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鄧原岳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5—1523 【介紹】: 明福建閩縣人,字繼之,號少谷。弘治十八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榷稅滸墅。憤嬖幸用事,棄官歸。正德中,起禮部主事,進員外郎。諫南巡,受廷杖,力請歸。嘉靖初,以薦起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畫善詩。有《少谷集》、《經(jīng)世要談》。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四
善夫字繼之,閩人。
弘治乙丑進士,除戶部主事。
改禮部,以諫南巡,杖闕下,尋乞歸。
用蔫起南刑部郎中,改吏部。
有《少谷山人集》二十五卷。
(《園寶新編》:繼之氣秀巖谷,發(fā)情聲詩,雖才韻弗充,而古色精言,高映霞表,飄飄然有逍遙遠(yuǎn)舉之志。
《藝苑卮言》:鄭繼之詩如黃河冰棱,石嶺天骨。
繼之初不識王儀封廷相,作《漫興》詩有云:「海內(nèi)談詩王子衡,春風(fēng)坐遍魯諸生。
」后鄭卒,王始知之,為位而哭,走使千里致奠,為經(jīng)紀(jì)其喪,仍刻其遺文。
人之愛名也如此。
藝圃擷馀》:鄭善矢氣骨棱棱,差堪旗鼓中原。
《國雅》:繼之才賦英邁,往往有新語。
鄧原岳《西樓集》:先生詩以氣格為主,以悲壯為宗。
古詩、樂府原漢、魏,下及六朝,歌行近體抵掌少陵,絕句翩翩有青蓮之致。
書法尤入神,真行斟酌《圣教》;狂草奔放,縱橫爛漫,顛、素而下弗論也。
間又創(chuàng)意點染花草,叢筱怪石。
得象外趣。
鄧原岳《閩詩正聲》,洪、永之間,專譚興趣。
則林膳部、王典籍名其家。
弘,正之時。
氣格為宗,則鄭吏部擅其謄。
《談藝集》:繼之沈郁之恩,慷慨之詞,如蒼松挺秀,古梅含芬。
《焦弦竑筆乘》:予家有善夫批點杜詩,其指摘疵颣,不遺馀力,然實子美之知已,馀之議論雖多,直觀場之見耳。
嘗記其數(shù)則,一云:「詩之妙處正在不必說到盡,不必寫到真,而其欲說欲寫者,自宛然可想,雖可想而又不可道,斯得風(fēng)人之旨。
杜公往往要到真處盡處,所以失之。
」一云:「長篇沈著頓挫,指事陳情,有根節(jié)骨格,此杜者獨擅之能,唐人皆出其下。
然正不以此為貴,但可以為難而已。
宋人學(xué)之,往往以文為詩。
雅道大壞,由杜者啟之也。
」一云:「杜陵只欲脫去唐人工麗之體,而獨占高格,蓋意在自成一家,不肯隨場作劇也。
如孟詩云:『當(dāng)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便自風(fēng)度,視『玉佩仍當(dāng)歌』不啻霄壤矣。
此詩終以興致為宗,而氣格反為病也。
」善夫之詩,本出子美,而其持論如此,正子瞻所謂知其所長,而又知其敝者也。
列朝詩集》:林尚書貞恒撰《福州志》,刺少谷詩專仿杜,時靡天寶,地遠(yuǎn)拾遺,以為無病而呻吟。
以毅皇帝時政觀之,視天寶何如?
猶曰無病呻吟,則為臣子者,必將請柬封、頌巡狩而后可乎?
甚矣尚書之顛也。
徐熥《晉安風(fēng)雅》:正、嘉之際,鄭吏部善夫?qū)崍?zhí)牛耳,虎視中原。
而高、傅二山人左提右挈,閩中雅道遂曰中興。
《筆精》:鄭繼之野興詩末云:「年來混跡漁樵下,況有銅鞮伯氏風(fēng)。
」用《春秋》晉叔向兄銅鞮伯華事耳。
向見鄭詩刻本,疑用「白銅鞮」故事,改曰「習(xí)氏」,不惟失作者本意,而于題旨句法不相符矣!
閩小紀(jì)》:鄭善夫嘗雪中游天臺,美髯白皙,毛褐筍輿,戒從者勿言姓名,人以為神仙,甚傳郡中。
太守顧璘聞之,曰:「此必吾繼之。
」亟使人要之。
善夫答以詩云:「客有飄飄者,閑來湖海游。
云端尋雁宕,雪里過臺州。
白業(yè)藏賢達(dá),浮槎近斗牛。
豐干漫饒舌,太守是閭丘。
」 《堅瓠集》:鄭少谷《上泰陵》詩云:「苦憶焚香賜第日,報恩真愧濟時才。
」蓋泰陵乙丑科宮中焚香祝天,愿得賢才以輔太平。
故云。
《明詩選》:陳臥子曰:「繼之雅質(zhì),故鋪敘之言獨長。
」 《池北偶談》:宋、明以來,詩人學(xué)杜子美者多矣。
予謂子瞻得杜氣,魯直得杜意,獻(xiàn)吉得杜體,鄭繼之得杜骨。
《龍性堂詩話》:吾郡林子羽、鄭繼之成工七律。
子羽刻意三唐,已造堂奧,繼之仿佛工部,幾奪神骨。
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鄭少谷古厚郁嗇,七子外別樹一幟。
田按:少谷清才,集中仿魏、晉以來無所不有,但摹壯為多耳。
大約氣格雄渾,五律歌行最勝;音節(jié)瀏亮,七言律絕為優(yōu)。
但摹擬極肖,融化為艱;短制偏工,大篇未化。
其品次在何、李、邊、除之亞,馀子不及也。)
維基
鄭善夫(1485年—1523年),字繼之,號少谷,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明代儒學(xué)家(陽明學(xué))、詩人、政治人物。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生于高湖,世代書香,少有才名,精于易經(jīng)、數(shù)學(xué)和歷法。弘治十七年(1504年)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正德元年(1506年),以候補官員在京纂修《蘇松常鎮(zhèn)實錄》。正德六年(1511年),任戶部廣西主事。因宦官當(dāng)政,辭官,筑少谷草堂于金鰲峰下,閉門讀書,曰:“俟天下之清也?!闭率辏?518年),詔任禮部主事,升任員外郎。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痛斥江彬被廷杖三十,罰跪午門五日,辭官未獲準(zhǔn)。隔年辭官獲準(zhǔn),與傅汝舟、福州太守汪文盛有來往。嘉靖元年(1522年),都御史周季風(fēng)薦任南京刑部郎中,未幾,改任吏部驗封司。嘉靖二年(1523年)游武夷山,感染風(fēng)寒返家,兩天后病逝,葬于福州西郊梅亭山。善夫精于天文、算學(xué),能推算日蝕、月食,上疏請改歷元?!?a target='_blank'>明史·文苑傳》有傳,稱其“閩中詩文,自林鴻、高柄后,閱百余年,善夫繼之?!?/blockquote>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晦夫,朝鮮狀元,有《西坰集》。
西坰集·序
一日。湖西吳按使來。授以詩集一通曰。此吾外王父西坰柳公之遺稿也。今刊工告訖。盍為一言以弁諸首乎。不佞受而卒業(yè)而嘆曰。人有其身。而有其才者難也。雖有其才。而有其時者尤難也。蓋我明宣之際。本朝之文治隆矣。公以詞學(xué)名家。與一時諸公。潤色王猷??络娮唷S粲艉跹笱蠛?。后世無能望焉。豈所謂天使鳴國家之盛者耶。其有才有時。何其全勝歟。蓋其才宜有其時也。公最與五峰李公。詩名相埒焉。不佞雖未涉聲病之流。而嘗聞前輩譚藝之馀論。西坰不如五峰之天才。而五峰不如西坰之人功。評者以為知言云爾。不佞于此復(fù)竊有所感焉。集中所詠退陶先生者甚多。而其一絕有云。動察恒資靜養(yǎng)多。豈嘗摳衣于函丈之間耶。不然。當(dāng)日微言。何自而得也。前哲益遠(yuǎn)。妙旨無傳。一言之幾乎道者。不可復(fù)見。此余之所感者也。圭庵宋先生受禍最酷。親知莫或省顧。而公于其所寓遺宅。吟詠發(fā)揮。以寓其追慕之誠。竊念前輩風(fēng)流篤厚如此。而十?dāng)?shù)年間。已有今無之嘆。此余之所感者也。凡集四編所與酬唱。蓋多中朝文苑之士。昔縞纻之事。猶為今古之勝談。況珠璣錦繡之什。投報于皇華大雅之倫。相得如期牙。相須如塤篪秀句佳篇。脫于口而膾炙于天都搢紳之間。則其榮耀于今與后。奚獨公一身為哉。久矣此事之不能復(fù)睹也。此余之所感者尤深也。不佞少讀退陶書。其高山景行之思。老而彌深。而圭庵又余曾考之家弟也。則其愛玩是集。豈必多遜于按使。而按使獨于皇華之什。不遺一言半句。不與諸作從其刪略者。得無意乎。抑亦同余之所感者乎。聊書此以歸之。且因以問之。時崇禎壬寅仲秋。恩津宋時烈。序。
西坰集·跋
外王父晉原府院君西坰柳公嘗語曰。
文人遺集之刊行。
子孫事。
吾不復(fù)望也。
幸而皇華集一編在。
后之知我者。
觀此足矣。
先母常誦此言而詔之。
輒泫然。
不肖藏之心上矣。
王父平生文字不知幾千篇。
而摭拾于兵燹蕩佚之馀者。
僅什之二三。
恒恐并與是而無傳焉。
而況皇華集。
伊?xí)r朝家命秘書印以鑄字。
而布之不廣者。
行于世已無多。
斯豈但一家之慟惜而已哉。
今不肖按臬湖西。
時則屈而舉不至嬴。
遂捐俸倩工。
開板于公山南南穴寺。
未一月而斷手。
于戲。
是豈非圣恩之所及。
而天亦使作者不朽也耶。
王父之文章。
特馀事耳。
一時之入金石垂后世者。
蓋不出他手。
其必比家有之。
遺編剩馥之在人口者何限。
而家庭之所掇緝。
若是之鮮。
亦幸而不失其傳。
不幸而不傳其多也。
謹(jǐn)將家藏詩藁若而篇及皇華集所載詩。
分為上下卷。
擬壽其傳。
藏諸始安翠屏書院。
即吾外王父之祠宇也。
先母追慕之志庶乎無憾。
而小子夙昔之愿亦可以償矣。
時壬寅秋七月上浣。
外孫通政大夫守忠清道觀察使兼兵馬水軍節(jié)度使巡察使吳挺緯。
拜手謹(jǐn)識。
西坰集·識
惟我外曾王考西坰府君。自博士弟子時。已負(fù)藝苑重望。甫釋褐。即被湖堂之選。逮夫中年以來。主盟詞壇。再儐華使則平生所著述。不啻累千篇。而皆散佚不收。今之所存。才十之一二。可勝惜哉。公之沒幾四十年許。所遺篇馀什。將湮沒無傳。幸而公之外孫吳留后挺緯甫。先年按節(jié)湖西。湖西即公再蒞之地也。毋論內(nèi)外。子孫之繼先業(yè)已可貴。而又能捐捧鋟梓。以壽其傳。使四十年未遑之役。一朝辦出于公所憩之處。噫。斯集之始行于今。豈非有待而然歟。但竊惟念詩集二卷。雖已傳布。而伊?xí)r邊當(dāng)歲饑。事力有不逮者。如館閣應(yīng)制文字及碑狀疏劄。皆未及焉。不肖常欲得一弊縣。了是事者久矣。歲癸卯冬。恭承朝命。出宰陟州。州有若干匠手。是亦一幸也。遂取未及刊者。付之剞劂氏。才閱月。工告訖工。于是乎公之詩文并行于世。而不肖之志愿畢于此矣。然所本草中次序顛倒者有之。魚魯相雜者亦多。簿書之睱。再三校正。而尚有訛謬處。就其已甚者。不得已或刪全篇?;蜿I一二字。此乃不肖之罪也夫。仍念不肖曾為湖嶺二倅。今又東來海邑。前后刊行我兩世家集。是豈不肖之所能致。秋毫莫非國恩。祖孫幽明之間。只自感涕而已云。時乙巳孟夏下浣。外曾孫通政大夫行三陟府使金震標(biāo)。拜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