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讀徹,字蒼雪,呈貢人,本姓趙。長洲中峰僧。有《南來堂稿》。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蒼雪,呈貢人。居蘇州楞伽中峰有南來堂槁人物簡介
蒼雪(一五八九—一六五七),名讀徹,初字見曉,后更名蒼雪,號南來。云南呈貢人,童年隨父祝發(fā)于昆明妙湛寺,曾主持虞山中峰寺,與錢謙益、吳偉業(yè)等交往。有《南來草堂詩集》。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四
釋讀徹,字蒼雪,初字見曉。姓趙氏,云南呈貢人。生性敏捷,慧悟天成。童年隨父,舍身昆明妙湛,復游雞足,為寂光水月侍者,講誦之馀,研窮義諦,文詞泉涌,辯者莫當。年二十五,發(fā)志行腳,一笠飄然,遍覽名勝,遂達吳門,嗣法一雨。會明季喪亂,天下多故,不遑寧處,徹獨晏然。更啟法會,欲以慈祥化彼殺機,及居中峰,繼主講席,道風郁鬯,聲聞南北。復興支公道場,海內(nèi)宗之。又以禪暇,與眉叟、玄宰、牧齋、梅村諸公往復酬唱,詩名藉甚。生平著述頗富,筆跡尤珍。晚歲講《楞嚴》于寶華山,手編未終,踞坐而逝。書有《遺誡十章詞》曰:“無端講席應寶華,老病人扶上小車。南國遠鐘蕭帝寺,東陽古井志公家。蒼茫不盡江邊葦,狼藉空馀臺畔花。一自云光登說后,獨憐沽酒送煙霞。”“南朝帝業(yè)幾經(jīng)衰,碧眼無人辨劫灰。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標金地大僧來。針鋒一撥山河轉(zhuǎn),棗葉重移殿閣開。衣缽相仍誰繼武,法筵龍象見宏才。”“閉門莫怪老山僧,打睡從來接上乘。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講席病猶登。鼓將風力聲難轉(zhuǎn),散入煙霞氣不勝。如是我聞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最初方便請開經(jīng),末后圓通擇性靈。我自無心聊為說,誰人有耳不能聽。蘸乾海墨收佳句,縮小江山入凈瓶。珍重莫教蓮社冷,天涯諸子各飄零。”“到岸乘風實快哉,親迎遺像幾還回。香花夾道群情肅,幡蓋摩空宿雨開。人化雙虹天上去,泉飛百道樹頭來。儼然未散靈山會,想望荊溪入五臺。”“慶喜慣啼拋止葉,飲光解笑示拈花。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辯正邪。試問此槌曾白否,可憐雙眼果青耶。剎竿倒卻門前久,大廈將傾賴木叉。”“囊蟲漉水細微事,粒米同餐展缽巾。雞足傳衣猶在定,鵝頭開戒遍分身。鄉(xiāng)音莫辨難兄弟,老景無多惜主賓。博取大千憑手掌,陶家游戲轉(zhuǎn)雙輪。”“多聞誤墮示兒曹,作飯蒸砂事枉勞。欲漏未除習漏重,愛根不斷命根牢。無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兒早放刀。道眼滄桑何足問,云霄萬里一鴻毛。”“晝長無暑夜無蚊,帷幔虛牽擲扇巾。好與時人談笑語,任留知已訴辛勤。難辭鎩羽投林鳥,強作無心出岫云。一自金經(jīng)讀破久,奈何泄漏盡東君。”“毛端五色障開經(jīng),勞久狂花凈眼停。刁斗更聲催??歷,明量煙火散熒熒。交光攝入川源影,綱相盤回樓閣形。何物無情頭解點,也須說與眾山聽。”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別幾于消息斷,重逢猶記道途間。兩山相憶秋同老,一夜剛隨雨到山。故舊何人堪共話,林巒有主暫投閒。亂流落葉聲兼下,聽盡寒巖水抱關(guān)。”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觀樓》云:“海上危樓壯大觀,煙波無盡此憑欄。江南一水橫衣帶,天外三山落彈丸。潮色不來風勢緊,客心欲渡浪聲寒。高明勝會知何日,回首斜陽幾度看。”又《解制送恒生還山》云:“滿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賒。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覺我無家。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風吹蘆荻花。最是不堪回首處,夕陽江影片帆斜。”又《鐵橋》云:“自墮黃塵每慨然,故鄉(xiāng)卿相我無緣。眼前見畫思雞足,夢里尋家渡鐵蓮。苗庶尚潛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料應難得今生見,先過此橋五十年。”又《送唐大來還滇》云:“小艇難禁五兩風,雞山有路幾時通。殷勤為我傳鄉(xiāng)信,結(jié)個茅團在雪中。”《送元白之燕》云:“一帶燕山色,常時入夢間。平生未到處,今日逢君還。客路無時盡,秋心不自閒。塞鴻牽別思,早已出江關(guān)。”《掛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許由。一瓢還似累,何物更須留。澗響懸孤影,風翻入夜秋。幾時從空出,猶見在枝頭。”《送朗癯入匡山》云:“獨向匡廬去,安禪弟幾重。九江黃葉寺,五老白云峰。落日眠蒼兕,飛泉掛玉龍。到時應為我,致意虎溪松。”《別吳中諸子》云:“相看了無意,臨歧還黯然。回看吳苑樹,獨上秣陵船。春老還山路,江昏欲雨天。白鷗頗怪我,聚散緣波前。”其所著書,有《法華珠髻》,并同麗府木公參補《華嚴海印懺儀》四十二卷在藏。聞所傳詩文,散佚頗多,有《南來堂集》刋入《云南叢書》中。王漁洋評“當代釋子詩,以蒼雪為第一”。卒葬中峰,牧齊為撰塔銘。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六【生卒】:?—1739 【介紹】: 清湖北孝感人,字燮庵,號存齋,一號迂叟。康熙四十二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有《謹庸齋札記》、《守待錄》、《存齋閑話》、《靜用堂偶編》。
涂天相,字燮庵,號存齋,一號迂叟,孝感人??滴豕镂催M士,官至工部尚書。有《靜用堂偶編》、《續(xù)編》。維基
涂天相(1668年—1740年),字燮庵,號存齋,一號迂叟。湖北孝感人。康熙七年(1668年)出生,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科舉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進士??滴跷迨辏?711年)出任辛卯科鄉(xiāng)試陜西副考官,帝賜松花硯,自銘:“以靜為用,是以永年”。參與編撰《康熙字典》。雍正八年,升左都御史。官至刑部、兵部、工部尚書。乾隆二年(1737年),奉旨回籍,卒于乾隆五年(1740年)。著有《靜用堂偶編》十卷。
人物簡介
楊鐘羲(1865-1940) 字子晴,號留垞、圣遺居士。正黃旗漢軍籍。光緒十一年舉人。1933年受溥儀命入奉天"國立博物館"館長。有《圣遺詩集》、《學橋詞》、《學橋詩話》、《白山詞介》。維基
楊鐘羲(1865年—1940年),原名鐘廣,字子勤、梓琴、子晴、芷晴、芷晴、芷庼、慏盦,號留垞、梓勵,又號雪橋、雪樵,晚號圣遺居士、南湖鮮民。內(nèi)務府漢軍正黃旗人(屬內(nèi)務府正黃旗漢姓滿洲旗人),籍奉天遼陽(襄平)。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進士,江寧府知府。家族世居遼陽,原隸內(nèi)務府滿洲正黃旗,乾隆間改為內(nèi)務府漢軍正黃旗。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十五年己丑(1889)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六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保送知府,分發(fā)浙江,但未實授,改派外任時冠姓楊。二十七年入湖北巡撫端方幕府,三十一年任湖北襄陽府知府。三十二年入兩江總督端方幕府,補授淮安府知府,三十四年任江寧府知府。出任光緒二十年(1894)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二十一年(1895)會試同考官。謚文敬。因父親在湖北武昌府任職,鐘羲出生于省寓祝家園,年輕時跟從黃岡童嗣興(字步階)先生以及未來的岳父、內(nèi)務府正白旗漢軍、時任黃岡縣知縣李恒琛學習(時黃州府知府為鑲白旗漢軍安氏英啟),又師湘中名士鄒振麟(字雁峰),并與恒琛之子寶謙、從子寶巽(又李孺)同中光緒十一年乙酉順天鄉(xiāng)試舉人(恒琛另一子寶豐中該鄉(xiāng)試副榜)。中舉之后21歲時(c.1886年),受業(yè)于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科狀元翁同龢,尤受翁賞識(載《翁同龢日記》,v.4,2006);又師從鑲藍旗宗室福錕、正藍旗宗室麟書、內(nèi)務府鑲黃旗滿洲完顏嵩申等。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法租界,不問世事(先避居法租界升平里,后移寓茄勒路之順元里,又遷打鐵浜之馨德里)。1912年,遭母憂。為劉承干的《嘉業(yè)堂叢書》校閱。“鐘羲樓居終歲,伏案整輯,往往徹夜不睡。微倦則于胡床假寐,少醒則燈尚熒然,與晨曦相映,十余年如一日。而尤珍惜物品,凡屬片紙寸縑,無不手自撿存。燈下常為其哲嗣講掌故,或為長孫課文選。……蓋辛亥之變,鐘羲脫身出險,藏書被掠”(載鄭逸梅《藝林舊事》)。1923年由滬回京。宣統(tǒng)十五年(1923年)三月初一日,與景方昶、王國維、溫肅三人均著南書房行走,十二月初三日均著在紫禁城內(nèi)騎馬。1928年于北京開設雪橋講舍,著述課徒(學生包括兩位日本學者倉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載《啟功講學錄》)。1933年應邀赴日本訪書。1927年為逝去的學者王國維作《誥授奉政大夫賞食五品俸南書房行走特謚忠愨王公墓志銘》。1939年與畫家徐操(字燕孫)合作人物、書法扇面圖(扇骨陰刻溥心畬書畫)。與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探花商衍鎏(字藻亭)合作行書扇面。與溥心畬為盛昱的《行書祝壽序》手卷作跋(由瑞洵弟子鈴木吉武收藏)。為李宣龔的《碩果亭詩》作序。為自己的高祖、乾隆朝兵部侍郎虔禮寶刻《椿蔭堂詩文存稿》。為內(nèi)務府正白旗漢軍進士姚氏斌桐刻《還初堂詩鈔》。為進士宗室盛昱刻《郁華閣遺集》、《意園文略》。為正黃旗滿洲進士瑞洵的《散木居奏稿》寫作者傳。鑲白旗宗室盛昱與楊鐘羲在交往中以表兄弟相稱,大概因為盛昱的本生祖母或曾祖父肅恭親王永錫之側(cè)福晉均姓楊,但與楊鐘羲家族是否有姻戚關(guān)系有待查證。據(jù)楊鐘羲《雪橋詩話: 附自訂年譜》,“伯羲少時往來予家先伯祖,常攜以游十剎海。予贈伯羲詩云:‘樁蔭堂開侍帝晨,裕陵雨露四時春。百年門巷留詩卷,中表交親得偉人’。伯羲和詩(《次韻答楊子勤表弟》)有‘看荷門巷嬉游地,古柏祠堂下拜時’之句”。鐘羲的詩句“樁蔭堂開侍帝晨”,當指其高祖虔禮寶的詩集《椿蔭堂詩文存稿》與乾隆帝的室名“椿蔭堂”有關(guān)。盛昱在其《次韻答楊子勤表弟》詩注中說,“君家油漆作,舅祖煺公常攜余游十剎?!?,表明兩家在祖父母輩已有密切往來,且透露楊鐘羲家族府址在今北京地安門內(nèi)大街西側(cè)的油漆作胡同(明代時叫做油漆作)。盛昱在其詞作《夢橫塘 送子勤表弟乞外》寫道:“燕子巢痕,世家王謝,模黏門巷非故。喬木陰陰,只勝我、午橋莊住。失喜君來,相將幾載,又悲君去。念垂髫年紀,嬉戲君家,略省識、門前樹”(載盛昱《郁華閣詞》;兩江總督端方字“午橋”,“午橋莊”意指楊鐘羲入端方幕府)。室名“儼山簃”。光緒二十四年進士袁勵準為其作篆書“儼山誃” 橫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