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巍

相關(guān)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阿其麟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西代州人。嘉靖進士。知晉寧縣,以峭直罷歸,閉戶讀書,清節(jié)為時所稱。
維基
阿其麟(1496年—?
年),字仁夫,山西振武衛(wèi)官籍太原府代州人。
阿其麟研習(xí)《詩經(jīng)》,行一,由州學(xué)增廣生中式正德十一年丙子科(1516年)山西鄉(xiāng)試第三十九名舉人,二十八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九十九名,成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名進士。
獲授寧晉縣知縣,在任三年,因為過份剛直嚴(yán)厲被罷歸,不再出仕,巡撫楊巍拜訪他時其家居與窮人無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0—1558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子浚。皇甫錄長子。嘉靖七年舉人。屢應(yīng)會試不第。博覽群籍,善騎射,好談兵。有《己庚小志》、《幾策》、《兵統(tǒng)》、《枕戈雜言》、《三峽山水記》、《子浚全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浚,長洲人。嘉靖戊子舉人有華陽集
明詩紀(jì)事·戊簽·卷五
沖字子浚,長洲人。
嘉靖戊子舉人。
有《華陽集》六十卷。
(《藝苑卮言》:太原兄弟俱擅菁華,吳中一時之秀,海內(nèi)寡儔。
皇甫涍《少玄集》:吾兄《因是子樂府》:其劣于古者蓋鮮。
觀其意,真欲極詣以求乎至當(dāng),而不俯仰于世俗之談?wù)摺?div id="tdxzhrz" class='inline' id='people_50869_2_5_comment'>
《司動集》:吾兄詩兼綜諸體之妙,而不能種之以一長;盡臻名家之奧,而不能擬之以一子。
此二陸辭藻,獨秀于平原;三謝聲華,莫先于康樂也。
樂府雄深,古《選》雅澹,歌行縱逸,五言近體典麗,絕句清婉,差弱者,其七言近體乎。
《國雅》:吳中四持甫盛種才藻,宜嗣冉、曾。
列朝詩集》:子浚游虞山,有《紀(jì)游詩》,自為之序,詞致甚美。
其全集不傅。
金陵張文寺曰:「四甫之才,子浚為冠。
」亦闡幽之論也。
靜志居詩話》:四皇甫詩,源出中唐,兼取材于潘、左、江、鮑,清音亮節(jié),凈掃垢氛。
高蘇門、華鴻山、楊夢山而外,無有及者。
《明詩別裁》:吳中詩品,自高秀迪、筆昌轂后,應(yīng)推皇甫兄弟,以造詣古澹,無一點農(nóng)織之習(xí)。
時二黃、三張,空存名目耳。
田按:子浚詩五言與諸弟合轍,歌行獨得變《風(fēng)》變《雅》遺意。
子?!吨壑凶x楊兵部疏》詩云:「誰讀楊公疏,聞之感慨生。
無從得借劍,空使欲沾纓。
填獄人誰惜?
投沙已獨清。
須知直臣志,九死一毛輕。
」吊椒山之死,義憤勃發(fā)。
乃弟《司動集》中《壽介溪序》、《謝嚴(yán)相公分惠大官攢品》、《謁公解相遠豫章追送淞陵》諸詩,過于放翁之賦《南園》。
在山出山之詠,能不于茲三歡?。?div id="hjd7nhb" class='inline' id='people_50869_2_26_comment'>

人物簡介

維基
高啟愚(1536年—?
年),字敏甫,號昆崙,四川重慶府合州銅梁縣人。
由縣學(xué)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五名,年三十歲中式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二名進士。
刑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授翰林院檢討,萬歷元年(1573年)五月復(fù)除原官,二年二月充經(jīng)筵講官,八月升編修,五年六月復(fù)除原官,八月升修撰,九月充武舉考試官,七年(1579年)四月升右中允兼編修,七月主考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八年(1580年)閏四月清理軍職貼黃,九年(1581年)五月升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十一年(1583年)二月改北國子監(jiān)祭酒,五月遷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八月充經(jīng)筵日講官,九月升左侍郎,日講、兼官照舊,十二年(1584年)四月以典試命題忤旨革職免歸,修銅梁縣志。
罪惟錄·神宗顯皇帝》云:“詞臣高啟愚主試應(yīng)天,曾命題‘舜亦以命禹’,遂妄傳江陵堂懸舜禹授受圖,為啟愚所獻。
而御史丁此呂復(fù)追論科場事,謂高啟愚以舜禹命題,為居正策禪受,尚書楊巍等與相駁,此呂出外,啟愚削籍?!?div id="jvn7zjv" class='inline' id='people_119471_0_5_comment'>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1 【介紹】: 明河南商丘人,字伯敬,號栗庵。嘉靖三十八年進士。累官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萬歷初,與張居正不合,引疾歸。居正卒,起故官,官至吏部尚書。獎廉抑貪,責(zé)罰黠吏百余人,而不向執(zhí)政請命。大學(xué)士申時行不悅,屢假小事為梗。卒官。有《四禮初稿》。
維基
宋纁(1522年—1591年),字伯敬,號栗庵(栗亭)。
河南歸德府商丘縣人。
同進士出身,官至吏部尚書、戶部尚書,謚莊敬(一說莊敏)。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河南鄉(xiāng)試五十一名舉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登丙辰科會試二百六十四名,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廷試三甲八十三名進士,兵部觀政,初授永平府推官。
四十一年升任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出視西關(guān),巡按應(yīng)天府等地。
隆慶元年(1567年)改巡按山西。
當(dāng)時俺答汗攻陷石州,將士捕七十七人,這些人當(dāng)斬。
而宋纁通過訊問后,釋放其中一半多人。
隆慶四年(1570年)升任順天府府丞,之后以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期間核對兵卒并淘汰多馀的部隊,節(jié)省開支。
萬歷初年(1573年)因與張居正不合,稱病辭職,后張居正去世,朝廷官員紛舉薦。
他因此恢復(fù)官職,擔(dān)任保定巡撫,成功賑災(zāi)獲鹿縣的饑荒。
之后升任南京戶部右侍郎。
萬歷十二年(1574年)后召為北京戶部左侍郎,改督倉場。
萬歷十四年(1576年)升任戶部尚書,當(dāng)時明朝國運開始衰退,他力主減少山西災(zāi)荒地區(qū)的稅費,并增加邊疆屯田。
當(dāng)時萬歷帝弟潞王從京師返回封國新鄉(xiāng),萬歷帝用三十萬白銀為他購買珠寶,后在宋纁強烈要求下,減少了十萬兩。
萬歷帝為自己慶賀增加二十萬白銀,宋纁堅決反對,最終萬歷帝方才罷免此事。
宋纁在戶部的五年,正值各地多災(zāi)多難。
他堅持反對奢華浪費以解決開支,并將資金分成輕重緩急以籌資。
都御史吳時來以吏部尚書楊巍年老求去,忌憚宋纁名望在自己之上,于是兩次上疏彈劾,宋纁兩次請求辭職,萬歷帝均沒有許可。
楊巍離開后,宋纁代替出任吏部尚書。
楊巍在吏部時,不能阻止官員貪污,遇到事情則動輒請求上級指示。
宋纁上任后,決斷官員賣官鬻爵,并罷免貪污受賄的上百名官員,受到朝廷一致贊譽。
他不徇私也不結(jié)黨,然而在選擇文選員外郎缺官中,他計劃起用鄒元標(biāo),卻招致大學(xué)士申時行反對。
宋纁無奈只得上疏五次請求辭職歸鄉(xiāng),不久死于任內(nèi)。
贈太子太保,謚莊敬。
宋纁為官凝重,有識力。
當(dāng)時石星代任戶部尚書,曾對宋纁說到某地截留巨額賦稅盈馀,可以收為國有。
而宋纁則認(rèn)為“朝廷的賦稅盈馀,應(yīng)當(dāng)儲蓄,而不要動輒搜刮。
如果皇帝知道地方賦稅盈馀的話,則會升貪侈之心。
”當(dāng)時官員建議將漕運糧儲折價換成白銀,宋纁則執(zhí)意反對,稱“太倉的糧儲,寧可腐爛也不能虧空,一旦糧食不繼,則沒有解決措施了。
”宋纁死后,靈柩遷回家鄉(xiāng),葬于商丘三陵臺,與宋惠公、宋哀公、宋戴公三陵臺的中峰前懷。
劉志伊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劉志伊(1528年—1592年),字可任,號重庵,浙江寧波府慈溪縣人。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二十八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會試二百四名,廷試三甲十一名進士。
伯父布政使劉廷誥甚器重之。
禮部觀政,初授江西吉安府推官,以廉明最,三十八年九月召拜山西道試監(jiān)察御史,三十九年三月實授,巡視長蘆鹺政。
再補河南道,巡按山西,未至,嘉靖四十四年二月出為湖廣按察僉事,沔陽兵備道。
隆慶改元,八月晉福建左參議,四年庚午(1570)八月升云南按察副使,發(fā)黔國公沐朝弼不法事,奪爵逮至京。
萬歷元年(1573年)十月擢廣東右參政,分守嶺西道,適倭寇入寇雙魚,與福建巡撫趙可懷合兵,擒斬五百馀級。
又設(shè)伏半渡擊之,殲其眾,制臺殷正茂以大捷上聞。
萬歷三年(1575)大征羅旁瑤人,以總憲督二帥搗巢深入,功最多,四年九月升本省按察使,五年正月晉福建右布政使,養(yǎng)病。
十二月復(fù)除湖廣右布政使,六年正月轉(zhuǎn)左布政。
萬歷七年己卯(1579)入計京師,以何心隱一案失張居正意,投閑南中,八年三月改任應(yīng)天府尹,升南京大理寺卿。
三載(萬歷十年),張居正歿,十一年二月改北京大理寺卿,八月升工部右侍郎,十一月,禮科給事中王士性劾巡撫應(yīng)天右僉都御史郭思極,前以御史監(jiān)臨湖廣科場時,取中故相張居正子張懋修一事。
郭辯疏中詞連時任湖廣左布政使的劉志伊,吏部尚書楊巍合疏留之,令照舊供職,十二年三月竟令致政歸。
以萬歷壬辰(1592)卒,年六十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40—1598 【介紹】: 明廣東澄海人,字仁卿。萬歷二年進士。歷知萬年、泰和二縣,有惠政。官至南京吏部文選司郎中,佐尚書孫丕揚澄清吏治,苞苴不及其門。受業(yè)于永豐呂懷,深疾王守仁新說,上疏反對守仁從祀文廟。有《二程年譜》等。
全粵詩·卷四一三
唐伯元(一五四〇 — 一五九七),字仁卿,號曙臺。澄海人。明神宗萬歷二年(一五七四)進士。初授萬年令,尋改泰和。秩滿,遷南京戶部主事。歷官至吏部郎中。致仕歸。伯元受業(yè)于呂懷,踐履篤實,而深疾王守仁新說。為文根極理要。有《二程年譜》、《二程類語》、《白沙文編》、《易注》、《太乙堂采芳亭稿》、《醉經(jīng)樓集》?!?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八二、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四有傳。唐伯元詩,以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普寧方耀重刊本《醉經(jīng)樓集》為底本,并參校光緒二年(一八七六)潮州金山書院重刊本。
維基
唐伯元(1541年—1598年),字仁卿,號曙臺,廣東潮州府澄??h人。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廣東鄉(xiāng)試第三十一名舉人,萬歷二年(1574年)中式甲戌科會試第一百八十四名,三甲第一百零三名進士。
歷任萬年縣、泰和縣知縣,八年(1580年)調(diào)任南京戶部主事,升員外郎、郎中。
崇奉程朱理學(xué),反對王守仁的新理學(xué)即所謂“心學(xué)”。
因反對王守仁從祀文廟,上《爭從祀疏》被貶為海州判官。
后得到明神宗的信任,升尚寶司丞,因與吏部尚書楊巍學(xué)術(shù)觀點相同,得其贊賞,被推薦為吏部員外郎,后升考功司、文選司郎中。
任滿,本可升太常寺少卿,但上疏請求罷官回鄉(xiāng)。
因其治政和治學(xué)不錯,《明史》稱贊其為嶺海士大夫儀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46—1598 【介紹】: 明浙江臨海人,字恒叔,號太初。
王宗沐侄。
萬歷五年進士。
由確山知縣征授禮科給事中。
首陳天下大計數(shù)千言,切中時弊,多議行。
楊巍阿諛輔臣申時行,時行納邪媚,皆失大臣體統(tǒng)。
又請召還沈思孝、吳中行等,忤旨不報。
出為四川參議,官終鴻臚卿。
有《廣志繹》、《五岳游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恒叔,臨海人。萬歷丁丑進士,除知確山縣擢禮科給事中終太仆少卿有五岳?草
維基
王士性(1547年—1598年),字恒叔,號太初,浙江臺州府臨??h人,民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出生,常自稱天臺人。萬歷元年(1573年)中癸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萬歷五年(1577年)登三甲進士,授朗陵(今河南確山)知縣。萬歷十一年八月,任禮科給事中,彈劾應(yīng)元巡撫郭思極,稱其科場作弊,取中張居正之子張懋修,后典試四川。萬歷十三年(1585年)母去世,丁憂三年。萬歷十六年(1588年)三月復(fù)除禮科給事中,九月遷吏科右給事中,不久因觸犯皇帝,被派往外官,四月出為四川布政司右參議,十七年四月調(diào)任廣西,升云南副使,十九年七月調(diào)任河南提學(xué)副使,二十年十二月升山東督糧左參政。二十二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管京營,二十三年七月晉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因力辭觸怒神宗,遂改南京鴻臚寺正卿,一生喜游歷,漫游名山,旅途中寫了許多筆記,他還在張家渡象鼻巖創(chuàng)建白象書院。萬歷二十六年卒于鴻臚卿任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新建人,字二愚。萬歷十一年進士。授婺源知縣。征拜御史。言事峻切,不避當(dāng)?shù)?。以抗疏劾首輔申時行,帝謂其淆亂國事,謫劍州判官。后遷南京刑部郎中。
維基
萬國欽,字二愚,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新建縣(今江西省南昌市)。
萬歷庚辰進士,曾官監(jiān)察御史,因疏劾首輔申時行被貶。
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十一年(1583年)庚辰科進士,授直隸婺源縣知縣。
萬歷十七年,征召為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
言事慷慨,不回避權(quán)貴。
萬歷十八年,彈劾吏部尚書楊巍,被責(zé)備。
居住鄉(xiāng)里的尚書董份是大學(xué)士申時行、王錫爵的座主,囑咐浙江巡按御史上奏請問。
萬國欽說董份諂媚嚴(yán)嵩,又娶尚書吳鵬已嫁的女兒,居于鄉(xiāng)里多有不法行為,不應(yīng)當(dāng)予以加禮,事情方才停止。
起初,吏部員外郎趙南星、戶部主事姜士昌上疏責(zé)備執(zhí)掌朝政任用唯親。
給事中李春開越權(quán)檢舉趙南星、姜士昌,而其黨羽陳與郊暗中幫助。
刑部主事吳正志上疏,稱李春開、陳與郊諂媚當(dāng)權(quán),擾亂清議,同時彈劾林祖述包庇大臣的過錯。
于是御史赫瀛集合其他御史,在朝堂上商議合疏糾劾吳正志,稱他不顧惜臺諫體統(tǒng)。
但是萬國欽與周孔教沒有署名。
赫瀛非常生氣,盛氣凌人地責(zé)備萬國欽。
萬國欽說:“戴豸帽,穿豸服,我以保留正直為己任,不敢與你們茍同。
”赫瀛沮喪,果然沒呈上奏疏,可是吳正志竟然被貶為宜君典史。
宦官袁進等打死平民,萬國欽再次上疏彈劾。
萬歷十八年(1590年)夏,火落赤各部頻頻進犯臨洮、鞏昌。
七月,皇上在皇極門召見申時行等,咨詢策略,說:“邊境守備廢弛,督撫缺乏調(diào)度,想大力整頓。
”申時行說和議通貢足夠。
皇上稱:“和議通貢并不足以依賴。
假若專門迎合敵人,使他更為驕傲自大,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呢?
”申時行等聽令退下。
未有多久,警報不斷傳來,于是推選鄭洛為經(jīng)略尚書巡邊,實際上是使用通好主張。
萬國欽上疏彈劾申時行,說:“陛下以西事棘手,特地召見輔臣商討戰(zhàn)守,而輔臣在召見時卻粉飾蒙騙皇上。
陛下對敵人的侵犯很憤怒,輔臣則主張攻打地區(qū)是漢化番人居住,臨洮、鞏昌果然是番地嗎?
陛下責(zé)備督撫喪失時機,輔臣則以為過錯在武臣。
邊疆之事,督撫難道不參與嗎?
陛下說和議通貢難以依靠,輔臣則稱通貢二十年,使百萬生靈得以存活。
西寧的失敗,肅州被搶掠,就不是荼毒生靈嗎?
陛下決議為戰(zhàn),而申時行不想打仗;陛下的意思是斷絕往來,申時行想與他們講和。
九邊將帥,每歲送的金錢,已不計其數(shù)。
敵人已毀壞了城堡,殘殺官吏、百姓,還說計策已實現(xiàn)。
三邊總督梅友松專諛媚敵人,前次上奏說順義已謝恩西去,為什么又包圍我臨洮、鞏昌呢?
后又上疏極力夸耀戰(zhàn)績,為何景古城全軍覆沒呢?
甘肅巡撫李廷儀引賊入關(guān),沒有聽說有奏疏報上,輔臣反代他求情請求寬恕罪過。
統(tǒng)計馬牛布帛不到三十金,而被殺被掠何止萬計。
還想讓他們互市,臣不知國法究竟怎樣了?
這三個人都是申時行的黨羽,所以敢于禍國殃民。
”因此列上申時行接受賄賂的幾件事。
皇上認(rèn)為他混淆國事,誣陷大臣,將他貶為劍州判官。
起初,萬國欽奏疏呈上,許國責(zé)備他說:“這個舉動,是為名節(jié),還是為國家?
”萬國欽稱:“哪敢為名節(jié),只為國家。
即使言語不當(dāng),生死利害聽天由命。
”許國無法難為。
萬歷二十年(1592年),吏部尚書陸光祖擬將萬國欽改為建寧推官,饒伸為刑部主事。
皇上以二人都是特地貶職的,不應(yīng)提升,嚴(yán)厲責(zé)備陸光祖,將文選郎王教,員外郎葉隆光,主事唐世堯、陳遴瑋等全部免職。
大學(xué)士趙志皋上疏申救,也遭到責(zé)備。
萬國欽后任南京刑部郎中,死于任上。
天啟二年,贈光祿寺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1—1610 【介紹】: 明山東聊城人,字古師,號泓陽。
隆慶五年進士。
授元城知縣。
萬歷初,入為刑部主事,累遷光祿少卿。
疏劾吏科給事中陳與郊,忤吏部尚書楊巍,改調(diào)南京。
孟秋饗廟,帝不親行,上章極諫。
三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與巡按御彭應(yīng)參合作,力鋤豪右。
被革職。
家居十三年,再起,進南部刑部右侍郎,改工部。
維基
王汝訓(xùn)(1551年—1610年),字師古,號泓陽,山東東昌府聊城縣人,軍籍。隆慶辛未進士,萬歷年間官至工部左侍郎。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五年(1571年)辛未科三甲第九十六名進士。授元城縣知縣。萬歷五年(1577年)升刑部主事,改兵部武選司主事,遷光祿寺丞,十六年四月奉使冊封諸王府。十七年三月升尚寶司少卿,九月升光祿寺少卿,十八年九月升南京大理寺右寺丞,十九年六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十月任太常寺少卿,二十年九月升太仆寺卿,十月改光祿寺卿。二十一年正月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四月進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因前國子監(jiān)祭酒致仕范應(yīng)期自殺案,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革職聽勘。家居十五年,三十六年(1608年)七月起復(fù)任南京刑部右侍郎,三十七年(1609年)正月召為北京工部左侍郎,四月掌本部印信,署部事。三十八年(1610年)五月卒,贈工部尚書,謚恭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陜西耀州人,字之楨。萬歷五年進士。官御史。出視屯田,清權(quán)貴侵地九千六百余頃。張居正病重,薦其座主潘晟入內(nèi)閣,國與同官抗言不可,乃止。又極論中官馮保罪。首輔申時行欲置所不悅者十九人于察典,國堅決拒絕,并與主持察政之馬允登爭吵。出為四川副使。十九人因此得免。官至右都御史,巡撫保定。
維基
王國,字之楨,陜西西安府耀州(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qū))人。
禮部尚書王圖之兄。
陜西鄉(xiāng)試第三十八名。
萬歷五年(1577年)登丁丑科進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改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出視畿輔屯田,清理成國公朱允禎吞并民田。
曾舉薦王錫爵、陸樹聲、胡執(zhí)禮、耿定向、海瑞、胡直、顏鯨、魏允貞。
后出督南畿學(xué)政,因病歸。
后獲起用,掌河南道。
因與御史馬允登相毆,吏部尚書楊巍上聞,萬歷十五年(1587年),改外任四川副使,稱病歸里。
久之,起故官,蒞山西。
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改督河南學(xué)政,遷山東參政。
召為太仆寺少卿。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復(fù)出任山西副使,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任南京鴻臚寺卿。
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任南京太常寺卿。
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任南京太仆寺卿。
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任南京太常寺卿。
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任南京通政使。
同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
后進右都御史,巡撫如故。
以剛介,為黨人所忌,因被彈劾乞求致仕歸鄉(xiāng)。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