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百祿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4 首
諫草堂詩(己未) 清 · 祁寯藻
世傳平原三手稿,今見容城兩疏草(一諫開馬市,一劾嚴(yán)嵩。)。
寒天小巷松筠庵,二十年來徑重埽。
守僧導(dǎo)我謁公祠,祠后南堂乃新造。
沈沈雪壁嵌墨玉,鐫刻精工位置好。
憶昔衡湘奉使還,軺車春過定興道。
邑侯為我指殘石,墻腳井闌字顛倒。
商量筑亭為移置,喬木荒祠共相保。
此稿聞藏公裔家,欲見無緣心竊禱。
心泉自是好古僧,賴有張生助探討。
故宅重開諫草堂,穹碑不負(fù)石庵老(庵有劉文清公書碑。)。
道州太史手作傳,片石足資后人考(子貞為張受之傳敘鐫石,始末甚詳。)。
我初為卿貳駕部,歲祀曾來拜棼橑(向例,兵部春秋致祭。)
彼時(shí)此稿未勒石,后向?齋觀墨寶(張石州曾以稿本示觀。)。
乃知呵護(hù)有神力,精氣所結(jié)無壽夭受之鐫字,甫就而卒。)。
吾鄉(xiāng)先輩題壁處,古桑童童儼羽葆。
后生瞻仰歲云莫,心力摧隤筆枯槁。
東洲昨題坐位帖,投我長歌如贈(zèng)縞。
何以報(bào)之諫草篇,敢謂瓊瑤藉采繅。
楊公書亦顏公亞,風(fēng)骨棱棱氣浩浩。
僧云此稿漸零落,收拾縹緗宜及早。
即此初拓已可貴,石本流傳勝梨棗。
安得吳生寫公像(冠英時(shí)寓庵中。),附詩疏尾待品藻。
乾坤浩蕩一草亭,載酒猶能散懷抱。
不須健步移遠(yuǎn)梅,雪后繁花點(diǎn)晴昊。
⑴ 明楊忠憫公祠在宣武門外渣子橋,蓋即公故宅也。
⑵ 心泉法名明基,道光丁未歲得疏稿于公裔。承澤細(xì)字涂乙,鉤刻頗難,有嘉興布衣張辛者力任其事,逾年而工竣。
⑶ 「椒山先生故宅」,曹慕堂宗丞所題。
學(xué)書退筆如邱陵,心志自下氣力騰。
懸臂兀兀集古鬼,凝眸炯炯來秋鷹。
使筆欲似劍鋒正,殺紙有聲鋒有棱。
因書頗悟刻石理,大異削脂與鏤冰。
刀尖所向石魄碎,吾氣正直神依憑。
鋒宜方銳精緊穩(wěn),邪入怯出皆所憎。
古來金石大刻畫,薄楮拓傳厚似繒。
其中無巧但有拙,信乎從善難如登。
叔未張翁金石學(xué),儀徵師相久所朋。
從子侍側(cè)解輪斲,兩翁笑落扶老藤。
儀徵論書重北派,篆分一氣如傳鐙。
摩厓勒碑理視此,吾期與子同服膺(《眉壽圖》畫儀徵師與叔未翁像,師書《后齊侯罍歌》,即受之所刻。)。
江南春水初生時(shí),一波千折碧成篆。
蒲牙齊長乳鷗飛,雨細(xì)風(fēng)斜帆勢扁。
不知誰是歸來船,萬櫓雁聲無處選。
奕奕虹光出篷背,正向夕陽山脅轉(zhuǎn)。
吳君本是奇逸士,醞釀書史更腴腆。
早通畫理察九朽,快遇禪真參五衍。
可惜同心金石契,奇骨中年折張戩張受之與君同居松筠庵,刻《椒山疏稿》。甫竣事,即以病歿。)
歸心忽指江湖遙,行李忙將缊裘典。
贈(zèng)行韻事有葉生,潑墨不惜被綾剪。
聞君俶裝土思切,筆落魂銷信難免。
我托因緣在毫素,能不臨歧重敦勉。
江南佳士富文藻,壯志易銷言笑宴。
但宜恢闊性靈深,庶益支撐風(fēng)骨善。
此詩贈(zèng)吳兼示葉,非遇其人且藏卷。
軍興十年竭芻稿,萬落千村長荒草。
惟有忠臣孝子心,照耀千秋光不埽。
慈仁寺里亭林祠,昭陽單閼我新造。
十七年來祀事肅,群藉敬恭申宴好。
壽陽相國人倫宗,謂此振興關(guān)圣道。
春秋主灌每夙臨,天下學(xué)人盡傾倒。
榨子橋邊喬木拱,椒山故廬天護(hù)保。
改作招提奠神像,但有虔祀無賽禱。
松筠庵字知誰題,可惜胡劉未詳討。
壽陽罷政已七載,日下典型成國老。
濟(jì)時(shí)群彥廣延問,古賢遺研勤蒐考。
驅(qū)車來過古桑下(庵中有忠憫手植桑。),喜見南堂新棟橑。
摩挲石版重驚嘆,疏稿遂為千歲寶。
張生固是芝鶴流,附此垂名不為夭(石刻兩疏稿,詳余所作《張受之傳》。)
小子裴回楊顧祠,皆與飾荒剪蓬葆。
計(jì)從入蜀風(fēng)煙生,未免憂時(shí)須發(fā)槁。
頻年游跡浪江海,多愧賢侯投纻縞。
先生撝獎(jiǎng)尤過情,頑璞何堪藉文繅。
醉馀狂論接蒼莽,氣與前賢通渾浩。
坐中多是顧祠客,與祭雙松有遲早。
激昂乍可撼金石,涂抹何堪壽梨棗(屢勸刻詩文集。)
諫草堂前有叢竹,白月照之成荇藻。
主人送客一客留,同參畫禪證詩抱(客散后,與先生茶話于冠英畫室。)。
愿韜月色成云陰,快祝祥霙降靈昊。
⑴ 云坡尚書、石庵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