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寧波人,原籍諸暨。字天植,號寒厓。明季諸生,官職方。清初以起事被捕。得脫后,柴門土室,不見一客,凡三十余年而卒。嘗夢與張煌言相語,醒而作《寒紀(jì)夢》詩。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鄞縣人,字剡公。初從張煌言軍,張死,入天童山為僧,名等月,字印千。晚食葷肉,人呼不了和尚。工書畫。有《粟顆集》。
人物簡介
【生卒】:1600—1682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字魯玙,號舜水。諸生,崇禎末兩奉征辟,未就。南明弘光時(shí)授江西按察副使,亦不就。南京陷落后,依黃斌卿于舟山。舟山陷落,輾轉(zhuǎn)日本、安南、暹羅間,往來于張煌言、陳煇軍。后定居日本,水戶藩主待為國賓。在日本講學(xué)二十余年,卒葬長崎,日本學(xué)者私謚文恭先生。精研六經(jīng),學(xué)求注重事功,對日本頗有影響。有《舜水文集》。
人物簡介
【生卒】:1601—1655 【介紹】: 明應(yīng)天府江寧人,字侯服。崇禎十六年授臺州石浦游擊。南京陷落,魯王監(jiān)國,加富平將軍,扈監(jiān)國入閩,封定西伯。旋還浙江,招舊部以壯其軍。魯監(jiān)國二年,因清松江守將吳勝兆來附,率水軍至崇明,遇風(fēng)覆軍。奉王居舟山。監(jiān)國六年,舟山陷,扈魯王再入閩。永歷七年,率軍入長江,至金、焦。次年,會張煌言再入長江,登金山,遙祭孝陵。退出后不久病卒。
人物簡介
【生卒】:1608—1663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鄞縣人,字周明,一字贛庵。明諸生。南明弘光朝亡,與董志寧、王家勤、張夢錫、華夏、毛聚奎五人,號六狂生,同奉錢肅樂起義兵,擁魯王監(jiān)國。授按察副使。兵敗后,繼續(xù)反清,與張煌言通消息。康熙時(shí),為降兵所告,被捕。旋得釋,未至家即死。私謚節(jié)介。
人物簡介
沈佺期(1608年—1682年),字云右,號復(fù)齋,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舉人,次年聯(lián)捷進(jìn)士,授吏部郎中。明亡后絕意仕進(jìn)。永歷元年(1647年),鄭鴻逵與鄭成功于福建泉州的桃花山會師。沈佺期與鄉(xiāng)紳林橋升、郭符甲、諸葛斌舉兵響應(yīng),十八年(1664年)退守銅山,來到臺灣。鄭成功禮遇之,被尊稱為「中丞」。沈佺期曾與陳士京、張煌言、徐孚遠(yuǎn)、盧若騰、曹從龍六人一同組成“海外幾社”,詩詞唱和。以醫(yī)藥濟(jì)人,被稱為「臺灣醫(yī)祖」,民間傳有圖畫《沈中丞懸壺問世》。三十六年(1682年)秋卒。延平郡王祠有供奉其牌位。
人物簡介
【生卒】:?—1669 【介紹】: 清漢軍鑲黃旗人,字君鄰。順治二年,自貢生授山陽知縣。從洪承疇至貴州,擢巡撫。十六年,擢云貴總督。后調(diào)浙江。康熙三年,派兵擒殺張煌言。在任病卒。謚清獻(xiàn)。
人物簡介
柯夏卿(1610年—1681年),字仲倩,號玉硯,浙江黃巖縣城橫街人,明末政治人物,進(jìn)士出身。明崇禎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進(jìn)士,任刑部主事。崇禎十六年(1643年)以母老辭官。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軍破南京。六月,柯夏卿與臨海陳函輝、東陽張國維、鄞縣張煌言等,在臺州奉表請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夏卿任僉都御史。次年,出使福建,與唐王朱聿鍵修好。為兵部尚書。兵敗后回鄉(xiāng)隱居,自號循庵,并種植忍冬蔓,以書屋名為忍冬軒。晚年以詩酒自娛。曾主持息林詩社,有「息林十二子」皆出于其門。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
人物簡介
全臺詩【生卒】:1624—1662 【介紹】: 明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鄭芝龍子。唐王賜姓朱,改名成功,號“國姓爺”。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無效,移師南澳,繼續(xù)抗清。永歷帝立,封為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十三年與張煌言合兵,大舉入長江,直抵南京,東南大震,旋為清兵所敗,退還廈門。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進(jìn)兵臺灣,驅(qū)逐荷蘭侵略軍,次年收復(fù)全臺。不久病卒。
鄭成功(1624~1662),初名森,字明儼,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十五歲補(bǔ)南安縣博士弟子員,崇禎十七年(1644)師徐孚遠(yuǎn)、錢謙益,錢氏為他取名「大木」。次年唐王在福州賜姓朱,改名成功,俗稱國姓爺。清兵南下時(shí),其父鄭芝龍降清,母親翁夫人殉難,鄭成功慷慨起義。永歷九年(順治十二年?1655)冊封延平王,尊奉在金門的監(jiān)國魯王及寧靖王,并且禮遇盧若騰、王忠孝、徐孚遠(yuǎn)、沈佺期等遺臣。永歷十五年(順治十八年?1661)十二月,打敗荷蘭,取得臺灣。永歷十六年(1662)五月八日病逝于臺南,年三十九歲。 彭國棟評其詩:「五言雅近選體,七言直寫胸臆,不刻意求工,而忠義之氣,溢于言表,相娛能幾何,胡不自結(jié)束諸語,微傷局促,殆為不永年之徵?!咕幷咻嬩涏嵆晒υ娮鞯闹饕妆緸椤堆悠蕉踹z集》,目前臺灣通用的版本則是楊家駱主編、劉雅農(nóng)總校的《民族正氣叢書》本,由臺北市世界書局在民國四十六年(1957)九月用照相制版重刊清鈔本問世?!紖⒖紬罴荫槨础堆悠蕉踹z集》系年考〉,《延平二王遺集》。〗同時(shí)再比對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許丙丁《臺南市志稿文教志》、陳漢光《臺灣詩錄》參校,輯錄鄭氏在臺詩作僅一首。(楊永智撰)
人物簡介
【生卒】:1631—1700 【介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號獨(dú)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梁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dú)漉堂集》。清詩別裁集
廣南三家,翁山擅長五律,藥亭擅長七古,幾無與抗行者,元孝自遜力量不及兩家,而諸體兼善,七律尤矯矯不群,詩名鼎立,不虛也。向從《明詩綜》入前代中,今考元孝之殤,在康熙中葉,仍三家并存。晚晴簃詩匯·卷一十八
陳恭尹,字元孝,一字半峰,晚號獨(dú)漉子,順德人。有《獨(dú)漉堂集》。詞學(xué)圖錄
陳恭尹(1631-1700) 字元孝,號獨(dú)漉,又號半峰。廣東順德人。明諸生。父邦彥抗清就義,永歷帝以父蔭賜錦衣僉事。與屈大均、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大家"。有《獨(dú)漉堂集》,詞附見。全粵詩·卷七一四
陳恭尹(一六三一—一七○○),字元孝,初號半峰,晚號獨(dú)漉子,又號羅浮布衣。順德人。以父邦彥死節(jié)襲南明永歷朝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順治八年(一六五一),鄭成功起兵海上,恭尹思就之,入閩不達(dá),自贛出九江,順流至蘇杭,復(fù)往返于杭州、寧國間,蓋密有結(jié)連。歷四年無成,乃歸娶。又四年,與何絳出厓門,渡銅鼓洋,收拾馀眾,又無成。十六年,將入滇從桂王,道阻,因登南岳、泛洞庭,順流江漢之間,寓蕪湖。時(shí)成功圍攻金陵,張煌言進(jìn)取徽寧,聲勢大振,恭尹與共策劃。旋成功敗走,煌言間道出海。恭尹乃濟(jì)江入汴,北渡黃河,徘徊太行山下,沿途觀察地形關(guān)隘,繪成九邊圖,冀有所為。逾年歸,與陶窳、梁梿、何衡、何絳深相結(jié)納,世稱北田五子。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以嫌疑下獄,明年事解。晚年寓居廣州城南,以詩文自娛。其詩激昂頓挫,為“嶺南三大家”之一。著有《獨(dú)漉堂集》。《清史稿》卷四八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