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王藍石(1854~?),清臺南人。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任彰化縣學教諭,兼攝臺灣縣學教諭。日本治臺后,于明治卅三年(1900)任臺南市第一區(qū)街長,在職三年。后設帳講經(jīng),及門多秀士。家居喜扶鸞,親錄神仙降乩事以勸善。后因西來庵事件受牽連,竟成冤獄。 以下詩作據(jù)吳德功《瑞桃齋詩話》、兒玉源太郎《慶饗老典錄》、曾笑云《東寧擊缽吟前集》、賴子清《臺灣詩醇》等輯錄。
人物簡介
山衣洲(1855~1934),本名逸。日本東京人。著名漢學家。明治卅一年(1898)應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聘,來臺擔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欄主筆,深獲信任,居總督別邸「南菜園」,嘗陪兒玉南巡,參加「揚文會」。編輯《南菜園唱和集》,收錄諸家和韻八十七首。其詩幽婉高雅,鏘然可誦,日籍學者神田喜一郎及島田謹二共推為文壇祭酒。居臺六年,惟后漸失兒玉之歡,明治卅七年(1904)悄然離臺。著有《鬢絲懺話》〖參考《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jù)時期》,國家圖書館,2002?!?。(楊永智撰)
人物簡介
陳百川(1857~?),字香沙,清彰化縣人。光緒年間生員。其他生平事跡不詳 。以下作品輯錄自兒玉源太郎《慶饗老典錄》、曾笑云《東寧擊缽吟前集》、陳漢光《臺灣詩錄》、賴子清《臺海詩珠》等。
人物簡介
林人文(1857~1910),原名得,官章人文,字萃廷 。清臺灣縣檨仔林街(今臺南市)人。光緒元年(1875)入臺灣府崇文書院為童生,研習詩文律賦。光緒三年(1877)入泮,為臺南府學附生。光緒十一年(1885)以優(yōu)等食廩餼,十三年(1887)在老古石街設帳授學,十七年(1891)遷徙至安海街授學。乙未(1895)割臺,舉家內(nèi)渡回祖籍龍溪縣避難,并在廈門設帳授課。明治三十一年(1898),因治安漸趨恢復,為維護在臺宅第及業(yè)產(chǎn),與乃兄挈眷返臺。曾應臺南縣大穆降灣里街(今臺南縣善化鎮(zhèn))鄉(xiāng)紳陳式文之請,設帳于當?shù)靥K裕順油車內(nèi)。明治卅二年(1899)至明治卅九(1906)辭去教員止,先后受聘為灣里公學校漢文教員、楠梓坑公學校漢文教員,明治四十三年(1910)病逝。生平著有《改良三字經(jīng)》,內(nèi)容新穎,富有訓蒙功能。其馀詩文稿已散失殆盡,以下詩作據(jù)兒玉源太郎《慶饗老典錄》、賴子清《臺海詩珠》、盧嘉興〈任教南縣撰改良三字經(jīng)的林人文〉等輯錄。
人物簡介
張元榮(1857~1943),官章選榮,字少六,號武巒散人。清嘉義東門人,歲貢生。光緒十七年(1892)授儒學教職,掌嘉義玉峰書院兼任「圣樂友聲社」之首董以及「惜字社」主管。日治后受聘輔佐辦理保良局,明治卅年(1897)任縣參事,后改廳參事。曾設帳授徒,栽植后學甚眾。 著有《選榮吟草》,以下詩作據(jù)兒玉源太郎《慶饗老典錄》、賴惠川《詩詞合鈔》、林欽賜《瀛洲詩集》、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等輯錄。
人物簡介
曾逢辰(1858~1929),又名逢臣,字吉甫,號鏡湖,又號南豐逸老。清淡水廳溪埔仔莊人。光緒五年(1879)取中新竹縣學附生,平生以教書為業(yè),先后開館于貓兒碇、后面莊、鳳岡等地。日治后,于明治廿八年(1895)任貓兒碇莊長;明治卅一年(1898)與張麟書同任新竹公學校漢文教師;四月佩授紳章;是年冬,承新竹縣知事櫻井勉之命,委以「事務囑托」,兼修志乘。五個月內(nèi)采訪《新竹廳志》及整理光緒十九年(1893)《新竹縣志》殘稿共五十馀件,重加編輯。文學活動方面,曾氏于光緒十二年(1886)加入「竹梅吟社」;日治后為「竹社」社員,大正五年(1916)起,擔任「竹社」副社長。晚年擔任「亂彈會」詞宗,指導新竹公學校與女子公學校教師研習漢詩文。昭和四年(1929)卒于北門大街 。以下詩作據(jù)兒玉源太郎《慶饗老典錄》、黃洪炎《瀛海詩集》、鷹取田一郎《壽星集》、連橫《臺灣詩薈》、曾笑云《東寧擊缽吟前集》、吳幅員《臺灣詩鈔》、蘇子建《塹城詩薈》等輯錄編校。
人物簡介
柯在庚(?~?),鹽水港(今臺南縣鹽水鎮(zhèn))人。前清生員。日治時期,曾參與揚文會,以及明治卅三年(1900)十一月于臺南兩廣會館(今臺南市湯德章紀念公園附近)兒玉源太郎總督主持的第三次饗老典。昭和九年(1934)五月,鹽水在地文人創(chuàng)辦「明仁吟社」, 柯在庚為社員之一,其部份社員曾為「月津吟社」創(chuàng)辦者蔡哲人的門下。柯氏目前詩作僅得見二首,分別收于兒玉源太郎《慶饗老典錄》、賴子清編《臺海詩珠》。
人物簡介
羅維屏(1863~?),字君坦,號?園,嘉義西堡水崛頭(今嘉義縣水上鄉(xiāng))人。清光緒年間茂才。性溫和,慷慨樂施。工詩善書,又精岐黃之術(shù)。改隸后,就聘水崛頭學校漢文講席,未幾解職。與蘇蕃薯共營阿片煙間壹軒,并采兌山貨,獲利頗多。后因自省思,阿片實害人之物,遂將貨物并店中一切器具,讓與蘇蕃薯。從此轉(zhuǎn)業(yè),于嘉義縣水上鄉(xiāng)開設藥鋪,懸壺濟世〖參考《臺灣日日新報》,「嘉義通信」,1912年7月18日,第六版;《臺灣日日新報》,「諸羅特訊」,1921年4月9日,第六版。〗。羅氏生平喜吟詠,好燈謎。曾參與嘉義「羅山吟社」、「玉峰吟社」、「鷗社」等詩會活動,大正十一年(1922)于嘉義地區(qū)設帳授學,誘掖后進。其詩作見于兒玉源太郎編《慶饗老典錄》、鷹取田一郎編《新年言志》及《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51年由賴柏舟將其詩作,編入《鷗社藝苑初集》,今據(jù)上述資料編輯校錄。(吳毓琪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