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今攝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大明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篇第一 解義篇第二之一
釋若訥奉旨住上天竺。常領(lǐng)徒千人。大弘三觀十乘五重六即之道。其詞辯若瀉懸河。實為當世四依也。南宋淳熙三年高宗幸上竺寺欲禮大士。訥迎。高宗問曰。朕于大士合拜不合拜。訥對曰。不拜則各自稱尊。拜則遞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又問歲修金光明懺其意為何。訥曰。昔佛為梵釋四王說金光明三昧。囑其護國護人。后世祖師立為懺法。令僧每于歲旦奉行其法為國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說授訥右街僧錄。賜錢即修其道。次年四月八日召訥。領(lǐng)僧五十入內(nèi)觀堂修護國金光明三昧。賜齋罷訥登座說法。上問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許經(jīng)卷。訥曰。有本者如是。高宗大悅進訥左街僧錄。號曰慧光法師。自是歲歲此日入內(nèi)修舉佛事。賜絹帛五十疋。七年八月召訥入內(nèi)賜齋說法稱旨恩寵隆渥加異。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若訥。
字希言。
嘉興孫氏子。
初依竹庵。
次謁證悟于赤城。
命首眾座下。
暨悟化。
遂嗣師道。
道大弘。
乾道三年。
孝宗幸上竺。
展敬大士。
師接候稱旨。
授右街僧錄。
因詔。
于山中建十六觀堂。
仍仿其制。
作堂于大內(nèi)。
即詔師領(lǐng)徒五十人。
于四月八日。
入內(nèi)觀堂。
修金光護國法。
上問曰。
佛法固妙。
安得如許經(jīng)卷。
師曰。
有本者如是。
上然之。
進左街僧錄。
九年。
召對選德殿。
問大士歷代靈跡。
及法華經(jīng)旨。
上曰。
最初得師。
發(fā)明此事。
遂以圓覺悟得法門。
譬如著棋。
勝負既分。
不但并去棋子。
棋盤亦須一時并去。
師曰。
并去者。
亦不可得。
上曰。
宗說俱通。
其師之謂。
有詔令講圓覺。
至此虛妄心。
若無六塵處。
師曰。
心本無形。
因塵有相。
塵滅心滅。
真心湛然。
上手書其語。
以賜。
又問金剛之義答皆稱旨。
上曰。
朕日讀此經(jīng)。
今更命眾。
合誦三萬卷。
乃降劄云。
平昔以來。
所食禽魚之類。
傷害為多。
今仗般若。
為除此過。
庶使群生。
俱承解脫。
時沂王尚幼。
上召師入禁中。
為王說法摩頂。
因以疾乞閒。
上曰。
且賜地筑室更數(shù)年。
彼此作閒人。
水邊石上。
共說無生。
淳熙十一年。
退處興福。
特授兩街都僧錄。
時光宗在東宮。
書歸隱之扁。
賜之。
仍制贊以稱其德。
及上退養(yǎng)重華宮。
召注金剛經(jīng)。
肩輿登殿。
止宿殿廬。
注成以進。
上披覽。
益有省發(fā)。
紹興二年十月旦。
謂侍人曰。
吾宗通法華。
宜以此終。
乃集眾修法華懺。
取道具進兩宮。
端坐而化。
壽八十二。
塔于正寢。
賜宗教廣慈法師普炤之塔。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若訥,住上天竺,常領(lǐng)徒千人,大宏三觀十乘五重六即之道。其詞辯若瀉懸河,實為當世四依也。南宋淳熙三年,高宗臨幸,欲禮大士,訥出迎,高宗問曰:“朕于大士禮得拜否?”訥對曰:“不拜則各自稱尊,拜則遞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又問:“歲修金光明懺,其意為何?”訥言:“昔佛為梵釋四王說金光明三昧,囑其護國護人,后世祖師立為懺法,今僧每于歲旦奉行其法,為國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說,授訥右街僧錄,賜錢即脩其道。次年四月八日,召訥領(lǐng)僧五十入內(nèi)觀堂,脩護國金光明三昧,賜齋罷,訥登座說法,上問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許經(jīng)卷?”訥曰:“有本者如是。”高宗大悅,進訥左街僧錄,號曰“慧光法師”。自是每歲此日入內(nèi)脩舉佛事,賜絹帛五十疋。七年八月,召訥入內(nèi),賜齋,說法稱旨,恩寵有加。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三
古易,字別行。
番禺人。
俗姓崔。
族本儒家,與從父廣慈大師同師天然老和尚。
逮終養(yǎng)后,挈其婦與一女一子相繼稟具。
初為雷峰殿主,遷典客,尋掌書記。
尊禮旋庵湛公,恩如父子。
臨化以手枕臥,順適而終。
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第一之二
釋克圖者,章嘉呼土克圖也,西藏人。
生有異徵,不迷本性,相傳為達賴第二世呼畢勒罕轉(zhuǎn)生,種種異徵,眾所欽企。
幼育于寺,乃居弟五世達賴弟子。
清康熙時,寰宇載寧,重譯來朝,圣祖晚歲頗眈禪理,屢咨法典,嘆為玄識,特錫“灌頂普慧廣慈”之號,命主蒙古多倫泊匯宗寺。
克圖博貫宗教,梵行精純,啼誼圓妙,西藏蒙古諸王尤相崇信,多所歸依。
世宗在藩邸時,傾心仰慕,及總?cè)f機,廣搜禪集,取其語列入御選,嘆為真再來人,古今希有,為造善因寺居之,恩禮有加。
純廟登極,膺詔入京,翻譯大藏中一切咒語,以滿文漢字梵書三體并列,使讀者瞭然,不限方域,刊入藏經(jīng),用廣流傳。
嘗言其國有狼達爾瑪漢者,滅法毀教,其后補綴未全而經(jīng)已佚,因假《楞嚴》善本四譯而歸之。
又佐莊親王修《同文韻統(tǒng)》。
晚年病目,與人講論能以手數(shù)經(jīng)卷篇目,而指其文往往不爽,群相驚嘆,非記誦嫻(熟),未易臻此。
以乾隆四十一年寂于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