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艾穆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孫維清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孫維清(1542年—?
年),字仲直,號寅所,山西平陽府解州人。
十月二十八日生,行三,治《禮記》,由州學(xué)增廣生中式山西鄉(xiāng)試第五十九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年)會試中式第一百十四名,第三甲第三百零七名進士。
吏部觀政,隆慶元年(1567年)六月授中書舍人,五年四月升吏部主事,六年十月升員外,養(yǎng)病。
萬歷四年(1576年)二月復(fù)除本部,六月丁憂,七年正月復(fù)除本部,三月升郎中。
在吏部任職十馀年,萬歷九年(1581年)三月累官考功司、文選司郎中,掌吏部察典,與秦耀設(shè)謀禁錮建言之臣,遂以趙用賢、吳中行、沈思孝、艾穆、鄒元標五賢附名察籍。
因上疏忤權(quán)臣張居正,萬歷十年(1582年)三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丁憂歸。
十三年十月起補原官,十四年二月以前任考功主察附權(quán)行私,降一級調(diào)外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東阿人,字淑孔。隆慶五年進士。授平遙知縣,擢御史。因言事忤張居正,黜為民。居正死,復(fù)原官。又上疏忤旨,謫建昌推官。后累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引疾歸。卒年八十一。
維基
孟一脈(1536年—1619年),字嗣孔,山東兗州府東平州東阿縣人,軍籍,官至南贛巡撫。
山東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進士。
授山西平遙縣知縣。
萬歷五年(1577年)七月升任南京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
萬歷六年(1578年)五月因上書請召直臣傅應(yīng)禎、鄒元標、艾穆、沈思孝諸臣回京,削職為民。
萬歷十一年(1583年)復(fù)職,十一月又因上書“減宮女,開言路,重教化,禁淫侈,習戰(zhàn)守”,貶為建昌府推官。
歷南司農(nóng)、尚寶司丞,十九年五月升南京通政司右參議,兩次會推應(yīng)天府丞,皆不用。
二十二年四月遷南京右通政,二十五年七月因病請休歸故鄉(xiāng)。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起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
四十四年正月以病辭歸,四十七年十一月卒,年84。
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
孫繼先(1540年—1586年),字胤甫,號南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盂縣(今山西省陽泉市盂縣)人。
山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七名。
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進士。
擔任獻縣、雄縣、遵化縣、內(nèi)黃縣知縣,萬歷十年(1582年),擢四川道御史。
萬歷十三年,擔任南京刑部主事。
張居正死后,孫繼先相繼舉薦萬歷帝召回此前被罷免的官員,包括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鄒元標及余懋學(xué)、趙應(yīng)元、傅應(yīng)禎、朱鴻謨、孟一脈、王用汲。
又舉薦魏學(xué)曾、宋纁、張岳、毛綱、胡執(zhí)禮、王錫爵、賈三近、溫純、曹科、陳有年、朱光宇、趙參魯?shù)热恕?div id="ckiheda" class='inline' id='people_119996_0_6_comment'>
因彈劾戶部尚書張學(xué)顏構(gòu)陷劉臺狀,再劾學(xué)顏及李成梁,降級謫臨清州判官,官至南京吏部主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新昌人,字伯華。
隆慶二年進士,除刑部主事。
張居正起復(fù),同舍郎艾穆、沈思孝以抗疏廷杖,文范慷慨護視,謫閩司運官。
居正沒,起武庫郎,出為湖廣學(xué)使,升廣東參議。
有《縉云齋稿》、《甘露堂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華,瑞州新昌人。隆慶戊辰進士,歷官廣東布政司參議有縉云齋甘露堂集
維基
蔡文范(1542年—?),字道華,號青門,江西瑞州府新昌縣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五十五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一百十八名,二甲第七十一名進士。初授刑部主事,以忤張居正,星變考察左遷閩鹽官。復(fù)除兵部主事,十三年五月與翰林院編修黃洪憲主考福建鄉(xiāng)試。升湖廣提學(xué)僉事,參粵藩。著有《縉云齋稿》、《甘露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嘉興人,字純父,號繼山。隆慶二年進士。授番禺知縣,以廉潔聞。萬歷初,舉卓異,入為刑部主事,累官右都御史。素以直節(jié)高天下,然負氣好勝,頗遭人譏評。有《晉錄》、《溪山堂草》。
槜李詩系·卷十四
思孝字純父,號繼山,嘉與人。隆慶戊辰進士。神廟初,為刑部主事。疏論江陵奪情,杖八十,戌廣東神電衛(wèi)。踉蹌萬里,徒步行亂山深樹間,就獠族寄食。比至,劉撫令囚致之,思孝乃仗劍往。至恩平,謂縣令毛鳳彩曰:撫軍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殺罪人,取媚權(quán)相,故來赴死耳。但不知若何面目見天下士大夫。毛與劉皆楚人,見思孝意不善,遂款之,馳書止劉。蔡觀察文范作仗劍行,指此也。江陵沒,賜歸。晉尚寶丞。歷遷府尹。思孝感上恩,益發(fā)舒無少顧忌,浸失當事意。調(diào)南太仆卿。時御史房寰以私憾詆海忠介。有三進士上書直忠介,俱罷去。思孝疏救,有旨切責。乃嘆曰:時事如此,不去將自及!遂拂衣歸。久之,起右僉都,出撫陜西。寧夏難作,思孝躬擐甲胄,出窮塞,轉(zhuǎn)餉濟師,而為督臣所擠,移河南,不赴。尋召為大理卿。論殺內(nèi)官郝金,后晉工部侍郎,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疏減羊絨及止盔甲之請,省金錢無算。日本封貢議起,上疏力爭,不得,乞歸。家居蕭然,筑繡野莊以老。天啟初,贈太子少保。著有行戌郊居、西征、陸沉漫稿、溪山堂、吾美堂等集。其詩格調(diào)幽疏,聲文華潔,長于近體。使先生不以功名顯,猶當獨立詞場,孤游藝圃,況矯矯者耶?求諸文行之途,可謂全人矣。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純甫,嘉興人。隆慶戊辰進士,累官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贈太子少保有行成郊居西征陸沈諸槁溪山堂吾美堂諸集
維基
沈思孝(1542年—1611年),字純父、純甫,號繼山,浙江嘉興縣人。
明代政治人物。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生。
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聯(lián)捷戊辰科三甲64名進士。
高拱想要用他為屬官,但被思孝拒絕,出京為廣東番禺知縣,并糾正兩廣總督殷正茂與洋人通商的政策。
沈思孝認為此舉易引來海盜,加以阻止。
萬歷初年,升為刑部主事。
萬歷五年十月二十日,因與艾穆一起上書,反對張居正奪情,說是“位極人臣,反不修匹夫常節(jié)。
”結(jié)果艾穆、沈思孝各受刑八十杖,昏死過去,三天后才蘇醒過來。
張居正死,起復(fù)原官,升任光祿寺少卿,又遷太常寺少卿,被御史龔仲慶攻擊,改任順天府尹,又被彈劾,改調(diào)南京太仆寺卿,最后沈思孝告病辭官。
吏部尚書陸光祖起用為南京光祿寺卿,又升任僉都御史,陜西巡撫。
在寧夏征討叛亂時與魏學(xué)曾意見不合,而后被給事中侯慶遠彈劾,說思孝放棄邊關(guān),只敢躲在內(nèi)部,守著妻小。
朝廷將思孝改任為河南巡撫,思孝推辭,而后被改為大理寺卿。
宦官郝金假傳太后旨意被捕,刑部為郝金脫罪,但沈思孝反對,說要處以極刑,皇帝提拔沈思孝為工部侍郎。
陜西必須進貢大量羊絨,是當?shù)氐囊淮筘摀夹⑸献嗲笄?,朝廷同意減少四成,升右都御史,協(xié)助辦理馬政。
給事中楊東明、鄒廷彥相繼攻擊,皇帝處罰了楊東明與鄒廷彥。
萬歷二十三年,日人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是為朝鮮之役,明朝官員們打算媾和,說要封秀吉為日本國王,沈思孝奏請力戰(zhàn),斥責主和派。
此時其友丁此呂被吏部尚書孫丕揚藉由考察的機會貶斥,沈思孝因而捲入黨爭,與孫丕揚等人爭執(zhí),蔣時馨也懷疑自己遭到沈思孝陷害,于是陷入大量的陰謀論。
沈思孝辭官歸里。
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去世。
天啟年間,贈太子少保。
思孝以正直聞名于天下,然而其重義氣、又好勝,動輒得罪朝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應(yīng)期(?
—1622年),字均饒,別號泰寰,山東兗州府沂州官籍。
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初任浙江寧波、紹興二府司理。
天啟七年十二月,吏部考選,授福建道御史,除皇馬之害,巡鹽山西,禱于漢壽亭侯祠,而赤?;汲?div id="bayym3y" class='inline' id='people_123467_0_3_comment'>
巡按陜西,流寇猖獗,督臣議撫,應(yīng)期主剿,以憂勞卒,祀鄉(xiāng)賢。
崇禎三年(1630)三月,起義軍王子順(王左掛)于宜川起事,苗美率部攻綏德。
不久皆向朝廷投降。
崇禎三年(1630)六月,延安知府張輦與都司艾穆率官軍攻破綏德,八月,李應(yīng)期至綏德,殺苗美。
崇禎四年(1631),洪承疇在榆林安撫王子順(王左掛)等人,李應(yīng)期與總兵杜文煥設(shè)計,將王子順等九十八人全部殺害。
后官烏撒衛(wèi)(今貴州威寧)指揮。
天啟二年(1622年),安邦彥反叛,圍攻烏撒衛(wèi)。
雙方僵持九個月后,食盡城陷,李應(yīng)期與管良相、朱運泰、蔣邦俊同時遇害,被稱為四忠門。
著《菌翁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進賢人,字抑之。饒位弟。萬歷十一年進士。授工部主事。十六年,黃洪憲典順天鄉(xiāng)試多私弊,禮部郎中高桂發(fā)其事,反奪俸。伸抗疏爭之,下詔獄削籍。旋起南京工部主事,改南京吏部,引疾歸。熹宗立,起南京光祿寺少卿,累官刑部左侍郎。魏忠賢亂政,告歸。輯《學(xué)?!妨儆嗑?,以浩博稱。
維基
饒伸,字抑之,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今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萬歷癸未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
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進士,授工部主事。
萬歷十六年(1588年),順天鄉(xiāng)試導(dǎo)致物議沸騰,大學(xué)士王錫爵之子、申時行之婿侄皆牽連其中。
饒伸上疏抨擊,導(dǎo)致王、申等人請辭,內(nèi)閣無人,神宗慰留,將饒伸下獄。
給事中胡汝寧、御史林祖述等再上疏彈劾饒伸和高桂,以諂媚權(quán)貴。
御史毛在又提到孔兼,說高桂的上疏是他指使的。
孔兼上疏為自己辯護乞求離職。
于是皇上下詔各部門嚴格約束部下,不要越權(quán)沽名釣譽,而將饒伸削去名籍,將高桂貶官三級,孔兼得以免除懲罰。
饒伸遭到貶斥,朝廷人士多怪罪王錫爵。
王錫爵很不安,屢屢請求任用他。
艾穆被起用為南京工部主事,他改任南京吏部。
稱病不出。
明熹宗即位,起用為南京光祿寺少卿。
天啟二年,擔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南京大理寺左寺丞。
天啟二年,擔任太常寺少卿。
天啟三年,任太仆寺卿。
天啟四年(1624年),饒伸任刑部左侍郎。
魏忠賢亂政后,他請求回鄉(xiāng)。
饒伸弟饒位,官工部右侍郎。
兩兄弟在母親活到一百歲時,先后以侍養(yǎng)告歸,榮耀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