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730—1797 【介紹】: 清江蘇鎮(zhèn)洋人,字纕蘅,一字秋帆,小字潮生,自號靈巖山人。乾隆二十五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官至湖廣總督。經(jīng)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好著書。續(xù)司馬光書,成《續(xù)資治通鑒》。又有《傳經(jīng)表》、《經(jīng)典辨正》、《靈巖山人詩文集》等。晚晴簃詩匯·卷八十九
畢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號靈巖山人,鎮(zhèn)洋人。乾隆庚辰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官至湖廣總督,贈太子太保。有《靈巖山人集》。詞學圖錄
畢沅(1730-1797) 字纕蘅,號秋帆,因從沈德替學于靈巖山,自號靈巖山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援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撫,第二年擢湖廣總督。精通經(jīng)史,旁及語文學、金石學、地理學,并善詩文,一生著作頗豐。撰修《續(xù)資治通鑒》二百二十卷。撫陜期間,《關(guān)中勝跡圖志》三十卷六十余萬字,并繪有地圖。又整修西安碑林、華岳廟,翻修史馬遷祠,修繕蘇東坡祠,重建灞橋等。主編《經(jīng)訓堂叢書》,撰《靈巖山人詩集》、《靈巖山人文集》、《中州金石志》、《河間書畫錄》、《晉書地理志校注》、《山海經(jīng)新校注》等。黃鶴樓志·人物篇
畢沅(1730—1797) 清代官員、文人、學者。字纕蘅、秋帆,號靈巖山人。江蘇鎮(zhèn)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殿試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官陜西、河南巡撫,湖廣總督。主持纂輯《續(xù)資治通鑒》三百二十卷,“取材宏博,考證謹嚴”。曾為黃鶴樓景點仙棗亭(太白亭)作楹聯(lián)一副:“攬勝我長吟,碧落此時吹玉笛;學仙人漸老,白頭何處覓金丹?!痹谌纹陂g曾重修楚觀樓并改題為南樓。學者汪中曾為其代撰《黃鶴樓銘并序》。維基
畢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號秋帆,自號靈巖山人。江蘇鎮(zhèn)洋縣(今太倉市)人。清朝狀元、學者、政治人物。畢沅幼年失父,由母親張藻養(yǎng)育成人,深受其母的熏陶。后至蘇州靈巖山,拜沈德潛從學。乾隆十八年(1753年),順天鄉(xiāng)試中舉,授內(nèi)閣中書,入值軍機處。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翰林院侍讀。歷升左春坊左庶子,改甘肅鞏秦階道、安肅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擺陜西按察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擢陜西布政使。歷任陜西、甘肅、河南巡撫等。晚年筑館于靈巖山,腹地有三十畝,內(nèi)有“御書樓”、“九曲廊”、“澄懷觀”、“畫船云壑”、“硯石山房”、“張?zhí)蛉遂簟钡?,費時五年乃成。乾隆五十五年,和珅四十壽辰,“自宰相而下皆有幣帛賀之”,畢沅賦詩相贈,“并檢書畫銅瓷數(shù)物為公相壽”。乾隆六十年,授湖廣總督,當時福寧為湖北巡撫,陳淮為湖北布政使,三人官官相護,索斂民財。百姓形容說:“畢如蝙蝠,身不動搖,惟吸所過蟲蟻;福如狼虎,雖人不免;陳如鼠蠹,鉆穴蝕物,人不知之。”湖南石三保造反,赴常德、荊州督餉。嘉慶元年(1796年),枝江(今屬湖北)人聶人杰等起義,畢沅自辰州(州治今湖南沅陵)趕赴枝江鎮(zhèn)壓,攻克當陽,擒獲石三保、吳半生、吳八月等人,赴湖南鎮(zhèn)撫。嘉慶二年(1797年)六月,手足麻木不仁,帝賜活絡丸,七月,病逝于湖南辰州大營,歸葬于靈巖山的東北麓。詔贈太子太保,未加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