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嗣修(1564年—1648年),字幼淑,號景歐,河南懷慶府河內(nèi)縣人。萬歷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中河南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進士,廷試后,連丁父母憂,萬歷庚戌(1610年),授行人,奉詔冊封崇、益二王。萬歷四十年壬子(1612年),遷戶部主事。萬歷己未(1619年),遷湖廣衡州府知府,天啟壬戌(1622年)調(diào)山西汾州知府,甲子(1624年),遷山東海防道副使。丙寅(1626年),升陜西布政司東路神木參政、陜西榆林中路按察使,又為寧夏巡撫,崇禎元年(1628年),陜西大饑荒,延綏缺餉,固原兵變發(fā)生,楊嗣修被御史樊尚燝彈劾,于崇禎二年正月回籍聽堪。楊嗣修返鄉(xiāng)后,發(fā)展教育,設(shè)立義學(xué)。在沁河渡口,捐資購買船只,用以濟人。捐資修河治渠,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崇禎十三年大饑荒,他設(shè)粥蓬賑濟,收留棄嬰,賤糶種子,救活人無數(shù)。崇禎甲申(1644年),李自成在擊敗孫傳庭官軍后,橫掃山西河南,懷慶府及左右的縣城均被攻破,當?shù)氐墓偌澅蝗繐锫拥疥兾魑靼病?div id="znuht0o" class='inline' id='people_122823_0_9_comment'>時年八十一歲的楊嗣修全家也被迫遷到西安,關(guān)押在大雁塔僧舍中,長達五十日。楊家在一日夜中逃出,從武關(guān)出關(guān)渡河,入聞喜、陽城,避于河之南,最后回到河內(nèi)。清軍入關(guān)后,其子楊挺生被任命為平陽府推官,將楊嗣修接到官署奉養(yǎng),但一月后即病逝,時順治五年,享年八十五。
人物簡介
【生卒】:?—1636 【介紹】: 一名如岳。明末陜西安塞人,李自成舅。崇禎初,陜西大饑,起義于安塞,稱闖王。為十三家七十二營主要首領(lǐng)之一。曾與張獻忠率軍東下,攻陷鳳陽等地。崇禎八年,在渭南為洪承疇所敗,東走河南,退入陜南,中陜西巡撫孫傳庭埋伏,在盩厘被俘犧牲。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江西都昌人,字二磯。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歷任武康、龍巖、海澄知縣,有治績。崇禎四年遷御史,以劾戶部尚書畢自嚴媚首輔周延儒,取其親戚陳于泰殿試第一,又劾周延儒納楊鶴等賄,貶歸。后以言張獻忠降后必反,當先發(fā)圖之。事泄被糾,遣戍,獻忠果再起反明,廷臣交章薦應(yīng)桂。十六年起用為兵部侍郎。孫傳庭敗死,代為督師,而無兵無餉,竟以“逗留”奪職。大順軍克京師后,家居不出。尋被殺。
余應(yīng)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號二磯,江西都昌人。 明末政治人物。生于萬歷十三年(1585年),耕讀世家,萬歷四十一年(1619年)已未進士,四十八年任浙江武康縣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丁艱去職。六年(1626年)授福建龍巖縣縣令,崇禎元年(1628年)授海澄縣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龍巖人立生祠,樹“余侯遺愛碑”,碑文:“相時以動,不弗人情,斯何等識力哉!……救荒發(fā)粟,施濟眾,真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也。”崇禎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彈劾首輔周延儒,下獄后繼續(xù)糾劾。崇禎七年,出任湖廣巡按,后為巡撫,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熊文燦上疏彈劾應(yīng)桂“破壞撫局”,受楊嗣昌詆誣,被逮下獄。崇禎十六年,潼關(guān)失守,起為兵部右侍郎,出代孫傳庭總督陜西軍務(wù),發(fā)帑金五萬,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職,由陜西巡撫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永歷二年十二月(合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龍舊部練為水軍,敗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萬谷春(16世紀—17世紀),字孟旸,號汝水、拙庵,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三十七都人。萬谷春中式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成進士,同年授吳縣知縣,以清廉自矢,親自收足糧餉,又搜括義租幣而不擾民,每年省下民間一千八百綸銀,同時解決葦?shù)鋮T鋪役等弊政,并嚴懲部下窩訪貪污,縣民將其事跡勒入士民德政碑中。天啟五年(1625年)升兵部主事,再升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崇禎四年(1631年)出為浙江金衢道右參政,調(diào)四川西川道,升陜西關(guān)西道副使,管轄鳳翔、平?jīng)龆趧谟泄Γ?span id="ohy6me6"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51487", "people_123776_0_3", "孫傳庭")'>孫傳庭的薦疏有「復(fù)五城于殘破,易風鶴為澤雁」等稱贊他的句子,其后因事罷歸。他個性穩(wěn)重,喜怒不形于色,論事井井有條,教導(dǎo)學(xué)生有法。
人物簡介
【生卒】:?—1642 【介紹】: 明陜西米脂人。初以守備隸延綏巡撫洪承疇,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屢遷至總兵,守延綏。崇禎九年,從孫傳庭擒高迎祥。十三年,與左良玉破張獻忠于瑪瑙山。初督師楊嗣昌許人龍進平賊將軍,既而食言。人龍大失望,遂不奉約束。帝怒,詔奪職,戴罪視事,尋授意督師孫傳庭以計殺之。
人物簡介
李貞佐(?—1642年),字無欲,山西平陽府安邑縣人,賜特用進士出身。年少時拜同鄉(xiāng)曹于汴為師,以學(xué)問、品行稱著于世,后中崇禎九年鄉(xiāng)舉、十三年賜特用。崇禎十四年為郟縣知縣。時闖軍剛攻陷縣城,前任邵可灼遇害,貞佐甫到任,即練鄉(xiāng)兵,括土寇財充餉,時出郊勞耕者,月課士;又禮賢下士,親訪孝子王錫胤、禮葬遇闖軍而殉節(jié)的姊妹二人,士民大悅。十五年二月汝州之役,明軍督師孫傳庭與闖軍李自成戰(zhàn)于汝州、郟縣一帶。鄉(xiāng)人勸其遁走避禍,不從,誓與城池共存亡,與汝州吏目顧王家協(xié)守。后孫傳庭戰(zhàn)沒,闖軍再度攻陷縣城,貞佐被俘,見闖軍殺人,輒厲聲曰:「驅(qū)百姓固守者,我也,妄殺何為!」闖軍遂割其舌,支解而死,顧王家亦大聲叱賊,被亂刃砍死。友人王昱,相隨不去,闖軍義之,讓其收葬貞佐于南郊。朝廷聞訊,贈其河南按察使司僉事,謚忠烈。母喬氏同死,子李國殺闖軍數(shù)人報家仇。
人物簡介
【生卒】:?—1642 【介紹】: 明四川南充人,字斗望。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行人。崇禎十二年,任兵部右侍郎,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wù)。十四年,李自成軍攻開封,率兵往救,小勝。旋敗于汝寧。次年再救開封。以無功解總督。繼而與丁啟睿等駐朱仙鎮(zhèn),兵潰,敗走汝寧。城破被殺。李自成備禮斂之。維基
楊文岳(?—1642年),字斗望,四川南充人。明末官員,死于李自成軍下。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授行人。天啟五年(1625年),擢兵科給事中,屢遷禮科都給事中。崇禎二年(1629年),出為江西右參政,歷湖廣、廣西按察使,云南、山西左右布政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登、萊。崇禎十二年(1639年),擢兵部右侍郎,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wù)。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陽,犯開封,文岳率總兵虎大威赴援,趨鄧州,斬賊首一條龍、一只龍。是年九月丁丑,傅宗龍駐軍新蔡,與楊文岳軍會合。己卯(八日),遇李自成部,賀人龍、鄭嘉棟不戰(zhàn)而走,李國奇戰(zhàn)不勝,亦走項城,于是明軍大潰于孟家莊(今平輿境內(nèi)),再潰于火燒店,宗龍被圍,九日,部將挾文岳夜入于項城,文岳走陳州,與丁啟睿駐軍汝寧。事后文岳被革職,充為事官,以期戴罪自贖。李自成部遂破葉縣、泌陽,乘勝陷南陽,殺唐王。連下鄧州等十四城,再圍開封。崇禎十五年(1642年)文岳馳救開封,論功復(fù)官,九月,在汝寧夜襲賊營有功。閏十一月中旬,孫傳庭戰(zhàn)死,李自成率羅汝才等部,合圍汝寧。文岳戰(zhàn)事不利,退入城中固守,李自成以人海戰(zhàn)術(shù)猛攻不休,城陷被俘,傅汝為自殺。楊文岳拒降,破口大罵,被綁在城南三里鋪,以大炮擊之,洞胸糜骨而死。
人物簡介
【生卒】:?—1643 【介紹】: 明河南原武人,字景魯。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恤刑陜西,釋疑獄百余人。崇禎末,官右僉都御史巡撫陜西,李自成克西安,自殺。維基
馮師孔(?—1643年),字景魯,開封府原武縣人,明朝進士、官員。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恤刑陜西,釋疑獄百八十人。天啟初,出為真定府知府,遷井陘兵備副使,憂歸。崇禎二年,起臨鞏兵備,改固原,再以憂歸。服闋,起懷來兵備副使,移密云。忤鎮(zhèn)守中官鄧希詔。希詔摭他事劾之,下吏,削籍歸。十五年詔舉邊才,用薦起故官,監(jiān)通州軍。明年,舉天下賢能方面官,鄭三俊薦師孔。六月,擢右僉都御史,代蔡官治巡撫陜西,調(diào)兵食,趣總督孫傳庭出關(guān)。李自成將自淅川龍車寨間道入陜西。傳庭聞之,令師孔率四川、甘肅兵駐商、雒為掎角,而師孔趣戰(zhàn)。無何,官軍敗績于南陽,賊遂乘勝破潼關(guān),大隊長驅(qū),勢如破竹。師孔整眾守西安,人或咎師孔趣師致敗也。賊至,守將王根子開門入之。十月十一日,城陷,師孔投井死。同死者,按察使黃絅,長安知縣吳從義,秦府長史章尚絅,指揮崔爾達。
人物簡介
【生卒】:?—1643 【介紹】: 明山西定襄人。嘗任鞏昌知府。后為孫傳庭監(jiān)軍副使,署潼關(guān)道。崇禎十六年,孫傳庭兵敗河南,退守潼關(guān)。遷高分守南城,起義軍破潼關(guān)時,與傳庭同死。
人物簡介
【生卒】:?—1643 【介紹】: 明湖廣宜城人。禮部侍郎丘瑜之子。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占宜城,用為兵政府從事,尋以本部侍郎守襄陽。之陶則以蠟丸書約孫傳庭來攻,己為內(nèi)應(yīng)。事泄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