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燮

共 9 首
當時車乘日翹翹,名土林生亂末朝。
不到巢傾兼卵破,不知毛羽在云霄。
將顛大木救無從,抱潔懷芳各自封。
記取南州徐孺子,寄聲兼到郭林宗。
中有汪汪千頃波,京師暫到亦無他。
此君又在云霄外,盡得風流一字磨。
斯人豈遂以詩傳,收取聲名四十年。
隨會九京如可作,鄭僑一涕獨潸然。
龔黃治已揚前績,元白才猶壓后賢。
太息結(jié)廬周彥祖,生平懷抱此綿綿(太守嘗讀《后漢書·周燮傳》而慕之,故以東岡自號。)
次韻再寄舜卿(乙卯) 清 · 祁寯藻
七言律詩
縹緲家山壽水陽,夢中云隔路羊腸。
不知燕趙離懷遠,可抵江淮別恨長。
對酒似聞彈劍鐵,登仙猶記詠霓裳。
分明一樣并州月,孰是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
書到憐君歸思切,詩成觸我客懷多。
據(jù)鞍顧盼非無意,攬鏡躊躇奈老何。
三世芝蘭同臭味,一編金石足平生。
箸書為報潛郎老,老去猶堪秉燭行。
⑴ 令弟質(zhì)齋壬午會試,忝與房薦。出宰長子,舍侄世弇適為校官。今侄孫友觀又侍講席。
⑵ 君博考金石,于王氏《萃編》外得千二百種。入晉半載,又得五十馀種,著《績金石編》。
蕓館讀書圖(丁亥) 清 · 祁寯藻
嘉慶戊寅之歲同居庶常館者,六安沈舜卿(巍皆)、貴筑張曉瞻(日晸)、桂林周藹馀(貽徽)、平度陳小瀛(肇)、涇陽徐熙庵(法績)、清苑王曉林(植)及余,凡七人。其六人皆丁丑同年,余則甲戌庶常補散館者也。明年己卯,七人者皆以優(yōu)等授職編修,且考列名次亦相聯(lián)屬,于是同館傳為佳話,謂近科所罕見。自是聚散不常,宦跡亦異。余既承乏內(nèi)廷,藹馀、小瀛先后轉(zhuǎn)侍御,舜卿服闋亦補侍御,曉林、熙庵連年憂居,困阨相似。頃乃次第來都,而藹馀又先以憂去官。今年曉瞻以京察例得外任。念曩者聚首之樂,誠不可忘,爰為《蕓館讀書圖》,屬同人賦詩紀事。竊思之七人者,東西南北,生不同居,幸際休明,盍簪詞館,情誼之厚,有如弟昆。即今相憶,已感離索,他日披圖,能不懷哉?道光七年歲在丁亥四月十五日記。
舜卿說經(jīng)聲如鐘,藹馀作賦氣如虹。
小瀛潛思不出戶,片語偶發(fā)和而沖。
曉林熙庵屋西東,良玉為玨交相攻。
就中曉瞻志更苦,長年短榻身如弓。
嗟余兩度棲館中,舊巢未埽新泥重。
七人懷抱一時合,那復(fù)賓主論秋鴻。
明年謁帝蓬萊宮,海山鼓棹齊乘風。
卻怪書名聯(lián)甲乙,亦如對宇交簾櫳。
白云無心點晴空,膚寸而合皆天工。
四方上下會所適,巖岫一出奚必同。
周陳繡衣沈馬驄,賤子亦竊虎皮蒙。
徐王何事久憔悴,使我蘊結(jié)心忡忡。
邇來露冕屬張公,將以襦褲蘇疲癃。
城南回首感離索,況此遠別何時逢。
十年蕓館窗鐙紅,舊游如夢難追蹤。
試看尺幅煙云色,中有先朝雨露濃。
知君用意深無窮,記取鈔書細字功。
人生到處留泥爪,不用低頭羨駏蛩。
客從并州來,袖出尺素書。
開緘見手字,離思忽以紓。
披讀未及半,慘然增欷歔。
君有同乳弟,解組十載馀。
清風在晉楚,民曰父母且。
涖官凡四邑,事不假吏胥。
青衿服其教,萬井安耕鋤。
庭無雀鼠聲,稂莠已剪除。
不為赫赫名,去乃思厥初。
紞紞城頭鼓,送者舟與車。
僉曰賢哉侯,侯去民何如。
侯曰予有兄,風雨時念予。
渒之水悠悠,老將從之居。
豈謂老且病,戎馬生郊墟。
間關(guān)三千里,避地辭鄉(xiāng)閭。
褰裳就季子,涉彼汾沮洳。
流離有骨肉,遑問田園蕪。
去年遺我書,急難思鄂柎。
示我朱履篇,意度何其舒。
煙氛暗灊霍,劫掠無時虛。
六國既重陷,三老復(fù)一徂。
達者雖云達,所親焉得疏。
況為異鄉(xiāng)客,堪此形影孤。
書來語更慟,生死同一涂。
掩書不能讀,淚下沾我裾。
白門未歸骨,有弟今則無。
兄衰久臥病,杖履不得俱。
太行云在眼,渺若天一隅。
吾亦老留滯,知否得歸與。
人生如逆旅,暫聚聊可娛。
飄飄風塵際,何地為吾廬。
君固文章伯,門下羅生徒。
季子亦矍鑠,子孫美且都。
念與君昆弟,結(jié)交久不渝。
相期比金石,各保歲寒軀。
更愿加飧食,報君雙鯉魚。
誰能烹此魚,佐以酒一壺。
一酌醉潛郎,再酌醉老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