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繼曉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6—1490 【介紹】: 明山東壽光人,字叔溫,號古直。正統(tǒng)十三年進士,授編修。成化十年進吏部左侍郎,充講官。次年以本官兼翰林學士,入閣參與機務(wù)。尋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學士。后因萬安構(gòu)陷,乞休歸。卒謚文和。有《劉古直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叔溫,壽光人。正統(tǒng)戊辰進士,累官太子太保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贈太保謚文和有古直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八
珝字叔溫,壽光人。正統(tǒng)戊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中允,屢遷太常卿,進吏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入文淵閣,預(yù)機務(wù)。進戶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再加太子太保,進謹身殿大學士。卒謚文和。有《古直先生集》十六卷。
維基
劉珝(1426年—1490年),字叔溫,號古直,山東青州府壽光縣人。
憲宗成化年間官至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與萬安、劉吉并稱紙糊三閣老。
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進士。
改庶吉士,授編修。
天順中,歷右中允,侍講東宮,為太子朱見深(即明憲宗)的老師。
憲宗即位,任太常卿,兼侍讀學士。
成化十年進吏部左侍郎。
當時劉珝講學認真,被當時學士劉定之稱為講官第一。
因此憲宗十分器重,稱呼為「東劉先生」。
成化十一年詔以本官兼翰林學士,入閣參預(yù)機務(wù)。
后又為吏部尚書,再加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
《文華大訓》成。
加太子太保,進謹身殿大學士。
劉珝個性正直。
例如:員外郎林俊彈劾太監(jiān)梁芳、僧人繼曉因而下獄,即為劉珝所解救的。
后又有道士李孜省亂政,欲動搖東宮。
劉珝也秘密上疏諫言,但是因不夠謀略而無法傳達。
劉珝與萬安不合,曾經(jīng)訓斥萬安為負國無恥之輩。
因此與萬安斗爭多年。
成化十八年,萬安上疏罷西廠,但劉珝不愿與萬安同名上疏,因此后來被萬安與劉吉合謀陰訐他與汪直相通。
最后失權(quán)致仕。
當時內(nèi)閣三人,萬安貪婪狡猾,劉吉陰險狡詐。
劉珝較二人稍好,但是只顧著批評斗爭,被認為是狂躁之徒。
劉珝被逼倉卒引退后,而又有彭華、尹直狡詐之輩相繼入內(nèi)閣,萬安、劉吉之黨還是把持朝政。
劉珝初遭母憂,廬墓三年。
比歸,侍父盡孝。
父歿,復(fù)廬于墓。
弘治三年卒,謚文和。
嘉靖初,以言官請,賜祠額曰「昭賢」,仍遣官祭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7 【介紹】: 明人。
憲宗朝宦官。
貪財黷貨,諂事萬貴妃。
其黨錢能等假采辦為名出監(jiān)大鎮(zhèn),恣縱不法,榨取民財以進。
又薦方士李孜省、僧繼曉于帝,共為奸利。
取中旨授官,稱傳奉官,四出擾民。
孝宗繼位后,下獄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希玉。成化五年進士。授刑科給事中。上疏請免淮、揚公賦,清西北勒市戰(zhàn)馬積弊。遷工科都事中。以言事貶長沙府通判,官至廣平知府。
甬上耆舊詩·卷五
公字希玉,號益齋,以進士授刑科給事中,即劾巨珰梁芳等竊柄,引用奸僧繼曉以邪術(shù)罔上,直聲大振。
嘗疏罷淮陽貢賦十馀萬緡,陳西北市馬積弊,人俱德之。
有溫州衛(wèi)指揮戴勛,以遺孤為庶長所孽,庶長賕結(jié)當路,多為其地。
公知狀,言于尚書馬公文升,事竟得直。
勛后知公言,奉二百金賻公母之喪,公力拒不受。
服闋,遷工科都給事中。
論天變忤旨,廷杖,置于獄,謫判長沙。
稍遷同知真定府,為治善撫良詰暴,吏民愛畏之。
尚書王端毅公恕見所上治行,旌異之,遷知廣平府。
廣平故牧馬地,豪家數(shù)侵匿,委其徵于貧戶。
公至,刬洗宿蠹,盡反所侵地,民困大起。
乃命起學舍養(yǎng)士,授以經(jīng)義,三輔間翕然向?qū)W。
有張參將者,以高貲甲郡中,為讎家所誣,系獄,前守意避嫌,置不理,公按牘出之。
比公引年歸,參將使其母密懷千金為壽致榻上,公堅謝不受,其廉白始終不渝若此。
公為人不輕言笑,口未嘗論人過。
少美風儀,有鄰婦制一紈褲遺之,公斥去,默然終身不至其門,有知者重之。
維基
盧瑀(1432年—?),字希玉,浙江寧波府鄞縣人,軍籍。進士出身。成化元年(1465年)舉乙酉科浙江鄉(xiāng)試,成化五年(1469年)登進士,授刑科給事中,后上疏蠲淮、揚逋課十余萬,清理西北勒市戰(zhàn)馬等事,得到批準。之后升工科都給事中,曾與秦升等人因進言獲罪,貶為長沙通判,官至廣平知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6—1520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貞,號貞庵,又號文湖。楊守陳從弟。成化二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六年疏陳請改代宗謚等六事,不從。八年又因災(zāi)異言事,擢應(yīng)天府尹。弘治中歷工部尚書,掌大理寺,持法不撓。正德初戶部尚書韓文等以請誅劉瑾等被逐。守隨仍上章極論瑾等罪惡,被瑾等陷害下獄,除名。瑾誅,復(fù)官,又十年卒,謚康簡。
甬上耆舊詩·卷六
公字維貞,號貞庵,性強樸,師大父棲蕓先生,事兄文懿公、友弟碧川先生,問學出一門。
以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
他御史有在權(quán)貴人門為相招延,公謝不往。
數(shù)上陳時事,劾奏奸僧繼曉妖術(shù),罔上之罪,直聲大震。
出按江西,有大猾李孜省者,能變幻為暴于鄉(xiāng)里,公按其罪,當戍遣。
孜省脫身走京師,結(jié)中貴,以左道惑上,遂得幸。
公服闋赴京,孜省已為太常寺丞。
公復(fù)劾奏孜省罪人,不宜典郊廟百神之祀,改上林苑監(jiān)。
然孜省益貴,得用小簡奏百官賢否,竟以事誣公斥守南寧。
弘治初,遷應(yīng)天府尹。
以治守備太監(jiān)蔣琮罪,反為所噬,謫廣西參政,七年不調(diào)。
巳而歷遷至大理寺卿,進工部尚書掌寺事。
與劉公大夏、馬公文升、韓公文并朝野之望,各勵風節(jié)。
正德初年,巨珰劉瑾等在上左右。
日擅政,會中旨取戶部馀鹽四十萬充內(nèi)用。
韓公率九卿廷諍傳旨。
此何大事,遽爾伏闕。
公退謂諸大臣曰:果然天下事甚有大于此者。
今八虎相扇為惡,恣行不軌,勢危社稷,奈何舍此不言。
韓公乃更具疏會眾伏闕下,請治瑾等罪,得旨處分。
命瑾掌司禮監(jiān),諸珰出筦機要。
公曰:禍益大矣。
乃專疏曰:臣等力陳諸珰之罪。
謂必立正國法。
今反授以政事根本之樞,兵財機務(wù)之地,陽為遠放而陰近之,名為疏斥而實親之,政柄一入其手,將來事勢必有不可言之事。
伏愿陛下乾綱獨斷,立誅此數(shù)人,遠鑒延熹既往之愆,無使臣蹈蕃武已覆之轍。
不報。
瑾積銜入骨,遂傳旨勒公致仕,即日乘小車就道。
瑾怒不已,矯詔罰公出米千石輸邊,削奪官秩,追繳出身以來誥敕,再罰米二百石。
公家無馀財,至粥先人遺田請貸,兄弟一簪一衣不得留,尚輸不給。
瑾伏誅,復(fù)公原官,臺省交章論薦,公竟不復(fù)出。
惟與里中諸高年結(jié)為耆會,幅巾絳履,日徜徉山水間,身敦禮義,為士族法。
得年八十有五。
卒之日,士大夫走哭,父老聲鐘相吊。
詔贈太子少保,謚康簡。
維基
楊守隨(1435年—1519年),字維貞,號貞庵、文湖,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楊守阯之弟。成化元年(1465年)與兄楊守阯同舉乙酉科浙江鄉(xiāng)試,成化二年(1466年)聯(lián)中三甲進士,授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任廣西南寧府知府。后任順天府府丞。弘治初年因勘察南京守備中官蔣琮罪,被彈劾謫廣西右參政。久之,升任廣西按察使。弘治八年(1495年),擔任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歷兩京大理卿。九年后,進工部尚書,仍掌管大理寺。正德元年(1506年),參與和內(nèi)閣與六部彈劾劉瑾黨案,被迫致仕。正德三年(1508年),被逮捕系獄,罰米千石輸塞上。劉瑾被誅殺后恢復(fù)官職。又十年卒。贈太子少保,謚康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0—1522 【介紹】: 明江西新淦人,字本仁。
成化八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
以劾萬貴妃兄弟及中官梁芳、僧繼曉,系詔獄。
得釋,屢遷都給事中。
弘治中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御火篩得捷。
擢右副都御史掌南院。
正德初抗章論救南京科道戴銑、薄彥徽等,忤劉瑾致仕。
九年起撫陜西,命捕鎮(zhèn)守中官廖堂爪牙。
拜南京兵部侍郎,進刑部尚書致仕。
維基
陳壽,字本仁,祖籍新淦,改籍寧遠衛(wèi),進士出身。
其祖父陳志弘因代兄戍遼東,后改籍。
陳壽早年十分貧寒,路見遺金,守至深夜等還原主。
之后跟從鄉(xiāng)人賀欽學習,登成化八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
巡視宣府、大同邊防,彈劾鎮(zhèn)守中官、萬貴妃兄弟及中官梁芳、僧繼曉等人,遂下詔獄。
之后釋放,升至都給事中。
弘治元年,王恕任吏部尚書,舉薦其為大理寺丞。
劉吉因排擠王恕,稱監(jiān)察御史不擅長刑名,調(diào)其為南京光祿寺少卿,不久改鴻臚卿。
弘治十三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等地,并抵抗火篩進犯。
弘治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掌管南京都察院。
正德初年,劉瑾矯詔逮南京科道戴銑、薄彥徽等,陳壽抗章論救,被彈劾致仕、并罰米支邊。
之后楊一清舉薦擔任陜西巡撫,整治當?shù)乩糁?,得罪太監(jiān)廖堂,后改為南京兵部侍郎。
一年后,乞駭骨,就進南京刑部尚書,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余干人,字文簡,號云崖。
少問學于陳獻章,與吳與弼友善。
成化十一年進士,官武選主事。
二十一年,以星變應(yīng)詔上疏,劾僧繼曉、方士李孜省,請誅竄之。
觸怒憲宗,下吏貶姚安通判,后遷延平知府。
頗有政績。
終浙江參政。
能詩文,有《滇南行稿》存世。
維基
蘇章(1441年—?),字文簡,江西饒州府馀干縣人,民籍。進士出身。早年出身國子生,后中舉江西鄉(xiāng)試第三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會試第六十五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三十五名。后累升兵部主事,因進言得罪。貶姚安通判,再遷延平知府。在任期間有功,后升浙江參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1—1510 【介紹】: 明福建晉江人,字憲之,從父居南京,遂為江寧人。
成化八年進士。
授龍泉知縣。
征授南京御史,以妖僧繼曉事被杖。
后為汀州知府。
正德初歷南京右都御史,巡撫云南,劉瑾以地產(chǎn)金寶,屢責賄,文度無以應(yīng),改南京戶部尚書致仕。
謹誅,未及用而卒。
有《文石類稿》。
維基
吳文度(1441年—1510年),字憲之,號交石,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晉江縣(今福建省泉州市)人,應(yīng)天府江寧縣籍,成化壬辰進士,正德初年,官至南京戶部尚書。
成化元年(1465年)舉乙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進士,除浙江龍泉縣知縣,升南京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
因與同官孫需等彈劾妖僧繼曉,被施廷杖。
改福建汀州府知府,有惠政。
弘治年間,歷任江西左參政、山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等。
正德元年(1506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云南等地,平定師宗州阿本叛亂,歷升戶部右侍郎。
正德三年(1508年),晉升南京右都御史。
當初方文度召自云南,劉瑾索賄,吳文度不予理會,因此劉瑾十分氣憤。
恰逢工部尚書李燧致仕,朝廷推舉吳文度及南京戶部侍郎王珩繼任,但劉瑾矯詔改吳文度為南京戶部尚書,而與王珩俱致仕。
命令一下,朝廷嘩然。
吳文度歸鄉(xiāng)后,所居屋僅數(shù)椽。
劉瑾被誅后,未及用而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人,字元益。成化二年進士。歷官為都給事中。威寧伯王越鎮(zhèn)邊,殺麾下以邀賞。鎰發(fā)其奸,卒為所構(gòu),乃掛冠歸去。
甬上耆舊詩·卷十三
字元益,以進士選為翰林庶吉士,遷兵科給事中,彈劾無所避。
時妖僧繼曉以術(shù)得幸,常迎至宮中,妃嬪以下,俱膜拜受戒,王公勛戚,趨。
候,其。
門,公憤然曰:此國家大蠹也,吾當以死諫。
即極言其邪教亂俗,乞正法以肅朝廷。
疏入,繼曉寵遂衰,公直聲震于朝。
遷都給事中,論列益力,權(quán)貴俱為斂手。
時同里毛弘,與公同在諫垣,并有重名。
京師為之謠曰:毛黃門口,章黃門手。
毛章在朝,神驚鬼走。
其風裁若此。
后威寧伯王越鎮(zhèn)邊,多殺麾下首級邀賞,公摘發(fā)其奸。
及越在京營,虧耗卒伍,復(fù)連章論之,竟為所搆。
遂掛冠歸里,唯以詩歌自怡。
遺集藏于家。
維基
章鎰(1441年—?),字元益,浙江鄞縣人。進士出身。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一名。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會試第四十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二十四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2—1510 【介紹】: 明山西絳州人,字淳夫,號拙齋。
成化十四年進士。
歷禮科都給事中。
彈劾不避權(quán)貴,遇事敢言,曾諫萬貴妃之過寵,斥僧繼曉之煽惑。
以忤帝意,遷陜西參政、右布政使。
清軍政,督馬政。
弘治二年遷應(yīng)天府尹,廉以律己,勤而為政,民懷而吏畏,弊革利興,升順天府尹。
后遷遼陽巡撫,劾奸宦梁玘,物論稱快。
進南工部尚書,為劉瑾所嫉。
遂致仕。
維基
韓重(1442年—1510年),字淳夫,號拙齋,山西平陽府絳州城內(nèi)人,民籍。成化戊戌進士,正德間累官南京工部尚書。韓重自幼勤學,出身國子生,進山西鄉(xiāng)試第六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式戊戌科進士。官禮科給事中。成化二十年(1484年)清儲兩廣。弘治三年(1490年)出為陜西布政使司參政,督理糧餉。弘治九年(1496年)升布政使。弘治十一年(1498年)遷應(yīng)天府府尹。弘治十四年(1501年)調(diào)順天府尹。不久,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弘治十八年(1506年),武宗即位,韓重升任南京兵部侍郎。正德改元,改北兵部左侍郎,不久升南京工部尚書。與劉瑾不合,被罰谷千石。正德五年(1510年)行至揚州,背疽大作,七月初九日卒于官舍。終年六十九。

人物簡介

維基
敖毓元(15世紀—16世紀),字化潛、氣元,江西臨江府新喻縣定安水北人。
敖毓元是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舉人,二十年(1484年)成進士,擬授橫州知州,次年(1485年)有流星墜落,他上疏四件事:慎選大臣、慎選臺諫、舍棄佛老、愛惜名器,指責當時的右通政李孜省和國師繼曉,上奏留中不報,不久被貶謫為云南臨西縣丞。
臨西距離西藏不遠,北京官員都為他擔憂,他笑說:「天地乾坤都是我家。
」到達云南,黔國公沐琮極力勸止他,他回應(yīng):「雖我想生存,但有事比生存更重要,為何攜帶妻兒前往?
」之后敖毓元因道阻寓居麗江,和土司木泰講述周孔之道,又曉以大義教育麗江人,馀暇醉心詩歌經(jīng)史,和在中原時一樣。
明孝宗繼位,起用他為給事中,又因為言事謫任桂陽知州;在該處以嚴為治,拆毀州內(nèi)淫祠、建設(shè)社倉,令民吏畏服。
明武宗重用宦官,經(jīng)常取特旨審問官吏攻訐,奸民畏懼他的嚴明,到京師誣告他,朝廷派宦官至州查核,他堅持不肯私請,又自以理直多番理論,而遭太監(jiān)某陷害杖死。
在臨西時著有《梅花百詠》,內(nèi)容突顯他的其清風氣骨,不隨波俗流。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