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懷萱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3 首
萬里滄溟正淼漫,百年身世付槐安。
偶逢談笑形骸外,猶怯風(fēng)濤夢寐間。
關(guān)路望殷披草莽,輞川歸及樹檀欒。
客中一醉真難得,臺席雍容禮數(shù)寬(王摩詰輞口莊亭后。有檀欒數(shù)株。)。
大小定券府史書,刻側(cè)畫指形模糊。
荊州人責(zé)建安券,千金繡鐵今無儲。
私錢出息古則有,本細寧慮枝扶疏。
瑯琊詩人寵履吉,娜如山結(jié)青欞居。
三瓶既罄告我友,酒資聊藉君家馀。
約束為限示繾綣,漢法明制仍無殊。
生涯落拓生計薄,負畝恥食魚田租。
床前阿堵爾何物,祗應(yīng)徑付鄰家酤。
海棠風(fēng)過到婪尾,家家掃徑迎麻輿。
同時較書(百谷。)汝南客,紅藥賦擅承明廬。
侏儒待詔互饑飽,何如散發(fā)浮江湖。
停云館招老徵仲,桃花塢約唐六如。
兩壺兩羭樂莫樂,酒酣狂叫穿林于。
朝來起債暮告匱,聽然一笑掀風(fēng)須。
連城不售老巖壑,遺墨猶值千璠玙。
元和馬君愛八法,遠攜重襲青綾襦。
晴窗展卷乞跋尾,歸趙而后排連珠。
我今浪游若煮硯,十日捫腹一字無。
昨宵馬君飲我酒,客囊定損青涂蚨。
笑舉鴛湖學(xué)士語(錢籜石。),持券索詩如索逋。
伊余失學(xué)多所負,行將避責(zé)三天都。
軒臺云海萬馀頃,數(shù)畝可割云中腴。
山靈有知不我拒,時供丹果青菖蒲。
買山立券限千載,卜居之外無所須。
于戲此外何所須,君其為我居閒乎。
跋:雅宜山人券,舊藏顧元方氏,今歸元和馬君香谷。壬辰春,馬君游太平,出示余,且屬為之跋。余按券之制今古不同,就余所見者,若晉太康二年楊紹買地莂,首系年月、交易,無居閒,紙尾不作押,中云「以莂為證」。莂猶券也,劉成國《釋名》云:「大書中央,中破別之也?!谷艚裱浴负先癁樽C」矣。此晉券也。唐長慶三年虞賓買地券,亦首系年月,紙尾無押,其證人為孔愔。證人當即中人,古今方國異語也。此唐券也。馀姚積慶寺藏宋史氏舍宅券,首述舍地之由,末一行書「咸淳二年某月日,諫議大夫史孟貫立券」,「券」字下作押。此宋券也。雅宜山人故與袁與之兄弟善,有無相通,必書券為約,殆古者質(zhì)劑之流歟!首稱立票人王履吉,其作中者為文壽承,與借者得如干數(shù)。起責(zé)納息,俱有期準。末書「嘉靖七年四月日,立票人王履吉,作中人文壽承」,俱作押。明代之券與今時無大異,書事于前,系年月于后,自宋時已然矣。余又見倪文正與姜仲海書歲暮告貸。文正于仲海,姻也,故不書券。簡末作押,蓋當時以押為信。又徐天池與友人牘,劇言貧無以償負,至于矢誓。天池晚節(jié)之窶如此。雅宜以儒雅稱吳中,偕唐子畏、陸少旸、居士貞及袁氏六俊,文酒過從無虛日,當無雁行責(zé)逋之事,視天池所遇為不侔矣。馬君嗜雅宜書法,行笈必自隨,得四方題詠甚夥,俾前輩韻事流傳,并得考見異時券制,良可重也,因系以詩。
西條書記考文篇,曾入琳瑯甲乙編。
道學(xué)儒林尋列傳,東方君子國多賢。
注:山井鼎《七經(jīng)·孟子考文》,著于《四庫·五經(jīng)總義類》目中,頗稱許之。蕓臺相國校勘五經(jīng),所稱足利本,即此也。物徂徠云:“昔在邃古,吾東方國冥冥乎 罔知覺。有王仁氏而后民始識字,有吉備氏而后經(jīng)藝始傳,有菅原氏而后文史可誦,有惺窩氏而后人人知稱天語圣。四君子者,雖世尸祝乎學(xué)宮可也。”蓋日本之 學(xué),源于魏,盛于唐,中衰于宋、元,復(fù)興于明季,以至今日。自藤原肅始為程、朱學(xué)(肅,字斂夫,號惺窩,播磨人)。師其說者凡百五十人,尤著者,曰:林信 勝(一名忠,字子信,號羅山,西京人)、林春勝(一名恕,字之道,號鵝峰。信勝子)、林信篤(一名戇,字直民,號鳳岡,春勝子)、林衡(字德銓,號述齋, 本巖村城主,嗣林氏,為信勝八世孫)、木下貞干(字直夫,號錦里,西京人)、新井君美(字在中,號白石,江戶人)、室直清(字師禮,號鳩巢,江戶人)、柴 野邦彥(字彥輔,號栗山,贊岐人)、那波觚(字道圓,號活所,播磨人)、山崎嘉(字敬義,號暗閑齋,西京人)、淺見安正(字綱齋,近江人)、德川光國(字 子龍,號常山,水戶藩主)、安積覺(字子光,號澹泊齋,世仕水戶藩)、貝原篤信(字子誠,號益軒,世仕筑前藩)、中井積善(字子慶,號竹山,大坂人)、佐 藤坦(字大道,號惟一齋,江戶人)、尾藤孝肇(字志尹,號二洲,伊豫人)、古賀樸(字純風(fēng),號精里,世仕佐賀藩)、古賀煜(號侗庵,樸子)、賴襄(字子 成,號山陽外史,安藝人)。為陽明之學(xué)者凡六人,中江原為之首(原,字惟命,號藤樹,近江人)。其徒之善者,曰熊澤伯繼(字了介,號蕃山,西京人),又有 伊藤維楨(字源佐,號仁齋,西京人),不甚喜宋儒,而講學(xué)自樹一幟。其徒七十人,尤者曰伊藤長允(字元藏,號東涯,維楨子)。物茂卿(獲生氏,名雙松,以 字行,號徂徠,江戶人)之學(xué),由《史》、《漢》而上求經(jīng)典,學(xué)識頗富近伊藤,而指斥宋儒空談則過之。門徒六十四人,尤者曰:太宰純(字德夫,號春臺,信濃 人)、服部元喬(字子遷,號南郭,西京人)、龜井魯(字道載,號南冥,筑前人)、帆足萬里(字鵬卿,號愚亭,世仕日出城主)。更有古學(xué)家專治漢、唐注疏, 共六十人,尤者曰:細井德民(字世馨,號平洲,尾張人)、中井積德(字處寂,號履軒,大坂人)、藤田一正(字子定,號幽谷,水戶人)、藤田彪(字斌卿,號 東湖,一正子)、會澤安(字伯民,號正志齋,水戶人)、松崎復(fù)(字明復(fù),號慊堂,肥后人)、安井衡(字仲平。號息軒,世仕飫肥城主)、鹽谷世宏(字毅侯, 號宕陰,江戶人)。說經(jīng)之書,自《七經(jīng)》、《孟子》考文外,有《論語解》、《四書古義》(伊藤維楨著)、《論語徵》、《大學(xué)解》、《中庸解》(物茂卿 著)、《論語古訓(xùn)》(太宰純著)、《大學(xué)新疏》、《周易廣義》、《論語廣義》(新井君美著)、《學(xué)庸解》、《論語鄉(xiāng)黨翼解》(中江原著)、《朱易衍義》、 《孟子要略》、《孝經(jīng)刊誤附考》(山崎嘉著)、《易詩書儀禮戴記春秋語孟繹解》(皆川愿著)、《九經(jīng)談》(太田元貞著)、《七經(jīng)雕題》(中井積德著)、 《冢注四書》(家田虎著)、《論語大疏》、《孟子精蘊》、《周易象義》(太田元貞著)、《四書輯疏》(安部井聚著)、《論語語由述志》(龜井魯著)、《論 語輯說》、《左傳輯釋》(安井衡著)、《善身堂一家言》)(龜田興著)。備志之以勸好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