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未枯時鬢已秋,隔溪香黯小紅樓。
鳥驚殘夢云千疊,人坐虛堂茗一甌。
鏡里形骸非舊我,吟邊浩蕩怨靈脩。
海塵揚處仙家醉,誰與憑欄詠四愁。
【附】
文華堂:步韻敬和晦窗先生《庚寅立秋感賦》
炎涼世態(tài)幾經(jīng)秋,聽雨殘荷向小樓。
遣興抒懷憑博客,除煩解溽賴冰甌。
八千里路從頭越,三百篇詩待自修。
忽報甘南天柱折,羲和肆虐使人愁。
按:二零一零年八月八日凌晨,甘南地區(qū)發(fā)生特大泥石流災(zāi)難。
風(fēng)清《自嘲次韻晦窗先生》
一夢經(jīng)年夢作秋,西風(fēng)滿袖倦登樓。
生涯起伏聽潮汐,往事傾斜入酒甌。
字里煙花誰拂落,鏡中幻象我勤修。
心田萬畝渾無用,耕月犁云只種愁。
梅心竹韻《步韻晦窗先生庚寅立秋感賦》
未及觀荷已入秋,看花心事隱高樓。
鳴蟬聒耳盈紅日,虛室安神啜紫甌。
百歲童真猶可守,一朝時課最難修。
何當(dāng)引笛游塵外,天姥瀛洲免四愁。
關(guān)于律詩中對仗之通信
拙作以“形骸”對“浩蕩”,兄言詞性不同,不能對仗。實則古人于此,每每活用,如老杜“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襄陽“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fēng)潮”、摩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均超妙清奇,人所共賞。又如李正封“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fēng)”,“下”音同“夏”,故借對“秋”;佚名“住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遷”讀若“千”,故可與“十”配對也。茲再舉前人類似之聯(lián),以資隅反:少陵“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崔峒“胡越書難到,存亡夢豈知”、微之“四年三月半,新筍晚花時”。又,拙詩“靈脩”語出《離騷》“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就結(jié)構(gòu)看,“靈脩”乃并列,不能與“舊我”之偏正式成對,然此亦前人詩中所經(jīng)見者,王荊公云:“凡人作詩,不可泥于對屬。如歐陽公作《泥滑滑》云:‘畫簾陰陰隔宮燭,禁漏杳杳深千門’?!А衷豢梢詫Α畬m’字,然若當(dāng)時作‘朱門’,雖可以對,而句力便弱耳!”(引自《王直方詩話》)吳雷發(fā)《說詩菅蒯》亦云:“詩之屬對,固在工整。然間有自然成對者,雖字句稍借,正不害其為佳。今人于一二字輒多嗤點,縱非忌刻,亦是見識不廣。試觀老杜句,如‘晚涼看洗馬,森木亂鳴蟬’;‘紫鱗沖岸躍,蒼隼獲巢歸’;‘且食雙魚美,誰看意味重’;‘華館春風(fēng)起,高城煙霧開’;‘漢使徒空到,神農(nóng)竟不知’;‘霧樹行相引,蓮峰望或開’;‘城郭終何事,風(fēng)塵豈駐顏’;‘天上多鴻雁,人間足鯉魚’;‘蛟龍得云雨,雕鶚在秋天’;又‘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鎖客愁’‘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扁舟系纜沙邊久,南國浮云水上多’‘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宛馬總肥春苜蓿,將軍只數(shù)漢驃姚’‘林花著雨胭脂濕,水荇牽風(fēng)翠帶長’‘棋局動隨幽澗竹,袈裟憶上泛湖船’‘籬邊老卻陶潛菊,江上徒逢袁紹杯’‘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fù)春從沙際歸’等。以今人論之,必以為欠工確。然于老杜則忽之,于后人則必刻求。如謂老杜則可,后人則不可,將厚責(zé)后人耶?是薄待老杜矣!抑姑置老杜耶?是薄待后人矣!第在作者,不可藉口以為自恕耳?”予深然其語,故錄之以助吾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