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恭尹

相關(guān)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從化人,字一卿,號韶山。正德十二年進(jìn)士。授御史。世宗即位,請復(fù)起居注之制,從之。以諫改孔子徽號,忤旨革職。
全粵詩·卷二一六
黎貫,字一卿,號韶山。
從化人。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
改授陜西道御史,以言事忤旨,下獄,尋罷為民。
穆宗朝追贈尚寶司少卿。
著有《臺中稿》、《使閩稿》、《西巡稿》。
清陳恭尹《番禺黎氏存詩匯選》、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七有傳。
維基
黎貫(1483年—1549年),字一卿,號韶山,廣東廣州府從化縣人。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曾任直隸建平縣學(xué)教諭,六年(1511年)辛未科會試中副榜。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進(jìn)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1519年)八月改授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任巡城御史,十五年(1520年)刷卷福建,兼查盤有司倉庫軍衛(wèi)器械,劾奏鎮(zhèn)守太監(jiān)尚春,追還官銀十三馀萬兩、糧二十六萬石。嘉靖三年(1524年)巡按江西等地,赴任五月,因父黎元昌去世歸鄉(xiāng)守制。九年(1530年)起復(fù)原職,十一月因爭論不該去孔子王號,改稱先師,觸怒明世宗,被革職為民,罷免歸鄉(xiāng),二十八年(1549年)卒于家,贈尚寶司少卿。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一二
易訓(xùn),字宣人。
奇際第三子。
新會人。
嘗與諸名流重結(jié)南園詩社,陳恭尹極重之。
后適蒼梧,得瘴疾,卒年二十八。
著有《東樵遺集》。
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三有傳。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一一
黎彭齡,字顓孫。
番禺人。
淳先次子。
諸生。
有《芙航集》。
事見清陳恭尹《番禺黎氏詩匯選》卷一。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一一
黎玉書,字紱臣。
番禺人。
淳先長子。
諸生。
著有《雪窗集》。
事見清陳恭尹《番禺黎氏存詩匯選》卷一。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八一
黎邦琛,字君獻(xiàn)。
番禺人。
民表少子。
明神宗萬歷間貢生。
清陳恭尹輯《番禺黎氏存詩匯選》有傳。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八一
黎邦璘,字君璽。
番禺人。
貫孫。
明神宗萬歷間貢生。
清陳恭尹《番禺黎氏存詩匯選》有傳。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二○
黎淳先,字含孺。
明神宗萬歷二十八年(一六〇〇)鄉(xiāng)試擬元。
有《鞟言》、《澳州草》。
清陳恭尹編《番禺黎氏存詩匯選》有傳。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二三
黎兆鏊,字公成,號桂海。
番禺人。
遂球從叔。
明神宗萬歷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官蓬州知州。
有《愧庵集》。
清陳恭尹輯《番禺黎氏存詩匯選》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6 【介紹】: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啟七年舉人。再應(yīng)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為經(jīng)濟(jì)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yīng)陳子壯薦,為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謚忠憫。有《蓮須閣詩文集》。
全粵詩·卷六○一
黎遂球(一六○二 — 一六四六),字美周。
番禺人。
五六歲能讀書,九歲能文工詩,人稱絕代才子。
明熹宗天啟七年(一六二七)舉人。
明思宗崇禎元年(一六二八),赴試過金陵,會影園集賦黃牡丹詩,即席成十首,錢謙益置第一,人稱“牡丹狀元”。
時邊疆多事,詔舉經(jīng)濟(jì)名儒,禮部侍郎陳子壯首以遂球薦,以母老未就。
崇禎十七年,清軍陷北京,遂球聞變痛哭,誓死報國。
福王立,徵拜兵部職方司主事,監(jiān)督廣東兵赴贛。
乃罄其家產(chǎn),治鐵銃五百函,并火器藥弩之屬,以資軍用。
城破,遂球下城,督健卒數(shù)百人奮呼巷戰(zhàn),脅中三矢,與其弟遂琪,仆盧從贊、梁阿義、陳廣金等三十馀人,同日戰(zhàn)死。
追贈兵部尚書,謚忠憫。
著有《蓮須閣集》二十六卷。
事見集中所附查繼佐撰傳,又清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錄》卷九、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五有傳。
黎遂球詩,現(xiàn)存明崇禎十七年四知堂居士抄本《迦陵集》不分卷、《蓮須閣詩集》十卷(《蓮須閣集》二十六卷,前十卷為詩集,后十六卷為文集)。
今以《迦陵集》,及遂球之子黎延祖清康熙三十四年刊本《蓮須閣集》為整理底本(簡稱康熙本),參校清伍崇曜詩雪軒道光二十年刊本《蓮須閣集》(簡稱道光本)。
補(bǔ)輯清康熙三十三年陳恭尹選黎延祖??尽斗枋洗嬖妳R選》(簡稱匯選本)所錄遂球詩一卷。
他本輯得佚詩,附于末卷之后。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美周,畨禺人。天啟丁夘舉人有蓮須閣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7 【介紹】: 明廣東順德人,字會斌。為諸生,意氣豪邁。福王時,詣闕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鍵讀而偉之。既即位,授監(jiān)紀(jì)推官。未任,舉于鄉(xiāng)。以蘇觀生薦,改職方主事,監(jiān)廣西狼兵,授贛州。至嶺,聞隆武帝敗,乃止。西行謁桂王,擢兵科給事中。旋聞桂王兵敗,避居山中。清兵破廣州,觀生死。邦彥乃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yuǎn),與諸生朱學(xué)熙據(jù)城固守。城破被執(zhí),不食五日,被害。永歷謚忠憫,贈兵部尚書。
全粵詩·卷六八六
陳邦彥(一六〇三—一六四七),字會斌,一字會份,號巖野。
順德人。
恭尹父。
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舉人。
明年,升兵部職方司主事,監(jiān)粵西“狼兵”。
隆武帝死難后,參與擁立永歷帝,授兵科給事中。
明桂王永歷元年(一六四七),邦彥招募義軍,聯(lián)結(jié)張家玉、陳子壯牽制清軍,欲圖恢復(fù),兵敗退守清遠(yuǎn),城陷被執(zhí),不屈遇害。
著有《雪聲堂集》、《陳巖野先生集》。
明史》卷二七八有傳。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