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道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1—1077 【介紹】: 宋范陽人,后遷河南,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少有志,讀書蘇門山百源上。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以《河圖》、《洛書》及象數(shù)之學(xué)授之。妙悟神契,多所自得。富弼、司馬光、呂公著退居洛中,恒相從游。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創(chuàng)“先天學(xué)”,以為萬物皆由“太極”演化而成,而社會時在退化。卒謚康節(jié)。有《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皇極經(jīng)世》等。
全宋詩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堯夫。
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早年隨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輝縣)蘇門山下,筑室蘇門山百源上讀書,學(xué)者稱百源先生。
與周敦頤、程頤、程顥齊名,以治《》、先天象數(shù)之學(xué)著稱。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生。
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jié)度使安審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間,為雍新居,名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
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
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退居洛陽時,恒相從游。
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
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jié)。
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
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邵雍詩,以張蓉鏡,邵淵耀跋明初刻《伊川擊壤集》為底本。
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之《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簡稱宋本)、蔡弼重編《重刊邵堯夫擊壤集》六卷(簡稱蔡本),及元刻本(簡稱元本)、明隆慶元年黃吉甫刻本(簡稱黃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
底本編末之集外詩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第二十一卷。
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堯夫,范陽(今河北涿州)人,隨父徙共城(今河南輝縣)。少為學(xué)堅苦刻厲。周游南北,從李之才受《河圖》、《洛書》及象數(shù)之學(xué),探賾索隱,多所自得,著書十馀萬言行于世。后至洛,富弼、司馬光、呂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為市園宅,遂歲時耕種,名其居曰「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嘉祐及熙寧中,先后被召,授將作監(jiān)主簿,補(bǔ)潁州團(tuán)練推官,皆稱疾不赴。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賜謚康節(jié)。著《皇極經(jīng)世》、《觀物內(nèi)外篇》、《漁樵對問》及詩集《伊川擊壤集》等。建立先天象數(shù)學(xué),為宋代著名道學(xué)家。見程顥《邵堯夫先生墓志銘》(《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
蔣光彥(1553年—1622年),字九覲,福建晉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隸歙縣(今安徽),同進(jìn)士出身。
萬歷十三年(1585年)中福建乙酉科鄉(xiāng)試第四十八名舉人。
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進(jìn)士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四名。
授浙江江山縣知縣,捐三千金修治北新關(guān),筑九清石梁,復(fù)造鹿溪浮梁。
入為戶部主事,晉郎中,出任浙江溫州府知府,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七月,升江西副使,次年,以拾遺降一級調(diào)用。
萬歷四十年(1612年)除補(bǔ)廣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海北、海南道
征剿海南黎族時,不肯殺降冒功,坐忤當(dāng)事,拂衣歸鄉(xiāng)。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5—1752 【介紹】: 清江蘇陽湖人,字絜方,號補(bǔ)堂。雍正二年進(jìn)士。任刑部主事,升員外郎。乾隆間任安徽巡撫,調(diào)福建。所至興水利,救災(zāi)荒。卒于福建任上。謚敏惠。有《周易淺釋》等。
維基
潘思矩(1695年—1752年),字絜方,號補(bǔ)堂,江南武進(jìn)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人。
中國清朝官員。
潘思矩為雍正二年(1724年)進(jìn)士,改庶吉士。
雍正三年(1725年),分配至刑部學(xué)習(xí)。
雍正六年(1728年),散館補(bǔ)為刑部主事。
累遷郎中。
雍正八年(1730年),授廣東南雄知府。
十三年(1735年),遷海南道。
乾隆四年(1739年),遷按察使。
乾隆七年(1742年),遷浙江布政使。
乾隆十一年(1746年),授安徽巡撫。
之后調(diào)任福建巡撫。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卒。
乾隆帝命于京師賢良祠祭祀。
謚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