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佛馱跋陀羅
相關(guān)人物:
共 12 位
。
共 3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贈王氏小兒
中唐 ·
竇鞏
七言絕句
竹林會里偏憐小,淮水清時最
覺賢
。
莫倚兒童輕歲月,丈人曾共爾同年。
悉曇頌
其一
佛說楞伽經(jīng)禪門悉談?wù)掳耸?/a>
唐 ·
釋寰中
諸佛子等。合掌至心聽。我今欲說大乘楞伽悉談?wù)隆Oふ務(wù)抡?。昔大慧在楞伽山。因得菩提達(dá)摩和尚。元嘉元年從南天竺國將楞伽經(jīng)來至東都。
跋陀
三藏法師奉詔翻譯。其經(jīng)總有五卷。合成一部。文字浩瀚。意義難知。達(dá)摩和尚慈悲。廣濟(jì)群品。通經(jīng)問道。識攬玄宗。窮達(dá)本原。皆蒙指受。又嵩山會善沙門定惠翻出悉談?wù)隆V開禪門。不妨慧學(xué)。不著文字。并合秦音。亦以鳩摩羅什法師通韻魯留盧樓為首。
頗邏墮。頗邏墮。
第一舍緣清凈坐。萬事不起真無我。
直進(jìn)菩提離因果。心心寂滅無殃禍。
念念無念當(dāng)印可。可底利摩。
魯留盧樓頗羅墮。諸佛弟子莫懶惰。
自勸課。愛河苦海須渡過。
憶食不餐常被餓。木頭不鉆不出火。
那邏邏。端坐。
娑訶耶。莫臥。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四六八)
送長安羅少府
唐 ·
朱慶馀
七言律詩
科名再得年猶少,今日休官更
覺賢
。
去國已辭趨府伴,向家還入渡江船。
雪晴新雁斜行出,潮落殘?jiān)七h(yuǎn)色鮮。
在處若逢山水住,到時應(yīng)不及秋前。
商山富水
(一作春)
驛
①
(839年)
唐 ·
杜牧
七言律詩
① 驛本名與陽諫議同姓名,因此改為富水驛。
引用典故:
上方請劍
益戇
益戇
由來未
覺賢
,終須南去吊湘川。
當(dāng)時物議朱云小,后代聲華白日懸。
邪佞每思
當(dāng)面
唾,清貧長欠一杯錢。
驛名不合輕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評注
(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
唐 ·
劉軻
四言詩
歲丁巳開成紀(jì)年之明年。有具壽沙門曰令檢。自上京抵洛師。以縹囊盛三藏遺文傳記。訪余柴門于行修里。且曰。聞夫子斧藻偫言舊矣。詎直專聲于班馬。能不為釋氏董狐耶。抑豈不聞貞觀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來旨云。三藏事跡載國史及慈恩傳。今塔在長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贊。謚大遍覺。肅宗賜塔額曰興教。因?yàn)榕d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陽。年歲寖遠(yuǎn)。塔無主。寺無僧?;臎鰵埼S握邆?。長慶初。有衲衣僧曇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國寺三教談?wù)摯蟮聝?nèi)供奉賜紫義林。修三藏忌齋于寺。齋眾方食。見塔上有光。圓如覆鏡。道俗異之。林乃上聞。乃與兩街三學(xué)人共修身塔。兼礱一石于塔。至三年修畢。林乃化遺言于門人令檢曰。爾必求文士銘之。檢泣奉遺教。直以銘為請。非法允之冢嫡。誰何至此乎。軻三讓不可。乃略而銘之。三藏諱元奘。俗陳姓。河南緱氏人。曾父欽。后魏上黨太守。祖康。北齊國子博士。父惠英。長八尺。美須眉??渡蚝?。號通儒。時人方漢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屬隋季失御。乃從高祖神堯于晉陽。俄又入蜀。學(xué)攝論毗曇于基暹二法師。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學(xué)成實(shí)于趙州深。學(xué)俱舍于長安岳。于是西經(jīng)前來者。無不貫綜矣。初中國學(xué)者。多以實(shí)相性空。通貫偫說。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魚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羅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匯。各有攸處。曾未暇也。大遍覺乃興言曰。佛理圓極。片言支說。未足師決。固是經(jīng)來未盡。吾當(dāng)求所未聞。俾跛眇兒視履。必使解行如函蓋。始可為具人矣。且法顯智嚴(yán)何人也。猶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夢法師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貞觀三年。忽夢海中蘇迷盧山遽凌波而入。乃見石蓮波外承足山。險不可上。試踴身騰踔。颯然飆舉。升中四望。廓澈無際。覺而自占曰。我西行決矣。至涼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師還京。法師乃宵遁。渡瓠蘆河。出玉門。經(jīng)莫賀延磧。艱難險阻。仆而復(fù)起者。何止百十耶。自爾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貴臣以駝馬迓法師于白力城。王與太妃及統(tǒng)師大臣等尊以師禮。王親跪于座側(cè)。俾法師躡肩而上。資贈甚厚。送至葉護(hù)可汗衙。又以廿四封書。通屈支等廿四國。獻(xiàn)花繒五百疋于可汗。稱法師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羅門國。愿可汗憐師如憐奴。其所歷諸國。為其王禮重。多此類也。自爾支提梵剎神奇靈跡。往往而有。法師皆瀝誠盡敬。耳目所得。孕成多聞。與夫世稱博物者。何相萬耶。詳載如傳。惟至中印度??爛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詳儀注者引參正法藏。即戒賢法師也。既入謁。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訊所從來。曰自支??。欲依師學(xué)瑜伽論。法藏聞則涕泗曰。解我三年前夢金人之說。佇爾久矣。遂館于幼日王院
覺賢
房第四重閣。日供擔(dān)步羅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稱是。其尊敬如此。法師既名流五印。三學(xué)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師號法師為摩訶天。小乘師號解脫天。乃白大法藏請留之。法師曰。師等豈不欲支??之人開佛慧眼耶。不數(shù)日。東印度王拘摩迎法師。戒日王聞法師在拘摩處。遣使謂拘摩曰。急送支??僧來。拘摩曰。我頭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諸國。乃怒曰。爾言頭可得??蓪㈩^來。拘摩懼。乃嚴(yán)象軍二萬。船三萬。與法師同溯殑伽河。筑行宮于河北。拘摩自迎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僧何不來。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見法師。接足盡敬。且曰。弟子聞支??國有秦王破陣樂。乃問秦王是何人。法師盛談太宗應(yīng)天順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為支??主。因令法師出制惡見論。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請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門婆羅門等。兼十八國王。觀支??法師之論。凡十八日。無敢當(dāng)其鋒者。戒日知法師無留意。厚以象馬橐裝餞法師。又以素謺印書使達(dá)官送法師。所經(jīng)諸國。令兵衛(wèi)達(dá)漢境。法師卻次于闐。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還。太宗特降天使迎勞。仍制于闐等道送法師。令燉煌迎于流沙。鄯部迎于沮沫。時帝在洛陽。敕西京留守梁國公元齡備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頒諸寺帳輿花幡。送經(jīng)于宏福。翌日。大會于朱雀街之南。陳列法師于西域所得經(jīng)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夾。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馬負(fù)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傾都士女。夾道鱗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幾俱??矣。壬辰。法師謁文武圣皇帝于洛陽宮。二月己亥。對于儀鸞殿。因廣問雪嶺已西諸國風(fēng)俗。法師皆備陳所歷。若指諸掌。太宗大悅。謂趙公無忌曰。昔符堅(jiān)稱道安為神器。今法師出之更遠(yuǎn)。時帝將征遼。法師請于嵩之少林翻譯。太宗曰。師西去后。朕為穆太后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禪院??删头g。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師方開貝葉。廿年秋七月。法師進(jìn)新譯經(jīng)論。仍請制經(jīng)序。并進(jìn)奉敕撰西域記十二卷。太宗美法師風(fēng)儀。又有公輔才。俾法師裼緇褐襲金紫。法師因以五義褒揚(yáng)圣德。乞不奪其志。遂問瑜伽十七地義。太宗謂侍臣曰。朕觀佛經(jīng)。猶噡天望海。法師能于異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師愿力。亦朕與公等宿殖所會。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筆自寫。太宗居慶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師。命宏文館學(xué)士上官儀對偫寮讀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宮。又制述圣記及菩薩藏經(jīng)后序。太宗因問功德何最。法師對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殘毀。緇伍殆絕。太宗自此敕天下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皇太子宣令。請法師為慈恩上座。仍造翻經(jīng)院。備儀禮自宏福迎法師。太宗與皇太子后宮等。于安福門執(zhí)香爐。目而送之。至寺門。敕趙公英中書令褚引入。于殿內(nèi)奏九部樂破陣舞。及百戲于庭而還。廿三年夏四月。法師隨駕于翠微宮。談賞終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風(fēng)殿。高宗即位。法師還慈恩。專務(wù)翻譯。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師于寺端門之陽造石浮圖。高宗恐功大難成。令改用磚塔。有七級。凡一百八十尺。層層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宮方妊。請法師加祐。既誕。神光滿院。則中宗孝和皇帝也。請?zhí)枮榉鸸馔?。受三歸。服袈裟。度七人。請法師為王剃發(fā)。及滿月。法師進(jìn)金字般若心經(jīng)及道具等。顯慶二年春二月。駕幸洛陽。法師與佛光王發(fā)于駕前。既到館。于積翠宮終譯發(fā)智婆沙。法師早喪所天。因扈從還訪故里。得張氏姊。問塋壟已平矣。乃捧遺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給。備喪禮。盡飾終之道。洛下道俗赴者萬馀人。釋氏榮之。三年正月。駕還西京。敕法師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師先朝所重。禮敬彌厚。中使旁午。朝臣慰問及錫賚無虛日。法師隨得隨散。中國重于般若。前代雖翻譯猶未備。眾請譯焉。法師以功大恐難就。乃請于玉華宮翻譯。四年十月。法師如玉華。館于肅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傌トf偈。法師汲汲然??植坏米錁I(yè)。每厲譯徒。必當(dāng)人百其心。至龍朔三年方絕筆。法師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謂門人曰。吾所事畢矣。吾瞑目后??梢赞旧Z為親身物。門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發(fā)此言。法師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門人元覺夢一大浮圖倒。法師曰。此吾滅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師具錄所翻經(jīng)綸。合七十四部??傄磺儇Π司?。又造俱??畫像彌勒像各一千幀。又造素像十俱??供養(yǎng)悲敬上油各萬人。燒百千燈。贖數(shù)萬生。乃與寺眾辭。三稱慈尊。愿生內(nèi)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問云。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nèi)眾否。頷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聞法師疾作。御醫(yī)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帝哀慟。為之罷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竇師倫令官給葬事。又敕宜聽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門人奉柩于慈恩翻經(jīng)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萬。以四月十四日葬于浐東。京畿五百里內(nèi)。送者百馀萬人。至總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傷圣情也。法師長七尺。眉目若畫。直視不顧。端嚴(yán)若神。自大教東流。翻譯之盛。未有如法師者。雖滕蘭澄什康會竺護(hù)之流。無等級以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經(jīng)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應(yīng)不可殫紀(jì)。蓋莫詳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來。
入自圣胎,出于鳳堆。
大業(yè)之季,龍潛于并。
孺子謁帝,與兄偕行。
神堯奇之,善果度之。
不為人臣,必為人師。
師法未足,自洛徂蜀。
學(xué)無常師,鳥必?fù)衲尽?div class="kk7q88v" id='poem_sentence_7_1374678_comment'>
跡窮夷夏,更討身毒。
寺入爛陁,師遇尸羅。
王逢戒日,論得瑜伽。
瑜伽師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數(shù),璽抽圣緒。
我握其樞,赤幡仍豎。
名高曲女,歸我真主。
主當(dāng)文皇,臣當(dāng)蔡梁。
天下貞觀,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護(hù)是付。
付得其人,經(jīng)綸彬彬。
梵語華言,胡漢相宣。
臺臣筆受,御膝前席。
積翠飛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揚(yáng)于王庭,百辟流詠。
三藏慰喜,靈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無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脫屣玉華,升神睹史。
發(fā)棺開殮,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氣清。
修塔者誰,林公是營。
門人令撿,實(shí)尸其事。
銘勒塔旁,撿真法子。
誡酒肉慈慧法門
北宋 ·
釋遵式
南無佛法僧,大慈三寶海。
我今欲依教,普勸諸眾生。
莫?dú)⒛橙猓N(yùn)仁慈行。
無病保長齡,未來成佛道。
諸佛大菩薩,常為救眾生。
舍頭目身命,不計(jì)河沙數(shù)。
代鴿棄王身,全蟻委龍命。
流水濟(jì)枯魚,薩埵充饑虎。
歷劫遍行慈,慈善力成就。
佛無一切心,唯有慈心在。
若有行慈者,不殺不食肉。
仰愿佛威神,世世常加護(hù)。
殺生佛所說,即殺自父母。
亦殺自妻女,兄弟及姊妹。
一切男女?dāng)z,皆曾為父母。
生生所受胎,從之稟遺體。
受一畜生形,骨血如山海。
一一類中身,生生不可計(jì)。
輪回六道間,展轉(zhuǎn)為親屬。
故食諸眾生,名食父母肉。
又觀一切身,悉是我本體。
自肉及他肉,其實(shí)是一肉。
如舍前后住,亦名為我舍。
當(dāng)知食肉人,即食自身肉。
佛觀如來藏,佛界眾生界。
一界無二界,一切肉一肉。
伎兒暫變易,元是一人身。
若欲殺眾生,當(dāng)起諸佛想。
獵師屠兒輩,及捕魚鳥人。
眾生遙見者,皆生必死怖。
謂此惡心人,貪利及肉味。
手持利刀箭,念欲殺我身。
飛翔及潛竄,驚怖而遠(yuǎn)避。
常與諸眾生,起大冤對想。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無殊。
若欲食眾生,先試割身肉。
死是極大苦,誰能不畏之。
但當(dāng)自觀身,云何食他肉。
為利剎眾生,以財網(wǎng)諸肉。
二俱得殺業(yè),死墮叫喚獄。
汝聽殺生者,死墮地獄處。
鐵城高八萬,四千由旬量。
長廣亦復(fù)然,滿中猛火炎。
表里皆洞赤,猘
⑴
狗守四門。
獄卒聲雷震,兩眼如電光。
驅(qū)汝殺生人,入中而受苦。
力士執(zhí)鐵矛,矛身長一丈。
利刃闊八寸,望胸撞罪人。
胸入背上出,苦痛不堪聞。
千萬億歲中,受斯極大苦。
汝聽食肉人,死墮阿鼻獄。
鐵屋亦高廣,八萬由旬量。
四門猛火炎,南北皆交徹。
鐵墻鐵羅網(wǎng),鐵枷鐵杻械。
一一火燒之,皆令其洞赤。
食肉受斯苦,億百千萬歲。
汝聽煮肉人,墮鑊湯地獄。
一萬有二千,深廣由旬量。
晝夜猛火然,涌涌湯常沸。
于中受大苦,一萬七千歲。
汝聽炙肉人,墮熱鐵床獄。
其獄有八千,縱廣由旬量。
床下猛火燒,罪人臥其上。
心肝肉焦?fàn)€,一萬二千歲。
汝聽切肉人,死墮斫剉獄。
五百大力士,利刀斬罪人。
萬段至微塵,業(yè)風(fēng)吹更活。
如是終復(fù)始,一萬二千歲。
汝聽養(yǎng)群雞,為貪肥肉者。
一雞于一日,計(jì)食五百蟲。
主人當(dāng)半罪,同雞墮地獄。
其獄盛熱糞,八萬由旬量。
人雞俱入中,滿五千萬歲。
汝聽捕獵人,安鏘及設(shè)??。
罥索安陷阱,利刃放鷹犬。
四邊競圍合,逼逐殺眾生。
死墮鐵軸獄,方丈一萬釘。
驅(qū)上輪一匝,遍體萬釘刺。
舉身悉交徹,苦痛不可忍。
百千萬歲中,受斯對報苦。
殺生食肉者,從諸地獄出。
受餓羅剎身,師子豺虎狼。
貓貍鴟梟鷲,唯捕新血肉。
眾生各藏護(hù),不令其得便。
饑火常燒心,念念思他肉。
由是惡熏習(xí),大慈種永斷。
設(shè)得生人中,殘疾命短促。
愚癡謗因果,死還墮地獄。
佛說此語時,無量諸羅剎。
悲號誓斷肉,及護(hù)斷肉人。
汝今聞此經(jīng),云何不改過。
徒勞生為人,不及食人鬼。
慎莫燒山野,慎莫破堤塘。
莫伐有巢樹,莫燒含蠹薪。
若見殺眾生,方便常救護(hù)。
南無十方佛,大智德世尊。
我欲勸眾生,舍酒求明慧。
如佛之所說,飲酒多過患。
八萬塵勞門,三十五種失。
悉以酒為本,汝等應(yīng)諦觀。
酒酣心眩亂,六識盡昏迷。
君臣乖儀節(jié),父子絕尊卑。
母女亂其風(fēng),禮檢不能制。
如舍婆提國,有鴦掘摩羅。
酒醉淫泆母,因慈殺其父。
母復(fù)通外情,將刀復(fù)害之。
亦如莎伽陀,神通大羅漢。
因游支提國,漸到
跋陀
村。
彼有大毒龍,字庵婆羅提。
其龍甚暴惡,侵害彼村人。
羅漢神通力,降伏毒龍已。
村人思報恩,多設(shè)蘇乳糜。
有女設(shè)糜已,憂其發(fā)冷病。
遂取水色酒,奉上大羅漢。
羅漢謂是水,飲已酒力發(fā)。
迷酒到寺門,衣缽棄馀處。
醒時用神力,能伏大毒龍。
醉后如死人,不能伏蝦蟆。
世尊命羅漢,及諸比丘眾。
至彼羅漢所,因茲制酒戒。
正法念經(jīng)說,閻羅責(zé)置人。
將驅(qū)入地獄,先說如是偈。
酒能亂人心,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如是應(yīng)舍酒。
若酒醉之人,如死人無異。
若欲常不死,彼人應(yīng)舍酒。
酒是諸過處,常能不饒益。
一切惡道階,黑闇所在處。
飲酒到地獄,亦到餓鬼處。
行于畜生業(yè),是酒過所誑。
酒為毒中毒,地獄中地獄。
病中之大病,是佛之所說。
若人飲酒者,無因緣歡喜。
無因緣而瞋,無因緣作惡。
于佛所生癡,壞世出世事。
燒解脫如火,所謂酒一法。
若人能舍酒,正行于法戒。
彼到第一處,
無死
無生處。
莫飲無明酒,能為眾苦因。
聲聞住明脫,猶是醉歸人。
若是病苦時,應(yīng)當(dāng)觀病本。
從癡有愛生,習(xí)業(yè)招病果。
耆婆盡道術(shù),尚不能救療。
豈有世藥酒,而能瘥我病。
酒為放逸根,不飲閉惡道。
寧舍百千身,不毀犯酒戒。
寧使身乾枯,終不飲此酒。
假使毀犯戒,壽命滿百年。
不如護(hù)禁戒,即時身磨滅。
決定能使瘥,我猶故不飲。
況今不定知,為瘥為不瘥。
作是決定心,心生大歡喜。
即獲見真諦,所患即消除。
汝聽釀酒家,死墮咸糟獄。
亦墮沸灰中,一萬八千歲。
汝聽沽清酒,死墮酒池獄。
滿中如洋銅,入其中受苦。
汝聽飲酒人,死墮灌口獄。
手自酌銅汁,晝夜灌其口。
汝聽人將酒,逼勸持戒人。
死入冰池獄,八千萬歲苦。
皮肉皆破裂,日夜百死生。
然后五百生,生輒無兩臂。
汝聽或強(qiáng)力,或時因戲笑。
持酒與僧尼,強(qiáng)伏令其飲。
死墮截膝獄,六百萬歲中。
五百大力士,常截其兩膝。
乃至過酒器,五百世無手。
常作蟻虱形,曲蛆及蠅蚋。
癡執(zhí)無知蟲,一一五百世。
汝聽吉陀婆,沽酒梳墮井。
羅漢飲其水,八萬圣皆醉。
由是惱圣人,死墮鋸床獄。
八萬大劫中,常受鋸解苦。
后出得為人,其身長三尺。
顏貌青黑色,耳鼻孔閉塞。
無眼唇褰縮,手足無十指。
何況破戒心,持酒逼他飲。
多見世愚人,逼他食酒肉。
自不能清凈,都無羞恥心。
復(fù)將不凈食,凌逼破他戒。
寧可斷人命,莫破他善心。
殺命一死生,未必至三趣。
破戒失人天,及失解脫法。
汝聽斷酒肉,所得福德利。
有人持七寶,國城妻子施。
不如斷酒肉,千萬分之一。
乃至滿大千,七寶持布施。
不如斷酒肉,千萬分之一。
假使為求福,鍛金以為人。
其數(shù)百千萬,持用廣布施。
不如斷酒肉,千萬分之一。
假使有佛子,造幡華寶蓋。
滿三千大千,持用供養(yǎng)佛。
不如斷酒肉,千萬分之一。
犯之罪即重,持之福亦深。
善惡長形對,苦樂鎮(zhèn)相尋。
及健速回首,早計(jì)各悛心。
莫待無常到,如瓶滿自沈。
勉哉須努力,同侍七寶林
⑵
。
⑴ 原作銅,據(jù)日刻本改
⑵ 按:此詩序謂成偈一百首,實(shí)共四百句,內(nèi)容交錯不易分別,故仍據(jù)底本接排。
賢大師
以諸巨公畫像見示傳神寫照曲盡其妙兼丐拙詩輒成一首奉呈
北宋 ·
文彥博
七言律詩
用志專精妙入神,援毫肖象奪天真。
能將繪素傳奇表,似與公侯結(jié)勝因。
婁德高僧通夙命,王維善畫記前身。
師緣素習(xí)今生悟,曾寫云臺四七人。
與僧道升二首
其二
北宋 ·
王安石
跋陀
羅師能幻物,幻穢為凈持幻佛。
佛幻諸天以戲之,幢幡香果助
設(shè)施
。
茫然悔欲除所幻,還為幻佛力所持。
佛天與汝本無間,汝今何恭昔何慢。
十方三世
(張本作世界)
本來空,受記豈非遭佛幻。
次韻王定國見贈
(1088年)
北宋 ·
蘇轍
七言律詩
枯木無枝不記年,寒灰誰遣強(qiáng)吹然。
南遷不折知非妄,未老求閒愈
覺賢
。
屢出詩章新管籥,偶開
畫卷
小山川。
簿書填委慚君甚,撥去歸來粗了眠。
題湯泉二首
其一
(1076年8月)
北宋 ·
秦觀
七言律詩
滿斛泠泠注不窮,幻
⑴
塵乾慧洗皆空。
法流水接諸天上,神瀵香聞一國中。
金粟示為除病惱,
跋
⑵
陀
仍已獲圓通。
馬蹄又入風(fēng)埃去,回首吳吟謝迮翁
(自注:湯泉有迮迮翁。)
。
⑴ 原作幼,據(jù)各本改
⑵ 原作躍,據(jù)張本、四庫本改
共 3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