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楘如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亦純,又字鹿田,號慕巢,晚號灌畦叟??滴跞四昱e人,歷官四川江油知縣、山西澤州知州。少時從學(xué)于毛奇齡,頗為所賞。官蜀中十年,取諸書所載及觀察所得,著《蜀客馀譚》,另有《觀樹堂集》。卒年八十。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五
朱樟,字亦純,一字鹿田,號慕巢,晚號灌畦叟,錢塘人。
康熙己卯舉人,歷官澤州知府。
有《白舫集》、《一半句留集》。
方樸山曰:“語與興驅(qū),理不空綺,主于藻暢襟靈,栽培教化?!?div id="qivmzln" class='inline' id='people_64208_1_3_comment'>

人物簡介

維基
周范蓮(1700年—1764年),字效白,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市)人。
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順天舉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第二甲第六名進士出身。
選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十一年(1733年)四月二十日散館授編修,雍正十三年(1735年)己酉閏四月二十二日,以翰林院編修充貴州鄉(xiāng)試主考官。
乾隆帝即位后充實錄館纂修官,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出授浙江嚴(yán)州府知府。
嚴(yán)州府境內(nèi)多山、土壤貧瘠,山谷周圍的田地難以耕種,卻征收相同田賦,建德縣特別嚴(yán)重。
周范蓮履勘證實后,力請豁免田賦。
桐廬縣水災(zāi),周范蓮親自施賑撫恤,賦稅較重者,請準(zhǔn)減免三分之二稅額。
淳安縣之前遇新安江大水沖壞堤防,周范蓮主持修筑新堤。
乾隆五年(1740年),改紹興府知府。
嚴(yán)州士紳居民為周范蓮立“去思碑”、“思范亭”,上任后修筑江塘、海塘,清理上虞縣夏蓋湖的官府所有田地,疏浚余姚縣汝仇湖,修葺育嬰堂、普濟堂,紹興府大水,在上虞縣水淹至縣城城墻,道員前往勘災(zāi),撫綏不得法,饑民嘩變擾亂;周范蓮即日發(fā)賑,懲治為首倡亂者一人,群眾于是平服下來。
又考量受雇的傭作不在賑濟名單內(nèi),主持修筑湖田堤埂,開鑿榆柳塘、利濟塘,以工代賑,使百姓存活甚多,周范蓮與其特聘的孫灝、陳兆侖、方楘如、徐廷槐諸位名儒主講蕺山書院,振興文風(fēng),署理寧紹臺道,隨即以失察蒙蔽的過失議處降級。
周范蓮以乞養(yǎng)年老母親離職歸鄉(xiāng),后丁母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服闕后授廣西南寧府同知,署理鎮(zhèn)安府。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引疾歸,未離開即卒于任上。
有子周光鏞,乾隆四十四年舉人,官安徽休寧縣教諭。

人物簡介

繡佛齋剩稿
林壬(1848-1887),字二有,福建省詔安縣東關(guān)人。清光緒丁丑科(1877)進士,入翰林院編修,兼國史館協(xié)修,出任乙酉科(1885)山西鄉(xiāng)試正主考。年四十病故。
繡佛齋剩稿·序
先世父二有公,每作書恒喜署所居之室,曰“繡佛齋”。
今蒐集其幾經(jīng)散佚而得幸存之殘稿,都為一卷,仍以“繡佛齋”冠之,蓋依公意也。
先世父之逝世,距今五十八年矣。
公沒三年,而余始落地,以是對于公之聲音、笑貌,一無所知。
即其生平事跡,亦得之于先大母,與先君子所面命,知公童年天資穎悟。
未弱冠,即補弟子員,由廩膳生,選清同治癸酉科拔貢。
是秋,領(lǐng)鄉(xiāng)薦。
清光緒丁丑科,聯(lián)捷成進士,入詞垣館選,后授編修兼國史館協(xié)修,簡乙酉科山西鄉(xiāng)試正主考。
年四十以疾終。
所聞只崖略耳,莫能詳也。
比就傅與鄉(xiāng)先生游,藉悉公平日對邑中應(yīng)興諸大事,如續(xù)修邑乘,興建考棚、海月(澤在四都)造橋等,靡不深切注意,力加倡議。
惜以強仕之年,遽作蓉城之主,祇啟其緒,不獲觀其成。
雖才華夐絕,并世無雙。
若文均卓卓可傳,無愧一代作家。
其“題風(fēng)動石”五言截句二首、“重游九侯山”七律四首、“游斗山巖”七絕八首,尤膾炙人口。
然不自珍惜,輒隨手拋棄,因而家中遺稿散佚已盡,無一遺存。
辛亥革命后,家兄少韋曾銳意搜求。
當(dāng)時,邑中先輩如馬近光、吳夢丹、蒲毓英、沈英諸名宿猶健在,均系公之舊友,就詢甚便,而家兄又詳咨博訪,抄錄甚勤,聞得稿頗多,正擬加以剞劂以壽先人,因事中輟。
予旋去國南行,家兄亦遠游緬甸,家人失檢,書簏悉遭蟻蛀。
數(shù)年前搜得遺稿復(fù)歸蕩然,滋可痛已。
歲辛未冬,倦鳥知還,歸自星島,略事小休,長日多閒,讀書自樂。
得念先澤,一再蕩為塵埃野馬,良用惄然。
爰再事裒集,復(fù)得諸世好之臂助,展轉(zhuǎn)借抄,得古近體詩六十馀首,藉得嘗鼎一臠,雖未能窺全豹,然數(shù)年來殷勤探索之微勞,不全落空。
而此吉光片羽,益覺其可珍矣。
爰記其顛末,而弁之簡端。
一九四五年六月林仲姚序
維基
林壬,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三年(1877年),參加丁丑科殿試,登進士二甲第42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六年四月,散館后,授翰林院編修。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陳永正(1941.12—),字止水,號沚齋。男,原籍廣東省茂名高州市,世居廣州。1962年畢業(yè)于華南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任廣州市第三十六中學(xué)語文教師。1978年考取中山大學(xué)中文系古文字專業(yè)研究生,1981年獲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留校工作。現(xiàn)為中山大學(xué)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中文系博士生導(dǎo)師,中山大學(xué)——香港中文大學(xué)華南文獻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xué)嶺南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四、五屆副主席,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華詩教學(xué)會會長。
沚齋詩詞·序一
昔人謂詩有別才,非關(guān)學(xué)也,不獨陳叔伊疑之,余亦疑之。后讀《梁溪漫志》云:“作詩當(dāng)以學(xué),若不曾學(xué),則終不近詩?!庇衷唬骸按蠓沧髟?,以才而不以學(xué)者,正如揚雄求合六經(jīng),費盡工夫,造盡言語,畢竟不似?!币嬷胁艧o學(xué),所為詩要非本色,況無才者耶?永正世兄以多才積學(xué)之士,窮年著書等身,于諸子百家史志之文,博觀慎取,旁及道藏內(nèi)典,窮極問學(xué),其學(xué)殖之深且邃可知。故其為詩,典雅宏贍,磊珂豪宕多奇語,余窺其意,亦每未能盡其指也。世咸知永正能詩,而不知其蚤年即以博奧澹雅之才而為詞,時一曼聲,寂漠求音,孤清寫艷,與其詩方軌并馳,獨不輕示人耳。人謂沚齋詩,出入宛陵、昌黎、誠齋之間,其詞奄有夢窗、白石、小山之長。永正正當(dāng)盛年,以其才其學(xué),固非諸家所能囿,再假以歲月,其詣足以上陵諸家,亦非必不能至。今斯集之成,讀者自能有所體會,且復(fù)驗余言之不過也。至其書,上取籀篆漢晉之蒼勁古拙,如松抱霜之骨,梅無媚世之姿,其成就又在詩詞以外者矣。 癸酉蒲月岡州莫仲予序
沚齋詩詞·序二
各種文體皆有獨具之美學(xué)特徵,所以培養(yǎng)其特徵者又必有獨具之社會條件。
條件異則所以掌握其特徵者難。
吾國今日文人,生乎文辭文體與夫科學(xué)文化大異古人之世,而欲學(xué)為古人之詩若文,甚難于古人,非才之不及,蓋所學(xué)內(nèi)容與途徑之異也。
然欲發(fā)揚吾國傳統(tǒng)文化,不能不繼承傳統(tǒng)文學(xué)之精華,則學(xué)為古人詩文之事又不能盡廢。
此事雖不宜求之于常人,固可求之于專家。
余輩生文辭文體變革初成之后,較早生十年以上之前輩,舊學(xué)根底,已大不相及,學(xué)為古人之詩若文,已難望其項背。
后生余輩十年以下者,非有特殊之才學(xué),則其難彌甚。
彌望今日舊體詞壇,則大學(xué)古典文學(xué)專家多不暇為,為之者又多非所謂專家,條件失違,緒功不繼,故猶東坡當(dāng)日,不免興黃茅白葦之嘆也。
沚齋陳永正教授,生歲后余二十年,由乎文化背景之變遷,其欲工為古文辭也本極難。
顧先生夙承家學(xué),淵源有自;在大學(xué)又獲從名師,廣守專家之業(yè),治古文字、古文獻之學(xué)久,咀含群籍,博聞強記。
余讀所注古人詩,深嘆其績學(xué)。
數(shù)年前又獲誦所惠自作《詩詞鈔》,彌驚其古體詩詞之精工,皆源汲風(fēng)騷,轉(zhuǎn)益多師。
詩擷八代之古香,得四唐之雅韻,取烹煉于西江,拓意匠于清人。
五言古體,多比興如嗣宗,亦有清真近淵明者;《養(yǎng)鴨老人行》,不啻香山樂府;《游連州帝后巖》、《暮航抵哈爾濱》,于唐宋如韓、蘇之運奇筆,于清人如康、黃之闡新知。
近體則淵靜自然如王、孟,生新峭刻,工為活對如山谷、后山;而《紀(jì)夢七首和定庵》,則瑰麗恍惝,神追原作矣。
七言古體,豪氣希太白,深情涵義山;《贈吳靜山畫師》、《老牛行》,則杜陵之寫實矣。
近體綿邈俊逸,兼為義山、小杜;琢句雕對,依然宋賢西江;于清人則風(fēng)懷倜儻近仲則,清機肫摯兼二樵。
而善用幽微之辭,以狀難寫之境,則五七言之工者皆然。
詞作多以情行,而姿豐致密。
“奄有夢窗、白石、小山之長”,莫《序》固已言之。
然其中亦有雋雅如玉田,暢適如重光者;若“獨夜攬涼月”之《水調(diào)歌頭》、“涼風(fēng)萬里”之《鵲橋仙》,“屈子牢憂聊抑志”之《臨江仙》、“谷靄遙生”之《沁園春》,亦不妨其合轍蘇、辛也。
統(tǒng)觀先生之作,能排極難之勢,收邁俗之功,如芳葩美卉,挺生黃茅白葦之外,不獨于同輩上下為罕見,且可攀方文體變前之先輩而嗣響于古人,謂非間出高才不可也。
抑所作之得力于博學(xué),尤有逾于得自高才者。
蓋處舊文變革之后,欲為繼舊開新之業(yè),學(xué)需雙重,非博不濟。
余上述感受,僅為讀先生初集而發(fā)。
時經(jīng)多載,先生新作又添,欲合初集重選以付刊,余雒誦未遍,何能測其所進。
以過時管窺,承命為序,又焉能避淺陋之有損高明耶?
幸大雅恕而正之。
西元二千零五年,陳祥耀拜序于福建師范大學(xué)之意園,時年八十有四
沚齋詩詞·題陳永正詩集
陳君永正以所為詩見示,風(fēng)格超拔,寄興深微,異乎現(xiàn)代之所謂能詩者。誠能覃思深造,不務(wù)浮名,蘊蓄既深,則精華外發(fā),其所成就必有過人者。黎二樵先生云:“絕境無坦步,高唱有裂笛?!鄙钪獮樵娭灰?,而穿云裂石之音,亦未嘗不可以企及也。陳君其勉之。 黃海章丁卯春日
沚齋詩詞·后序
唐人詩“絕代有佳人,遺世而獨立?!表曊撸x《沚齋詩詞》二卷,風(fēng)韻飄瀟,才情掩映,擬之現(xiàn)代儕輩之作,沚齋詩詞得不謂為絕代風(fēng)華遺世獨立者乎。陳君之文,吾知之矣,陳君詩詞,則今始知之。陳君于我輩為少年,而詩詞于我則不止為勁敵。方今騷壇冷落,耆宿凋零,念他年君輩仔肩之重,不勝惆悵之至。都下早秋,吟窗葉落,草此為序,我勞何如。 孔凡章一九八七年九月廿日
沚齋詩詞·跋
《沚齋詩鈔》一卷,盥誦數(shù)過,如沐清風(fēng)。大抵五古之佳者,體兼韓孟,擅比興,窈曲而深?!赌汉健芬徽拢悸飞掀趺汕f,意境與筆力俱到,自為前人所無。七言歌行,縱橫跌宕,雅近坡翁;《書燕臺詩后》,則鏗鏘明麗,純是唐之正聲,而非變體。近體亦從學(xué)古中創(chuàng)格,語多巉刻,迥不猶人。在今高唱詩體變易之日,陳君潛心邁往,尚友古人,得非所謂特立獨行之士也歟。 《沚齋詞鈔》一卷,深于寄托,以比為賦,在藻詞掩映之中,絕非一覽可了。其纏綿婉曲之情,固足以同契珠玉,令人心醉目迷,但命意敷辭,往往非古人之所有,而又為今人之所無;蓋由于吾人處境,曲折艱難,較諸前人,直如兩個天地,是豈古之意識古之言辭所能盡者乎。諸作之中,如《水調(diào)歌頭》刻意坡翁,《西窗燭》蘊藉深沈,《減字木蘭花》輕清瀏亮,均能于古之途徑中,直捷表達今人之境地與心情外,其他若《烏夜啼》,若《憶漢月》,若《千年調(diào)》等,多用大句重筆,含郁怒之氣,以逞激蕩之情者。統(tǒng)觀全集,詞筆遠挹歐、晏之清華婉曲,近承朱彊村、陳述叔之高夐峭拔,聲氣與前賢相通,而意皆由己出。與沚齋詩相較,其性格特立,聲貌儼然,實二而一,一而二耳。 戊辰靜庵傅子馀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