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宗

相關(guān)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樸仁老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樸仁老(1561-1642),朝鮮李朝著名詩人,字德翁,號蘆溪、無何翁。
慶尚北道永川郡人。
少年求學(xué)時期,曾習(xí)騎射。
13歲時寫出了“啼彼漢陽華屋角,令人知有勸耕禽”的詩句,嘲諷不問耕稼的達官貴人的寄生生活,初步顯示了他的文學(xué)才華。
出身兩班。
李民寏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李民寏(???,1573年—1649年),朝鮮王朝中期文臣。
字而壯,號紫巖,本貫永川。
官至刑曹參判。
他曾在薩爾滸之戰(zhàn)中作為朝鮮軍都元帥姜弘立的從事官助明圍剿后金,兵敗投降,扣留一年多以后被放回國。
他在這期間所撰的《柵中日錄》和《建州聞見錄》是研究后金初期歷史的重要史料。
張宗橚 朝代: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張宗橚(1705-1775) 一名東橚,字詠川,號思巖,又號藕村,室名紅藥山房、研古樓。
海鹽人。
張芳湄六子,張宗楠弟,張嘉榖嗣祖父,張元濟六世祖。
太學(xué)生。
性恬淡,不求聞達,惟以詩詞自遣。
有《藕村詞存》2卷、《詞林記事》32卷。
吳應(yīng)連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54 【介紹】: 清江西南城人。
道光元年舉人。
十三年,以知縣揀發(fā)四川。
歷署天全、涪州、永川、安岳、蒲江、新津、綿竹、仁壽諸州縣,補石泉,調(diào)彭縣。
仕蜀先后二十年,所至修塘堰,浚河渠,平治水陸道路,皆有實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7 【介紹】: 即任化邦。
清安徽蒙城人。
幼年家貧,父母早卒。
咸豐初,與叔父任乾起義,為捻軍藍旗將領(lǐng),勢力逐漸壯大。
太平天國天京陷落后,與張宗禹等推賴文光為首領(lǐng)。
同治五年,捻軍分為東、西二支,與賴文光統(tǒng)率東捻軍,曾在湖北安陸府尹隆河大破劉銘傳軍。
后在山東為李鴻章所破。
轉(zhuǎn)戰(zhàn)至贛榆,被叛徒刺死。
張禹爵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8 【介紹】: 清安徽亳州雉河集人,本名張五孩。
張樂行侄。
樂行殉難后,襲爵為太平天國幼沃王。
同治五年秋,捻軍分東西兩支時,屬西捻軍,地位僅次于張宗禹。
后于直隸饒陽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2—1885 【介紹】: 清湖南湘陰人,字季高,一字樸存,自號湘上農(nóng)人。
道光十二年舉人。
少時喜讀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后執(zhí)教安化陶澍家塾,盡讀其藏書。
鴉片戰(zhàn)爭后,復(fù)留心西學(xué)。
咸豐間,歷佐張亮基、駱秉章戎幕。
十年,由曾國藩薦,以四品京堂襄辦軍務(wù),鎮(zhèn)壓太平軍。
轉(zhuǎn)戰(zhàn)皖、贛、浙、閩,以法國人編組洋槍隊(“常捷軍”),克杭州等地。
官浙江巡撫,擢閩浙總督。
同治五年,用法國人日意格等創(chuàng)辦福州船政局。
旋調(diào)陜甘總督,又赴直隸參與鎮(zhèn)壓捻軍張宗禹部。
七年,西進鎮(zhèn)壓回民起事。
光緒元年,奉督辦新疆軍務(wù)之命,討伐阿古柏,平定叛亂。
定新疆建省之計。
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xué)士,調(diào)任兩江總督。
中法戰(zhàn)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在福州病逝。
謚文襄。
有《左文襄公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七
左宗棠,字季高,湘陰人。道光壬辰舉人,官至東閣大學(xué)士,封二等恪靖侯。贈太傅,謚文襄。有《左文襄公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6—1873 【介紹】: 清湖南湘鄉(xiāng)人,字孟容,一作孟蓉,號霞仙。
諸生。
少時與曾國藩、羅澤南講學(xué),咸豐四年,佐曾國藩幕府。
十一年,受駱秉章聘入蜀,由知府擢至布政使。
同治元年,在大渡河戰(zhàn)地受石達開殘部降,檻送達開至成都殺害。
旋任陜西巡撫,鎮(zhèn)壓捻軍及回民起事。
五年,為張宗禹所敗,罷歸。
有《養(yǎng)晦堂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八
劉蓉,字孟容,號霞仙,湘鄉(xiāng)人。諸生,官至陜西巡撫。有《養(yǎng)晦堂集》。
陳大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河南汝寧人。
咸豐十年于張家鄉(xiāng)結(jié)捻起事,轉(zhuǎn)戰(zhàn)河南各地,立營于平輿故鄉(xiāng)。
同治元年兵敗,家屬被慘殺,乃率部遠走。
后與張宗禹、賴文光合兵,不知所終,一說敗死于山東曹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6—1878 【介紹】: 清河南項城人,字小午。袁甲三子。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先后從父及李鴻章鎮(zhèn)壓捻軍。又從左宗棠赴陜,督西征糧餉。官至刑部左侍郎。卒謚文誠。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
袁保恒,字小午,號筱塢,項城人。道光庚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刑部侍郎。謚文誠。
維基
袁保恒(1827年—1878年),字小午,號筱塢。
河南項城人。
晚清大臣,官至刑部左侍郎。
袁甲三之子,袁世凱從父。
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
改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后隨父袁甲三在安徽隨大臣周天爵辨理團練。
咸豐九年(1859年)回京供職。
咸豐十年(1860年)覆命再回袁甲三軍營幫辦軍務(wù),旋即回京任職至翰林院從四品侍講學(xué)士。
同治二年(1863年),袁甲三病歿,朝廷乃命其接統(tǒng)其父淮北所部,多行不法之事。
隔數(shù)年,遭御史參劾,朝廷命所部由各巡撫衙門接管,降一級,在京候補。
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張宗禹犯京,袁保恒乃自請效力戎行討捻。
朝廷命赴李鴻章大營委用,不數(shù)日,即遭釋出,乃又回京候補。
隔數(shù)月,左宗棠入京覲見,袁保恒又自請效力戎行入陜。
左宗棠乃上摺請朝廷奏請其協(xié)辦陜甘軍務(wù),朝廷允準,賜袁保恒二品頂戴,派入陜甘,誡袁保恒于安徽所為,仍無辦理軍務(wù)之權(quán)。
后經(jīng)左宗棠保舉,出任西征糧臺總辦,再兼西安制造局總辦,最后又取原陜西布政使林壽圖而代之,一肩三職。
然袁保恒統(tǒng)軍之心未亡,先是于劉松山戰(zhàn)歿時謊稱:「湘,卓二軍受此大創(chuàng),兵額僅存十之五六,請將兩軍歸并。
」后又未經(jīng)左宗棠同意,擅調(diào)舊部入陜,私劃糧餉與之。
此時陜甘戰(zhàn)事正酣,左宗棠聞之怒不可遏,連夜拜發(fā)兩摺,加急送往朝廷。
朝廷接摺得知袁保恒私掌軍權(quán),急下圣旨痛斥袁保恒,命其不得再輕率行事。
左宗棠遂將袁保恒舊部人馬打散,派往各軍。
又密保祝塏代袁保恒行西征糧臺總辦和西安制造局總辦二職。
袁保恒正式退出左軍幕僚,后官至刑部侍郎。
光緒四年(1878年),逝世。
謚文誠。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