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鄭真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5 首
韶也性頗癖,為愛名山游。
及茲見圖畫,近遠須購求。
梁溪倪君與我好,看山作圖非草草。
春山爛熳走云濤,海樹微茫隔煙島。
碩人之居在澗阿,天青石壁搴女蘿。
彈琴暝落松上雪,濯足影動窗前波。
而我憶在西湖住,對畫看山日忘暮。
河東太史驚見之,為寫新詩美無度。
東家鄭君何太癡,時復把玩稱絕奇。
一朝沖雨卷藏去,使我夢寐長思之。
只今看畫即欲死,永言思之嗟已矣!
出門笑問沙上鷗,東流??春江水。
贈繆如璧 明 · 鄭真
七言律詩
靈山佳氣逼云霄,憲節(jié)當年閥閱高。
手澤尚傳蒼竹簡,宮恩猶認紫羅袍。
考盤詩詠時方泰,束帛榮華運更遭。
有約林泉須一到,松花細采釀春醪。
注:上饒繆氏世家靈山以姓系地號曰繆原其先名君寶號泉山者仕宋紹陵官至江東提刑持節(jié)讞獄名震一時后有字如璧者實其三世孫云如璧古樸慎重奉提刑公貌像簡冊數(shù)十年如一日縉紳君子樂稱道之而宜黃涂先生幾守約且以慎顧言行為辭是得贈出與處之道矣如璧已老而克從祝規(guī)豈非世家賢子孫哉書曰紹聞衣德言其如璧之謂乎予教廣信二年如璧修刺禮謁出示此卷因歌二律并識其后以歸之時洪武二十年歲在丁卯正月上元日四明鄭真謹識
重過休園即事 清 · 杭世駿
七言律詩
城隅路轉凈塵沙,又到滎陽外史家。
壓帽枝低妨野鶴,穿籬水急漾修蛇。
投閒心性便看竹,頌酒生涯只惜花。
應是詩翁天與福,今朝風景更清嘉。
勾章太守儒術吏,欲以文藻輝山川。
鄞鄮三縣詢故老,孰克稱任無愧旃。
青衿諸生六七輩,群游于校峨其冠。
僉曰太史九沙叟,里號碩德稱耆賢。
皇輿圖表受詔撰,一統(tǒng)方略奉敕編。
自來鴻筆光史院,矧此志乘辭為難。
聞人豈無夫己氏,軼材諷說不足詮,未若叟也撰述卓可傳。
叟今七十剛華顛,兩目炯炯精神完。
婁機字源洪適釋,擘窠運腕如云煙。
先人傳經(jīng)角岳岳,季父讀史腹便便。
著書等身懼放墜,叟也一一謄寫工雕鐫。
紀元之考瞭指掌,功與史表同精堅
四明文獻郁選首,造廬而請何疑焉。
太守撰日具書幣,涉江命使恭且虔。
叟承禮命夙當發(fā),高軒過躪蓬蒿園。
誘我騰說溯前志,黃綢煖割朝來眠。
張津姜嶼之書不可覯,為叟略數(shù)楊張前。
寶慶纂歷歲丁亥,廬陵胡矩守慶元。
屬其鄉(xiāng)人參軍浚,甄括明事縣國門。
先以郡志后六邑,刻畫城郭圖廂關。
厥后卅載暨開慶,丞相臣潛來旬宣。
軍防水則以次定,經(jīng)制稅賦兼牢盆。
嘉禾繪獻民氣樂,老謀憂國何時諼。
門生曰錫曰應發(fā),承命執(zhí)筆校秘文。
詩歌自可勒琬琰,例以志體稍殊懸
自宋訖命更延祐,袁桷方領編修官。
本之二志著其概,參之七觀究其原。
誰其續(xù)者垂不刊,猗惟王侯元恭捉翰遒如椽。
其間首尾稱大備,一代興廢略可言。
前明內(nèi)府不收弆,文淵墜簡終淪湮。
天一閣范碧山全,家有善本頗自專,叟當檄取訶豪頑。
滎陽南山堇山氏,邦有黎獻摭捃勤。
或鞶繡藻采而有耀,或大雅宏達而不群滎陽外史鄭真,南山先生黃潤玉,堇山先生李堂,各撰《四明文獻志》,先次其行事,后列著作。)
其書同異具可核,叟今何不重探論(鄭、黃止載郡人,李則并次名宦。)
抑吾又聞杲堂李翁于叟為先友,高文煌煌稱大篇。
傳甬耆舊一十卷,能事直欲追古歡。
叟今凡例一本此,發(fā)幽表微疇謂不然。
方今圣主一寰宇,睿算尤重海與邊。
三韓直達島倭接,東南防守籌宜先。
舟山負隅歸版籍,時清喜停赤白丸。
廟謨議此設重鎮(zhèn),厥餉幾何兵幾千。
叟宜條晰陳要害,宏論亦可銷戈鋋。
郡人聘修古有例,書法郡守名牽連
上奏天子制稱善,撤膳或賜兼珍筵,叟今決去無遷延。
雪花席大蔽江水,烏篷船低壓兩肩。
行幐轔輑恣捆載,湘東斑管膠東箋。
阿育王山考古佛,丹山洞天尋真仙。
搜奇直抉圖經(jīng)秘,采隱不遺聲聞禪。
白頭自草內(nèi)舍帖,歸告先墓封樹寒。
焜煌家乘述祖德,玩鹿亭古澤永綿。
寒廳擁堵看秉筆,一筆一削孰敢干。
鼠須疾揮不及凍,墨沈肯受冰霜憐。
走愿傳鈔備書吏,微名亦得流丹鉛。
不朽盛事會有緣,此意只恐天公慳。
嗚呼,此意只恐天公慳。
⑴ 充宗先生著有《學禮質疑》《儀禮商》《周官辨非》《禮記偶箋》《學春秋隨筆》。
⑵ 季野先生著有《南宋六陵遺事》《庚申君遺事》《歷代史表》暨《明史》三百卷。
⑶ 《紀元考》一卷,括歷代運歷甚晰。
⑷ 津撰《四明圖經(jīng)》,見《宋史·藝文志》。嶼撰《寧越風物志》,見《文獻通考》。
⑸ 成化時,郡人楊實修《四明郡志》,嘉靖時,鄞人大司馬張時徹修府志。
⑹ 序稱「贛州錄事參軍羅浚」?!吨饼S書錄解題》云:胡矩仲方為守,羅浚其鄉(xiāng)人也。
⑺ 其書《郡志》十一卷,《鄞志》二卷,《奉化志》二卷,《慈溪志》二卷,《定海志》一卷,《昌國志》一卷,《象山志》一卷,府境、縣境各治皆有圖,咸淳年刊。
⑻ 開慶改元,吳潛以丞相領郡,復續(xù)修《四明志》,民政、兵防、士習、軍食別自為志,以補前書。又立水則,自撰《平水則記》刊石。門生慶元府教授梅應發(fā)、沿海制置大使主管機宜文字劉錫編次,末附詩詞四卷,予謂于志體不合也。
⑼ 王深寧應麟著《四明七觀》,鈐括郡之掌故為注釋。延祐三年,袁學士桷復修郡志,采其文冠于《藝文考》。
⑽ 至正時,郡守王元恭續(xù)修延祐以后事,凡十六卷,稱《至正新志》。
⑾ 宋兩志皆宋刊,元兩志亦鈔本,明代《文淵》《內(nèi)閣》兩目皆不載,海內(nèi)藏書家亦無有齒及者。宋志惟予友全祖望家有之,故予得見。元志則天一閣范氏所藏也。
⑿ 郡人李鄴嗣、胡文學本《四明風雅》諸書。裒集甬上耆舊,自漢至明末,定為詩史,鄴嗣為撰傳。
⒀ 宋時高麗貢道由明州上,見《寶慶志》及《范石湖集》。
⒁ 其在吾浙,嘉興聞人碩德修《嘉禾志》,德清談鑰修《吳興志》,山陰陸游修《會稽志》,天臺陳耆卿修《赤城志》,皆宋志之表表者。
⒂ 玩鹿亭,先生高祖鹿園都督所搆,因以名集。
曾讀昌黎石鼓歌,千年殘碣未銷磨。
鄉(xiāng)邦留得烏山卷,十丈霞光起篆蝌(趙古則有《石鼓文音注》,吳坦、鄭真王直為之跋,詳見《鐵網(wǎng)珊瑚》及王文端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