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宣府前衛(wèi)人。出身將家。嘉靖時歷薊鎮(zhèn)游擊將軍,御韃靼有功,遷參將。隆慶中再以功遷副總兵。萬歷中以都督僉事歷昌平、宣府、薊州總兵官。劾罷。旋再起署都督同知,擢鎮(zhèn)遼東。二十二年,大破卜失兔、炒花等。后隨總督邢玠赴朝鮮御日本,失利貶秩。日軍退出朝鮮后,還故秩。久之卒。
人物簡介
李楨,字維卿,號克庵,安化(今甘肅省慶城縣)人。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年)進士,初任高平縣知縣,后調回朝廷任御史。明神宗萬歷初年,傅應楨因向神宗皇帝直言上書,招致神宗皇帝震怒,下詔書將傅關進監(jiān)獄。李楨會同御史喬巖、給事中徐貞明,相聯(lián)擁人監(jiān)獄看護傅,又引起神宗皇帝的不快,按同罪論處,被貶為長蘆鹽運司知事。后相繼調遷為歸德推官、禮部主事、順天府府丞。維基
李楨(1540年—1614年),一作禎,字維卿,號克庵,陜西慶陽衛(wèi)官籍山西大同衛(wèi)人。陜西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七十三名,三甲第五十四名進士。初任高平知縣,后調回朝廷任御史。萬歷初年,傅應禎因向皇帝直言上書,招致皇帝震怒,下詔書將傅關進監(jiān)獄。李楨會同御史喬巖、給事中徐貞明,相聯(lián)擁入監(jiān)獄看護傅,又引起皇帝的不快,按同罪論處,被貶為長蘆鹽運司知事。后相繼調遷為順德府推官、禮部主事、尚寶司少卿,十五年三月升本司卿,十七年十二月升順天府府丞。萬歷十八年,洮河有警,極言貢市絕非良策,要求對以往設立互市的官員進行追責,這個意見遭萬歷皇帝否決。十九年任湖廣巡撫,萬歷二十年六月,召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進左副都御史,二十一年七月再遷戶部右侍郎,因與戶部郎中鄭材不和,改調兵部。萬歷二十二年五月十六日,改任兵部右侍郎,同年九月十一日,又調遷為兵部左侍郎。萬歷二十五年九月,兵部尚書石星因壬辰戰(zhàn)事不利下獄,由李禎臨時主持兵部事務。趙志皋認為李禎不懂軍事,明確反對萬歷皇帝將兵部大權托付給李禎。廣東道御史況上進認為李禎庸鄙。朝廷升邢玠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萬歷二十七年二月李楨致仕。萬歷三十七年十二月,李楨起用為南京刑部尚書。三十九年因病擅自離職,令冠帶閑住,以后不得推用。萬歷四十二年三月卒,賜祭葬。
人物簡介
徐觀瀾,字涵碧,山西澤州人。進士出身。萬歷元年(1573年)癸酉科舉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方居諫垣,關白陷朝鮮,出師援剿,詭請封貢,命集議,觀瀾與廷臣交章止之,而尚書石星力持不聽。及封事壞,喪師辱國,楊鎬掩敗奏捷,贊畫丁應太以聞,下鎬于理,因遣觀瀾往勘東征事,隨報四路潰兵狀,請論武臣失事如法,不避險難。歷釜山、蔚山等處,廉其虛實,直糾沈一貫、蕭大亨、邢玠、萬世德黨和賣國,疏未達,大亨危之,一貫簡觀瀾前疏有抱病語,票準回籍,改命代勘。適關白暴亡,邢、萬輩遂貪天冒功,而觀瀾坐廢,應太亦落職,直臣不容于時如此。
人物簡介
蕭應宮(1544年—?),字伯和,號觀復,直隸蘇州府常熟縣,民籍。隆慶四年(1570年)中庚午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七名舉人。萬歷二年(1574年)中式甲戌科會試第三十一名,登二甲第十名進士。歷官刑部郎中,出為東昌府知府,十五年(1587年)十月,升陜西按察司副使,臨洮兵備。十八年(1590年)十一月,調任山西。二十二年(1594年)三月,起復陜西固原兵備副使。五月,調整飭直隸潼關衛(wèi)。十月,升本省參政。二十五年(1597年)二月,升山東按察使,專管海防,以遼海道監(jiān)朝鮮東征軍,總兵麻貴向總督邢玠請求放棄朝鮮王京,退守鴨綠江。海防使蕭應宮以為不可,自平壤兼程趨王京止之。九月,倭軍至漢江,楊鎬派遣張貞明持沈惟敬手書往,責其動兵,有乖靜候處分之實。倭軍乃退屯井邑。麻貴遂報青山、稷山大捷。蕭應宮揭言:「倭以惟敬手書而退,青山、稷山并未接戰(zhàn),何得言功?」邢玠、楊鎬怒,遂劾應宮恇怯,不親解惟敬,被逮下獄。二十七年(1599年)謫戍。后遇赦歸。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551—1618 【介紹】: 明浙江臨海人,字圭叔,號豐興。王宗沐子。萬歷十一年進士。歷官重慶知府,楊應龍叛,奉總督邢玠命,至松坎撫定。進兵備副使。尋以山東參政,監(jiān)軍朝鮮有功,擢河南右布政使。后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
王士琦(1551年—1618年),字圭叔,號豐與,浙江臺州府臨??h(今浙江省臨海市)人。萬歷四年(1576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名舉人,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進士。歷官南京工部主事、南京兵部郎中,十八年出為福州府知府,十九年十二月丁父憂歸。起補重慶府知府。萬歷二十三年十月,擔任四川副使,分巡上東川道。萬歷二十五年五月,朝廷抽調四川兵馬增援朝鮮,以臨洮大將劉綎統(tǒng)之,以川東副使王士琦擔任監(jiān)軍,加山東右參政銜,萬歷二十七年閏四月,擔任河南按察使,九月敘朝鮮東征功,加河南左布政使,仍支正二品俸。同年十二月因四川播州楊應龍叛變,被禠職回籍。降二級為河南按察使。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十月,由河南按察使再降一級,為湖廣右參政兼僉事。歷升山東右布政、山西左布政。萬歷四十四年七月,擔任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四十五年四月被彈劾,調南京別衙門用,四十六年五月去世。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558—1634 【介紹】: 明山西安邑人,字自梁。萬歷二十年進士。授淮安推官,入為吏科給事中,劾罷兩京兵部尚書田樂、邢玠等。光宗即位,遷左僉都御史,佐趙南星京察。進左副都御史。天啟四年,為魏忠賢黨所誣,削奪。崇禎元年,拜左都御史,振舉憲規(guī),約敕僚吏,仕路為清。后遭高捷、陸澄源等相繼彈劾,謝官去。
曹于汴(1558年—1634年),字自梁,號貞予,山西安邑縣。萬歷辛卯山西解元,聯(lián)捷進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聯(lián)捷進士,授淮安府推官。升吏科給事中,遇事敢言。熹宗即位,遷左僉都御史,佐趙南星主京察,為魏忠賢排斥。崇禎初年,拜左都御史,后致仕,崇禎七年(1634年)卒,年七十七。學者稱真予先生。《明史》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