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侍堯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20—1797 【介紹】: 清浙江歸安人,字少儀,別字峙庭。
乾隆十年進士,授刑部主事。
累遷為安徽巡撫。
云貴總督李侍堯犯贓罪,公卿督撫皆言當斬,鶚元窺帝意欲寬之,獨言“請用議勤、議能例,稍寬一線”,上從之。
后調江蘇,以徇情欺罔奪官,釋還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20—1796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智冶,號補山。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歷任云南、廣東巡撫,兩廣總督,參與緬甸、安南、廓爾喀之役,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晚年權四川總督,拒白蓮教軍,在軍中病死。卒謚文靖。詩格雄麗。有《百一山房詩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
孫士毅,字智冶,號補山,仁和人。乾隆辛巳進士,由中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贈一等公,謚文靖。有《百一山房詩集》。
維基
孫士毅(1720年—1796年),字智冶,號補山,浙江仁和縣臨平鎮(zhèn)(今杭州市臨平區(qū))人,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進士,次年授內閣中書,特授翰林院侍讀。
三十三年(1768年),任戊子科四川正主考。
次年春,隨大學士傅恒督師征伐緬甸,專典章奏。
敘軍功授戶部廣西司郎中。
旋任庚寅鄉(xiāng)試湖南正主考,升大理寺卿,出為廣西布政使,調云南。
未幾升為巡撫,因總督李侍堯貪瀆革職,以失察遣戍伊犁,簿錄其家,不名一錢。
乾隆帝嘉其廉,改授翰林院編修,纂編《四庫全書》。
編成后,升太常寺少卿。
復出為山東布政使、廣西巡撫、廣東巡撫,奉旨接替舒常代理擔任兩廣總督兼管粵海關務。
五十一年(1786年),臺灣天地會林爽文起事,赴潮州戒備鎮(zhèn)壓。
次年,晉太子太保。
五十三年(1788年),安南西山軍的阮惠推翻后黎朝,奪取皇位。
國王黎維祁叩關求救。
孫士毅率師布防鎮(zhèn)南關,向乾隆帝奏報其事。
乾隆帝表彰孫士毅識輕重、知大體,令其與云南總督烏大經兵分兩路攻打安南,送黎維祁歸國復位。
孫士毅所率之兩廣兵勢如劈竹,攻破升龍(今越南河內市),比烏大經的云南兵更為迅速。
乾隆帝大喜,封為一等謀勇公,賜紅寶石頂,但為孫士毅推辭。
乾隆帝冊封黎維祁為安南國王之后,命孫士毅其班師,但孫士毅卻貪圖軍功逗留安南。
次年正月,阮惠趁春節(jié)之機突襲升龍,黎維祁逃入鎮(zhèn)南關,清軍大敗,倉猝退入關內。
乾隆帝以孫士毅不遵詔班師,罷封爵,并撤紅寶石頂、雙眼花翎,解除總督職,命駐鎮(zhèn)南關治事。
不久召還京師,授兵部尚書,充軍機大臣。
是年冬,命署四川總督,旋代兩江總督。
時徐州黃河決口,筑毛城鋪壩堰,救援災民,俱稱旨意。
五十六年(1791年),召授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同年,清廷與廓爾喀發(fā)生戰(zhàn)爭,命助四川總督籌餉,饋運無缺,以功復賜雙眼花翎,授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暫代四川總督。
六十年春,湖南苗人起事,攻入四川秀山境內,四川總督孫士毅同成都將軍觀成率兵鎮(zhèn)壓。
嘉慶元年(1796年),湖北白蓮教教徒起事,侵入四川酉陽境內,孫士毅率兵鎮(zhèn)壓,屢次獲勝,封三等男爵。
六月,卒于紅巖堡軍中,四川將軍觀成代統(tǒng)孫士毅軍。
喪事由乾隆特命福康安家仆、孫士毅好友,時任四川布政使的林俊辦理,追贈公爵爵位,謚文靖。
其孫孫均襲其伯爵之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29—1814 【介紹】: 清江蘇陽湖人,字耘松,一字云崧,號甌北。
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殿試第三,授編修,歷廣西鎮(zhèn)安知府,官至貴西道。
曾佐兩廣總督李侍堯幕。
晚主講安定書院。
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又精史學。
有《廿二史札記》、《陔余叢考》、《甌北詩集》、《檐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等。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
趙翼,字云崧,號甌北,陽湖人。乾隆辛巳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歷官貴西兵備道。有《甌北集》。
全臺詩
趙翼(1727~1814),字云松,又字耘松,號甌北,晚署三半老人。
常州府陽湖縣(今江蘇省武進縣)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乾隆三十一年(1766)冬,授廣西鎮(zhèn)安府知府,曾開府倉以周民急。
乾隆三十五年(1770)調廣東廣州府,次年擢貴州貴西兵備道。
后出任縣令。
乾隆五十二年(1787)因臺灣林爽文之役,嘗佐閩浙總督李侍堯幕。
趙翼計謀調兵遣將,擘畫軍需,所提制敵策略,卓越中肯,李侍堯倚之如左右手。
乾隆五十三年(1788)春,林爽文被捕,趙翼以軍事已畢,請辭歸,堅決不受封賞。
晚年歸鄉(xiāng)里,以著述自娛。
在詩壇與袁枚、蔣士銓齊名。
著有《皇朝武功紀盛》、《二十二史劄記》、《甌北詩話》、《甌北詩集》等〖參考《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臺銀本、《清耆獻類徵選編》,臺銀本?!?。
  趙翼在清代詩壇頗具影響力,論詩不標舉宗派;而其詩學精神實從宋詩來。
擅長以平鋪直敘的手法寫詩,似嘲似謔,洪亮吉因此謂其作「如東方正諫,時帶詼諧」;袁枚則稱其詩:「忽正忽奇,忽莊忽俳。
稗史方言,皆可聞入」。
以下所收,乃以嘉慶壬申(1812)湛貽堂版《甌北集》為底本,參考湛貽堂版《甌北詩鈔》、連橫《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賴子清《臺海詩珠》而來。
(施懿琳撰)
黃鶴樓志·人物篇
趙翼(1727—1814) 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殿試探花。曾任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中年辭官歸里,主講安定書院。長于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chuàng)”,反摹擬。詩與袁枚齊名,并稱“袁趙”,袁趙與蔣士銓并稱“乾隆三大家”、與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為“清代三大史學名著”之一。曾作五言排律《題黃鶴樓十六韻》,有“樓真千尺回,地以一詩傳”之句。
魏廷皋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魏廷皋(1727年—?
年),字號不詳,直隸省趙州直隸州柏鄉(xiāng)縣(今屬河北省邢臺市)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恩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第三甲第八十三名同進士出身。
候選知縣。
四十三年(1778年)六月,簽分云南楚雄府廣通縣知縣。
四十四年(1779年)七月,云貴總督李侍堯奏請將魏廷皋改分教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61—1830 【介紹】: 清江西萍鄉(xiāng)人,字丞牧,號金門。乾隆五十四年探花,授編修,超擢侍讀學士。嘉慶間充《實錄》館總纂,歷主湖北、山東、江南鄉(xiāng)試,累官吏部右侍郎。因科場受托舞弊,遣發(fā)黑龍江。有《存悔齋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
劉鳳誥,字丞牧,號金門,萍鄉(xiāng)人。乾隆己酉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吏部侍郎,降編修。有《存悔齋集》。
維基
劉鳳誥(1760年—1830年),字丞牧,號金門。
江西萍鄉(xiāng)(萍鄉(xiāng)市上栗縣赤山鄉(xiāng)石觀泉村)人,探花。
六歲喪母,瞎一眼,才思敏捷,師承彭元瑞,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登己酉科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并以此身份隨乾隆帝出游泰山。
歷任國子監(jiān)祭酒、太常寺卿、內閣學士等職。
官至兵部侍郎,加太子太保。
嘉慶五年(1800年)起任山東學政,嘉慶十四年(1809年),替代巡撫阮元監(jiān)臨考場,闈后人言藉藉,傳出有“監(jiān)臨打監(jiān)軍小題大作,文宗代文字矮屋長槍”之語。
劉鳳誥后來因被御史彈劾在當考官時泄漏試題,以致引起江南考生鬧事。
經欽差大臣托津、盧蔭溥等人的調查,確認“請托屬實”,革職查辦。
后遣戍黑龍江,流寓齊齊哈爾卜揆。
因他盛名早著,上自將軍斌靜,下到一般吏卒,“咸賓敬之”。
在當地與滿族學者西清友好,并為西清的《黑龍江外紀》作序。
與流人程煐、戴襄谷等人過從甚密,詩酒唱和。
嘉慶十八年初,奉命辦理墨爾根城遷奴武裝起義案,被墨爾根副都統(tǒng)明德訐誣為有“教供情事”。
清廷調查后認定并無私弊,未予懲處,同年五月將其赦歸。
道光元年,因患目疾,赴揚州就養(yǎng)。
道光十年(1830年)正月,病逝揚州,歸葬南昌。
幼子劉元喜。
好杜甫詩,集杜詩3卷,稱“文以載道,弗尚詞華,飛毫聘藻,失之浮夸。”。
娶廣東巡撫李侍堯之女。
曾作濟南大明湖鐵公祠“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對聯。
著有《五代史記注》、《存悔齋文集》32卷,外集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