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管寧

相關(guān)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柏侯子安 朝代:東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潁川舞陽人。
管寧嘗從受《春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末北海朱虛人,字根矩。
管寧俱以操尚稱,為儒生所仰。
孔融為北海相,舉為賢良。
黃巾起義時,舉家避海島。
后居遼東。
歸依曹操,累遷五官將長史。
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32—348 【介紹】: 西晉時龜茲國人,僧人。本姓帛。九歲在烏萇國出家。晉懷帝永嘉四年,至洛陽。洛中亂,投石勒。勒屢試其術(shù),言勝負(fù)吉兇輒中。勒重之,號曰“大和尚”。石虎繼立,傾心事之。弟子前后達(dá)萬人,以道安、僧朗等最著名。卒于鄴宮寺。
全晉文
澄本姓帛,天竺人。永嘉初至洛陽,后從石氏,終鄴宮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天竺人也。永嘉四年。來游洛自云百有馀歲。常服氣自養(yǎng)。能積日不食。善誦神祝役使鬼神。腹旁有孔。以絮塞之。夜讀書則拔絮出光。照室。齋則臨水從孔中。引腸胃洗濯。乃還納之。每聽塔鈴以言吉兇。皆奇驗。洛中??亂。潛草野以觀變。石勒屯兵葛陂專行殺戮。沙門多遇害。澄謁勒將郭黑略。黑略館之。略后從勒征伐。輒預(yù)尅勝負(fù)。勒疑問曰。孤不覺公有出人之謀。每知行軍吉兇。何也。黑略曰。將軍天挺神武。幽靈所助。近得沙門一人。有異能解言。將軍。略有區(qū)夏已當(dāng)為師。前后所白皆其言也。勒召澄試其術(shù)。澄取缽盛水燒香祝之。俄有蓮花生缽中。光色曜日。勒由此敬信。自勒葛陂還河北過枋頭歒夜斫營。澄先謂黑略曰。須臾賊至??闪罟<榷杂袀涿?。勒嘗冠冑衣甲執(zhí)刀夜坐。遣人問。澄曰。夜來將軍何所在。澄謂使者曰。平居無??。何故夜嚴(yán)。一日勒以事忿。欲盡害諸道士。并苦澄。澄匿。黑略舍。語弟子曰。茍將軍使人見。問則紿以不知。夜果使。人至。求之不得。還白勒勒驚曰。吾過矣。吾過矣。惡念適起則澄棄我去如此。通夕不能寐。思欲見之。且澄上謁勒曰。夜何之。對曰。公怒。故避之耳。今改矣。敢爾來。勒笑曰。道人無乃謬。 襄國水源。在城塹西北五里。忽涸竭。勒問澄何以致水。對曰。當(dāng)為敕龍乃與弟子法省等。至水源上澄坐繩床。燒安息香。祝之。泫然微流有小龍長五六寸許。戲水中。俄水大至。隍塹皆滿。 鮮卑段末波攻勒眾甚盛。勒懼問澄對曰。寺鈴聲云。明日食時當(dāng)禽段末波。勒登城隍望之。末波軍不見其后。失色曰。末波如此可遽獲乎。更遣夔安問澄。對曰。已獲末波矣。時城北伏兵出。遇末波執(zhí)之。澄因勸勒赦其罪。使還國。勒從之。卒獲其用。 劉曜遣弟岳攻勒。勒遣弟季龍拒之。岳敗退保石梁塢。季龍堅柵守之。澄時與弟子。自官寺。至中寺。忽嘆曰。劉岳可憫。弟子法祚問其故。澄曰。昨日亥時岳敗被執(zhí)。已而果然。劉曜自攻洛陽勒將拒之。左右諫以為不可。勒以訪澄對曰。塔相輪鈴音云。秀支替戾岡仆谷劬禿當(dāng)。此羯語也。秀支軍也。替戾岡出也。仆谷劉曜胡位也。劬禿當(dāng)捉也。此言軍出捉得曜也。于是徐光獨勸勒行。勒留子弘鎮(zhèn)襄國率步騎。赴洛石堪卒生擒曜水中。當(dāng)是時。澄取麻油合燕脂。涂掌中。使童子潔齋。而后視之。童子驚曰。見軍馬甚眾。有一人長大白皙。以朱絑約其肘。澄曰此曜也。遽以告弘。勒稱趙天王。行皇帝事。敬澄彌篤。時石聰將叛。澄戒勒曰。今年蔥中有蟲。食必害人。可令百姓無食蔥也。俄石聰果走。勒自是每事必咨澄而后行。號大和尚。勒子斌暴卒。勒嘆曰。虢太子扁鵲能生之。大和尚寧無意乎。澄至以楊枝沾水。灑祝之。又以手引斌曰。起起。斌遂生。勒自是敕諸子寺中養(yǎng)之。每至四月八日。躬詣寺灌佛發(fā)愿。建平四年。四月天靜無風(fēng)。塔上一鈴獨鳴。澄曰。鈴聲云。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七月勒果薨。子弘襲位。俄而季龍廢之。自立。遷都于鄴。傾心事澄。衣澄以綾錦。乘以雕輦。朝會引之升殿。常侍以下悉助舉輿。太子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坐者皆起。司空李農(nóng)旦夕親問。太子諸公。五日一朝。民皆奉佛相競建塔寺。出家真?zhèn)蜗喟攵噙^僭。季龍下書。料簡之。著作郎王度奏曰。佛外國之神。非諸夏所應(yīng)祠奉。漢傳其道。唯聽西域八建寺自奉其神。漢人未嘗出家。魏承漢制。亦循前軌。今可令逍人。不得諸寺致敬。專遵典祀。其百辟卿士下逮眾隸例皆禁之。有犯者與淫祠同罪。沙門者。令罷道朝士多同度奏季龍以澄故下書曰。朕出自邊戎。忝居諸夏。至于饗祀應(yīng)從本俗佛是戎神應(yīng)所兼奉其夷趙百姓有樂事佛者。持聽之。澄嘗遣弟子法常北至襄國。常弟法佐自襄國來。相遇于梁臺城下。對車夜談。及澄佐歸。澄笑曰。乃與法常對車說汝師耶。先民有言。不曰。敬乎幽而不改。不曰慎乎獨而不怠。幽獨者敬慎之本。汝不識乎。佐愕然愧謝。于是國人相戒莫起惡心。大和尚知汝矣。澄所在。無敢向之唾涕便溺者。季龍?zhí)渝溆卸?。在襄國澄語邃曰。小阿彌。比當(dāng)?shù)眉?。邃即馳信往視之。果已得病。大醫(yī)殷勝。及外國道士。自言能療。澄謂弟子法才曰。政使圣人復(fù)出。不能療也。已而果死。 邃將逆謂內(nèi)豎曰。和尚神道儻發(fā)吾謀當(dāng)先除之。澄將入覲。謂弟子僧慧曰。我有所過。汝可止我。澄過。邃延上南臺。僧慧引其衣辭??歸寺。嘆曰。禍已兆矣。因從容箴季龍。終不能解事。發(fā)方悟其語郭黑略。征長安北差。墮羌圍中澄改容曰。郭公今有厄。唱云。眾僧祝愿。澄又自祝愿。有頃曰。脫矣。黑略還自說。方潰圍欲走。馬力乏。忽有人推己馬借之。得脫。是日蓋澄祝愿時也。天旱季龍禱雨無應(yīng)。請澄自行有白龍二。降臨漳江口祠中。雨方數(shù)千里。澄遣弟子西域市香。既行曰。掌中見其遭盜劫將死。乃祝之。弟子還言賊欲殺己。忽無故驚遁去。黃河不生黿。忽有得者以獻(xiàn)。季龍澄見而嘆曰。桓溫入河其不久乎。溫字元子已而果然。偽大司馬燕公斌為幽州牧。澄謂季龍曰。疾收馬還。至秋齊當(dāng)癰爛。季龍不解。即敕諸處收馬。其秋有??斌者。季龍召至鞭之三百。殺其母齊氏李龍又手殺五百人。而后已。澄曰。心不可縱。死不可生。禮不可親。殺以傷恩也。安有天子手行罰乎。晉軍出淮泗。隴北諸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季龍怒曰。吾奉佛供僧。反致??。佛無神矣。澄讓曰。陛下前世為商人。嘗于罽賓寺作大會。會中有六十應(yīng)真。吾其一也。有圣者曰。此檀越命終。報為雞。卻后再反乃王晉地。今陛下豈非奉佛供僧之報耶。疆場侵噬。有國之常。何為怨謗三寶。及興毒念乎。季龍跪謝。因謂澄曰。佛法戒殺。朕于天下掌生殺奈何。澄曰。帝王事佛在。體恭心順。顯贊法道。不為暴虐。不害無孤耳。民有為惡而不悛者。其可不殺乎。但殺不可濫刑。不可不慎耳。尚書張離張良家富奉佛。及建塔廟殊甚。澄謂曰。事佛在清凈無欲。君輩雖敬佛而貪鄙不已。游獵無度。建塔千萬何益也。季龍夢群羊負(fù)魚從北來。寤以訪澄。對曰不祥也。鮮卑其有中原乎。后皆驗。嘗從升中堂忽驚曰。變變索酒噀之。笑曰止。已有自幽州來者。言其日火。有驟雨從西南來滅之。雨有酒氣。 石宣將殺石韜。過澄居。浮圖一鈴鳴。澄曰。解鈴音乎。鈴云胡子洛度。宣色變曰。是何言歟。澄即詭曰。老胡為道不能居山。而重茵美食。以享富貴。豈非洛度乎。韜后至。澄熟視良久。韜懼而問。對曰。怪公血臭耳。季龍夢。龍飛西南。自天而落以問澄。對曰。禍將作矣。當(dāng)父子慈和。以慎之。季龍與妻杜氏問訊。澄曰。脅下有賊不出十日。自寺浮圖以西殿以東。皆血流。慎勿東行也。妻曰。和尚耄耶。何處有賊。澄即詭曰。六情所受皆賊也。老固當(dāng)耄。但使少者不惛即佳耳。其后二日宣果害韜。于寺中。欲因季龍。臨喪殺之。以澄先戒。獲免。及宣被收諫曰。皆陛下子也。何為重禍哉。能舍怒如慈。尚有六十馀歲。不然宣當(dāng)為彗星。下掃鄴宮。季龍竟鎖宣頸。牽登積薪之上。焚殺之。后有一馬髦。尾皆有燒狀。入中陽門。出顯陽門東首。東宮皆不得入。走之東北。俄失所在。澄嘆曰。災(zāi)及矣。季龍大饗群臣于太武前殿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季龍令發(fā)殿石下。有棘生焉。及冉閔之亂。石氏殆盡。閔小字棘奴。初造太武殿。圖古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皆變?yōu)楹鸂睢n^悉縮肩中。唯冠發(fā)出。季龍惡之。不言也。澄對之流涕。乃自啟塋墓于鄴西紫陌。坐而自語曰。得三年乎。自答不得。又云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自答不得。遂不復(fù)語。久之。謂法祚曰。戊申歲禍亂漸萌。己酉石氏當(dāng)滅。吾及其未然先化矣。遂遺書季龍決別。駕即至慰諭曰。和尚乃遽棄朕乎。澄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脩短分定。無由增損。但道貴行全。德貴不怠。茍德行無玷。雖死如生。咸無焉。千歲尚何益哉。然有可恨者。國家。心存佛理。建寺度僧。當(dāng)蒙祉福。而布政猛虛。罰賞交濫。特違圣典。不自悛革。致國祚不延耳。季龍悲慟嗚咽。澄乃安坐而化。晉穆帝永和四年也。有沙門從雍來稱見澄西入關(guān)。季龍發(fā)冢視之。唯見一石。季龍惡之曰。石朕也。葬朕而去。朕其將死矣。因而遇疾。明年遂大亂。澄嘗謂季龍曰。國東二百里。某月日送一非常人。勿殺之也。如期魏縣市中。有乞者。著麻襦布裳。時謂之麻襦。言語卓越。如狂人。乞得米谷不食。輒散置大路曰。飼天馬趙興太守藉拔送至。季龍與語。了無異言。弟曰。陛下終當(dāng)一柱殿下。季龍不解。送詣澄。見澄曰。昔在光和中會。奄至今日。西戎受玄命絕歷。營有期。金離消于壞。邊荒不能遵。驅(qū)除靈期跡懿裔苗葉繁來。方積休期于何永以歡。澄曰。天回運極否。將不支九木難可以術(shù)。寧玄啟雖存世莫能?;仡j。久游閻浮利。擾擾多此患行。登凌云宇。會于虛游間。其言人莫能曉。季龍驛送。還本縣既出城。即欲步行云。當(dāng)有所過。未便得發(fā)也。至合口橋可留以見待。驛至而麻襦已先在慕容俊投季龍于漳水倚橋柱不流。則一柱殿下之驗也。元帝嗣興江左則天馬之驗也。
神僧傳·卷第一
佛圖澄者。西域人也。本姓白氏。少出家清真務(wù)學(xué)。誦經(jīng)數(shù)百萬言。以永嘉四年來適洛陽。志弘大法。善念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雜胭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徹見掌中如對面焉。亦能令潔齋者見。又聽鈴音以言事無不效驗。欲于洛陽立寺。值劉曜寇洛臺帝京擾亂。澄立寺之志遂不果。乃潛身草野以觀世變。時石勒屯兵葛陂。專以殺戮為威沙門遇害者甚眾。澄憫念蒼生欲以道化勒。于是杖策到軍門。勒大將郭黑略素奉法。澄即投止黑略家。黑略從受五戒。崇弟子之禮。黑略后從勒征伐。輒預(yù)剋勝負(fù)。勒疑而問曰。孤不覺卿有出眾智謀。而每知行軍吉兇何也。黑略曰。將軍天挺神武幽靈所助。有一沙門知術(shù)非常。云將軍當(dāng)略有區(qū)夏。已應(yīng)為師。臣前后所白皆其言也。勒喜曰。天賜也。召澄問曰。佛道有何靈驗。澄知勒不達(dá)深理。止可以道術(shù)為教。因言曰。至道雖遠(yuǎn)亦可以近事為證。即取器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生青蓮華。光色耀目。勒由此信伏。澄因諫曰。夫王者德化洽于宇內(nèi)。則四靈表瑞。政弊道銷。則彗孛見于上。恒象著見休咎隨行。斯乃古今之常理。天人之明戒。勒甚悅之。凡應(yīng)被誅殘。蒙其利益者十有八九。于是中州之胡皆愿奉佛。時有痼疾世莫能治者。澄為醫(yī)療應(yīng)時疾瘳。勒自葛陂還河北過枋頭。入夜欲斫營。澄語黑略曰。須臾賊至??闪罟?。果如其言。有備故不敗。勒欲試澄。夜冠冑衣甲執(zhí)刃而坐。遣人告澄云。夜來不知大將軍所在。使人始至。未及有言。澄逆問曰。平居無寇何故夜嚴(yán)。勒益敬之。勒后因忿欲害諸道士并欲苦澄。澄乃避至黑略舍。語弟子曰。若將軍使至問吾所在者。報云。不知所之。使人尋至覓澄不得。使還報勒。勒驚曰。吾有惡意向圣人。圣人舍我去矣。通夜不寢思欲見澄。澄知勒意悔。明旦造勒。勒曰。昨夜何行。澄曰。公有怒心。昨故權(quán)避。公今改意是以敢來。勒大笑曰。道人謬耳。襄國城塹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團(tuán)丸祠下。其水暴竭。勒問澄。何以致水。澄曰。今當(dāng)敕龍。勒字世龍。謂澄嘲己。答曰。正以龍不能致水。故相問耳。澄曰。此誠言非戲也。水泉之源必有神龍居之。往以敕語告之水必可得。乃與弟子法首等數(shù)人至泉源上。其源故處久已乾燥。坼如車轍。從者心疑??炙y得。澄坐繩床燒安息香。咒愿數(shù)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有一小龍。長五六寸許。隨水來出。諸道士競往視之。澄曰。龍有毒勿臨其上。有頃水大至隍塹皆滿。澄閑坐嘆曰。后二日當(dāng)有一小人驚動此下。既而襄國人薛合有二子。既小且驕。輕侮鮮卑奴。奴忿抽刀刺殺其弟。執(zhí)兄于室以刀擬心。若人入室便欲加手。謂薛合曰送我還國我活汝兒。不然共死。于此內(nèi)外驚愕莫敢往觀。勒乃自往視之。謂薛合曰。送奴以全卿子誠為善事。此法一聞方為后害。卿且寬情。國有常憲命人取奴。奴遂殺兒而死。鮮卑段波攻勒。其眾甚盛。勒懼問澄。澄曰。昨寺鈴鳴云。明旦食時當(dāng)擒段波。勒登城望波軍不見前后。失色曰。軍行地傾。波豈可獲是公安我辭耳。更遣夔安問澄。澄曰。已獲波矣。時城北伏兵出遇波執(zhí)之。澄勸勒宥波遣還本國。勒從之。卒獲其用。時劉載已死。載從弟曜篡襲偽位。稱元光初。光初八年曜遣從弟中山王岳。將兵攻勒。勒遣石虎率步騎拒之。大戰(zhàn)洛西。岳敗保石梁塢虎堅柵守之。澄與弟子自官寺至中寺。始入寺門。嘆曰。劉岳可憫。弟子法祚問其故。澄曰。昨亥時岳已被執(zhí)。果如所言。光初十一年曜自率兵攻洛陽。勒欲自往拒曜。內(nèi)外僚佐無不必諫。勒以訪澄。澄曰。相輪鈴音云。秀支替戾岡仆谷拘禿當(dāng)。此羯語也。秀支替戾岡出也。仆谷劉曜胡位也。拘禿當(dāng)捉也。此言軍出捉得曜也。時徐光聞澄此言??鄤窭招?。勒乃留長子石弘。共澄以鎮(zhèn)襄國。自率中軍步騎。直指洛陽城。兩陣才交曜軍大潰。曜馬沒水中。石堪生擒之送勒。澄時以物涂掌。觀之見有大眾中縛一人。朱絲約其肘。因以告弘。當(dāng)爾之時正生擒曜也。曜平之后。勒乃僣稱趙天王行皇帝事。改元建平。是歲晉成帝咸和五年也。勒登位已后事澄彌篤。時石蔥叛。其年澄戒勒曰。今年蔥中有蟲食必害人。可令百姓無食蔥也。勒頒告境內(nèi)慎無食蔥。到八月石蔥果走。勒益加尊重。有事必咨而后行。號大和尚。石虎有子名斌。后勒以為兒。勒愛之甚重。忽暴病而亡。已涉二日。勒曰。朕聞虢太子死扁鵲能生。大和尚國之神人??杉蓖?。必能致福。澄乃取楊枝咒之。須臾能起。有頃平復(fù)。由是勒諸稚子多在佛寺中養(yǎng)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詣寺灌佛為兒發(fā)愿。至建平四年四月天靜無風(fēng)。而塔上一鈴獨鳴。澄謂眾曰。鈴音云。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是歲七月勒死。太子弘襲位。少時虎廢弘自立。遷都于鄴。稱元建武。傾心事澄有重于勒。澄時止鄴城內(nèi)中寺。遣弟子法常北至襄國。弟子法佐從襄國還。相遇在梁基城下共宿。對車夜談言及和尚。比旦各去。法佐至始入覲澄。澄逆笑曰。昨夜?fàn)柵c法常交車共說汝師耶。先民有言。不曰敬乎幽而不改。不曰慎乎獨而不怠。幽獨者敬慎之本。爾不識乎。佐愕然愧懺。于是國人每共相語曰。莫起惡心和尚知汝。及澄之所在。無敢向其方面涕唾便利者。時太子石邃有二子在襄國。澄語邃曰。小阿彌比當(dāng)?shù)眉???赏?。邃即馳信往視。果已得疾。太醫(yī)殷騰及外國道士。自言能治。澄告弟子法牙曰。正使圣人復(fù)出不愈此疾。況此等乎。后三日果死。石邃荒酒將圖為逆。謂內(nèi)豎曰。和尚神通倘發(fā)吾謀。明日來者當(dāng)先除之。澄月望將入覲虎。謂弟子僧惠曰。昨夜天神呼我曰。明日若入還勿過人。我倘有所過汝當(dāng)止我。澄常入必過邃。邃知澄入要候甚苦。澄將上南臺。僧惠引衣。澄曰。事不得止。坐未安便起。邃固留不住。所謀遂差。還寺嘆曰。太子作亂其形將成。欲言難言。欲忍難忍。乃因事從容箴虎?;⒔K不解。俄而事發(fā)。方悟澄言。后郭黑略將兵征長安北山羌。墮羌狄中。時澄在堂上坐。弟子法常在側(cè)。澄慘然改容曰。郭公陷敵。令眾僧咒愿。澄又自咒愿。須臾更曰。若東南出者活馀向則困。復(fù)更咒愿。有頃曰脫矣。后月馀日黑略還說。墮羌圍中東南走馬乏。正遇帳下人推馬與之曰。公乘此小人乘公馬濟(jì)與不濟(jì)任命也。黑略得其馬故獲免。推驗日時正是澄咒愿時也。偽大司馬燕公石斌虎。以為幽州牧鎮(zhèn)。群兇湊聚因以肆暴。澄戒虎曰。天神昨夜言。疾收馬還。至秋齊當(dāng)癱爛?;⒉唤獯苏Z。即敕諸處收馬送還。其秋有人譖斌于虎。虎召斌鞭之三百。殺其所生母齊氏?;澒硎?。自視行斌罰罰輕?;⒛耸謿⑽灏佟3沃G曰。心不可縱死不可生。禮不親殺以傷恩也。何有天子手行罰乎?;⒛酥?。后晉軍出淮泗隴北瓦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擾。虎乃瞋曰。吾之奉佛而更致外寇。佛無神矣。澄明旦早入。虎以事問澄。澄因讓虎曰。王過去世經(jīng)為大商主。至罽賓寺嘗供。大會中有六十羅漢。吾此身亦預(yù)斯會。時得道人謂予曰。此主人命盡當(dāng)更雞身后王晉地。今王為王豈非福也。疆場軍寇國之常耳。何為怨謗三寶。夜興毒念乎?;⒛诵盼蚬蚨x焉?;⒊柍巍7鸱ú粴?。朕為天下之主。非刑殺無以肅清海內(nèi)。既違戒殺生。雖復(fù)事佛詎獲福耶。澄曰。帝王事佛當(dāng)在體恭心順顯揚三寶不為暴虐不害無辜。至于兇暴無賴非化所遷。有罪不得不殺。有惡不得不刑。但當(dāng)殺可殺。當(dāng)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殺害非罪。雖復(fù)傾財事法無解殃禍。愿陛下省欲興慈廣及一切。則佛教永隆福祚方遠(yuǎn)。虎雖不能盡從。而為益不少?;⑸袝鴱堧x張良等家富事佛各起大塔。澄謂曰。事佛在于清凈無欲慈矜為心檀越雖儀奉大法。而貪吝未已。游獵無度。積聚不窮。方受現(xiàn)世之罪。何福報之可希耶。離等后并被戮滅。時又久旱。自正月至六月。虎遣太子詣臨漳西滏口祈雨。久而不降?;⒘畛巫孕?。即有白龍二頭降于祠所。其日大雨。方數(shù)千里。其年大收。戎貊之徒先不識法。聞澄神驗皆遙向禮拜。并不言而化焉。澄常遣弟子向西域市香。既行。澄告馀弟子。掌中見買香弟子在某處被劫垂死。因燒香咒愿遙救護(hù)之。弟子后還云。某月某日某處為賊所劫垂當(dāng)見殺忽聞香氣。賊無故自驚曰。救兵已至。棄之而走?;⒂谂R漳修治舊塔少承露盤。澄曰。臨淄城內(nèi)有古阿育王塔。地中有承露盤及佛像。其上林木茂盛。可掘取之。即畫圖與使。依言掘取。果得盤像?;⒚坑パ?。澄諫曰。燕國運未終卒難可剋?;倚袛】兎叫懦谓?。黃河中舊不生黿。忽得一以獻(xiàn)虎。澄見而嘆曰。桓溫其入河不久。溫字元子。后果如言也。時魏縣有流民。莫識氏族。恒著麻襦布裳在魏縣市中乞丐。時人謂之麻襦。言語卓越狀如狂病。乞得米谷不食輒散。置大路云。飼天馬。趙興太守藉拔收送詣虎。先是澄謂虎曰。國東二百里某月某日。當(dāng)送一非常人。勿殺之也。如期果至。虎與共語了無異言。唯道陛下當(dāng)終一柱殿下?;⒉唤獯苏Z。令送以詣澄。麻襦謂澄曰。昔在元和中會。奄至今日酉戌受玄命。絕歷終有期。金離銷于壤。邊荒不能尊。驅(qū)除靈期跡。莫已已之懿。裔苗葉繁其來方積。休期于何期永以嘆之。澄曰。天回運極否將不支九木。水為難無可以術(shù)寧。玄哲雖存世莫能。基必頹久游閻浮。利擾擾多此患。行登凌云宇會于虛游間。澄與麻襦講論終日。人莫能解。有竊聽者。唯得此數(shù)言。推計似如論數(shù)百年事。虎遣驛馬送還本縣。既出城外辭能步行。云我當(dāng)有所過未便得發(fā)。至合口橋可留見待。使如言馳去。未至合口。而麻襦已在橋上。考其行步有若飛也?;L晝寢。夢見群羊負(fù)魚從東北來。寤已訪澄。澄曰。不祥也。鮮卑其有中原乎。慕容氏后果都之。澄嘗與虎共升中堂。澄忽驚曰。幽州當(dāng)火災(zāi)。仍取酒灑之。久而笑曰。救已得矣?;⑶豺炗闹菰啤柸栈饛乃拈T起。西南有黑云來驟雨滅之。雨亦頗有酒氣。至虎建武十四年七月。石宣石韜將圖相殺。宣時到寺與澄同坐浮圖。一鈴獨鳴。澄謂宣曰。解鈴音乎。鈴云。胡子洛度。宣變色曰。是何言歟。澄謬曰。老胡為道不能山居。無言重茵美服。豈非洛度乎。石韜后至。澄熟視良久韜懼而問澄。澄曰。怪公血臭。故相視耳。至八月澄使弟子十人齋于別室。澄時暫入東閤。虎與后杜氏問訊。澄曰。脅下有賊。不出十日。自佛圖以西此殿以東當(dāng)有流血。慎勿東行也。杜氏曰。和尚耄耶何處有賊。澄即易語云。六情所受皆悉是賊。老自應(yīng)耄。但使少者不惛。遂便寓言不復(fù)章的。后二日宣果遣人害韜于佛寺中。欲因虎臨喪仍行大逆?;⒁猿蜗冉涔诗@免。及宣事發(fā)被收。澄諫虎曰。既是陛下之子。何為重禍耶。陛下若含怒加慈者。尚可六十馀歲。如必誅之。宣當(dāng)為彗星下掃鄴宮也?;⒉粡囊澡F鎖穿宣頷。牽上薪積而焚之。收其官屬三百馀人。皆轘裂支解。投之漳河。澄乃敕弟子罷別室齋也。后月馀日有一妖馬。髦尾皆有燒狀。入中陽門出顯陽門。東首東宮皆不得入。走向東北俄爾不見。澄聞而嘆曰。災(zāi)其及矣。至十一月虎大饗群臣于大武前殿。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虎令發(fā)殿石下視之。有棘生焉。澄還寺視佛像曰悵恨不得莊嚴(yán)。獨語曰。得三年乎。自答。不得不得。又曰。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自答不得。乃無復(fù)言。還房謂弟子法祚曰。戊申歲禍亂將萌。己酉石氏當(dāng)滅。吾及其未亂先從化矣。即遣人辭虎曰。物理必遷身命非保。負(fù)道焰遷之軀化期已及。既荷恩殊重。故逆以仰聞。虎愴然曰。不聞和尚有疾。乃忽爾告終。即自出宮寺而慰喻焉。澄謂虎曰。出入生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非所能延矣。夫道重行全德貴無怠。茍業(yè)操無虧雖亡若在。違而獲延非其所愿。今意未盡者。以國家心存佛理奉法無吝。興起寺廟崇顯壯麗。稱斯德也宜享休祉。而布政猛烈理刑酷濫。顯違圣典幽背法戒。不自懲革終無福祐。若降心易慮惠此下民。則國祚延長道俗慶賴。畢命就盡歿無遺恨?;⒈瘧Q嗚咽知其必逝。即為鑿壙營墳。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鄴宮寺。是歲晉穆帝永和四年也。士庶悲哀號赴傾國。春秋一百一十七矣。仍窆于臨漳西紫陌。即虎所創(chuàng)冢也。俄而梁犢作亂。明年虎死。冉閔纂戮石種都盡。閔小字棘奴。澄先所謂棘子成林者也。澄左乳旁先有一孔。圍四五寸。通徹腹內(nèi)。有時腸從中出。或以絮塞孔。夜欲讀書輒拔絮。則一室洞明。又齋日輒至水邊引腸洗之。還復(fù)內(nèi)中。澄身長八尺。風(fēng)姿甚美。妙解深經(jīng)旁通世論。講說之日止標(biāo)宗致。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加復(fù)慈洽蒼生拯救???。當(dāng)二石兇疆虐害非道。若不與澄同日。孰可言哉。但百姓蒙益日用而不知耳。佛調(diào)須菩提等數(shù)十名僧。出自天竺康居。不遠(yuǎn)數(shù)萬里路。足涉流沙詣澄受訓(xùn)。樊沔釋道安。中山竺法雅。并跨越關(guān)河聽澄講說。皆妙達(dá)精理研測幽微。澄自說。生處去鄴九萬馀里棄家入道一百九年。酒不踰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無欲無求。受業(yè)追隨常有數(shù)百。前后門徒幾且一萬。所歷州郡興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弘法之盛莫與先矣。初虎殮澄。以生時錫杖及缽內(nèi)棺中。后冉閔纂位開棺。唯得缽杖不復(fù)見尸?;蜓浴3嗡乐掠腥艘姵斡诹魃??;⒁善洳凰?。因發(fā)墓開棺視之。唯見一石?;⒃?。石者朕也。師葬我而去矣。未幾虎死。后慕容雋都鄴。處石虎宮中。忽夢見虎嚙其臂。意謂石虎為祟。乃募覓虎尸于東明館掘得之。尸僵不毀。雋踏(音踏)之罵曰。死胡敢怖生天子。汝作宮殿成。而為汝兒所圖。況復(fù)他耶。鞭撻毀辱投之漳河。尸倚橋柱不移。秦將王猛乃收而葬之。麻襦所言一柱殿也。后符堅征鄴雋子煒為堅大將郭神虎所執(zhí)實先夢虎之驗也。
高僧傳·卷第九 神異上
竺佛圖澄者。
西域人也。
本姓帛氏。
少出家清真務(wù)學(xué)。
誦經(jīng)數(shù)百萬言。
善解文義。
雖未讀此土儒史。
而與諸學(xué)士論辯疑滯。
皆闇若符契。
無能屈者。
自云。
再到罽賓受誨名師。
西域咸稱得道。
以晉懷帝永嘉四年。
來適洛陽。
志弘大法。
善誦神咒。
能役使鬼物。
以麻油雜胭脂涂掌。
千里外事皆徹見掌中如對面焉。
亦能令潔齋者見。
又聽鈴音以言事無不劾驗。
欲于洛陽立寺。
值劉曜寇斥洛臺帝京擾亂。
澄立寺之志遂不果。
乃潛澤草野以觀世變。
時石勒屯兵葛陂。
專以殺戮為威。
沙門遇害者甚眾。
澄憫念蒼生欲以道化勒。
于是杖策到軍門。
勒大將軍郭黑略素奉法。
澄即投止略家。
略從受五戒崇弟子之禮。
略后從勒征伐。
輒預(yù)剋勝負(fù)。
勒疑而問曰。
孤不覺卿有出眾智謀。
而每知行軍吉兇何也。
略曰。
將軍天挺神武幽靈所助。
有一沙門術(shù)智非常。
云將軍當(dāng)略有區(qū)夏已應(yīng)為師。
臣前后所白。
皆其言也。
勒喜曰。
天賜也。
召澄問曰。
佛道有何靈驗。
澄知勒不達(dá)深理。
正可以道術(shù)為徵。
因而言曰。
至道雖遠(yuǎn)亦可以近事為證。
即取應(yīng)器盛水燒香咒之。
須臾生青蓮花。
光色曜目。
勒由此信服。
澄因而諫曰。
夫王者德化洽于宇內(nèi)。
則四靈表瑞。
政弊道消則彗孛見于上。
恒象著見休咎隨行。
斯乃古今之常徵。
天人之明誡。
勒甚悅之。
凡應(yīng)被誅馀殘。
蒙其益者。
十有八九。
于是中州胡晉略皆奉佛。
時有痼疾世莫能治者。
澄為醫(yī)療應(yīng)時瘳損。
陰施默益者不可勝記。
勒自葛陂還河北過坊頭。
坊頭人夜欲斫營。
澄語黑略曰。
須臾賊至。
可令公知。
果如其言。
有備故不敗。
勒欲試澄。
夜冠冑衣甲執(zhí)刀而坐。
遣人告澄云。
夜來不知大將軍所在。
使人始至未及有言。
澄逆問曰。
平居無寇何故夜嚴(yán)。
勒益敬之。
勒后因忿欲害諸道士。
并欲苦澄。
澄乃避至黑略舍。
告弟子曰。
若將軍信至問吾所在者。
報云不知所之。
信人尋至覓澄不得。
使還報勒。
勒驚曰。
吾有惡意向圣人。
圣人舍我去矣。
通夜不寢思欲見澄。
澄知勒意悔。
明旦造勒。
勒曰昨夜何行。
澄曰。
公有怒心昨故權(quán)避。
公今改意。
是以敢來。
勒大笑曰。
道人謬耳。
襄國城塹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團(tuán)丸祀下。
其水暴竭。
勒問澄。
何以致水。
澄曰。
今當(dāng)敕龍。
勒字世龍。
謂澄嘲己。
答曰。
正以龍不能致水。
故相問耳。
澄曰。
此誠言非戲也。
水泉之源必有神龍居之。
今往敕語水必可得。
乃與弟子法首等數(shù)人至泉源上。
其源故處久已乾燥。
坼如車轍從者心疑。
恐水難得。
澄坐繩床燒安息香。
咒愿數(shù)百言。
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
有一小龍。
長五六寸許。
隨水來出。
諸道士見競往視之。
澄曰。
龍有毒勿臨其上。
有頃水大至隍塹皆滿。
澄閑坐嘆曰。
后二日當(dāng)有一小人驚動此下。
既而襄國人薛合有二子。
既小且驕。
輕弄鮮卑奴。
奴忿抽刃刺殺其弟。
執(zhí)兄于室以刀擬心。
若人入屋便欲加手。
謂合曰。
送我還國我活汝兒。
不然共死。
于此內(nèi)外驚愕莫不往觀。
勒乃自往視之。
謂薛合曰。
送奴以全卿子誠為善事。
此法一開方為后害。
卿且寬情。
國有常憲命人取奴。
奴遂殺兒而死。
鮮卑段波攻勒。
其眾甚盛。
勒懼問澄。
澄曰。
昨寺鈴鳴云。
明旦食時當(dāng)擒段波。
勒登城望波軍不見前后。
失色曰。
軍行地傾。
波豈可獲。
是公安我辭耳。
更遣夔安問澄。
澄曰。
已獲波矣。
時城北伏兵出遇波執(zhí)之。
澄勸勒宥波遣還本國。
勒從之。
卒獲其用。
時劉載已死。
載從弟曜篡襲偽位。
稱元光初。
光初八年曜遣從弟偽中山王岳。
將兵攻勒。
勒遣石虎率步騎拒之。
大戰(zhàn)洛西。
岳敗保石梁塢。
虎堅柵守之。
澄與弟子自官寺至中寺。
始入寺門。
嘆曰。
劉岳可憫。
弟子法祚問其故。
澄曰。
昨日亥時岳已被執(zhí)。
果如所言。
至光初十一年曜自率兵攻洛陽。
勒欲自往拒曜。
內(nèi)外僚佐無不必諫。
勒以訪澄。
澄曰。
相輪鈴音云。
秀支替戾岡仆谷劬禿當(dāng)此羯語也。
秀支軍也。
替戾岡出也仆谷劉曜胡位也。
劬禿當(dāng)捉也。
此言軍出捉得曜也。
時徐光聞澄此旨。
苦勸勒行勒乃留長子石弘。
共澄以鎮(zhèn)襄國。
自率中軍步騎。
直指洛城。
兩陣才交。
曜軍大潰。
曜馬沒水中。
石堪生擒之送勒。
澄時以物涂掌。
觀之見有大眾。
眾中縛一人。
朱絲約項。
其時因以告弘。
當(dāng)爾之時正生擒曜也。
曜平之后。
勒乃僣稱趙天王行皇帝事。
改元建平。
是歲東晉成帝咸和五年也。
勒登位已后。
事澄彌篤。
時石蔥將叛。
其年澄誡勒曰。
今年蔥中有蟲食。
必害人。
可令百姓無食蔥也。
勒班告境內(nèi)慎無食蔥。
到八月石蔥果走。
勒益加尊重。
有事必咨而后行。
號大和上。
石虎有子名斌。
后勒愛之甚重。
忽暴病而亡。
已涉二日。
勒曰。
朕聞號太子死扁鵲能生。
大和上國之神人。
可急往告必能致福。
澄乃取楊枝咒之。
須臾能起。
有頃平復(fù)。
由是勒諸稚子多在佛寺中養(yǎng)之。
每至四月八日。
勒躬自詣寺灌佛為兒發(fā)愿。
至建平四年四月。
天靜無風(fēng)而塔上一鈴獨鳴。
澄謂眾曰。
鈴音云。
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
是歲七月勒死。
子弘襲位。
少時虎廢弘自立。
遷都于鄴。
稱元建。
虎傾心事澄有重于勒。
乃下書曰。
和上國之大寶。
榮爵不加高祿不受。
榮祿匪及。
何以旌德。
從此已往宜衣以綾錦乘以雕輦。
朝會之日和上升殿。
常侍以下悉助舉輿。
太子諸公扶翼而上。
主者唱大和上至眾坐皆起以彰其尊。
又敕偽司空李農(nóng)旦夕親問。
太子諸公五日一朝表朕敬焉。
澄時止鄴城內(nèi)中寺。
遣弟子法常北至襄國。
弟子法佐從襄國還。
相遇在梁基城下共宿。
對車夜談。
言及和上。
比旦各去。
法佐至始入覲澄。
澄逆笑曰。
昨夜?fàn)柵c法常交車共說汝師耶。
先民有言。
不曰敬乎。
幽而不改。
不曰慎乎。
獨而不怠。
幽獨者敬慎之本。
爾不識乎。
佐愕然愧懺。
于是國人每共相語。
莫起惡心和上知汝。
及澄之所在無敢向其方面涕唾便利者。
時太子石邃有二子在襄國。
澄語邃曰。
小阿彌比當(dāng)?shù)眉病?div id="4kba4hr" class='inline' id='people_6440_4_293_comment'>
可往迎之。
邃即馳信往視。
果已得病。
大醫(yī)殷騰及外國道士。
自言能治。
澄告弟子法雅曰。
正使圣人復(fù)出不愈此病。
況此等乎。
后三日果死。
石邃荒酒將圖為逆。
謂內(nèi)豎曰。
和上神通儻發(fā)吾謀。
明日來者當(dāng)先除之。
澄月望將入覲虎。
謂弟子僧慧曰。
昨夜天神呼我曰。
明日若入還勿過人。
我儻有所過汝當(dāng)止我。
澄常入必過邃。
邃知澄入。
要候甚苦。
澄將上南臺。
僧慧引衣。
澄曰。
事不得止。
坐未安便起。
邃固留不住。
所謀遂差。
還寺嘆曰。
太子作亂其形將成。
欲言難言。
欲忍難忍。
乃因事從容箴虎。
虎終不解。
俄而事發(fā)。
方悟澄言。
后郭黑略將兵征長安北山羌。
墮羌伏中。
時澄在堂上坐。
弟子法常在側(cè)。
澄慘然改容曰。
郭公今厄。
唱云。
眾僧咒愿。
澄又自咒愿。
須臾更曰。
若東南出者活。
馀向則困。
復(fù)更咒愿。
有頃曰脫矣。
后月馀日黑略還。
自說墮羌圍中東南走馬之際正遇帳下人。
推馬與之曰。
公乘此馬小人乘公馬。
濟(jì)與不濟(jì)任命也。
略得其馬故獲免。
推檢日時正是澄咒愿時也。
偽大司馬燕公石斌。
虎以為幽州牧鎮(zhèn)。
薊群兇湊聚。
因以肆暴。
澄誡虎曰。
天神昨夜言。
疾收馬還。
至秋齊當(dāng)癰爛。
虎不解此語。
即敕諸處收馬送還。
其秋有人譖斌于虎。
虎召斌鞭之三百。
殺其所生齊氏。
虎彎弓捻矢。
自視斌行罰輕。
虎乃手殺五百。
澄諫曰。
心不可縱死不可生。
禮不親殺以傷恩也。
何有天子手行罰乎。
虎乃止。
后晉軍出淮泗。
隴比凡城皆被侵逼。
三方告急。
人情危擾。
虎乃瞋曰。
吾之奉佛供僧。
而更致外寇。
佛無神矣。
澄明旦早入。
虎以事問澄。
澄因諫虎曰。
王過去世經(jīng)為大商主。
至罽賓寺。
嘗供大會。
中有六十羅漢。
吾此微身亦預(yù)斯會。
時得道人謂吾曰。
此主人命盡當(dāng)受雞身后王晉地。
今王為王豈非福耶。
疆場軍寇國之常耳。
何為怨謗三寶夜興毒念乎。
虎乃信悟跪而謝焉。
虎常問澄。
佛法云何。
澄曰。
佛法不殺。
朕為天下之主。
非刑殺無以肅清海內(nèi)。
既違戒殺生。
雖復(fù)事佛詎獲福耶。
澄曰。
帝王之事佛。
當(dāng)在心體恭心順顯暢三寶不為暴虐不害無辜。
至于兇愚無賴非化所遷。
有罪不得不殺。
有惡不得不刑。
但當(dāng)殺可殺刑可刑耳。
若暴虐恣意殺害非罪。
雖復(fù)傾財事法無解殃禍。
愿陛下省欲興慈。
廣及一切則佛教永隆福祚方遠(yuǎn)。
虎雖不能盡從。
而為益不少。
虎尚書張離張良家富事佛。
各起大塔。
澄謂曰。
事佛在于清靖無欲慈矜為心。
檀越雖儀奉大法而貪吝未已。
游獵無度積聚不窮。
方受現(xiàn)世之罪。
何福報之可悕耶。
離等后并被戮滅。
時又久旱。
自正月至六月。
虎遣太子詣臨漳西釜口祈雨。
久而不降。
虎令澄自行。
即有白龍二頭降于祠所。
其日大雨。
方數(shù)千里。
其年大收。
戎貊之徒先不識法。
聞澄神驗皆遙向禮拜。
并不言而化焉。
澄常遣弟子向西域市香。
既行澄告馀弟子曰。
掌中見買香弟子在某處初被劫垂死。
因燒香咒愿遙救護(hù)之。
弟子后還云。
某月某日某處為賊所劫。
垂當(dāng)見殺忽聞香氣賊無故自驚曰。
救兵已至。
棄之而走。
虎于臨漳修治舊塔少承露盤。
澄曰。
臨淄城內(nèi)有古阿育王塔。
地中有承露盤及佛像。
其上林木茂盛。
可掘取之。
即畫圖與使。
依言掘取。
果得盤像。
虎每欲伐燕。
澄諫曰。
燕國運未終。
卒難可剋。
虎屢伐敗績。
方信澄誡澄道化既行。
民多奉佛皆營造寺廟相競出家。
真?zhèn)位煜嗌┻^。
虎下書問中書曰。
佛號世尊國家所奉。
里閭小人無爵秩者。
為應(yīng)得事佛與不。
又沙門皆應(yīng)高潔貞正行能精進(jìn)。
然后可為道士。
今沙門甚眾。
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
可料簡詳議偽。
中書著作郎王度奏曰。
夫王者郊祀天地。
祭奉百神。
載在祀典。
禮有嘗饗。
佛出西域。
外國之神。
功不施民。
非天子諸華所應(yīng)祠奉。
往漢明感夢初傳其道。
唯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
其漢人皆不得出家。
魏承漢制亦修前軌。
今大趙受命率由舊章。
華戎制異。
人神流別。
外不同內(nèi)。
饗祭殊禮。
荒夏服祀不宜雜錯。
國家可斷趙人悉不聽詣寺燒香禮拜以遵典禮。
其百辟卿士下逮眾隸。
例皆禁之。
其有犯者與淫祀同罪。
其趙人為沙門者。
還從四民之服。
偽中書令王波同度所奏。
虎下書曰。
度議云。
佛是外國之神。
非天子諸華所可宜奉。
朕生自邊壤忝當(dāng)期運君臨諸夏。
至于饗祀應(yīng)兼從本俗。
佛是戎神正所應(yīng)奉。
夫制由上行永世作則。
茍事無虧何拘前代。
其夷趙百蠻。
有舍其淫祀樂事佛者。
悉聽為道。
于是慢戒之徒因之以厲。
黃河中舊不生黿。
忽得一以獻(xiàn)虎。
澄見而嘆曰。
桓溫其入河不久。
溫字元子。
后果如言也。
時魏縣有一流民。
莫識氏族。
恒著麻襦布裳。
在魏縣市中乞丐。
時人謂之麻襦。
言語卓越狀如狂病。
乞得米谷不食。
輒散置大路云。
飴天馬。
超興太守籍拔收送詣虎。
先是澄謂虎曰。
國東二百里某月某日。
當(dāng)送一非常人。
勿殺之也。
如期果至。
虎與共語了無異言。
唯言陛下當(dāng)終一柱殿下。
虎不解此語。
令送以詣澄。
麻襦謂澄曰。
昔在光和中會。
奄至今日酉戌受玄命。
絕歷終有期。
金離消于壤。
邊荒不能遵。
驅(qū)除靈期跡。
莫已已之懿。
裔苗葉繁其來方積。
休期于何期。
永以嘆之。
澄曰。
天回運極否將不支九木。
水為難無可以術(shù)寧。
玄哲雖存世莫能。
基必頹久游閻浮。
利擾擾多此患。
行登陵云宇會于靈游間。
澄與麻襦講語終日。
人莫能解。
有竊聽者。
唯得此數(shù)言。
推計似如論數(shù)百年事。
虎遣驛馬送還本縣。
既出城外辭能步行。
云我當(dāng)有所過。
未便得發(fā)。
至合口橋可留見待。
使如言馳去。
未至合口。
而麻襦已在橋上。
考其行步有若飛也。
澄有弟子道進(jìn)。
學(xué)通內(nèi)外為虎所重。
嘗言及隱士事。
虎謂進(jìn)曰。
有楊軻者。
朕之民也。
徵之十馀年不恭王命。
故往省視。
傲然而臥。
朕雖不德君臨萬邦。
乘輿所向天沸地涌。
雖不能令木石屈膝。
何匹夫而長傲耶。
昔太公之齊。
先誅華士。
太公賢哲豈其謬乎。
進(jìn)對曰。
昔舜優(yōu)蒲衣。
禹造伯成。
魏軾干木。
漢美周黨。
管寧不應(yīng)曹氏。
皇甫不屈晉世。
二圣四君共加其節(jié)。
將欲激厲貪競以峻清風(fēng)。
愿陛下遵舜禹之德。
勿效太公用刑。
君舉必書。
豈可令趙史遂無隱遁之傳乎。
虎悅其言。
即遣軻還其所止。
差十家供給之。
進(jìn)還具以白澄。
澄睆然笑曰。
汝言善也。
但軻命有所懸矣。
后秦州兵亂。
軻弟子以牛負(fù)軻西奔。
戎軍追擒并為所害。
虎嘗晝寢。
夢見群羊負(fù)魚從東北來。
寤以訪澄。
澄曰。
不祥也。
鮮卑其有中原乎。
慕容氏后果都之。
澄又嘗與虎共升中堂。
澄忽驚曰。
變變幽州當(dāng)火災(zāi)。
仍取酒灑之。
久而笑曰。
救已得矣。
虎遣驗幽州云。
爾日火從四門起。
西南有黑云來驟雨滅之。
雨亦頗有酒氣。
至虎建武十四年七月。
石宣石韜將圖相殺。
宣時到寺與澄同坐浮圖。
一鈴獨鳴。
澄謂宣曰。
解鈴音乎。
鈴云。
胡子落度。
宣變色曰。
是何言歟。
澄謬曰。
老胡為道不能山居。
無言重茵美服。
豈非落度乎。
石韜后至。
澄熟視良久。
韜懼而問澄。
澄曰。
怪公血臭。
故相視耳。
至八月澄使弟子十人齋于別室。
澄時暫入東閤。
虎與后杜氏問訊澄。
澄曰。
脅下有賊。
不出十日。
自佛圖以西此殿以東。
當(dāng)有流血。
慎勿東行也。
杜后曰。
和上耄耶何處有賊。
澄即易語云。
六情所受皆悉是賊。
老自應(yīng)耄。
但使少者不惛。
遂便寓言不復(fù)彰的。
后二日宣果遣人害韜于佛寺中。
欲因虎臨喪仍行大逆。
虎以澄先誡故獲免。
及宣事發(fā)被收。
澄諫虎曰。
既是陛下之子。
何為重禍耶。
陛下若含怒加慈者。
尚有六十馀歲。
如必誅之。
宣當(dāng)為彗星下掃鄴宮也。
虎不從以鐵鎖穿宣頷。
牽上薪??而焚之。
收其官屬三百馀人。
皆轘裂支解投之漳河。
澄乃敕弟子罷別室齋也。
后月馀日有一妖馬。
髦尾皆有燒狀。
入中陽門出顯陽門。
東首東宮皆不得入。
走向東北俄爾不見。
澄聞而嘆曰。
災(zāi)其及矣。
至十一月。
虎大饗群臣于太武前殿。
澄吟曰。
殿乎殿乎。
棘子成林。
將壞人衣。
虎令發(fā)殿石下視之。
有棘生焉。
澄還寺視佛像曰。
悵恨不得莊嚴(yán)。
獨語曰。
得三年乎自答不得不得。
又曰。
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
自答不得。
乃無復(fù)言。
還房謂弟子法祚曰。
戊申歲禍亂漸萌。
己酉石氏當(dāng)滅。
吾及其未亂先從化矣。
即遣人與虎辭曰。
物理必遷身命非保。
貧道焰幻之軀化期已及。
既荷恩殊重故逆以仰聞。
虎然曰。
不聞和上有疾。
乃忽爾告終。
即自出宮詣寺而慰喻焉。
澄謂虎曰。
出生入死道之常也。
脩短分定非人能延。
道重行全德貴無怠。
茍業(yè)操無虧雖亡若在。
違而獲延非其所愿。
今意未盡者。
以國家心存佛理奉法無吝。
興起寺廟崇顯壯麗。
稱斯德也。
宜享休祉。
而布政猛烈淫刑酷濫。
顯違圣典幽背法誡。
不自懲革終無福祐。
若降心易慮惠此下民。
則國祚延長道俗慶賴。
畢命就盡沒無遺恨。
虎悲慟嗚咽。
知其必逝即為鑿壙營墳。
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鄴宮寺。
是歲晉穆帝永和四年也。
士庶悲哀號赴傾國。
春秋一百一十七矣。
仍窆于臨漳西柴陌。
即虎所創(chuàng)冢也。
俄而梁犢作亂明年虎死。
冉閔纂殺石種都盡。
閔小字棘奴澄先所謂棘子成林者也。
澄左乳傍先有一孔。
圍四五寸。
通徹腹內(nèi)。
有時腸從中出。
或以絮塞孔。
夜欲讀書。
輒拔絮則一室洞明。
又齋日輒至水邊。
引腸洗之。
還復(fù)內(nèi)中。
澄身長八尺風(fēng)姿詳雅。
妙解深經(jīng)傍通世論。
講說之日止標(biāo)宗致。
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
加復(fù)慈洽蒼生拯救???。
當(dāng)二石兇強(qiáng)虐害非道。
若不與澄同日。
孰可言哉。
但百姓蒙益日用而不知耳。
佛調(diào)須菩提等數(shù)十名僧。
皆出自天竺康居。
不遠(yuǎn)數(shù)萬之路足涉流沙。
詣澄受訓(xùn)。
樊巧釋道安。
中山竺法雅。
并跨越關(guān)河聽澄講說。
皆妙達(dá)精理研測幽微。
澄自說。
生處去鄴九萬馀里。
棄家入道一百九年。
酒不踰齒過中不食。
非戒不履無欲無求。
受業(yè)追游常有數(shù)百。
前后門徒幾且一萬。
所歷州郡興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
弘法之盛莫與先矣。
初虎殮澄以生時錫杖及缽內(nèi)棺中。
后冉閔篡位開棺。
唯得缽杖不復(fù)見尸。
或言澄死之月。
有人見在流沙。
虎疑不死開棺不見尸。
后慕容俊都鄴。
處石虎宮中。
每夢見虎嚙其臂。
意謂石虎為祟。
乃募覓虎尸。
于東明館掘得之。
尸僵不毀。
俊蹋之罵曰。
死胡敢怖生天子。
汝作宮殿成。
而為汝兒所圖。
況復(fù)他耶。
鞭撻毀辱投之漳河。
尸倚橋柱不移。
秦將王猛乃收而葬之。
麻襦所謂一柱殿也。
后符堅征鄴。
俊子煒為堅大將郭神虎所執(zhí)。
實先夢之驗也。
田融趙記云。
澄未亡數(shù)年自營冢壙。
澄既知冢必開。
又尸不在中。
何容預(yù)作恐融之謬矣。
澄或言佛圖磴或言佛圖橙。
或言佛圖澄。
皆取梵音之不同耳。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常勸石勒止殺。偶閑坐嘆曰。后二日。當(dāng)有一小人。驚動此下。既而襄國人薛合。有二子。既小且驕。輕弄鮮卑那。那忿。抽刀刺殺其弟。執(zhí)兄于室。以刀擬心。若人入屋。便欲加手。謂合曰。送我還國。我活汝兒。不然則共死于此。內(nèi)外驚愕。莫不往觀。石勒自往視之。謂薛合曰。鄉(xiāng)且寬情。國有常憲。命人取那。那遂殺兒而死。鮮卑叚波攻勒。其眾甚盛。勒懼。問澄。澄曰。昨寺鈴鳴云。明旦食時。當(dāng)擒叚波。勒登城望彼軍。不見前后。失色曰。軍行地傾。波豈可獲。更遣[廿/(匕*白*匕)/火]安問澄。澄曰。已獲波矣。時城北伏兵出。遇波執(zhí)之。澄勸勒宥波。遣還本國。勒從之。卒獲其用。勒后僭稱趙天王。行皇帝事。改元建平。是歲晉成帝咸和五年。勒登位已后。事澄彌篤。石虎有子名斌。后勒為兒。勒愛之甚重。忽暴病而亡。已涉二日。勒曰。朕聞虢太子死。扁鵲能生。大和尚。國中之神人??杉蓖?。必能致福。澄乃取楊枝咒之。須臾能起。有頃平復(fù)。由是勒諸稚子。多在佛寺中養(yǎng)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詣寺灌佛。為兒發(fā)愿。至建平四年四月。天靜無風(fēng)。而塔上一鈴獨鳴。澄謂眾曰。鈴音云。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是歲七月勒死。子弘襲位。少時。石虎廢弘自立。遷都于鄴。稱元建武。虎傾心事澄。有重于勒。乃下書曰。和尚。國之大寶。榮爵不加。高祿不受。榮祿非顧。何以旌德。從此以往。宜衣以綾錦。乘以雕輦。朝會之日。和尚升殿。常侍以下。悉助舉輿。太子諸公。扶翼而上。時太子石邃。圖為逆。謂內(nèi)豎曰。和尚神通。倘發(fā)吾謀。明日來者。當(dāng)先除之。澄月望將入覲虎。謂弟子僧慧曰。昨夜天神呼我曰。明日若入。還勿過人。我倘有所過。汝當(dāng)止我。澄常入必過邃。邃知澄入。要候甚苦。澄將上南臺。僧慧引衣。澄曰事不得止。坐未安便起。邃固留不住。所謀遂差。還寺嘆曰。太子作亂。其形將成。欲言難言。欲忍難忍。乃因事從容箴虎。終不能解。俄而事發(fā)。方悟澄言。后郭黑略。將兵征長安北山羌。墮羌伏中。時澄在堂上坐。弟子法常在側(cè)。澄慘然改容曰。郭公今厄。唱云眾僧咒愿。澄又自咒愿。須臾更曰。若東南出者活。馀向則困。復(fù)更咒愿。有頃曰。脫矣。后月馀日。黑略還。自說墮羌圍中。東南走獲免。推檢日時。正是澄咒愿時也。石虎兒偽大司馬燕公石斌。虎以為幽州牧鎮(zhèn)。群兇湊聚。因以肆暴。澄戒虎曰。天神昨夜言疾收馬還。至秋齊當(dāng)癰爛。虎不解此語。即敕諸處收馬送還。其秋有人譖斌于虎?;⒄俦蟊拗?。殺其所生母齊氏?;澒硎浮W砸曅斜罅P。罰輕?;⒛耸謿⑽灏?。澄諫曰。心不可縱。死不可生。禮不親殺。以傷恩也。何有天子手行罰乎。虎乃止。后晉軍出淮泗。隴北凡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擾?;⒛瞬_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無神矣。澄明旦早入?;⒁允聠柍巍3我蛑G之曰。王過去世。曾為大商主。至罽賓寺。嘗供大會中有六十羅漢。吾此微身。亦預(yù)斯會。時得道人謂吾曰。此主人命盡。當(dāng)受雞身。后王晉地。今王為王。豈非福耶。疆場軍寇。國之常耳。何為怨謗三寶。夜興毒念乎?;⒛诵盼?。跪而謝焉?;L問澄。佛法不殺。朕為天下之主。非刑殺無以肅清海內(nèi)。既違戒殺生。雖復(fù)事佛。詎獲福耶。澄曰。帝王事佛。當(dāng)在體恭心順。顯暢三寶。不為暴虐。不害無辜。至于兇愚無賴。非化所遷。但當(dāng)殺可殺。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殺害非罪。雖復(fù)輕財事佛。無解殃禍?;㈦m不能盡從。而為益不少。時久旱。自正月至六月?;⑶蔡釉勁R漳西??口祈雨。久而不降?;⒘畛巫孕?。即有白龍二頭。降于祠所。其日大雨。方數(shù)千里。其年大收。澄常遣弟子向西域市香。既行。澄告馀弟子曰。掌中見買香弟子。在某處被賊垂死。因燒香咒愿。遙救護(hù)之。弟子后還云。某月某日。于某處為賊所劫。垂當(dāng)見殺。忽聞香氣。賊無故自驚曰。救兵已至。棄之而走?;⒂谂R漳修治舊塔。少承露盤。澄曰。臨淄城內(nèi)。有古阿育王塔。地中有承露盤。及佛像。其上林木茂盛??删蛉≈?。即畫圖與使。依言掘取。果得盤像。虎嘗晝??。夢見群羊負(fù)魚。從東北來。寤以訪澄。澄曰。不祥也。鮮卑其有中原乎。慕容氐后果都之。澄嘗與虎。共升中臺。澄忽驚曰。變變。幽州當(dāng)火災(zāi)。仍取酒灑之。久而笑曰。救已得矣?;⑶豺炗闹菰?。爾日火從四門起。西南有黑云來。驟雨滅之。雨內(nèi)頗有酒氣。后月馀日。有一妖馬鬣尾。皆有燒狀。入中陽門。出顯陽門。走向東北。俄爾不見。澄聞而嘆曰。災(zāi)其及矣。至十一月?;⒋箴嬋撼加谔淝暗?。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坯人衣?;⒘畎l(fā)殿石下視之。有棘生焉。澄還寺視佛像曰。悵恨不得莊嚴(yán)。獨語曰。得三年乎。自答不得。又曰。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自答不得。乃無復(fù)言。還房謂弟子法祚曰。戊申歲。禍亂漸萌。己酉歲。石氏當(dāng)滅。吾及其未亂。先從化矣。即遣人與虎辭曰。物理必遷。身命非保。貧道炎幻之軀?;谝鸭?。既荷殊重。故逆以仰聞?;砣辉?。不聞有疾。忽爾告終。即自出宮而慰喻焉。澄謂虎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非所能延。今意未盡者。以國家心存佛理。奉法無吝。興起寺廟。崇顯壯麗。稱斯德也。宜享休祉。而布政猛烈。淫刑酷濫。不自懲革。終無福祐。若降心易慮?;荽讼旅?。則國祚延長。道俗慶賴。畢命就盡。沒無遺恨?;⒈Q慟泣。知其必逝。即為鑿壙營墳。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鄴宮寺。是歲晉穆帝永和四年。士庶悲慟。傾國哀號。春秋一百一十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46—417 【介紹】: 十六國時后秦僧人。藍(lán)田人。家貧,少失二親,事繼母以孝聞。后出家。學(xué)賅內(nèi)外,才思清敏。從鳩摩羅什游學(xué),并助譯經(jīng),有盛名。后秦主姚興愛其才,逼返俗入仕。恒于是潛入深山。有《百行箴》等。
全晉文
道恒,藍(lán)田人。師事鳩摩羅什,與同學(xué)道標(biāo)齊名。秦主姚興敕二人還俗,固辭,遁跡瑯邪山中。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一 弘法科
藍(lán)田人。
史失其氏。
年九歲。
處士張忠見之謂人曰。
此兒有好相。
仕必為王者輔。
出家必光顯佛乘。
吾恨老不及見也。
恒幼孤。
事后母以孝聞。
家貧。
鬻圖書以自給。
年二十。
后母亡。
服終為沙門。
聞羅什入關(guān)。
往依之。
什愛其高才。
與道標(biāo)齊名。
姚興以恒標(biāo)二人神俊。
有經(jīng)綸術(shù)業(yè)。
乃下詔。
令尚書令姚顯。
敦逼罷道。
二士于是上書陳情。
其略曰。
漢光武成嚴(yán)陵之節(jié)。
魏文帝全管寧之高。
階下天縱之圣。
議論每遠(yuǎn)輩堯舜。
今乃冠巾兩道人。
反在光武魏文下乎。
興又書與羅什僧?。
使勸諭之。
必欲其反初服。
什?皆奏章。
敷敘其事。
略曰。
唯圣人為能通天下之志。
恒標(biāo)業(yè)已毀除毛發(fā)。
服不正之服。
今使復(fù)簪紳立朝。
非通其志也。
且大秦龍興。
異才輩出。
如恒標(biāo)等。
未為超卓。
于是一眾懇乞。
乃得寢免。
恒嘆曰。
名真道之累也。
乃逃去。
遂沒于瑯琊山中。
晉義熙十三年。
壽七十三。
恒著釋敘論百行箴。
標(biāo)亦有文。
名僧傳抄
藍(lán)田人。年八九歲。與群小兒。聚沙為佛塔。隱士張忠見之曰。此兒有日龍二理。仕官則位至公輔。為道則振隆大法。恨吾老矣。不得見之。恒少而偏孤。事后母以孝聞。家道清貧。固窮守慎。手學(xué)書讀賣。以供養(yǎng)母。終服。與同學(xué)道標(biāo)。俱有名譽(yù)。及什公入境。并參詳譯。姚興甚相賞遇。謂有經(jīng)國之才。有敕。奪恒標(biāo)法服。詔曰。卿等體閑樂道。服膺法門。皦然之橾。誠在可嘉。但朕君臨四海。治急須才。方欲招肥遁于山林。撫陸涚于屠肆。況卿等周旋諳舊。朕所言盡。各抱干時之能。而潛獨善之地。此豈朕求賢之至情。卿等篤化之深趣。昔人云。國有驥而不乘。方遑遑而更索。此之謂也(云云)。
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三
釋道恒。
藍(lán)田人。
年九歲戲于路。
隱士張忠見而嗟曰。
此小兒有出人之相。
在俗必有輔政之功。
處道必能光顯佛法。
恨吾老矣。
不得見之。
恒少失二親。
事后母以孝聞。
家貧無蓄。
常手自畫繢以供瞻奉。
而篤好經(jīng)典學(xué)兼宵夜。
至年二十后母又亡。
行喪盡禮服畢出家。
游刃佛理多所兼通。
學(xué)該內(nèi)外才思清敏。
羅什入關(guān)即往修造。
什大嘉之。
及譯出眾經(jīng)并助詳定。
時恒有同學(xué)道標(biāo)。
亦雅有才力。
當(dāng)時擅名。
與恒相次。
秦主姚興以恒標(biāo)二人神氣俊朗有經(jīng)國之量。
乃敕偽尚書令姚顯。
令敦逼恒標(biāo)罷道助振王業(yè)。
又下書恒標(biāo)等曰。
卿等皎然之操。
實在可嘉。
但君臨四海治急須才。
今敕尚書令顯令奪卿等法服助翼贊時世。
茍心存道味寧系白黑望體此懷不以守節(jié)為辭也。
恒標(biāo)等答曰。
奉去月二十日詔。
令奪恒標(biāo)等法服。
承命悲懷五情失守。
恒等才質(zhì)闇短染法未深。
緇服之下誓畢身命。
并習(xí)佛法不閑世事。
徒廢非常之業(yè)。
終無殊異之功。
昔光武尚能縱嚴(yán)陵之心。
魏文容管寧之操。
抑至尊之高心。
遂匹夫之微志。
況陛下以道御物兼弘三寶。
愿鑒元元之情。
垂曠通物之理也。
興又致書于什?二法師曰。
別已數(shù)旬每有傾想。
漸暖比休泰耳。
小虜遠(yuǎn)舉更無處分。
正有憒然耳。
頃萬事之慇須才以理之。
近詔恒標(biāo)二人令釋羅漢之服尋大士之蹤。
然道無不在。
愿法師等勖以喻之。
什?等答曰。
蓋聞太上以道養(yǎng)民。
而物自是其復(fù)有德而治天下。
是以古之明主審違性之難御。
悟任物之多因。
故堯放許由于箕山。
文軾干木于魏國。
高祖縱四皓于終南。
叔度辭蒲輪于漢岳。
蓋以適賢之性為得賢也。
今恒標(biāo)等德非圓達(dá)分在守節(jié)。
少習(xí)玄化伏膺佛道。
至于敷折妙典研究幽微。
足以啟悟童稚助化功德。
愿陛下施既往之恩。
縱其微志也。
興后頻復(fù)下書。
闔境救之殆而得勉。
恒乃嘆曰。
古人有言。
益我貨者損我神。
生我名者殺我身。
于是竄影巖壑畢命幽藪。
蔬食味禪緬跡人外。
晉義熙十三年卒于山舍。
春秋七十二。
恒著釋駁論及百行箴。
標(biāo)作舍利弗毗曇序并吊王喬文。
并行于世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廉氏。
荊州人。
幼入空門。
長圓戒德。
乃復(fù)遍游衡廬。
以探禪指。
嘗偕一友至鳳林。
迷道入深谷中。
見滿地棄擲。
皆金銀物。
其友遽色動。
顧謂曰。
此間幸無他人在。
可攫也。
且天與弗取。
反受其咎。
君其柰何不屑意哉。
俊行未即應(yīng)。
友固請。
俊曰。
管寧鋤園遇金。
視同瓦礫。
吾輩出家者流。
尤宜慎守貪戒。
而有愧古人可乎。
然吾茲一身。
衣食有馀。
得之亦復(fù)奚用。
他日待吾把茅蓋頭。
第當(dāng)取以供眾也。
竟舍去。
尋謁舒州投子山同和尚。
投子問曰。
昨在何處。
曰在不動道場。
曰既是不動。
何由至此。
曰至此豈是動耶。
曰元來宿不著處。
因許入室。
受記莂。
久之辭還。
路出汴京。
為隴西公梁資所留。
而捐所居宅。
為伽藍(lán)。
以處俊。
會周受漢禪。
寵遇優(yōu)渥。
蓋高祖世宗。
皆于俊寔布衣舊。
異日相見。
每施拜跪。
及是賜賚故加厚云。
乾德四年三月。
疾篤。
弟子使醫(yī)進(jìn)藥。
噤不受。
垂戒囑后事。
合掌怡顏而滅。
享壽八十五。
坐夏六十五。
四月八日。
葬全身于東郊之豐臺村。
寺額觀音。
一門三院。
東西二堂。
眾常不減數(shù)百。
五十年間。
率飯僧萬百千計。
誠京城第一禪林也。
賜紫袈裟。
號凈戒。
皆周命。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巖俊。姓廉氏。邢臺人也。誕育之來蔚繁神異。挺身去縛誓入空門。從捧戒珠終身圓瑩。乃持杯錫言遍參尋。陟彼衡廬登乎岷蜀。嘗至鳳林。欻逢深谷。見一區(qū)之晃耀。原七寶之縱橫。時同侶相顧曰。奇哉可俯拾乎??≡?。古人鋤園觸黃金若瓦礫耳。茍欲懷之自速禍也。徯吾野菅覆頂須此供四方僧。言訖舍去。造謁舒州投子山主問之曰??蛠碜蛩藓翁?。俊曰。在不動道場。曰既言不動曷由至此。對曰。至此豈是動耶。曰元來宿不著處。然山主默認(rèn)許之。迨思還趙。路出陳留。抵今東京。屬乎梁少保隴西公資。即河陽節(jié)度使贈中書令芝之昆也。雖居貴仕酷信空門。接俊談玄。若劉遺民之奉賈遠(yuǎn)也。相與議舍第宅俾建仁祠??「プ屵`以安形性。既考禪室而行祖風(fēng)。慕道窮玄堂宇盈塞。周高祖世宗二帝潛隱地。與俊布衣之交。每登方丈必施跪禮。及其即位延遲優(yōu)渥。至乎朝達(dá)見必稽顙。高談虛論若至寶山焉。以乾德丙寅三月示身有疾。彌留弟子求醫(yī)奉藥。瞋目噤唇不食。垂誡門人后已。當(dāng)怡顏儼肅合掌訣眾而滅。享齡八十五。坐夏六十五。初俊被朝恩賜紫袈裟也。受而不服錫凈戒師號也。有而不稱。屬其策杖清羸。周祖敕侍者輩勿令大師一中食。俾其日昃更進(jìn)祛阇尼矣。俊諾而難遵。慈柔被物。暨乎自狹而廣實三院一門也。二堂東西恒不減數(shù)百眾。五十年間計供僧萬百千數(shù)。京城禪林居其甲矣。以其年四月八日。歸葬于東郊豐臺村。白塔存焉。于日神都寺院。各率幡幢吹貝鳴鐃相繼二三里。道俗送殯者萬數(shù)。知制誥王著為碑昭懋厥德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順德人,居廣州,字子長,號抱真子。陳獻(xiàn)章弟子。好讀書,尤精《周易》。擅詩畫,工書法。家貧,猶不肯投合于時。二十年不入城市。
全粵詩·卷一六一
李孔修(一四六二—一五三一年),字子長,自號抱真子。順德人。布衣。僑居廣州高第街,人初不識。張詡薦于其師陳獻(xiàn)章,獻(xiàn)章亟稱之,由是名益顯。平生善詩畫,攻《周易》。吳廷舉在粵時,與孔修為布衣交,兩人高風(fēng)在塵埃之表??仔拮洌瑹o子,尚書霍韜葬之于西樵山。西樵人祭社,以孔修配。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二一有傳。李孔修詩,以清羅學(xué)鵬輯《廣東文獻(xiàn)·三集》卷一《李徵君抱真集》為底本。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十五
孔修,字子長,順德布衣。
(霍韜《渭崖集》:子長少從白沙游,飄然鶴思,不伍于世,破廬薄產(chǎn),蔬食不繼,未嘗作皺眉。
作詩寫字,自為一家,或觀眺山水間。
歸而圖之,見者爭愛而酬之,曰李子長畫云。
平居管寧帽、朱子深衣,廿年足不越城閾,有古林逋、魏野、種放、孺子、云卿之風(fēng)。
子長父歿,庶母改適民家,誣子長沒其產(chǎn)。
縣官系鞠之,子畏無言,迫之供,操筆曰:「母告委是情真。
」縣官疑之,覆鞠得其情,乃知其賢,禮敬之,少年時翰量于官,縣官異其容止,詢姓名,不答,惟一拱手。
縣官叱曰:「何物百姓乃爾拱手耶!
一呵之退,又再拱手。
縣官怒,苔之五。
競無言以出。
白沙先生知之,戲之詩曰:「驢背推敲去,君知我是誰?
如何叉兩手,剛被長官笞。
」子長之詩曰:「月明海上開尊酒,花影船頭落釣蓑。
」白沙亟稱之曰:「后廿年恐子畏無此句。
」)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幼安(1590年代—1640年代),字寧倩,山東東昌府聊城縣人。
張幼安本名張宿,因仰慕東漢高士管寧而更名張幼安,在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人;當(dāng)時父親、萬歷二十九年進(jìn)士張鳳翔忤逆魏珰下獄,他上書為父親以身贖罪,次年二人一同被謫戍陜西。
崇禎七年(1637年)張幼安成進(jìn)士,獲授威縣知縣,寬免舊有科派和俵解徵收,舒緩民困,又上陳救窮民三法與去除三大弊:「除驛馬幫貼,除詞訟科罰,除庫藏借動」。
令主政者感動,于畿輔實行。
三年后他的聲望大著,代理曲周、邯鄲縣事時釐剔夙奸,獲當(dāng)?shù)厝肆⒈灥?;十一年?638年)威縣戒嚴(yán),他前往清河打算借兵解困,遂以此遭誣陷,證實清白后因病去世,年四十九歲,有《實救窮民三事》、《筆疇辰告》、《瓠庵小言》等著作,入祀威縣名宦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太倉人,原名杭,字蔭三,號子喬。善畫蘭竹。精音律。有《壽竹居琴譜》、《子喬隨筆》等。
全臺詩
王松(1866~1930),譜名國載,字友竹,號寄生,自署滄海遺民。祖籍福建晉江,祖父以儒術(shù)授徒,后遷居淡水廳竹塹。自少攻詩,弱冠入「北郭園吟社」與鄉(xiāng)先賢相唱和,頗獲鄭如蘭賞識。曾習(xí)帖括之學(xué),然屢試不中。乙未(1895)割臺,挈眷內(nèi)渡。海上遇盜,財物遭劫掠,幸賴他人相助,始得避居故籍。翌年,時局稍定后返臺。將原書齋「四香樓」,更名為「如此江山樓」,以寄滄桑世變之感。日治初期,為桑梓計,曾協(xié)助新、苗各莊安緝,后不復(fù)參與政事,以隱士終其生。王氏與同鄉(xiāng)王瑤京、王石鵬過從甚密,時人稱「新竹三王」。又與李逸樵、洪季秋合稱「竹邑三癡」。王氏畢生宏揚詩教,主北郭園騷壇垂卅年。昭和五年(1930)卒,臨終交待須于墓碑上鐫刻:「滄海遺民王松之墓」。 王松著作頗豐,著有《內(nèi)渡日記》、《馀生記聞》、《草草草堂隨筆》,后自刪焚馀稿,題為《如此江山樓焚稿》。又著有《臺陽詩話》,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出版。大正十四年(1925)將少年至五十歲詩作《四香樓馀力草》、《如此江山樓詩存》匯集成冊,題為《滄海遺民剩稿》,于上海出版。王氏謝世后,子奎光委托鄉(xiāng)人王石鵬編輯王松晚期遺稿,名曰《友竹行窩遺稿》。1992年龍文出版社,將兩詩稿合刊出版,題為《友竹詩集》。李友泉謂其詩:「清新綿麗,雄渾沉郁,諸體俱備,卓然大家?!骨褫膱@序則云:「友竹詩隨在可誦,奈憤時嫉俗,憂世念亂,苦心哀思,填咽篇什,非今日多事之時所宜出?!菇裢跏显娮髯浴杜_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陽詩話》、《鳥松閣唱和集》、《臺灣詩薈》、《臺海擊缽吟集》、《東寧擊缽吟前后集》、《瀛海詩集》、《臺灣詩鈔》、《臺灣詩錄》、龍文版《友竹詩集》等輯錄編校?!紖⒖荚S雪姬編《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yuǎn)流出版社,2004年5月。 〗(楊永智撰)
滄海遺民剩稿·劉序
臺灣斗絕海外,居人敦尚氣節(jié),有鄭延平遺風(fēng)。
甲午一役淪為異域,東海之蹈、西山之節(jié),所在有人;以余所知,王君友竹其一也。
清襟高躅,與古為徒。
仲蔚之室,四壁徒立;管寧之床,十年不移。
鏟跡荒谷,托長镵以哀詠;抗心古哲,娛覆瓿之玄文。
所著有「如此江山樓詩存」、「四香樓馀力草」,統(tǒng)名曰「滄海遺民剩稿」。
今歲由雷君曜年丈寄示,屬為序言。
開函欣然,展卷罄折。
詩共百馀首,大都窮愁發(fā)憤所作、遭歷不平之鳴。
么弦孤曳,如鼓雷威之琴、變徵之音;恍和燕臺之筑,其志怨、其聲哀以促。
君殆古之傷心人歟?
嗟乎!
伊川被發(fā),酷甚淪胥;杞人憂天,乃逢倚杵。
滄海豈木石能填?
遺黎深桑梓之慟!
甲午之事,復(fù)奚言哉!
始則尸臣選耎,遠(yuǎn)慚甘寢之謀;繼以大藩畀人,復(fù)昧挈瓶之智。
遂使黔獻(xiàn)淪為左衽,膏壞棄如敝屣;幅員日削,內(nèi)政滋棼,而國步遂以不振矣。
今則朝市已改、橫流方劇。
九州赤縣,并為猿鶴之場;三輔黃圖,盡屬豺狼之窟。
求君丹穴,孰是其人?
舉酒新亭,難忘啜泣!
黍離之感、薇蕨之悲,固不獨君之臺灣已也!
千里投契,后先同為遺民;百折此心,我輩毋忘息壤!
抱孤懷以誰語,有同病之相憐。
宜吾讀君斯集,而不知涕淚之橫集也。
序既成,以聚珍板印行。
庶幾傳之后世,如讀杜清碧之谷音;藏之名山,亦可備鄭所南之心史。
甲子(民國十三年)仲冬,吳興劉承干。
滄海遺民剩稿·吳序
余向與新竹鄭君毓丞友善。毓丞寓省垣,數(shù)過余;談次時及海外人物。毓丞君言同鄉(xiāng)王子友竹先生,今之隱君子也;且盛言其能詩。余心識之,而以未得一睹鉅制為憾。 今歲夏間,友竹裒其所作寄余寓齋。余受而讀之,其清詞麗句時露行間,極似唐人風(fēng)格,回非俗手所能為之;欽佩久之。固念士君子處衰亂之世,其牢籠抑郁之意無所發(fā)舒,因托于歌詠以自見,如變雅之作、騷人之旨皆是。三代以下,陶靖節(jié)外,如鄭所南、謝皋羽之流,均有集行世。友竹負(fù)經(jīng)濟(jì)才,值滄桑之變,杜門不出,而其憂時憤俗之意,要不能一日去懷;讀其詩而哀其遇、悲其志,固亦有識者之所同也。 友竹書來,言方在病中,欲得序以存其詩。余不能詩,何足以存友竹之詩;而身世之感彼此共之,斯固不能嘿然已也。謹(jǐn)書數(shù)語歸之。友竹其善自調(diào)護(hù)以養(yǎng)天年,儻神明不衰,意興尚在,當(dāng)可更得數(shù)十篇以續(xù)此集之后;余老矣!猶將乘暇取而讀之,幸甚。 辛酉(民國十年)臘月,愚弟吳曾祺謹(jǐn)序。
如此江山樓詩存·施序
夫生原如寄,誰非印爪之鴻;志在不祧,幾見留皮之豹!文字祗供覆瓿,姓名何苦災(zāi)梨。然而敝帚千金,焦琴百劫。靈臺自鏡,求諸面目本來;古錦為囊,嘔出心肝乃已。此吾老友寄生所以汲汲顧影、兀兀窮年,敬禮待定于子桓、太沖問序于元晏也。 寄生,新竹孕秀、扶桑?聲。當(dāng)慘綠之少年,信蜚黃之俊物;論者謂半山嫡乳、輞水詩孫,不難點破壁之睛、騁絕塵之步、艷生花之夢、巍拾芥之科。又況玉海通人、梅溪才子,以烏衣望、為鯤鳥雄,一往無前,亦固其所。而乃榜頭厄我、籬下依人,康了頻頻、嗟來惘惘!原子思貧而兼病,蓋次公醒亦能狂。以故雙涕牛衣,半生馬磨;黑頭已雪,白眼如冰。正則離騷,欲問天而無路;仲連孤憤,將蹈海其何辭!猶幸詩卷光陰、田家風(fēng)味:陶潛三徑,有義熙不紀(jì)之年;杜甫八哀,盡天寶以還之作。 仆也,霜毛告迫,石腹待歸。天地蘧廬,何處足容吾膝;朋儕席研,有時相印以心!知僧達(dá)固自不凡,念阿戎可與共話。當(dāng)此神州沉陸、瘴海揚腥,竊恐赤蚌之珠闇投于屠儈,元菟之玉賤沒于榛菅;則雖平子工愁、文通善恨,舉世既不聞?wù)f項,何人以此事推袁耶!嗟夫!如此江山,權(quán)作小樓之主;遺民滄海,老于大布之衣。如仆者,亦猶夔之憐蚿、邛之負(fù)蟨已耳。吟髭屢斷,深慚一字之師;生面別開,各抱千秋之想!敢為弁首,藉以引喤。 辛酉(民國十年)中春朔日,六十七叟施士潔序于鼓浪洞天寄廬。
如此江山樓詩存·邱序
嗟乎!吾蓋觀于古今來才學(xué)人之以詩聞?wù)?,其平日之才學(xué)固皆有馀于詩之外者乎!夫以詩之門徑煩紆、堂奧深博,雖則畢吾世之才學(xué),窮神盡氣,心摹手追,以究六義之章,始尚恐其未必有當(dāng);而猥以馀事視之耶?然則,即詩名以盡一生、即詩境以游終日,寢之、饋之、寤之、寐之,此外遂無事業(yè),此蔣心馀所謂『呼作詞人,心骨痛之』者。吾知凡為詩人者,蓋皆其所不安者也;以其所不安而竟盤旋磬折,一若有甚不得已而后以詩聞焉。此吾所謂其才、其學(xué),當(dāng)有馀于詩之外者也。若吾門王生友竹者,殆其選已。 友竹名松,號寄生;為臺灣之新竹廳人。其先自吾閩之泉州來,系出泉州刺史繼隆先生(廣武王潮公孫)。自其生也,在中國割臺之前二十馀年;奇氣虎虎、狂志嘐嘐。讀書以經(jīng)世為務(wù),窮究博覽于古今安危、治亂之變;獨不喜為帖括家言。暇則登涉山林,賦詩飲酒自樂而已。鄉(xiāng)里父老,稔其內(nèi)行孝友淳實,皆以才學(xué)人稱之;共白當(dāng)事,列入保案,獎以職銜榮典。而友竹獨意有弗屑,力辭者屢矣;或醉以觥,逼使言志,則囂囂然曰:『吾誠有惡于今之官僚派者,故借山水、詩酒而逃之;乃忽因虛譽(yù)而獵冠服,是自欺吾志也。無志者,不可以為人;自欺者,不足以立身。世茍有安吾身而伸吾志者,吾其從之游乎』!或聞其言,遂以狂生目之;而生固自謂我非狂生也。迨前清光緒甲申(十年)歲,法、越事起,法艦驟擾臺灣,襲取澎湖踞之;草草議款,幸得退還。時乃告其鄉(xiāng)人曰:『吾輩無以目前之茍安而嬉也!臺灣孤懸海中,材木、磺山久聞于外;譬之積薪可以召火、慢藏可以誨盜。乃觀之今之君子,多昧曲突徙薪之義;其小人,尚為梁燕堂雀之嬉;隱憂所伏,正未易弭。十年之后,人其念哉』!及甲午(光緒二十年)中東之戰(zhàn),「馬關(guān)和約」果以要割全臺,爭之不勝;眾咸服其先見。于時風(fēng)煙俶擾,民間競立名號謀拒日本。乃攜眷避地,趣返泉州祖籍;中途遇盜,傾其所有。不得已,于事平后嗣再東渡,托一廛焉。平居抱志自重,吏民敬之。城郭村落,藉其言而得免鋒鏑之患者夥頤。己則青鞋、布襪,蔬食嘯歌;雖日與貴官往還,未嘗私有乾請。故四方外來之士茍及新竹,無不知有詩人王松之名者。 嗟乎!世有如友竹之人,而可謂其才、其學(xué)能無馀于詩之外耶?比年以來,友竹則竟編其所作「詩集」、「詩話」四種,將以梓行。是友竹亦愿以詩聞矣;其諸有所不安者歟?抑有所甚不得已而后出此者歟?殆亦未可知。然屈其才學(xué)以為詩,則詩之層累曲折,將必深味之而日甘;能并其日力以為詩,則詩之淺深得失,又必切喻之而日化。友竹乎!其以詩為寢饋寤寐者乎!仲尼曰:『求仁而得仁』;友竹亦惟日求之詩,斯則得之矣。 又題友德詩冊 獻(xiàn)身遽使許騷壇,終屈吟懷一世殫!師友相資為學(xué)易,亂離之際立言難!愁來厄我疑天醉,夢覺將心與汝安。且快生前親寫定,懶從季緒問褒彈。 閩海菽園邱煒萱拜題。
如此江山樓詩存·鄭序
風(fēng)騷之士,每借詩酒以自豪;遺佚之民,亦假詩酒以自晦。其耽詩酒則同,其所以用詩酒則異;志之所存,不可得而強(qiáng)也。吾友王君友竹,耽詩酒而善用詩酒者也。二十年前之友竹,則用詩酒以自豪;二十年后之友竹,復(fù)用詩酒以自晦。自豪,見友竹之才華;自晦,見友竹之品節(jié)。余于是竊有感焉。 憶余弱冠時,設(shè)帳于東村別墅。友竹暇輒造訪,問其年,長余二歲耳已;能以詩鳴,又豪于飲,見之者不謂之詩中摩詰、即謂之酒中東皋。邑之人有欲納交于友竹者,爭以詩酒羅致;既至輒醉,興酣落筆,珠玉隨風(fēng)、云煙滿紙矣。脫不適意,雖款招不赴也。一日,見余案頭有詠牡丹詩,其結(jié)句云:『天然絕妙嫣紅色,不把胭脂污本真』;擊節(jié)稱賞,謂不脫詩人本色。余謂此二語猶著色相,不以其言為然;而不知友竹蓋借他人之詩,以為自己寫照也!余時方肆力于帖括之學(xué),于風(fēng)雅一途,屬門外漢;視友竹之一斗百篇,凌滄洲而搖五岳者,其氣象迥乎不侔。賦性懦愚,又復(fù)為虛名所誤,轉(zhuǎn)不如友竹之落落矯矯,得為緱山鶴、華頂云也。罡風(fēng)猝起,海水橫飛;千里婆娑洋,遂成一不可思議世界。余避地溫陵,息影于桐陰者二十載;落月屋梁,與友竹夢中時復(fù)相見。后得讀「臺陽詩話」,天涯芳草,幸見尋于王孫;千里神交,益令人感恩知己。秋風(fēng)熱血,安得不噴向故人耶?辛酉(民國十年)夏五,余省墳東渡,主家擎甫述榖堂,得與友竹促膝談心者四閱月。越明年,香谷先生出殯,余往執(zhí)紼,暮雨疏燈,得續(xù)談未罄之積愫。時馀年未五十,而已霜其鬢、花其眼、隕萚其齒牙;視友竹亦蒼然暮氣,非復(fù)曩時之水木清華。兩人顧影自憐,謂此生能得幾回相見?河梁攜手,黯焉魂銷;真有后顧茫茫、百端交集之感矣。 結(jié)習(xí)未除,因緣復(fù)續(xù)。數(shù)年來南北爭鋒,影響于學(xué)界者不鮮;余得乘學(xué)校停辦之隙,挈眷東渡,暫作寓公于島國。梧松風(fēng)鶴,偶寄行蹤;間或托詩酒以自遣。暇時,友竹出所著「如此江山樓詩存」相示;謂『交情之厚,無逾我兩人;請及余未死,為識數(shù)語于簡端,以作垂老之蠟淚』。余讀其詩,并閱邱、連二君所作序,類能道其要著;人云亦云,未免貽譏拾慧,余于此又將何言?繼念余與友竹為三十馀年摯交,嘿而息焉,既有所不安;率然言之,又有所不可。況友竹之學(xué)問文章與夫生平之隱德,其嘖嘖可言者更仆難數(shù);固不特是集之膾炙人口也。即以是集而論,其興高采烈、華若春榮者,即前二十年自豪之友竹也;其思遠(yuǎn)憂深、凄如秋日者,即后二十年自晦之友竹也。友竹之不污本真,是集不啻為之寫照矣!讀是集者,呼友竹為風(fēng)騷之士也可,呼友竹為遺佚之民亦可。 庚申(民國九年)冬、仲至前五日,愚弟鄭家珍拜序。
如此江山樓詩存·陳序
甚矣!虛譽(yù)揄揚、信口詆諆之不足系作者輕重也。雖以薦紳大老文章、巨公齒牙之力顳颥片時,而銷聲匿跡,勃焉忽焉。故韓文公推孟郊謂『自秦漢以下,屈指有數(shù);天假之鳴,有唐一人』;乃其論定也,郊寒與島瘦并儷。歐陽公推舜欽,比之黃河清、岐鳳鳴,三千年一見;乃在當(dāng)時,即與宛陵一集浮沉。甚矣!揄揚之不足恃如此。至覆瓿揚雄、投圊李賀,當(dāng)日之抑之、摧之者,至矣、盡矣;而及今揚文與班史并名、鬼仙與謫仙并著,詆諆之不足恤又如此。此毀譽(yù)之無患于作者也;患作者有可毀、無可譽(yù)之實也。 社友王君,新著詩集三卷??垥r臺灣喪亂之后,大老、巨公無有存者;或力求韜晦,無有知者?!溉绱私綐切颉?,下逮于余。余謂薦紳者流,詞不雅馴,蠅營狗茍,及身之名與草木腐,不能自傳,能傳作者乎?得附名于作者之集,是干青云而得顯也,亦不足以序作者之詩也;而余又烏足以序作者乎哉!余與作者談詩之正變可矣。變風(fēng)之詩曰:『升彼墟矣,以望楚矣』;又曰:『式微式微,胡不歸』!是有慨于泥中也,裒如充耳;是示人以處危亂之道也。變雅之詩曰:『倬彼昊天,寧不我矜』;又曰:『邦靡有定,士民其瘵』。是有慨于罪罟也;誰生厲階,至今為梗!是有憾于日蹙國百里之流也。王君遭時喪亂,航海去來,其感慨于心者,殆如變風(fēng)、變雅之詩人;其于時俗毀譽(yù)、人世浮名,殆如云煙過眼之不足留于心乎!時無韓、歐,其不足為作者推挽矣;推挽如韓、歐,其不足為作者憑矣。故其詩之所造,淺者見淺、深者見深;三卷俱在,聽人自會可也,不必贅也。然『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又不能不為作者言也。其詣在鄉(xiāng)先輩□□□之上也,充其所造,又不止于是也。其曰「如此江山樓」者,若曰:如此江山,付之庸奴而不能守也;付之□族而不能□也。惜乎!如此江山也,然有作者之樓,則江山不寂寞矣。虛譽(yù)之詞,又烏足以為作者重乎! 戊戌(光緒二十四年)桂秋下浣,鹿江楚漁子陳淮謹(jǐn)序。 又敬題大集五律一則 雅愛王新竹,詩宗已飽參。句驚前輩讀,我拜下風(fēng)甘。才氣凌甌北,詞源出劍南。后來瓣香者,呼佛鑄金堪。 戊戌(光緒二十四年)重陽,陳槐庭貢俚。
如此江山樓詩存·自序
乙未歲,割臺議成,挈眷內(nèi)渡;洋面遇盜,行李一空。念得生還,雖貧無恨;況失者,償之義也。同舟侶笑之。迨舟泊海壇,主吾宗貽煃上舍昆季家;遇楊興隆游戎父子(廈門人),相識于風(fēng)塵之外,加以推解之恩,才歸晉江蚶江故里。舍舟陸行,縱觀故國名山、前賢遺跡。干戈劫外,世事滄桑,抑郁無聊時托于詩歌以自娛;流離困頓,豈筆墨所能盡哉! 亂定后,因省丘墓,由廈渡臺。所幸青山無恙,又喜四香樓故居巍然猶存,天之厚我者多矣。斯樓舊名,蓋守湯若士先生四香戒也。舊額既失,因更名為如此江山樓;托劍南句以寄慨焉。嗚呼!今再嘯臥于此間,豈僅「舉目河山」之感已哉!詩友酒徒,風(fēng)流云散;音書斷絕,情何以堪!現(xiàn)所往來者,唯二、三親舊耳。城郭已非,干世之念遂絕;無日不飲,飲必醉,醉必有作;故雖家日貧、境日窮,篇帙日富。計自渡臺至今凡八閱月,手著「內(nèi)渡日記」一卷、「馀生記聞」一卷,編「草草草堂隨筆」三卷;后因遠(yuǎn)害,燬失參半。近不下樓恒匝月,左圖右史,藉遣憂愁。倦輒就枕,生平經(jīng)過名山、別來舊雨,雖寐不忘;而夢中見聞之新、游歷之奇,醒每為咄咄怪事者累日。今曉早起,自刪焚馀之稿,編成一卷,署曰「如此江山樓焚馀稿」。爰書近況于首,以告同病。 丙申(光緒二十二年)同天節(jié),滄海遺民自識。
如此江山樓詩存·題詞
捧讀友竹兄近著喜題,即希哂正。 濁世翩翩抱獨清,生成挺拔信鐘靈。無書不作枕中秘,有句堪為座右銘;慷慨何殊吳魯肅,佯狂疑是晉劉伶。逆知世亂需才亟,空谷旁求眼正青。 文章標(biāo)格兩風(fēng)流,怎禁聲名滿九州!高士原非才百里,完人況有業(yè)千秋;簪纓難易林泉樂,著作真堪梨棗留。不是吾宗頻擊節(jié),已聞異國散金求。 丁酉(光緒二十三年)人日,族弟瑤京國垣并書。
四香樓少作附存·王序(原題「四香樓馀力草序」)
壬辰(光緒十八年)冬,歸錦江故里祭宗祠;得讀族弟澄瀛上舍次子友竹所著「四香樓馀力草」,各體俱佳,不勝欣幸。 憶昔渡臺,道出竹塹,識友竹襁褓中;眉目清秀,已卜為英物。及澄瀛作古后,重洋遠(yuǎn)阻,徒得傳聞;俱謂友竹竭力事母、刻苦為詩。澄瀛弟,可謂有子矣。友竹生母勤儉好施、知書識禮;諸孤頗慧,督課甚嚴(yán)。友竹又能不負(fù)所教,解取「馀力」二字名集;其志可嘉、其詩亦自可傳也。溯自開派祖唐泉州刺史繼隆公(公為閩廣武王潮公之孫)后,世業(yè)漁樵,惟余始膺司鐸;著述一事,從無聞焉。余讀之,不忍釋手;為綴數(shù)語簡端以勖之。如有佳作,當(dāng)常見寄! 法石七十三叟少濤甫書于錦江故里。時在光緒十八年冬至后一日。
四香樓少作附存·林跋
余年十六,侍先君于臺灣之淡水。淡水為新開埠,荒寒清寂。余開戶即對觀音山,海上帆來,風(fēng)中片白,楚楚然山光海色,掩映窗戶,余亦少悟畫理;去今匆匆五十四年。臺灣既割讓,視淡水當(dāng)日游跡,猶同隔世。 去年,及門江生次鷹以新竹王子寄生先生詩草見示;且以書寓余,推獎逾分。讀其近體,骨力清健,仿佛陳簡齋;然往往流出悲音,則傷其故鄉(xiāng)之屬他人也。嗚呼!清室之不振,且喪其二百馀年創(chuàng)造之皇基;當(dāng)日百戰(zhàn)所有之藩屬,今已一一無存,矧在臺灣一隅耶?友竹悲臺灣,余則兼悲清室;脫不落彼二、三乳臭之近支,胡使余今日有黍離之悲!計十年以來,九謁德宗景皇帝之陵,至伏雪中痛哭亦不知寒;其不死于陵下者,先帝之靈佑此戀恩之措大耳。此事使友竹聞之,其必以余為同調(diào),且將以詩勖余也。余詩可六卷,多傷時之作,不欲付刊;友竹詩,則和婉中寓悲梗,「小雅」之遺也。詩數(shù)不多,然多可傳者。為序弁首,則吾豈敢;此文用為跋尾可也。 辛酉(民國十年)正月,愚弟林紓識。時年七十。
四香樓少作附存·連跋
此吾故人王子友竹之詩也。吾撰「臺灣詩乘」,函索見示;且言老病頹唐,懼將就木,愿余一語,以詔后昆。嗟乎!友竹尚未甚老也,而其言若悲;使友竹少時而能立功名以炫耀當(dāng)世,豈能有此詩哉!即有此詩,又豈能期其可存哉!江山雖改,文采長留;友竹亦可以自豪,又何必戚戚耶? 癸亥(民國十二年)孟夏,臺南連橫跋于稻江。
四香樓少作附存·題詞
題詞 蓬臺氣象自巖巖,藏岫秋云郁不堪;獨向頭樓吹鐵笛,一時才俊滿東南。 布衣亦有宋遺民,修到梅花始見心;惟大英雄能本色,百年天地此孤吟! 水月主人書于值廬。 奉讀滄海遺民剩稿題后 綿綿此恨了無期,如此江山如此詩!我亦心傷難卒讀,公原天假以鳴悲。任從東海生桑日,似聽西臺擊竹時!碧可千年雙淚血,斯民豈但到今遺! 乙丑(民國十四年)午月,溫陵志超王冠群。
維基
王松(?年—19世紀(jì)),號節(jié)亭。河間府交河縣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進(jìn)士。道光十四年任四川省重慶府大足縣知縣,縣志述其「性肅穆、湛深珵學(xué)、政刑清簡,課文力除浮靡,在任十年,士行藝胥歸醇正,邑乘曾經(jīng)重修」。

人物簡介

個人簡介
梁鴻志(1882-1946),福建省長樂縣人,字仲毅,后改字眾異。1882年(清光緒八年)生,為清代名士梁章鉅之孫。梁家世居長樂,為當(dāng)?shù)赜忻墓倩轮?、書香門第,抗戰(zhàn)期間,梁鴻志投靠日本,淪為漢奸,出任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行政院長,破壞抗日戰(zhàn)線,從事賣國活動。抗戰(zhàn)勝利后,梁鴻志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1946年被處決。(按:以下詩稿,底本源于新浪微博月隱寒霜,錄入校正:顧青翎)
爰居閣詩·序一
申江一隅,流人所萃,辛亥以來,吾鄉(xiāng)能詩者如鄭太夷、陳石遺、李觀槿諸先生,并懋聲華,老稱流舊。結(jié)言符賞,昵就其儕;樹藝銘膺,敦于所習(xí)。離合不常,交期迭貿(mào),最后復(fù)識梁子眾異焉。是時歸安朱彊村侍郎方舉漚社海上,眾異來自大連,棲遲行館,會值邊警,留作寄公,參伍琴尊,駘蕩裙屐。家故長樂鼎族,先德茝林先生,八州作督,功在太常;六學(xué)詔人,事詳惇史。經(jīng)塵衍為家業(yè),磐石貽乎昆仍。以故君少承門望,早預(yù)華流。蘭陔夕膳,歲路方修;茜騎春衫,文華獨劭。揚蕤名級,藹譽(yù)夷途。京曹廿年,吟事滋?。海內(nèi)賢達(dá),傾襟接納。黃河妍唱,流播旂亭;白樓論文,間張鼎社。資益麗澤,造詣益深。予季螴庵,曩館君許,歸誦茂制,輒能上口。聞聲寄懷,已篤心誼;奉手投分,歡若故交。過從浸數(shù),出示茲篇。點定謬期,振董歡抃。君篇章至富,刪蘗務(wù)嚴(yán),所存諸作,大抵劌?心神,騫擲芳茂,文約旨微,韻高味永。珊株海月,輒孕惠心;云子銖衣,自殊下袟。合樂經(jīng)首之會,希聲可傳;鼓琴流水之間,空籟都歇。論者謂足合軌介甫,摩壘后山,警律則簡齋之遺,崇情與冬郎為近,淵乎所詣,一至此乎。良以吟詠范禮義之則,文辭根性情之華。風(fēng)雅寖微,詩聲俱鄭。獨造之事良難,復(fù)古之才不易。君獨明指歸于四始,該暉麗于百昌。元解之宰,九變不棼;函雅之胸,千秋自命。曾益標(biāo)勝,宏長風(fēng)流。梁簡文有言:「文章未墜,必有英絕領(lǐng)袖之者?!顾寡远牛⒕l歸。獨念大圜言志,息壤難期;正則感騷,修名未立。當(dāng)茲叔末澆饡,世異華勛;書契飛灰,道喪文武。雷淵爢散,舟壑潛移。伊川有被發(fā)之憂,新亭靡對泣之所。而吾儕方踵汐社之遺風(fēng),語韓陵之片石。結(jié)習(xí)不除,喁于互慰。睥睨儒硎,寄命甌脫。半生道長,四海無家。本依同郡,交或殊方;甫過中年,躬罹多難。烽燧接夫甘寢,窮海同夫勞歌。藕孔之托,世閱千塵;桑下之棲,緣盡三宿。余既流冗膠岙,而君遼東廬隱,亦復(fù)不獲。寧處爰居一閣,僅識篇題;瑯環(huán)萬簽,恐飽殘蠹。流連歡宴,皆成怨端;綢繆悲愉,托以遙喟。撫時悼往之感,廣己造哀之思,靡日不臻,尋章斯見。在昔東筦著論,致慨知音;西巖說詩,相哀同術(shù)。時與境其屢遷,意觸緒而彌嬗。世有萬變,才備九能。行見君飛走文翰,傳唱區(qū)陬。雪霜滿鬢,莫諱人知;珠玉一篇,更傳晚定。斯言可券,宜為引喤。附志簡端,為君增意。辛未冬日,匑庵黃孝紓。
爰居閣詩·序二
善乎吾友梁子眾異之為詩也。曰:吾之于詩,取自娛而已。夫自娛之與娛人,相懸遠(yuǎn)矣。而瞢然自許為娛,與有存于中,實足以自娛者,相懸又遠(yuǎn)焉。何者?中有所存,乃有真娛。真娛之于人,莊子所謂「泰定天光」,屈子所云「內(nèi)美」,皆是物也。詩家有得于是,初焉用愛好務(wù)多為哉。眾異之詩,予見之最先。君年十三四,已有聲邑庠。是時予方喪同學(xué)友龔子碧琴,意惘惘不自憀,一讀君詩,心為之折。初,碧琴論詩,謂宜完所受于天之分,無鶩于外來,其旨與君近。碧琴有才無年,所志未就,君則潛穎方擢,孤秀已啟。予有所作,輒就君磨。君亦猥好予,晨夕相與無間。吾州城西南隅烏石山者,勝境也,山顛石壁,镵大士像數(shù)尺許,香火馀地,有樓數(shù)楹。君讀書其中,夜深人靜,風(fēng)嘯月高,大江浮光,近在幾案。君冥心獨處,與造物之真機(jī)者游。予亦時來同之,嘗笑謂君,耽寂如是,可以學(xué)道,豈僅蒐獵文史云爾。既而君舉于鄉(xiāng),先后赴汴闈,一昔沿潁水訪君,車鐙猝滅,幾泥葑田習(xí)處,乍暌意不自禁,即君亦然。予歸江南,君且北游京師,自是闊別,乃閱十有馀年。君既出與人事,多識海內(nèi)賢士大夫,周覽四方名勝,聞見宏廣,而夷險順拂舒郁之情,畢泄于詩,其境日辟,而其言日昌。詩者,人心之神,自有其冶之甄之,潛轉(zhuǎn)而密遷之,俾不能狃于其故。昔賢之詩,皆遠(yuǎn)游一變,涪翁之言誠然,而有不盡然者。變者所遇,不變者所存,使其所存緣境而變,奚足以永千載之思而長留于無窮?故論詩于其變,不若于其所存。眾異之詩工矣,自其所存觀之,寧徒工焉已哉,略舉以徵。君昔居舊京,有憶故山詩云「誰信出山仍面壁,此心曾誓佛前香」,其后又有寄予詩云「倚樓看鏡身將隱,聽雨焚香子最工」,蓋心攝聞思,回光內(nèi)照,故雖浩穰紆軫,每有抱獨處寂之思。浚此一源,其所派衍而支流者,皆有所從發(fā),以為之本。然則詩非所以為娛,為有其真娛者寓之,遂以成為梁子之詩,不亦善歟。予耽詩,結(jié)習(xí)殆與君同,而才思遠(yuǎn)不君若。君將梓其詩,屬為之序,意以予習(xí)于君,獨能微窺君美者。寒天呵筆,爰就平生離合之跡與所相默契者書之,依稀舊日山中,一燈熒然,吾兩人者促膝對語時也。甲戌冬日,世愚弟何振岱。
爰居閣詩·序三
自三百篇以至于今數(shù)千年,代莫不有詩,詩之體日繁,而賦比興之旨莫能外也。《傳》曰:「詩言志?!怪菊?,持也,必其人有所持而托于言,而后其言為有物,言有物而后其人之性情遭際畢載以出。后之人讀其詩,知其人,論其世,有以相感而相發(fā),故雖法于古而足以自名其家,不專一先生言而裒眾長以為我役。世之不學(xué)而好立異,破音律章句為之,曾不能與村謳里曲爭一日之長,與夫標(biāo)舉古人,自詭為名高以文其蹇拙者,皆不足與于是也。同年友長樂梁子眾異,才足以理劇,學(xué)足以周變,智足以馭物,勇足以任事,生俶擾之世,再起再蹶,而意氣不衰。交游遍國中,在所與其徒飲酒挾伎樂,摴蒲歌呼,或相從笑謔,諧啁狎侮其坐人,人人但以為語妙,無非難者。其為詩亦然,不搯擢肝腎而深,不涂飾藻采而麗,不排比故實而淵,懿不怨尤忿激而怒罵刺譏當(dāng)于人心之公,蓋其才學(xué)智勇,無所施于時,一托于詩,用能權(quán)奇傲兀,縱橫恢詭,無不如其意之所欲達(dá),坦然以心跡與天下相見。并世知眾異者多矣,茍取其詩讀之,雖千里外,眾異之聲音笑貌,固宛然相接于幾席間也。然則眾異所為詩,非古人之詩而梁子之詩也夫。非有其志而善其言者,疇能于數(shù)千載下自專其詩以儕于古作者之林哉?眾異手定其詩如干卷,命之曰《爰居閣詩存》,督為之序。余不能詩,為發(fā)所見如此。至于眾異治詩之艱苦,固非余所能言者矣。爰居閣者,眾異僑大連時署所居室也。乙亥仲春,湘潭袁思亮。
爰居閣詩·序四
長樂梁子眾異將刊其所著《爰居閣詩》,黃君公渚既為文序之矣,梁子復(fù)委序于予。予未嘗知為文也,顧曾以文獲罪于友朋,梁子必勉予為之,而曰:「君之為文,足以獲罪于友朋,是以君文為重也?!褂栉墓阒赜谑酪咳挥枧c梁子為文字交垂三十年,每得一詩篇,敦復(fù)商榷,梁子固以予為知言者,其何敢辭?評梁子詩者輒曰,似蘇東坡、陳后山、陳簡齋,予殊不謂然。夫詩道廣矣,自漢魏以逮今日,作者累千百輩,其能卓然獨見以成一家之言者,殆相師而不相襲,必權(quán)衡章句曰,似某似某,亦揚子所謂譊譊之學(xué),各習(xí)其師而已。予少好漢魏晉南北朝詩,及為之,無我存焉,繼稍涉獵至唐宋,于是能辨其家數(shù),循級復(fù)上而及魏晉,乃悟魏晉人詩亦自各別。詩之風(fēng)氣,隨世運而變也,根于性情,異其遭際,遂同風(fēng)而殊趣,其風(fēng)衰而出一振之者反乎盛,亦性情遭際有不同耳。學(xué)誦者內(nèi)籀于心,必其性之所近;外縈于貌,必其情之所安;激而發(fā),或和而鳴,必其遭際之所駛。師古而不泥于一家,習(xí)今而不囿于風(fēng)氣,斯能有己存也。梁子亦如是而已矣。抑尤有進(jìn)者,文章之道,蓋有無窮盡者在也。升高者詎翔于空,涉淵者詎底于深,予與梁子亦以詩自道自娛耳,此所知所能者,不可以炫于世,差自信也。予嘗見謬妄人自炫其所造詣,以為舉天下莫己若矣,此予所不敢效也,梁子以為如何哉。乙亥四月,新建夏敬觀。
爰居閣詩·序五
昔人謂詩人少達(dá)而多窮,而近世達(dá)官多能詩,豈古今人不相若邪?抑多窮之說未足概今之為詩者邪?余始而惑,繼而思,終悟其說之無以易。蓋所謂窮達(dá)云者,非僅論其一身榮瘁而已,其所遭時會系焉。吾身之窮而世則治也,雖饑寒之切于吾身,而其憂傷呻吟者,僅及其身而已,無足重輕也。其身顯矣,而遭禍亂之會,謗譏戮辱之來莫知其始,其身既無所容,而亡國破家之變交乘于前,曾無術(shù)以拯之,其悲閔世道,感傷太息,豈韋布之士所可望者邪?且詩之為物,超乎萬物者也,必其人有超世之念,而后能遺物。遺物矣,則世之榮辱毀譽(yù)若無毫末足加于其心,何窮達(dá)之足云。閔世也,斯怛惻,遺物也,斯閎遠(yuǎn),故其發(fā)為聲詩也,寄感傷于芳惻,寓隱微于詼詭,卓然有以自樹立,非嘲弄風(fēng)月者所得而比。斯自風(fēng)騷以還,名能詩者所必循之軌,無得而易者也。長樂梁君眾異嘗達(dá)矣,顧其詩清剛逋峭,雜談諧而出之,初無勞苦艱辛之態(tài)。遭際艱危,至避地遼沈而不可得,感慨世變,其聲肅以悲,蓋所謂以遺物之懷寫閔世之旨者。其身雖達(dá),其遭則窮,其詩足自致于不朽,斯質(zhì)諸百世而不謬者也。君曾祖退庵先生,往與先五世祖霽峰公昆季為文字道義交,而吾從祖從父,又多與君習(xí)。君避地南來,然后得數(shù)數(shù)與君為文字飲。余雖伏處圜府,而遺物閔世之念則未敢后君,然則君今茲必索余一言者,意者氣類相感,有不能自已者存,而六世文字道義之交,有不能不綿延至于無極者邪?民國廿六年三月,閩侯曾克耑。
爰居閣詩·序六
昔劉彥和有言:「隱以復(fù)意為工,秀以卓絕為巧?!棺拷^之義,檃括靡詳。所謂超然直詣,妙擅終古,善發(fā)談端,精于持論。所謂鍊于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fēng)者,述情必顯。以斯為詮,庶乎近之。蓋镕冶易范,而駿逸難能,自非文舉,孰稱高妙,世無公干,亦未知孔氏之卓卓也。梁子之詩,神鋒遒上,后有千祀,宜無間言。若其淵映玉穎,爽駿融明。自緣劬攻,兼荷天縱。身世悱發(fā),用臻愉艷。夫豈褧衣以為章,鸊膏以為利哉?君以高門,少遭孤露。倚魁之行,胥出母儀;圣善之教,厲于初服。折葼?wèi)讯?,集蓼傷遇。其所吟思,燡然已遠(yuǎn)。至如燒硯為學(xué),抱經(jīng)以求。觀川晨謠,度塞夕唱。客梁園而結(jié)歡,臨碣石而沾衿。詞賦漸新,芬芳有烈。及夫宣室方召,天衢忽巘。毀巢同于魯國,復(fù)壁厄于邠卿。琢璧滫蘭,于焉已極。然后浮絕江海,間關(guān)干戈。情敏于多師,憂生于噍響。零雨行役,南浦將歸。翔雁有萬里之心,鳴蟬入繁霜之鬢。逮至斗枋載昭,垂棘效器。既領(lǐng)中書,行策補(bǔ)袞。秘省旋風(fēng)之筆,溫室削稿之心。群望樞機(jī),期能緝亮。而乃橫流肇于翟泉,沈猜吟乎短簿。投幘東閣,長揖軍門。嵚崎數(shù)州之間,支離異國之際。日光霜葉,澈照高情;星浦松濤,若鳴奇志。既辭魯門之饗,終作皋廡之歌。自是溯江禮岳,稠適湛冥。怫悅俱忘,鉤鐫靡輟。哀時之意,沖風(fēng)警于曾霄;辨物之微,干將拂于秋水。蓋三十年間,予所知者。礱硎彌切,智慧彌完。觀于物者彌深,飛于聲者彌瑩。所謂跌宕昭彰,抑揚爽朗者,非歟?自唐以還,偽體滋盛。宋以澀稱,猶質(zhì)之代文也。澀加以理,貴出圓融。長公天人,妙如瀉汞。而隱秀之用,未極其涯。君結(jié)言端直,莩甲清新。參曹洞于后山,緩咸韶于黃九。去弊救偏,浩得朗趣。心如一鑒,物呈萬殊。辛未春夏之交,訪予舊京,東棹方歸,述所覘識,微謂積憾已甚,事將在遼,彼童實訌,不可喻察。及今案索篇章,如見毫末。斯又明詩之前用,補(bǔ)史之弘功,綴文照世,淺深一揆者也。予少有所作,便就商略。及視君句,瞠目絕塵。郭璞之贈溫嶠,爾神余契;王濛之嘆劉惔,勝我自知。方嗟蓺詣,莫踰畛閾。今歲詩卷,并可殺青。鸞翮之全,吾將用懶;驥尾之附,赧于益彰。繞腸鐘山,冉冉易老;戢枻湖舍,悠悠思君。承命竭才,聊當(dāng)息壤。丁丑四月,哲維黃浚。
爰居閣詩·序七
韓翰林之集,多在憂危;庾開府之篇,每言身世。
天寶多故,工部詩名;建安不康,中郎賦好。
原本忠愛,發(fā)攄性情。
登樓有懷,欲回天地;傾廈可拄,不露文章。
房魏作相,貞觀乃成;富文既登,嘉祐斯治。
豈止?jié)h京開業(yè),必賴儒生;晉甸分崩,在崇軍號。
茲誦爰居之集,彌感鴻雁之詩。
長樂梁公眾異,洛都世德,煇映袁揚;冶海名宗,頡頏林葉。
庾公早慧,射策建康之宮;齊君多材,摛毫長樂之省。
出入瑣闥,周旋戎樞。
四始聿精,九騷畢永。
江左鮑謝,遜其清新;盛唐高岑,無此悲壯。
?繹編章,棖觸衷曲。
蓂莢既更,勛華相授。
四岳之望,十洲所瞻。
合肥執(zhí)政,翔泳信孚,胥盧道洽。
廣成爰訪,延喜攸歸。
鸞掖莫先,鳳池斯領(lǐng)。
紛爭岐汴,集十鎮(zhèn)之兵;攘奪石劉,盛五都之霧。
興元揮草,必在推誠;長慶頒書,特昭垂憫。
吏部慰諭,收成德之軍;中丞拊宣,完昭義之討。
使其長崇禮德,克保信忠,則豚魚可孚,蠻貊皆感。
數(shù)十州之節(jié)度,相牽來朝;卅六道之將軍,無勞出伐。
百年割裂,可望會同;億姓殄屠,于斯福壽。
載誦致光之詠,乃悟紇干之悲。
蘭陵拊床,燭銅駝之禍;緇郎誤策,致石馬之嘶。
式著先幾,愈欽雅律。
琳瑯啟覽,怛悼增傷。
馀杭生日之詩,春秋冀續(xù);天水挽詞之作,劍履長悲。
又若幼安避地,欲臥東陲;文冀投遐,非梗西道。
時則永寧方盛,率義已強(qiáng)。
漢苑秦陵,尚見椎理之靖;玄菟蓋馬,無虞熢火之侵。
帷幄其參,席茵有禮。
將期公孫累葉,宅梁水而啟封;慕容四君,邑徒河而綏眾。
如錢王之保浙右,擬竇牧之福河西。
有造青邱之地,大安蒼野之氓。
乃意表患生,隆中策阻。
左賢將逝,每詢景茂之沖;中遼置州,無解襄平之潰。
流連嘉什,感慨生平。
既招高子之疑,遂還邴君之駕。
歔欷故帥,惆悵彼童。
苦斷白狼之書,坐吟黃龍之棄。
至于彭澤陶情,本無涂飾;渭南乘興,不事琢雕。
玉溪淹雅,工綺羅之詞;山谷堅卓,敵松筠之品。
雍都衡盱,足薄王楊;漢塞抑揚,宜追蘇李。
周安東之作督,大惠吳人;韓晉公之平章,式先潤部。
廷燮,因依卅載,仰止九皋。
少保訂交,搜鄭公之草;奇章念舊,斗賓客之樽。
石壘金陵,多留名筆;彭蠡震澤,造福斯人。
元祐之音,用昭典范;會昌之集,更見編摩。
大彰衛(wèi)國之華,再撰滎陽之序。
抑更有進(jìn)者,夫唐之張曲江,宋之韓魏公,非不工詩,而以事功著者,竟掩其詩,此則廷燮深為公望者焉。
戊寅秋日,江寧吳廷燮謹(jǐn)識。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傅子馀(1914-1998) 號靜庵。廣東番禺人。移居香港,創(chuàng)辦鴻社及《嶺雅》季刊。晚年返廣州居住。有《抱一堂集》。
個人簡介
傅子馀(1914-1998),號靜庵,曾任教香港廣僑學(xué)院,先后創(chuàng)辦鴻社及《嶺雅》季刊,與羊城、港、澳詩苑名家,廣通聲氣。
靜庵詩稿·舊序
余始于君詩未甚奇也。已而避亂,僑次澳門,君亦挈家至。出所為詩讀之,則軒舉騰踔,體勢在黃陳之間。蓋與君相違五六年,人事變亟,凡人類所遘遇之酷,超絕古始,而吾儕皆一一身及。嗟夫,人患其有知也,其知之愈甚而自待彌高,因其自待之情,人事相接,輒不能自安。俛仰拂戾,雖處常已難矣,況卒遘變亂,衣食勞息,不若負(fù)販之晏晏。性既自豪,重其困挫,而意氣益孤,充憤悱之懷,而啟發(fā)之機(jī)動不可抑,于是歌吟嘯呼,自排自遣,自嫗自煦。其哀思所屆,一以振耀于文字間,宜有過情之嘆。君幼長安樂,故前此所為詩,學(xué)焉而已。既丁世難,人事寢切,詩乃一變再變,而身世之感有如馀贅,使讀者蹙然不忍,而不知君之齒方在英年也。夫君所不自得之情,蓋將有待于知君者夫。 辛巳正月佟紹弼序
桐花館詞·序一
詞之樂律,入元融而為曲,嗣后所為詞者,直長短句之詩耳。世或狃于舊說,以為詩詞異途,遂使詞境轉(zhuǎn)隘,良可嘆也。東坡、稼軒之作,凡詩文所具有者,悉能達(dá)之于詞。詞之領(lǐng)域,開拓始袤,非復(fù)專事綺筵繡幌、脂粉才情、遣興娛賓、析酲解醞者矣。況其憂生念亂,撫物興懷,身世所遭,出以唱嘆,命筆寓意,又何有異于詩哉。宋詞能與唐詩并稱后世者,端復(fù)賴此。有明一代,誤于詞為艷科之說,未能尊體,陳陳相因,取材益狹,趨向如斯,詞道幾絕。逮及清季,國運衰微,憂患相仍,詩風(fēng)大變,聲氣所匯,詞學(xué)復(fù)盛,名家迭出,此道遂尊。言志抒情,不復(fù)以體制而局限,故鹿潭、半塘、蕓閣、彊村、樵風(fēng)之作,托體高、取材富、寓意深、造境大、用筆重、鍊語精,趙宋而后,此為擅場。其風(fēng)骨神致,足與子尹、韜叔、散原、伯子、海藏諸家相頡頏,積憤放吟,固無減于詩也。吾粵自晦聞而后,詩境頓新,后學(xué)承其馀響,爭以詩鳴,而傅君靜庵亦以工詩稱于閭里,視其所詣,蓋曾取徑于同光體及晦聞,而于半山、雪堂、山谷、后山、簡齋、放翁諸作涵詠至深,郁蒼清勁,尤近黃陳。年未三十,譽(yù)溢京華,共許必傳,無須具論矣?;浿幸酝d于為詞,述叔先生起而振衰,截斷旁流,歸于正聲。余為詞初恪守其師周吳之說,而迄無所成。得靜庵論詩之要旨,從詞外而求詞,所作始稍得一己之意態(tài),益信詩詞之界,格律而外,不宜強(qiáng)分,如必使各具嚴(yán)限,則詞乃小道之譏恐終不免,又安得與詩同流而諷誦哉。往者汪先生每以傅詩朱詞相勉,余詞功力尚淺,適足自慚。是時靜庵亦偶為詞,所作《揚州慢》、《驀山溪》、《水龍吟》諸調(diào),豪宕高健,亶有可觀,顧以非己力之所專注。稿皆不傳,迄今又逾卅載,靜庵垂垂老矣,猶羈棲海涯,以為詩之馀緒而填詞,欲以廣張風(fēng)氣,亦見其老而志未衰也。余向兄事靜庵,今承以其所著《桐花館詞》屬為之序,存詞僅五十闋,均極沉郁頓挫之致,語雋而律嚴(yán),筆健而情永,雖遠(yuǎn)宗白石、梅溪、草窗、玉田而下逮清季諸老,然皆以發(fā)揮一己之情意,非句摹字?jǐn)M,斤斤焉以求合于古人為工者。況其植根于詩也深,故其發(fā)之于詞也,境界氣象迥異常流,翹然有以自立,詎能限諸一家而于一字一語中求其擅勝者耶?讀其詞,使詞中求詞者之流,亦當(dāng)廢然知返也。 甲寅孟夏弟奐謹(jǐn)序
桐花館詞·序二
客次西川,杜工部多悲天之語;身登北固,辛稼軒有懷古之吟。
探幽紀(jì)勝,文士風(fēng)流;即事徵題,書生本色。
而況陰陽變化,天道難知;進(jìn)退機(jī)微,世途莫測。
百端交感,將懸心鏡于湖山;一緒縈懷,遂乞性靈于筆墨。
移宮換羽,雜徵流商,天籟自鳴,心聲俱發(fā)。
故擅中散之琴者,自昔嘗聞其事;而弄桓伊之笛者,于今復(fù)睹其人。
傅子靜庵,桐花館之主人也。
器度沖和,襟懷恬淡,沉酣舊籍,雅嗜新聲。
藝宗《鬼谷》,七弦之音譜曾修;賦獵《離騷》,九畹之芳馨在抱。
用是浸淫樂府,曲度青云,馳騁文壇,辭編黃絹。
或過柳岸而輕歌,或立云峰而長嘯,或吊孤墳于夜月,或泣故壘于秋風(fēng)。
詞成百闋,允諧四犯之聲;味別五辛,不落一家之臼。
若夫北門諷詠,士豈為貧;南渡流離,人方衡慮。
三年不遇,甘抱瑟于齊門;七尺自持,恥折腰于韓邸。
意韞曲中,音傳弦外。
聯(lián)辭結(jié)采,雖云標(biāo)幟于梅溪;剪舊裁新,尚見通靈于片玉。
其或胡馬縱橫,王孫落拓。
天涯夢短,凄迷則古驛云封;海外身遙,涕淚則新亭浪覆。
情非白石,跡近玉田。
沙寒雪影,設(shè)謨感厥悲涼;桐葉秋聲,命意傷其沉郁。
時而徜徉云水,俯仰山河,浪躍大江,霧沉半壁。
南朝故土,曾左之所驅(qū)馳;北國平原,洪楊于焉覬覬。
矢刃交鋒,玄黃流血。
干戈擾攘,難為避亂之管寧;道路呻吟,尚有倚聲之杜甫。
至若牝雞報曉,鴟鳥鳴桑。
朝尊藍(lán)面,幽少主于別宮;將授赤眉,逞佳兵于弱國。
彷徨東顧,狼狽西馳,騷客欷歔,羈人凄惻。
桐花無館,聞歌悼宮井之魂;蕓閣有詞,變雅寫瀛臺之恨。
西山鶴夢,歲月如流;北地龜寒,古今同慨。
夫論詞者,固盛于靖康北狩之前;言律者,必精于建炎南遷以后。
賦情寓物,各具春秋;撫事傷時,自成格調(diào)。
閒居斗室,橫窺辭海之涯;默數(shù)群峰,直繪廬山之貌。
乃見風(fēng)琴交響,伯牙移情;復(fù)聞巖壑傳神,嗣宗領(lǐng)嘯。
由南溯北,躋涉百川;自北開南,導(dǎo)歸四瀆。
或以暗香疏影爭妍,或以秋樹寒煙競勝。
深宮碎玉,用代銅琶鐵板之雄音;虛室韜光,尚見匣劍幃燈之孤影。
斌雖薄聲華,尚懷文藻,緣思礪齒而盟樽,亦借他山以攻玉。
白詩四類,夙報微之;左賦十年,忽思元晏。
才慚霞叟,追蹤蠟屐之痕;學(xué)慕常州,仿印茗柯之序。
新江張斌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