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甲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鄭用錫(1788~1858),原名蕃,字在中,號祉亭,原籍福建漳浦,明末遷居金門浯江,乾隆三十九年(1774)其父崇和移居臺地后壟,嘉慶十一年(1806)又徙往竹塹,于是落籍當?shù)亍?div id="dnmpj2m" class='inline' id='people_72194_0_0_comment'>
鄭氏立志青云,道光三年(1823)考取進士,成為「開臺黃甲」 ,道光十四年(1834)入京任官,簽分兵部武選司行走,次年補授禮部鑄印局員外郎兼儀制司事務,精勤稱職,雖獲肯定,但乏再上層樓的官勛,道光十七年(1837)春乞養(yǎng)歸里。
在鄉(xiāng)期間,建學宮、修橋渡、賑饑寒、恤孤寡,樂善好施,為地方重要仕紳。
曾擔任明志書院山長 (約1829~1834、1852~1857年間),栽培后進,不遺馀力。
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艦來犯,鄭氏招募鄉(xiāng)勇抵禦。
咸豐三年(1853),漳泉械斗紛起,撰〈勸和論〉開導村民,又挺身勸解,獲保全者不少,逝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獲祀鄉(xiāng)賢祠中。
道光十四年(1834)曾與堂弟鄭用鑒合撰淡水廳方志,后世纂修者多以此為基礎 ;又著有《周禮解疑》、《周易折中衍義》。
咸豐元年(1851)開始修筑「北郭園」,此庭園遂成為北臺重要的文學據(jù)點。
鄭氏工詩文,詩歌內容小至雜物微詠、個人心緒、家庭瑣事、園林賞玩、交游酬答,大至反映社會現(xiàn)象,關心桑梓國事,或歡愉憂嘆,或憤慨悲憫,莫不涵括,是一典型的儒士詩人。
文字淺顯質樸,不事修飾,喜好說理,楊浚以為是邵雍擊壤吟的流衍,頗加推許;但連橫以為其詩「平淡、未佳」 ,王國璠則謂:「古體出于宋儒擊壤一派,雖有令人繁雜之譏,卻具『帝力與我何有』之樂。
近體必琢必鍊,致氣息神采,大受束縛,流于生澀。
獨五言律絕,頗有田園之趣,應可傳也。
」 鄭氏詩作目前存有兩種版本,其一是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所藏的《北郭園詩鈔稿本》;其二系次子鄭如梁委托福建舉人楊浚編修的《北郭園全集》,于同治九年(1870)刊刻,為北臺灣最早出版的詩文集。
此二版本,內容相去甚遠,各有特色,基金會所藏較接近鄭用錫作品原貌,可惜為殘本,內容并不完整;楊浚編修的刊本,雖經楊氏刪修潤飾,但所存作品較多,且較為普遍,臺灣文獻叢刊本中之《北郭園詩鈔》、龍文出版社之《北郭園詩鈔》,均采此版本。
茲以《北郭園全集》為底本,參照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所藏之《北郭園詩鈔稿本》(以下簡稱「稿本」)編校。
稿本有若干不易辨認的字體,則由黃哲永、謝永基兩位先生協(xié)助辨識完成。
(黃美娥撰)
北郭園詩鈔·弁言
北郭園詩鈔五卷,鄭用錫撰。鄭君字祉亭,臺灣淡水廳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一七八八),咸豐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卒,享年七十有一。君于道光三年成進士,臺灣土著之登甲科者自君始;因以其著述列為臺灣文獻叢刊之一。 鄭君嘗撰欽定周易折中衍義一書,凡數(shù)十萬言,未刊。其著作之刊行者有北郭園全集,系同治庚午(九年)刻本。全集中有文鈔一卷、詩鈔五卷、制藝及試帖各二卷。文鈔只收賦、序、論、記、誄文各一篇,分量甚少,制藝、試帖不足取,故僅錄其詩鈔五。 又全集之首有總序七,茲選錄林士傳、楊浚所作序各一與朱材哲撰鄭君墓志銘及楊浚撰文鈔序,列為附錄二,俾讀者得知鄭君之生平及其全集之大概焉。卷首有『男如梁稼田??粩?shù)字,則經略去。(百吉)
北郭園詩鈔·楊序
昔高達夫五十始學詩,祉亭先生亦歸田后所作為多也。蓋發(fā)于性情,深得三百篇之遺旨。其品格在晉為陶靖節(jié)、在唐為白樂天、在宋為邵堯夫,間有逼肖元遺山者。 先生自家居奉養(yǎng),托跡郊坰,日以歌詠為事,世比之山中宏景,介休林宗。所筑精舍曰北郭園,萬峰環(huán)峙,秀甲瀛壖,宜其得江山之助,不求工而自工矣。 同治九年九月,鄉(xiāng)愚侄楊浚雪滄氏謹序于塹城之試筆寓廬。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登元(1840~?
),字君聘,號心齋,別署耕蘭室主人,清淡水廳紅毛港保沙崙莊人。
為淡北中式禮闈第一人,故有「開淡黃甲」之稱。
陳氏出身農家,曾先后受業(yè)于賴慶超、沈邦彥、游肯堂、黃益清、鄒慎修諸夫子。
同治初,入泮,聞八芝蘭(今士林)文風特盛,遂家焉。
光緒二年(1876)舉鄉(xiāng)薦第五十二名。
以乏資斧,不能赴榜,居淡水士林坊,郁郁十馀年。
光緒十三年(1887)臺灣巡撫劉銘傳,延聘為西學堂國文講習。
光緒十五年(1889)值禮部試,劉銘傳助五十金使成行,果于翌年庚寅恩科中式第三百十三名。
榜發(fā),因長途跋涉,自奉過儉,委頓不能應殿試。
劉銘傳再聘以西學堂監(jiān)督。
及劉氏稱病去,亦辭卸。
光緒十八年(1892)至京補行殿試,恩賜三甲第五十名,朝考二等第四十名,欽點知縣,簽分山東,因道遠,不就。
光緒廿一年(1895)日艦犯澎湖,登元募鄉(xiāng)勇五百人,屯于八里坌、東勢山之麓。
五月,日軍據(jù)三貂嶺、獅球嶺,唐景崧倉皇出奔,北部防軍紛告解體,登元內渡不及,匿居鄉(xiāng)井。
后應日本當局之聘為八芝蘭保良局局長。
兩年間,備受臺北知縣橋口文藏、村上義雄凌辱,遂潛返原籍,居漳浦縣赤湖濱,數(shù)年而歿,卒年不詳。
維基
陳登元,字君聘,號心齋,別號耕蘭室主人,福建省臺北府淡水廳紅毛港沙崙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十八年(1892年),參加光緒壬辰科殿試,登進士三甲50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