會危坐一龕,絕無將迎,足不越閫者三年,人無知者。偶有權(quán)貴人游至寺,見會端坐以為無禮,謾辱之,會拽杖之?dāng)z山棲霞。棲霞者,本梁時開山,武帝鑿千佛嶺,累朝賜供贍田地。但道場荒廢,殿堂為虎狼所穴,會愛其幽深,遂誅茅于千佛嶺下,塊然獨處,影不出山。時有盜侵之,竊去所有,夜行至天明未能離庵,左右人獲之,送至,會食以飲食,盡其所有持去,由是聞?wù)吒谢L孜迮_陸公初仕祠部主政,訪古道場,偶游棲霞,見會氣宇不凡,雅重之。信宿山中,欲重興其寺,以會為主持,會堅辭,舉嵩山善以應(yīng)命。善盡復(fù)寺故業(yè),建禪堂,開講席,江南叢林實肇于此,會之力也。道場既開,往來者眾,會乃移居于山之最深處,曰天開巖,吊影如初。一時士大夫開風(fēng)造謁,會目無貴賤,不問道俗,入室必擲蒲圃于地,令其端坐反觀本來,甚至終日竟夜無一語,臨別必叮嚀曰“無空過日”,再見必問“別后用心難易若何”。非深造有得,則茫無以應(yīng)。蓋慈念愈切,繩糾益嚴(yán),雖無門庭設(shè)施,見者望崖不寒而慄。了凡袁公未第時參謁山中,相對默默坐三日夜,但示以唯心立命之旨,奉教唯謹,事詳《省身錄》。丙寅冬,憫禪道絕響,乃集五十三人結(jié)坐禪期于天界,力拔憨山入眾同參,指示向上一路。會垂老悲心益切,雖最小沙彌一以慈眼視之,遇之以禮,凡動靜威儀無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誘,見者人人以為親已。尋常示人,特揭唯心凈土法門,居恒安重寡言,定力攝持,孤山清修四十馀年,終身禮誦,未嘗一夕輟。居鄉(xiāng)三載,所蒙化者以千萬計。一夜,四鄉(xiāng)之人見庵中火發(fā),及明趨視,會已寂然矣,時萬歷三年乙亥正月五日也。壽七十有五,臘五十,茶毗葬于寺右。憨山感其發(fā)跡入道因緣,親蒙開示,禮塔于棲真,因募建塔亭,述其見聞而為之傳,推為中興禪道之祖。惜機語失錄,無以發(fā)揚秘妙云。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生卒】:1506—1580 【介紹】: 明福建惠安人,字孔養(yǎng),號鐘陽。嘉靖十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太平知府、江西按察使,累遷大理寺卿。屢駁疑獄,與刑部尚書鄭曉、都御史周延稱為“三平”。隆慶初,為戶部尚書,列上錢谷出入之?dāng)?shù),言財政困難,勸帝力行節(jié)儉,以母老乞養(yǎng)歸。贊助巡撫龐尚鵬在閩推行一條鞭法。卒謚恭敏。有《恭敏公集》。
字孔養(yǎng),懷安人。嘉靖乙未進士,累官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恭敏有鐘陽集維基
馬森(1506年—1580年),原姓裴,后復(fù)姓馬,字孔養(yǎng),號鐘陽。福建懷安縣(今屬福州市)人。隆慶朝官至戶部尚書。父馬驄,晚年得一子,被家人失手摔死,馬驄引為己咎,不加罪。第二年,馬森出生。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奉父命上書請求恢復(fù)姓馬,嘉靖十四年(1535年),馬森年三十,中式乙未科三甲二百一十七名進士,授戶部主事,歷知太平府(今安徽當(dāng)涂)。遷江西按察司副使,九江兵備,晉布政司右參政,三十二年三月升江西按察使。有進士因納妾而殺妻,撫按欲緩其刑責(zé),馬森堅決將其治法。三十三年七月升山東右布政使,十二月升江西左布政使,三十五年六月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三十六年升刑部右侍郎,十二月改戶部。馬森在江西時,曾推薦布政使宋淳。后來宋淳巡撫南、贛,因貪贓被查,馬森受牽連,左遷大理寺卿。任內(nèi)多次查清疑獄,與刑部尚書鄭曉、都御史周延并稱「三平」。三十九年三月升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督理西苑農(nóng)事,四十年二月因病歸里。四十一年十一月又起為南京工部右侍郎,四十二年三月改戶部右侍郎,六月轉(zhuǎn)左侍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復(fù)任總督倉場督理西苑農(nóng)事,五月以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次年閏十月,遷南京戶部尚書。隆慶元年(1567年),升戶部尚書,厲行節(jié)儉。隆慶三年,以母老乞歸養(yǎng)。萬歷八年(1580年)卒于家,贈太子少保,謚恭敏。
人物簡介
昝如思(1507年—?),字子學(xué),號龍渚,陜西西安府三原縣人,民籍。戊子科(1528年)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舉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登乙未科三甲進士。初授山西洪洞縣知縣,調(diào)任河南登封縣知縣,嘉靖二十年(1541年)任山東章丘縣知縣,二十一年五月行取考選四川道試監(jiān)察御史,十月實授。二十二年升轉(zhuǎn),十二月以周鈇、鄭曉案革職為民。著有《吏隱堂集》。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介紹】: 明湖廣京山人,字伯宗。嘉靖二十九年進士。官刑部郎中。董傳策、張翀、吳時來疏劾嚴(yán)嵩父子不法,嵩欲殺三人。岱力言于刑部尚書鄭曉,得減輕戍邊。岱又為資裝送之出郊,嵩父子深恨之。岱竟以此出為景王府長史。曾纂輯明開國以來用兵史事,成《鴻猷錄》。工詩,為李攀龍等后七子之前茅,有《西曹集》。
字伯宗,鐘祥人。嘉靖庚戌進士,除刑部主事出為景府長史有居鄖西曹集維基
高岱(1508年—1567年),字伯宗,號鹿坡居士,湖廣安陸州京山縣軍籍鐘祥縣人。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湖廣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七名,二甲第五十名進士。授刑部主事,三十一年(1552年)丁母憂歸。起復(fù)為刑部郎中。四十年(1561年),與嚴(yán)嵩父子不合,被排斥。出京為景王府右長史,卒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