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何薦可(1558年—1630年),字替否,號具茨,湖廣承天府潛江縣人,同進士出身。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鄉(xiāng)魁,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初授常州府推官,按獄必焚香露禱,然后具狀,置于理者自以不冤。以治行異等,行取戶部主事,擢南廣西道御史,疏邊疆戰(zhàn)守無長策,經撫異同生嫌,備陳失援致衄,旁掣紛囂之情,痛切千余言。又以留都根本重地,久缺司馬,宜急簡本兵,急議督練專官。劾首揆溫體仁因循誤國,降秩,旋復,乃引病去。著有《二戴刪繇定注》行世,年七十三卒,崇禎四年祀鄉(xiāng)賢。子何翰,舉人,事載孝子傳。次子何鳳翙,歲貢士。孫何暉祚,恩貢,闖寇亂,隨父詡、母陳避湖中,賊至將遇害,暉祚哀鳴乞代,賊憫而并釋之,未仕卒。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635 【介紹】: 明大名府大名人,字靖之。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崇禎二年,官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袁崇煥率兵入援京師,被誣下獄。基命數(shù)請帝慎重處之。帝不省。又請勿求治太急,帝亦不能用。三年,為首輔,進文淵閣大學士。旋為溫體仁輩所攻,致仕。卒謚文穆。有《云石堂稿》。
成基命(1559年—1635年),字靖之,號毖予,直隸大名人。官至內閣首輔。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稱。成基命長身玉立,為諸生時,與高陽孫承宗齊名。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歷任司經局洗馬,國子監(jiān)司業(yè)等職,升禮部右侍郎兼太子賓客,改掌南京翰林院。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因其為楊漣的同門,迫使其落職閑住。崇禎元年(1628年),起為吏部左侍郎。次年恰逢己巳之變,京師戒嚴,成基命上疏請求起用孫承宗再次任為樞輔,并消除爭議,得到明毅宗嘉許。后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輔政。庶吉士金聲推薦僧將申甫,明毅宗命其視察,其上言該部隊不可用,后果也正如此。當袁崇煥、祖大壽戍京時,發(fā)生滿桂的“關寧軍箭射事件”(即當時滿桂帶軍攻擊后金軍主力,并在北京城外與金軍拼殺潰敗后,向關寧軍(袁崇煥部隊)靠攏,卻遭到友軍箭射。滿桂身中五箭,其中三支貫體,箭上有關寧軍標記)。思宗逮捕了袁崇煥,祖大壽在一旁雙腿顫抖。成基命于是叩首請帝慎重,但帝未許。祖大壽回營后即帶兵東逃,思宗非常憂慮。成基命于是提出由袁崇煥寫信召回,后在孫承宗協(xié)力下穩(wěn)住軍心。但在召對中,基命提出施政從緩,卻與思宗想法相左。工部主事李逢申劾成基命欲脫逃袁崇煥的罪行,李逢申反被降職。在韓爌、李標相繼離職后,崇禎三年(1630年),成基命成為過渡首輔,與周延儒、何如寵、錢象坤主持內閣。之后,溫體仁、吳宗達也進入內閣。后來在商議袁崇煥事時,恰逢成基命得病,錦衣衛(wèi)張道浚、工部主事陸澄源等上疏指責其在袁案中委卸避事,有牽入跡象。成基命自感大勢已去,當年辭職。崇禎帝挽留,成基命連續(xù)上疏三次請辭離任。崇禎八年,成基命于家中去世。贈少保,謚號文穆。葬今河北邯鄲市大名縣南關。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生卒】:1566—1635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孟諤。萬歷二十三年進士。歷知光山、唐山、秀水三縣,征授御史。甫拜命,即論救給事中汪若霖,詆大學士朱賡甚力。又劾中官潘相謀督湖口稅事,謂其虐民。泰昌時官吏部左侍郎,忤魏忠賢,與楊漣等同削職歸。崇禎初起官,與首輔周延儒同鄉(xiāng),而無所附麗;與溫體仁亦不合,遂以所援引不當?shù)垡?,削籍歸,卒。有《定軒存稿》。
字孟諤,宜興人。萬歷乙未進士,知光山秀水二縣擢御史歷兵部侍郎坐削籍起南都察院右都御史召總內臺加太子少保謚恭定有定軒槁維基
陳于廷(1566年—1635年),字孟諤,號中湛、定軒,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二十二年(1600年)甲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三年(1601年)聯(lián)捷乙未科三甲六十七名進士,歷任光山縣、唐山縣、秀水縣知縣、霸州知州,徵授御史,剛上任,便上疏批判大學士朱賡。刑部尚書王紀被斥,陳于廷又上疏申救。歷官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卿、吏部左侍郎,忤魏忠賢,斥為民。崇禎初年,起為南京右都御史,召為北京左都御史,以擬罪援引,不合皇帝意思,削籍歸里,家居二年,崇禎八年(1635年)卒,年七十,謚端毅。《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閔洪學(1567年—1644年),字周先,號曾泉,浙江湖州府烏程縣織里鎮(zhèn)晟舍人,軍籍,祖籍山東兗州府濟寧州。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刑部觀政,授刑部河南司主事,三十一年(1603年)升刑部江西司郎中,三十六年(1608年)升陜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兼按察司僉事,四十年(1612年)升江西按察使,四十六年(1618年)升山西右布政使,四十八年(1620年)改福建左布政使。天啟元年(1621年)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云南兼督川貴兵餉。烏撒土酋安效良串通永寧宣撫使奢崇明、水西土司安邦彥同叛。二年(1622年)重用土司沙源、龍在田、王顯祖、吾必奎等四人平定叛亂,“用兵五年,大小數(shù)千百戰(zhàn)”,七年(1627年)以軍功得以入京。又與溫體仁同鄉(xiāng),受到提拔,崇禎三年(1630年)三月吏部尚書王永光罷官,由閔洪學替補,對此閔洪學感恩戴德,唯以阿諛奉。五年(1632年)六月兵部職方司員外郎華允誠上疏,疏陳“三大可惜,四大可憂”,言閔洪學徇私數(shù)事,“造門請命,夜以為?!薄?div id="bj6go6f" class='inline' id='people_122092_0_7_comment'>八月初二日,崇禎帝遂罷閔洪學。
人物簡介
丁啟浚(1569年—1636年),又名丁啟浚,字亨文,號哲初,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同進士出身。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舉人,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進士,授寶慶府、杭州府推官,后擔任戶部主事、吏部稽勛司員外郎。四十年正月起補考功員外郎,三月升驗封司郎中。四十四年七月升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四十五年二月奉使魯王府,四月以科道糾拾調任南京。天啟元年(1621年)四月起為南京太仆寺卿管少卿事,三年四月調任北太仆寺卿、管西路驗烙少卿事,四年正月引病告歸。六年十二月起補南京太仆寺卿。崇禎即位,七年(1627年)十二月晉升為刑部右侍郎,次年轉左侍郎,當時并無人擔任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所以啟浚兼理兩官之事。當時禮部尚書溫體仁因為私怨彈劾浙黨,司法官員沒人敢去寫判決書,啟浚自告奮勇,寫得公公正正,折服了溫體仁。崇禎年間,皇帝整治閹黨,啟浚因為周起元、周順昌等十三位大臣被太監(jiān)李實陷害枉死,彈劾李實,并認為應該將李實斬首。而后溫體仁拜相,啟浚只好告病回家,崇禎九年,年六十八去世。追贈刑部尚書。。在臺灣民間信仰中,被尊為丁府八千歲,云嘉地區(qū)多有奉祀。相傳曾在云林口湖下崙弭平瘟疫,因此鄉(xiāng)民建造下崙福安宮加以奉祀。
人物簡介
【生卒】:1569—1640 【介紹】: 明浙江會稽人,字弘載,號麟武。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授檢討。天啟間累官禮部右侍郎,為魏忠賢黨所中傷,落職。崇禎初起為禮部尚書。后金兵迫都城,象坤登陴分守,祁寒不懈。帝聞其事,使與何如寵并相。引疾歸。卒謚文貞。維基
錢象坤(1569年8月12日—1640年《登科錄》記載的是「官年」,或和真實年齡有落差。),字弘載,號麟武,浙江會稽縣籍,山陰縣人,晚明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鄉(xiāng)試二十九名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進士。天啟年間,任禮部右侍郎兼太子賓客,后又為南京禮部尚書,后因被魏忠賢指為繆昌期黨,落職閒住。崇禎元年(1628年)拜禮部尚書,協(xié)理詹事府。崇禎二年(1629年)冬,都城被兵圍,條陳禦敵三策。奉命登陴分守,祁寒不懈。崇禎帝感知,遂與何如寵并相。崇禎三年(1630年)溫體仁入,為錢象坤門生,錢象坤讓位而居其下。后累加少保,進武英殿。此時翰林有所謂“四錢”,即錢象坤、錢龍錫、錢謙益、錢士升,皆負有身望。后來他的學生溫體仁為首輔,錢象坤都沒有前去依附。崇禎四年(1631年)因其學生兵部尚書梁廷棟與御史水佳胤互斗,所以遭周延儒所惡。錢象坤為了避禍,特上五疏引疾去職,后家居十年,無病而卒。贈太保,謚文貞。
人物簡介
唐世濟(1570年—1649年),字美承,號存憶。浙江烏程縣烏鎮(zhèn)(今屬桐鄉(xiāng)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授寧化知縣。三十六年考選為監(jiān)察御史,四十二年巡按淮揚,四十六年巡視京營,升掌河南道,上言九事。熹宗即位,升大理寺左寺丞,天啟元年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錢夫人的《滿庭芳·寄夫美承掌憲并次來韻》是為丈夫唐世濟升官而寫的慶賀詞。三年二月被劾,引疾乞休。五年三月起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六月改兵部右侍郎,尋為御史田景新參劾去職。崇禎時,依附溫體仁,累官至左都御史。崇禎九年,邊疆有警,唐世濟推薦霍維華治理邊境,大臣們群起而攻之。十一月,唐世濟入獄。不久罷官。崇禎十七年重修烏鎮(zhèn)雙塔。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642 【介紹】: 明山東淄川人,字圣鵠,號憲松。萬歷二十九年進士。崇禎間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起自外吏,諸翰林多不服,又始終惡異己,不能虛心延攬。終以賕請事發(fā)去官,時人傳笑以為遵旨患病云。
張至發(fā)(1573年—1642年),字對鵠,號憲松,山東濟南府淄川縣(今屬淄博市)人。明朝大臣、內閣首輔。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歷知玉田、遵化。后授南京禮部主事,改云南道御史,四十二年巡按河南,四十六年正月巡視京通二倉。時齊、楚、浙三黨方盛,張至發(fā)屬齊黨,力排東林。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稱病歸里。天啟元年(1621年)二月升大理寺右寺丞。三年十一月掌河南道印。崇禎五年(1632年)擔任順天府丞、光祿寺卿,遷刑部右侍郎,崇禎八年(1635年)以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歷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等,崇禎十年(1637年)升任首輔。時受李自成農民軍打擊,明朝已近滅亡,至發(fā)為政維持而已,無大作為,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因大力歌頌溫體仁“孤執(zhí)、不欺”,被日講官吳偉業(yè)上〈劾元臣疏〉彈劾,后因內閣中書黃應恩接受賄賂牽連,“回籍調理”,時人譏為“遵旨患病”,崇禎十四年(1641年)重啟詔用,力辭不就。次年卒于家。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生卒】:1574—1636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文起,號湛持。文彭孫。曾十赴會試,天啟二年殿試第一。授修撰。時魏忠賢已用事,震孟憤而上《勤政講學疏》。魏忠賢摘疏中語,謂比帝為偶人,調外,辭官歸。六年,又因事株連,斥為民。崇禎元年召置講筵,因連劾忠賢遺黨王永光,忤權臣,乃乘出封益府之機,歸家不出。五年復出,累進少詹事。八年擢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不肯循例投剌司禮監(jiān),又與溫體仁不協(xié),被劾落職。歸卒。有《姑蘇名賢小記》、《定蜀記》。
字文起,翰林待詔,徵明曾孫。天啟壬戌賜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以言事鐫級。崇禎初復原官,歷坊局,進少詹事,以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謚文肅。有藥圃詩槁。維基
文震孟(1574年—1636年),字文起,號湛持,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祖籍湖廣衡州府衡山縣,明末政治人物、書法家,狀元。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元贊。萬歷四十一年進士。累官翰林學士,侍經筵。張鼐以彈劾魏忠賢罷官,楚卿為鼐門生,牽連奪職。崇禎初起為禮部侍郎,遷尚書。溫體仁當國,遂上疏乞歸。
字元贊,莆田人。萬歷癸丑進士,選庶吉士累官禮部尚書維基
曾楚卿(1575年—1632年),字元贊,號矞云,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入選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天啟初年,歷轉右贊善、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冊封德藩。回京復命途中,遇到首輔葉向高,跟他說:宦侍勾萌,宮闈將變,計將安出。當時魏忠賢還未得勢,葉向高聽了很愕然不解。轉南京禮部侍郎,魏忠賢矯旨,以吏部侍郎張鼐謗議朝政,楚卿出其門下,并削籍。崇禎改元,起為禮部左侍郎,陛見,陳敬天、法祖、蘇民困、寬刑獄、豫邊防五事,轉吏部左侍郎,進禮部尚書,與輔臣溫體仁政見不和,累疏乞休,崇禎五年(1632)十二月卒,年五十八。著有《棠坡集》十二卷,《曾城集》六卷,《銓署日錄》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