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鼐

相關(guān)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姚德耀,字景孟,室名清香閣,桐城人。
清代女詩人。
姚德耀為大文學(xué)家姚鼐的姑母,生于官府世家,又為書香門第,中成指揮馬占鰲室,著《清香閣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86—1774 【介紹】: 清浙江嘉興人,字主敬,號香樹,一號柘南居士。錢綸光子。康熙六十年進士。授編修。官至刑部右侍郎。深受乾隆帝知遇,進詩必賜和,與沈德潛并稱為江南二老。卒謚文端。有《香樹齋詩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一
錢陳群,字主敬,一字集齋,號香樹,又號柘南居士,嘉興人。康熙辛丑進士,官至刑部侍郎,加刑部尚書銜,太子太傅。卒贈太傅,謚文端。有《香樹齋集》。
滄海遺珠
錢陳群(1685-1774),字主敬,號香樹,嘉興人??滴跄┑谶M士,雍乾時久直南書房,充經(jīng)筵講官,官至刑部侍郎,以疾罷歸,卒謚文瑞。詩風(fēng)淳樸,著有《香樹齋詩集》。
維基
錢陳群(1686年7月15日—1774年2月17日),字主敬,號香樹,浙江嘉興人。
詩人,進士出身。
錢镠第二十六世孫。
世居海鹽半邏村,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五月二十五日生,其父錢綸光早卒。
母陳氏(即著名畫家陳書)知書達禮,將他撫養(yǎng)長大。
康熙四十四年(1707年)圣祖南巡,錢陳群到吳江迎駕,并獻詩。
圣祖命其等待御駕回鑾后召試,錢陳群因母病未能前往。
康熙六十年(1721年)錢陳群考中二甲十五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歷任順天學(xué)政、太仆寺卿、詹事、內(nèi)閣學(xué)士等職。
官至刑部左侍郎。
乾隆十七年(1752),以病乞休。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月初七日卒,朝廷追贈太傅,入祀賢良祠,謚文端,乾隆帝作《錢陳群故詩以志惜》,姚鼐撰《錢文端公墓志銘》。
根據(jù)清代檔案文獻,錢氏曾處理「匿名揭帖」相關(guān)案件。
《清史稿:列傳九十二》卷305有傳。
清高宗南巡、東巡,錢陳群多次迎駕,作許多恭賀御制詩的詩作。
與大學(xué)士高斌、尚書汪由敦交友,與大學(xué)士尹繼善相唱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8—1779 【介紹】: 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
雍正七年副貢生。
乾隆年間先后被薦應(yīng)舉博學(xué)鴻詞科,報罷。
晚官黟縣教諭。
工文章。
方苞譽為“今之韓、歐”。
友人姚范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
世遂以方、劉、姚為桐城派之代表。
論文強調(diào)“義理、書卷、經(jīng)濟”,要求作品闡發(fā)程朱理學(xué),又主張在藝術(shù)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氣”、“音節(jié)”、“字句”,進一步發(fā)展了崇古、擬古的理論。
有《海峰文集》、《海峰詩集》。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七
劉大櫆,字才甫,又字耕南,號海峰,桐城人。雍正己酉、壬子丙舉副貢。乾隆丙辰舉博學(xué)鴻詞,庚午舉經(jīng)學(xué),官黟縣教諭。有《海峰集》。
黃鶴樓志·人物篇
劉大櫆(1698—1780) 清代學(xué)者、散文家。
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
安徽桐城人。
才華橫溢卻科舉仕途不順,僅兩登鄉(xiāng)試副榜,60歲后為黟縣教諭。
師事方苞,又為姚鼐之師,故為“桐城派三祖”之一。
著有《海峰先生文集》《海峰先生詩集》,編選《八家文鈔》《古文約選》《歷朝詩約選》等。
乾隆十九年(1754),劉大櫆入湖北學(xué)政陳浩幕,居武昌經(jīng)年,有詩作五律《登黃鶴樓》《武昌雜詩》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湖南善化人,字堯章,號石嶺。
乾隆六年舉人。
官平陰知縣,調(diào)知昌邑,旋告歸,杜門著書。
嘗著《尚書辨?zhèn)巍罚?span id="cj6vikm"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60061", "people_60646_0_3", "姚鼐")'>姚鼐作序稱之。
另有《克己齋四書》、《石嶺詩文集》。

人物簡介

維基
鹿邁祖(1706年11月14日—1765年1月5日),字紹聞,號南皋,直隸定興人(今河北),蒙古族寶格氏,進士出身。
雍正七年(1729年)中己酉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
次年連捷進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改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升禮科給事中,轉(zhuǎn)吏科給事中,巡視中城、西城,后出任湖南督糧道,官至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授中憲大夫,后罷官。
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1765年1月5日)卒于家,姚鼐為其作墓志銘。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九
李友棠,字西華,臨川人。乾隆乙丑進士,官至工部侍郎。
全臺詩
李友棠(?
~?
),字苕伯、西華,號適園。
江西臨川人。
乾隆十年(1745)進士。
二十一年(1756)以刑科給事中任巡臺御史,四月到任,九月卸任回京。
繪有〈臺灣賞番圖〉,蔣士銓、錢大昕、姚鼐為之題詩〖參考:(1)連橫《臺灣詩乘》卷2。
(2)許雪姬總策畫《臺灣歷史辭典》附錄表7,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shè)委員會,2004年5月1版1刷?!?。
有〈赤崁城〉詩二首,系集唐人詩句,見連橫《臺灣詩乘》,今據(jù)以校錄。
(吳福助撰)
維基
李友棠,字苕伯,又字西華,號適園,江西臨川人,清朝官員。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改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刑科掌印給事中提督福建學(xué)政,并任巡視臺灣監(jiān)察御史。歷升鴻臚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光祿寺卿、宗人府府丞、內(nèi)閣學(xué)士等職。官至工部右侍郎。曾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

人物簡介

維基
陳本忠,字伯思,昌平(今屬北京)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進士,歷官戶部郎中,提督貴州學(xué)政。
姚鼐曰:“余始識竹君(朱筠)先生,因昌平陳伯思。
是時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xué),其志誠偉矣,豈第欲為文士已哉!
先生與伯思,皆高才耽酒。
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極其才。
先生以文名海內(nèi),豪逸過伯思,而伯思持論稍中焉?!?div id="61dgtk6" class='inline' id='people_104937_0_6_comment'>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0—1802 【介紹】: 清江蘇丹徒人,字禹卿,號夢樓。曾隨翰林侍讀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授編修,擢侍讀,官至云南臨安知府。罷歸,自此無意仕進。工書法,以風(fēng)韻勝。詩亦超拔不群。年未五十,即究心佛學(xué)。有《夢樓詩集》、《快雨堂題跋》。
晚晴簃詩匯·卷八十九
王文治,字禹卿,號夢樓,丹徒人。乾隆庚辰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歷官臨安知府。有《夢樓集》。
詞學(xué)圖錄
王文治(1730-1802) 字禹卿,號夢樓。
丹徒(今鎮(zhèn)江)人。
乾隆二十五年探花,官翰林侍讀、云南臨安知府。
清代著名書法家,與梁同書齊名,與姚鼐交密。
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xiàn)瀟疏秀逸之神韻,時稱"淡墨探花","淡墨翰林",與喜用濃墨之劉墉鮮明對照。
善畫墨梅,韻致卓絕。
詩詞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學(xué)。
筑"夢樓"。
自滇歸,買僮度曲,行無遠近,必以歌伶自隨。
有《快雨堂題跋》、《夢樓詩跡》等。
夢樓詩集·自序
余年未弱冠即習(xí)為詩,然未敢以示人。
甲戌春,至京師,時年二十五歲矣。
與遼東朱子潁、桐城姚姬傳論詩,心甚愜,因各出其所作以相質(zhì)。
子潁詩豪宕感激,有高達夫、李太白之風(fēng);姬傳深于古文,以詩為馀技,然頗能兼杜少陵、黃山谷之長。
二人者與余異趨而相賞特甚,遂相與訂交,此外仍不敢以示人也。
通籍后,官翰林,以詩為職業(yè),人或以為能,然多進御及應(yīng)試之篇。
至于抒寫懷抱、贈答友生,古人所謂緣情之作,則依然不敢驟示人也。
余自臨安解官歸,子潁官兩淮運使,延姬傳主梅花書院,于是三人者復(fù)相聚于江淮之間。
子潁欲刻余詩,姬傳欣然為之序。
余自取視之,頗不敢信,故板已鋟而復(fù)毀,是時余年將五十矣。
厥后余訪友于長沙,舟行湘水中,日夕無事,因取舊所作詩刪定之。
同人及門弟子皆慫余鋟板,余不獲已,從其請,今始竣工,是時余年已六十有六矣。
余嘗謂,人之所得于天者,其已定者也,然必得古人之書以培養(yǎng)之,又必得名山大川及世間可喜可怖可愛可惡之事以淬厲之,又得良師友相與討論而辨難之,而后所得于天者日出而不窮。
及其發(fā)之既盡,與始之所得者,初無加也。
然人之得之而不能盡其所發(fā)者多矣。
余之所得于天者有限,今年將七十,始自覺所發(fā)之不可盡焉,顧一息尚存,正未知所發(fā)者之能盡否也。
以今日之所成就證之,少時之所向往頗覺未盡;然少時不能言者,今亦或能言之,然則余之所造,其將盡于是乎?
抑猶有待乎?
今且以余之所就者質(zhì)之當(dāng)時同好之士,當(dāng)必有從而勖余之未盡者矣。
乾隆六十年歲在乙卯夏五月,丹徒王文治自序。
夢樓詩集·姚鼐序
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則以詩稱于丹徒,長入京師,則稱于京師。
負氣好奇,欲盡取天下異境以成其文。
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讀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
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聽。
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
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詩也。
」為之益多且奇,今集中名「海天游草」者是也。
鼐初不解詩,嘗漫詠之以自娛而已。
遇先生于京師,顧稱許以為善,后遂與交密,居閒蓋無日不相求也。
一日,值天寒晦,與先生及遼東朱子潁登城西黑窯廠,據(jù)地飲酒,相對悲歌至暮,見者皆怪之。
其后先生自海外歸,以第三人登第,進至侍讀,出為臨安府知府。
赴任過揚州,時鼐在揚州,賦詩別去。
鼐旋仕京師,而子潁亦入蜀,皆不得見。
時有人自西南來者,傳兩人滇、蜀詩,雄杰瑰異,如不可測,蓋稱其山川云。
先生在臨安三年,竟以吏議鐫級。
先生遂返丹徒,來往于吳越,多徜徉之辭。
久之,鼐以病還江南,而子潁為兩淮運使,興建書院,邀余主之。
于是與先生別十四年矣,而復(fù)于揚州相見。
其聚散若此,豈非天耶?
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進。
嘗同鼐宿運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舊堂內(nèi),共語窮日夜,教以屏欲澄心,反求本性。
其言絕善,鼐生平未嘗聞諸人也。
然先生豪縱之氣,亦漸衰減,不如其少壯。
然則昔者周歷山水偉麗奇變之篇,先生自是將不復(fù)作乎?
鼐既盡讀先生之詩,嘆為古今所不易有。
子潁俾人鈔之為十幾卷,曰「食舊堂集」,將雕板傳諸人,而鼐為之序。
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八日,桐城姚鼐撰。
夢樓詩集·張錫蕃跋
余束發(fā)受書,后得讀先生詩,以為古之人。先大父詔余曰:「先生為大父摯友。大父宰懷遠,先生來游,時汝在襁褓,曾見之?!共槭鱿壬恼?、學(xué)問、里居、科第甚詳。景仰而私淑者,已數(shù)十馀年矣。歲次戊申,余來守皖郡,適先生之孫光杰權(quán)郡屬參軍。言及先生之詩,知詩板散佚,檢家藏初印本重付手民,且乞為之序。夫先生之詩,如日月江河,為有目者所共睹,后生小子何敢贅一詞?第念先生往矣,先生之詩膾炙人口久矣,孰不愿家置一編者?今于原刻既失之馀,參軍復(fù)鐫板以行諸世,余以世交為同官,得觀厥成,不可謂非幸也。因謹識數(shù)語于卷后。道光二十九年歲次己酉四月后學(xué)張錫蕃敬跋。
夢樓詩集·王光杰識語
先大父翰墨流播海內(nèi),凡海外朝鮮、日本諸國莫不重價購求。至詩集刊行,尤為膾炙人口。而印刷既多,字跡日漸漶漫,并有殘缺者。光杰宦游來皖,所遇士大夫索觀者多,篋笥所攜,懼無以應(yīng)。而顧君蒹塘、李君佩留酷嗜風(fēng)雅,請重梓之以廣其傳,復(fù)身任校讎之役。迨張鶴生先生來守安慶,并為文序之,以趣其成。凡五閱月,剞劂始竟。不揣固陋,用志數(shù)言,因以見先澤之不敢忘,亦以知友朋之誼之不可諠也。道光二十有九年歲次己酉九月朔日孫男光杰敬識。(錄入:顧青翎)
維基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今鎮(zhèn)江市)人。
清朝翰林、詩人、書法家。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出使琉球。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升侍讀,后又任云南臨安府(今建水縣)知府,罷歸,遂絕意仕途,而與姚鼐等文人墨客交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2—1794 【介紹】: 清江西新城人,原名仕驥,字絜非,號山木。
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家居養(yǎng)親十余年,出為山西夏縣知縣,以勞卒官。
嘗受古文法于朱仕琇、姚鼐,里居時,授其學(xué)于鄉(xiāng)子弟及甥陳用光。
有《山木居士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3—1799 【介紹】: 清安徽歙縣人,字遁夫,號兩峰,別號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云道人、蓼州漁父。金農(nóng)弟子。淹雅工詩,畫無不工。多摹佛像,尤喜畫鬼。有《鬼趣圖》,為時所稱。嘉慶時居揚州,以布衣終。為“揚州八怪”之一。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七
羅聘,字遁夫,號兩峰,江都人。有《朱草詩林》、《香葉草堂集》。
詞學(xué)圖錄
羅聘(1733-1799) 字遁夫,號兩峰,齋號朱草詩林、香葉草堂。
祖籍安徽歙縣,先輩遷揚州。
"揚州八怪"年最少者,與妻方婉儀,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有"羅家梅派"之稱。
24歲拜師金農(nóng)學(xué)詩畫。
乾隆三十六年攜畫至京師拜謁名流,所作八幅《鬼趣圖》最受倚重,袁枚、姚鼐、錢大昕、翁方綱為之題詠。
次年南歸,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農(nóng)詩作,并作后記。
賣畫為生。
乾隆五十五年攜幼子允纘三上京師,畫為搶購。
能詩,有《香葉草堂集》。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