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字穎叔。初,余君房、沈肩吾、箕仲、長孺諸公,有甬上七子之目,穎叔其一也。穎叔精于史學(xué),嘗上取羲皇迄于元,論斷其事,盡為有韻之文,名曰詩史。聞其卷帙甚多,吾友陳子遜所藏僅首卷,為錄二篇于此,亦足徵其史學(xué)矣。
人物簡介
崔棟,字孔材,順天府薊州衛(wèi)人,軍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六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八十四名進士。官中書,遷監(jiān)察御史,巡按揚州,抵禦倭寇有功。主試陜西、浙江,拔沈一貫、朱賡等名士。卒年八十馀。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531—1615 【介紹】: 明河南歸德人,字仲化,號龍江。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檢討。為東宮講官。萬歷時,遷編修,累遷吏部左侍郎。屏絕私交,好推薦賢士,不使人知。十二年,拜禮部尚書,在部持典禮,多所建白。因?qū)艺埩⑻?,又請?fù)建文年號,重修《景帝實錄》,為中貴所忌,引疾歸。二十九年,拜東閣大學(xué)士,入?yún)C務(wù)。與沈一貫共事相左,居位數(shù)年,屢請罷礦稅,終果。后與一貫同罷。有《亦玉堂稿》、《文雅社約》。卒謚文端。
沈鯉(1531年—1615年),字仲化,號龍江,河南開封府歸德州(今商丘)人。嘉靖乙丑進士,屬東林黨,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謚文端。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乙丑科進士,改庶吉士,進編修,升侍講學(xué)士、吏部右侍郎、左侍郎,期間屏絕私交,好推轂賢士,卻不會告知他們。時權(quán)相張居正約沈鯉于家宅同寫奏摺,沈鯉卻以「國政絕于私門,非體也!」加以推辭。萬歷十二年(1584年)冬拜禮部尚書,這離他任六部官才不過兩年,然因他素負物望,因而時論也不認為他升官太驟。沈鯉鯁亮剛介,在典制學(xué)政事上多有建白,京師久旱,鯉備陳恤民實政以崇儉戒奢為本,且請減織造。不久京師地震,又請謹天若戒,恤民窮。畿輔大侵,請上下交修,詞甚切。帝以四方災(zāi),敕廷臣修省,鯉因請大損供億營建,振救小民,以上明神宗無一不嘉納他的意見。然而由于沈鯉為官大公無私,秉正不撓,因而得罪了不少權(quán)貴,權(quán)貴們多次向神宗離間,帝漸不能無疑,累加詰責(zé),且奪其俸,沈鯉漸有去志,首輔申時行請旨于萬歷十六年(1588年)將其放歸。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四月起復(fù)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同年十月屢疏辭疾,準在籍調(diào)理。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九月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與朱賡同入閣參與機務(wù),萬歷三十年(1602年)七月行取入京,又以大學(xué)士同知經(jīng)筵日講、提調(diào)、纂修玉牒及東宮講筵侍班。由于他為官鯁亮,譽滿朝野,為首輔沈一貫妒。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由于支持禮部尚書郭正域查明偽楚王案的主張,引來沈一貫恨意。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七月與首輔沈一貫同被罷歸。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卒,年八十五。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九月贈太保,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賜祭葬。
人物簡介
【生卒】:?—1609 【介紹】: 明江西上饒人,字宜遷,又字照庵,學(xué)者稱止庵先生。嘉靖四十四年進士。萬歷中累遷吏部左侍郎,署部事。以選事最易涉私,乃絕請謁,謝交游,止宿公署,以杜絕行賄請托。秉銓五年,稱平允。卒于任。謚端潔。有《馬政記》、《楊端潔集》等。維基
楊時喬(1531年—1609年),字宜遷,號止庵,江西上饒縣人,民籍。嘉靖乙丑進士,萬歷間官至吏部左侍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科江西鄉(xiāng)試第十三名舉人,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會試九十一名,廷試二甲四十一名進士。刑部觀政,本年十月授工部主事,奉命在杭州榷稅,“清正廉明,苞苴不入門”,時人稱楊天官。隆慶三年(1569年)五月擢禮部員外郎,四年三月升尚寶司丞。萬歷初年,以養(yǎng)親歸去。守喪服除,起為南京太仆寺丞,十五年(1587年)八月改尚寶司丞。十六年四月引疾歸。十九年以戶科給事中陳尚象所薦,二十年正月復(fù)除尚寶司卿,二十一年三月任應(yīng)天府府丞,遷通政司右通政,本年改太仆寺卿,二十三年(1595年)二月升南京太常寺卿,二十六年升南京通政使。秩滿,連章乞休,不允。三十一年十二月累官吏部左侍郎、協(xié)理院事,三十二年五月代尚書趙世卿署理吏部事,與首輔沈一貫不合,多次以病乞休,不允,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卒于官。贈吏部尚書,謚端潔。《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字箕仲,號東霍,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稍遷至郎中,出以按察副使督江西學(xué)校。下車先為約學(xué)使者按部,即臺使者移不得入,故終其任無得干,得人為最盛。先是公迎父就養(yǎng)邸中,既遷四川參政,乃奉父還里門。上書曰:臣有父,春秋九十有二,無入蜀理。臣心不忍絕裾,愿終養(yǎng)。帝惻然,命以左參政,仍領(lǐng)江西,于是再奉父往。及執(zhí)父喪、服除、改山東。值歲積饑,平度州民聚為盜甚橫。公聞憮然曰:是崛強兒,不肯受一簞?wù)叨?div id="qmt11e5" class='inline' id='people_48717_0_8_comment'>即先布檄,身單騎馳而往。眾大驚俱匐伏請命。公唯治首亂者數(shù)人,馀盡釋之。復(fù)條為食饑法上臺使者。時帝巳念齊魯災(zāi),許發(fā)帑賑。未至,公曰:若必待此,民十死八矣。虛上恩,益吏罪,請貸所在應(yīng)內(nèi)輸錢急散之,民藉以蘇。歷遷江西布政使。有中使以??至,先檄藩臬諸長吏俱迎敕。公揚言曰:是敕中使、非敕所守土者也。例不得迎。中使為氣沮。其所移公書自稱予。公叱其使曰:若中貴人,何敢自稱予。往高皇帝起吳時,常稱予,若欲何為耶。中使聞之大懼,立造謝死罪。又一日移書稱詔,視藩藏公第以籍視之,終不為屈。以入覲得寒疾卒,年六十有八。公居官所歷,好視其形勢,考其沿革,每有所咨詢,爛若披掌。性樂易,于功名之際,更為澹然。自其族父嘉則先生以布衣起東海,高論文章,一時諸從如肩吾、大若,門風(fēng)甚盛。然公尤自許朗鑒,每見人持行卷謁肩吾,輒笑曰:家弟豈知文,奚不就我?嘉則先生初以豐對樓詩屬余君房論定,君房報書曰:吾于詩雖得窺其藩,未入其室,此事終當屬君家。箕仲公竟為嘉則刪敘其集,其為一時推重若此。所著曲轅居集行世。
沈九疇(1533年—1600年),字箕仲,號東霍,浙江寧波府鄞縣櫟社(今屬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人。明朝學(xué)者、詩人、政治人物。沈九疇于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考中進士,除刑部云南司主事,奉命審決江南,多所平繁,遷山西司員外郎,歷郎中。萬歷十三年十月以按察司副使,提學(xué)江西,十七年正月升四川右參政。先是迎父就養(yǎng),及遷四川,乃上書陳情曰:臣父春秋九十有二,耄矣,無入蜀理,臣又不忍絕裾,愿終養(yǎng)。上惻然,俾以左參政,仍領(lǐng)江西。歲馀,以父喪歸,服除,二十一年七月復(fù)除山東右參政,分守海右道。會平度州饑,奸民嘯聚幾變,九疇單騎赴之,械治渠魁,境賴以安。二十三年二月升四川按察使,二十五年五月升陜西右布政使,二十六年八月官至江西左布政使。二十八年入覲陛見,得寒疾卒,年六十八。
人物簡介
【生卒】:1535—1608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字少欽,號金庭。隆慶二年進士。萬歷六年以侍讀為日講官,宮中方治苑囿,極言宋花石綱之害,帝悚然。二十九年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參與機務(wù)。后獨當國,時朝政日弛,賡屢請更新庶政,神宗終不施行。言者不諒,交章彈劾。旋以老病卒官,謚文懿。有《朱文懿文集》。維基
朱賡(1535年—1608年),字少欽,號金庭,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屬紹興市)人。明朝重臣,官至內(nèi)閣首輔。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嘉靖四十年(1561年)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四名,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會試第三十名,廷試二甲七十五名進士,改庶吉士,四年三月授編修,補充《明世宗肅皇帝實錄》纂修官。萬歷初升修撰,四年六月充《大明會典》纂修官。五年八月升侍講,六年(1578年)二月,以侍讀為經(jīng)筵日講官。時宮中大興土木,建苑囿,朱賡主講《宋史》,極言“花石綱”之害。萬歷八年五月與左諭德陳經(jīng)邦典試武舉,十年七月升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八月與侍講韓世能主考順天鄉(xiāng)試,九月升左庶子,十一年二月改侍讀學(xué)士,掌翰林院事,九月升禮部右侍郎,仍兼侍讀學(xué)士,經(jīng)筵日講照舊,十二年四月晉左侍郎,十三年四月充會典副總裁,十四年改任吏部左侍郎,十五年二月以大典告成,加太子賓客,十六年九月累官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xué)士,十七年七月丁內(nèi)艱去職。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六月起掌詹事府印,二十九年九月與沈鯉一同起復(fù),命兼東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三十年四月行取到京,七月加太子少保,任內(nèi)極言礦稅之害,又獻守成、遣使、權(quán)宜三論。當時沈一貫、沈鯉相繼罷相,唯有朱賡朝綱獨斷。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因萬歷怠政,明神宗已多年未上朝,朱賡連日上疏,但十不能一回,朱賡與群臣乃素服至文華門長跪懇請,終不得命。被御史宋燾等相繼彈劾,乃以疾乞休。是年(1608年)冬十一月壬子,卒于官,贈太保。謚文懿。《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宗傳,號心堂。隆慶五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怪备已?,南京小中官醉辱給事中,參魯請究治,為中官馮保所譖,謫高安典史。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申嚴海禁。遷吏部侍郎。日本侵朝時,封貢議起,參魯持不可,因著《東封三議》,辨利害甚悉。后終南京刑部尚書,致仕卒,謚端簡。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五
維基字宗傳,號心堂。父龍積,學(xué)尚篤行,人稱為趙夫子。以歲薦,官懷寧訓(xùn)導(dǎo)。公少從父受經(jīng),盡得其學(xué)。先世無他,趙于鄞,凡家祭畢享馀惟侍父一席。公性篤孝,朝夕奉父教甚謹。年二十二,舉于鄉(xiāng),以進士授庶吉士,風(fēng)格為館閣所推重。時江陵枋國,嫌公無私謁,改戶科給事中。益擅直節(jié)敢言,如論王文成當從祀,蘆溝橋佛寺不當建,及請甄別吏治、釐刷馬房諸疏,俱其大者。閹人張進毆給事中于留都,臺省交章劾,進僅薄罰。公抗言:進乃守備中官申信之黨,不并治信,無以服人。且朝廷紀綱因此曹大壞,漸不可長。時信方與司禮馮保比譖于上,得旨切責(zé)公,使回奏。公立草上有云:臣但知有道之世,可以危言,不顧君父之前所當忌諱,此則臣之罪也。朝野俱傅誦其語,即江陵讀之,亦心悔。語客曰:如此蘊藉,不得居詞林,是吾過也。然竟坐謫高安典史。到官,勤修尉職,不自知從諫閣來,當事檄使主白鹿書院。公日勵諸生,務(wù)先實造,從榛蘚中得古文行忠信四字碑,為箋而行之,詞義剴篤,讀者感動。諸傍郡外藩士俱來就學(xué),一時稱極盛。稍遷饒州推官,尋擢福建督學(xué)僉事。時學(xué)使者阿執(zhí)政意,待士過嚴,常汰多而錄少。公曰:閩才藪也,豈得爾?一切以寬行之。其于衡鑒為更精,所錄士后多為名臣。乙卯秋,方大校士,適得父手書,忽心動,疑其有疾,立投牒竟去。當事苦留不可得。及抵家,父果臥疾不可起。公日侍五藥,夜則擁父雙足,天暑伏床下,進褻器,手濯中裙近衣,未嘗一入私室,如此復(fù)歲馀,父始歿,公竟得心疾。里中無不稱公至孝。服除,仍起督閩學(xué),兩歲五遷南太常寺卿。故事,百官賀萬壽畢,更衣謁孝陵,長至先賀冬,后陵祀。公謂祝釐所以尊君,而有事寢園,則歡忻之情不暢;陵祀所以格祖,而反后朝賀,則奠獻之禮未虔。具疏正其誤,俱報可。擢右副都御史,撫閩。公至,大閱兵海上,壁壘盡新,下教有司,立行鄉(xiāng)約保甲,境內(nèi)無盜,即盜發(fā)亦輒得。有陳申者,以倭報至,言其勢甚張,人情震動。公察其狀曰:是將勾倭以自為功耳。立械系之,謂倭來即斬汝。巳而倭竟不至。漳卒嘩。有司懼其為變,欲勿問。公曰:廢法以養(yǎng)驕亂之道也。縛其魁斬之,一軍詟不敢動。任閩二年。未嘗取一銖一縷,幕府市租,悉裁以養(yǎng)士。及遷大理卿,尚贏六萬馀金,藉付有司去。再遷刑部左侍郎。值封倭議起,公上疏力爭之。改兵部,旋改吏部。與尚書陳公有年、選郎顧憲成共持衡不撓。適同里沈公一貫拜麻,公遂欲乞歸,因出為南刑部尚書。陛辭,又言封倭非計,立枷非法,語俱切至。南中三尺久弛,人易犯;公堅持國法,即勛貴中官,無不斂跡。身雖在南,每聞國家大事,輒憂見眉睫。常云:大臣誼同休戚,豈謂南曹即去天萬里,遂可漠不相關(guān)。因?qū)沂枵堅缧谢蕛诨瓒Y,補諫官,罷祖陵開采及他礦稅,釋累系諸臣。每公疏出,朝野為倚重。上亦方大用,公會在廷,推吏部尚書,因以公名上。沈公一貫疏言:參魯才品誠堪大用,但與臣同鄉(xiāng),誰肯信臣無私?參魯因臣在,亦必不至,勢必兩相求去,惟上免用,參魯幸甚。公由是在南中九年,滿三考,遂東歸。遣人以狀聞。上即家晉公太子太保。逾四年而卒。前一夕大星隕于廳事。得年七十三。公生平學(xué)問以主敬為宗。為人溫謙有蘊藉。而見義直赴,未嘗少回。常誦自反不縮四句以明志。故能光明歷落。為當世所儀若此。所著疏草文集藏于家。
趙參魯(1537年—1609年),字宗傳,號心堂,浙江鄞縣(今寧波)人,進士出身。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名。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九十名,二甲第十五名進士。選庶吉士,萬歷元年(1573年)五月授戶科給事中,二年(1574年)十二月因彈劾兇監(jiān)張進,被降五級,貶職為高安典史。遷饒州府推官,五年三月擢福建提學(xué)僉事,七年八月以親老身病,乞致仕。張居正死后,經(jīng)孫繼先舉薦,恢復(fù)官職,十一年二月復(fù)除福建提學(xué)僉事,十一月升南京光祿寺少卿,十三年八月入為太仆寺少卿,十四年改任通政司右通政,進左通政,十五年升南京太常寺卿。萬歷十七年(1589年),以右副都御史任福建巡撫,期間嚴申海禁,捕殺與倭寇勾結(jié)的商人。十九年升遷大理寺卿,二十年二月升刑部右侍郎,三月進為刑部左侍郎,二十一年正月改兵部左侍郎,十二月改吏部左侍郎。二十二年六月吏部尚書陳有年稱病乞休,由趙參魯署吏部印,八月升南京刑部尚書,三十一年十一月六年考滿,加太子少保,三十五年三月累加太子太保。三十七年三月卒,與祭九壇造葬,謚端簡,贈少保。
人物簡介
字弘志。中進士,授知太康縣。起學(xué)舍,修浚河渠,鋤去縣中豪猾吏,解散盜賊,屢決諸疑獄,治行畢舉。歲有蝗,公為文遣之。忽大風(fēng)起,蝗遮天飛出境,一縣以為神。歲復(fù)祲賑老弱,收其壯者,給錢使繕城。民不知饑,持操甚廉。有饋以新茗者,剖其封,始笑受之。治縣數(shù)年,召為南臺御史。值南北薦饑,公再疏請發(fā)臨德二倉及三關(guān)歲課兩院存贖以賑,俱報可。時兵多嘩,主帥不能治,公奏請重其罪,復(fù)請禁宗室不得越關(guān),奸民多匿揭陷人,或誑奏其長吏,乞論如法,一時傳為名疏。辛卯監(jiān)應(yīng)天試,方操筆,點名暴卒。后御史彭應(yīng)參行部,命立祠以祀公,題曰忠勤祠。維基
林可成(1538年—1591年),字志父(志甫),浙江寧波府鄞縣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七名舉人,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進士。八月授河南太康縣知縣,十五年選授南京江西道試御史。萬歷十七年(1589年)二月,時任江西道御史的林可成與南京云南道御史方萬策,交章彈劾吏部右侍郎徐顯卿,稱其排擠張位、沈一貫、李長春、韓世能等人,又指責(zé)其勾結(jié)富商,諂媚太監(jiān),行為不端,收受賄賂。朝廷命下吏部調(diào)查。徐顯卿上疏抗辯不成,遂連上三疏請求致仕,獲準。十九年請假歸省,卒于家,年五十三。
人物簡介
【生卒】:?—1618 【介紹】: 明山東歷城人,字象賢,號南渚。隆慶五年進士。萬歷初授南京兵部主事。請廣取士之額、緩催科、開言路。張居正欲重罪之,因吏部尚書王國光勸,出為楚府右長史,復(fù)坐以事,落職歸。居正死,起戶部郎中,累遷戶部尚書,兼署吏部,推舉無所私。后因故被劾,遂杜門乞去。家居七年卒。維基
趙世卿(1538年—1615年),字象賢,號蘭渚,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人,隆慶辛未進士,萬歷間官至戶部尚書。嘉靖甲子(1564年)山東鄉(xiāng)試第五十四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三百九十六名,三甲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萬歷初年,張居正當國,以嚴治政,州縣學(xué)取士不得超過十五人;布政使、按察使司以下的官吏,即便公事也禁乘驛馬;死刑年有定額;征賦以九分為標準,如不及格有關(guān)部門要受罰;又屢次重責(zé)議論事情的人。趙世卿上奏糾正當時的五件重要的事。請求擴大取士的名額,放寬驛車的禁例,減少處死刑罰,延緩對科稅的催征,而最后極力疏論應(yīng)該廣開言路。因此得罪張居正,被調(diào)出京城,擔(dān)任楚府長吏。第二年的京官考核,又以不謹慎為名,撤職回鄉(xiāng)。張居正死后,趙世卿再次起用,萬歷十二年(1584年),任禮部儀制司郎中。萬歷十三年,任光祿寺少卿。萬歷十五年,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后擔(dān)任通政使司右通政、左通政。萬歷十六年,任光祿寺卿。萬歷十七年,任太常寺卿。萬歷二十年,任順天府府尹、大理寺卿、兵部右侍郎,兼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提督軍務(wù)。萬歷二十一年,調(diào)任戶部右侍郎,督理倉場。趙世卿工于心計,凡是他所上奏的事,都斟酌分寸,軍務(wù)國政有賴于此。戶部尚書陳蕖有病,侍郎張養(yǎng)蒙避身不負責(zé)事務(wù),皇帝惱怒,將他們一起罷免,而提拔趙世卿任尚書。趙世卿為人重節(jié)操,為官盡職守,深得皇帝倚重。吏部尚書空缺,曾派他兼任,推舉官員,毫無私心。只是楚王府宗族的人與楚王相互攻擊,趙世卿極力稱楚王不是偽王,與沈一貫觀點相一致。李廷機輔佐朝政,趙世卿極力推舉他,結(jié)果被朝廷大臣懷疑結(jié)黨,先后為給事中杜士全、鄧云霄、何士晉、胡忻,御史蘇為霖、馬孟禎等人彈劾,趙世卿便閉門在家請求去職。他上書十多次,皇帝沒有答復(fù)。萬歷三十八年秋,趙世卿就上疏出城等候命令。第二年十月,索性乘車徑直離去,朝臣上報,萬歷帝亦沒有怪罪。家居住七年卒,贈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