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萬承紀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7 首
萬廉山明府承紀年十五時,曾乞羅兩峰為畫請纓圖,今幾二十載矣。廉山壬子領鄉(xiāng)薦,兩上春官不第,入楚從軍,頗著奇績,蠻部平,以議敘得官縣令。壬戌相遇吳下,酒酣話舊,感慨及之,屬為題此。
是棄襦生,是請纓人,封侯也宜。
記寒營雪滿,髑髏生擲,大旗日落,??篥狂吹。
名士風流,健兒身手,說與龍泉知不知。
吾猶羨,羨黃驄年少,曲里歌伊。

相思。
幾換年時。
算辛苦真從賊里歸。
看斑斑劍上,尚留殘血,鬑鬑頷下,已長新髭。
鼓角馀聲,瘡痍舊痛,今日來牽花縣絲。
春風快,聽白麟奇木,行對彤墀。
萬承紀聯(lián) 清 · 唐仲冕
對聯(lián)
何當報之青玉案;可以橫絕峨眉巔。
仙吏栽花繡滿園,風前唱殺護花幡。
一枝偏賞瓊林樹,聽報沿街女狀元萬廉山大令承紀制《護花幡》傳奇遍賞。曲中以玉林為冠,一時有狀元之稱。)。
綠酒酣初,青燈外、一曲檀槽才撥。
分明玉樹歌翻,聽嗚嗚咽咽。
看半晌、輕攏高撚,便一霎、觴迎花接。
釵鳳擎魂,燭龍飄淚,四弦初裂。

記相逢、紅袖撩香,遮半面、微微露嬌靨。
今夜風前月底,剩滿襟詩雪。
數不盡、龜茲好手,又多少、青衫愁疊。
更教譜換霓裳,余音細搯。
《圉令趙君碑》,見于洪氏《隸釋》,后遂無箸錄者,蓋石已毀矣。道光壬辰春仲,先文安公按試寧波,余隨侍登范氏天一閣,見此碑及《劉熊碑》。單紙宋拓,俱有破損。閣上置長案,不設坐具。書帖不得下樓,無緣假歸審訂。奇跡經眼,時入睡?,忽忽三十年矣。其年冬,在都得蘇齋雙鉤《劉熊碑》于琉璃廠肆。適澧州蔣錦秋觀察收得汪孟慈處宋拓《劉熊碑》及宋拓魯公《祭侄文》,許我到粗旗桿廟寓中手鉤《祭侄文》,肴酒供客甚恭,主人不出門半步,而《劉熊碑》則固靳不與鉤。余以甫得翁鉤本可玩,不復強索。后屢游吳門,頗聞有《趙君碑》,以尤物不敢過問也。咸豐辛酉歸長沙,知易小坪令嗣處有立軸本,浼李季眉借到。小坪得之蔣奇男。奇男者,伯生之子。伯生得之黃小松。道光二三年間,伯生居濟南西關外之燕園,余與先弟子毅偕周通甫、楊徵和、張淥卿諸君談碑看畫,過從無虛日,顧未見此碑,其時蓋尚未收得也。小松得之張芑堂,芑堂得碑在乾隆丁未,不箸所從來。以后梁山舟、錢籜石、翁覃溪、伊墨卿、吳荷屋、梁茝林各有題記。似乎王蘭泉、孫淵如、阮伯元師俱未寓目。芑堂、伯生、小坪以藏帖主人,俱不題一字,殊不可解。今立軸炳然,而小松所得之剪褾本不知何往矣。黃荷汀同年官上海,憂歸,攜一軸來,云得之徐紫珊??刺K齋題記,乃錢辛楣宮詹舊藏物,而《潛研堂金石跋尾》不錄是碑,豈得碑于成書后邪?辛楣至紫珊,中間不知流轉何處,或即由錢至徐耳。小松先得顧云美冊,又得芑堂贈軸,又同李鐵橋觀此本于泲寧,最為有金石緣。余不得藏一本,而所見有三本,與蘇齋同。余多見天一閣本,翁多見云美本耳。惟蘇齋于三本俱有題字,而所箸《兩京金石記》《復初齋集》,俱不及此碑,豈亦如宮詹例邪?此軸中題字,如顧澗蘋、練栗人,皆昔年相與諏古者,宿草多年,不勝悽惘。余既借到兩本,值酷暑不能臨摹。刻碑人歷城陳浩隨我至湘,令其雙鉤,裝為巨軸。一時壁間遂有三《趙君碑》,可云奇快。易氏軸先索還,黃荷汀軸許我久看。因分作三詩,以志欣賞。此碑自黃小松《小蓬萊閣雙鉤題跋》后,又有萬廉山《百碑研齋》縮刻本,又見于吳荷屋丈《筠清館金石錄》,其他箸錄者,余未及見也。辛酉七月十九、二十日記于長沙化龍池寓齋之磻石山房。
芑堂張氏初獲碑,至今七十有五祀。
最好籜石看碑處,永豐鄉(xiāng)之九曲里。
芑堂十年不題字,持贈秋盦官在泲。
小蓬萊閣本有是,古冊流傳顧云美。
誰期此軸不脛至,軸者在壁冊在幾。
冊落何處軸無恙,燕園蔣子特珍視。
燕園藏寶我盡閱,道光之初歲壬癸。
其時尚未得此拓,遲四十年方覯止。
令嗣奇男宦湘上,轉歸易氏父及子。
金石之壽人不如,漫為斯碑嘆流徙。
初平正是獻帝元,董卓移都世亂矣。
辟雍東觀典司缺,蘭臺鴻都圖冊毀。
陳留況與洛陽近,貞石尚為賢令砥。
東京遺碣此其殿,民心敦樸見惻悱。
安得重摹付妙斲,一代石墨有終始。
誰其愛我轉借示,李子季眉稽古士(題易氏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