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杜翰

共 7 首
余地本無多,就花徑,結(jié)草堂,吹來四面風清,恰好窗明幾凈;
白日莫閑過,敘群賢,聯(lián)少長,談到三更月上,正當茶熟香濃。
福地紹嫏嬛,且看東壁圖書,西園翰墨;
名山開粵秀,恰枕一灣綠水,幾樹紅棉。
不分曉漏與嚴更,趨直衰年代步行。
曾傍禁垣陪玉勒,每從春苑扈霓旌。
據(jù)鞍可遂平生志,鬻駱能忘舊日情。
好去莫須頻顧戀,相門忠孝有家聲。
行帳相依三十年,薊門直到柳條邊。
看他補綴支持處,歷盡風霜雨雪天。
投贈愧無新錦段,卷舒仍是舊青氈。
君家武庫何須此,應(yīng)惜香爐一縷煙(南齋隨扈旗鐙,向以香爐為識。)。
題澄懷園十友圖(丙辰) 清 · 祁寯藻
此圖道光二十三年濱州杜文正公屬江陰吳君俊所作也。澄懷園在禁園東如意門外,雍正三年賜內(nèi)廷翰林居之。桐城張文和公以康熙間賜書「澄懷」二字名園。園廬凡十馀區(qū),皆環(huán)水南向。百馀年間屢經(jīng)修葺改移,獨近光樓巋然尚存。中央一區(qū),老屋三間,具翚飛狀,蓋亦舊址。十友者,文正公(道光癸未進士)與平湖徐惺庵士芬(嘉慶己卯進士)、黃縣賈筠堂楨(道光丙戌進士)、吳縣吳崧甫鐘駿、蕭山朱桐軒鳳標(俱壬辰進士)、武進丁誦蓀嘉葆(戊戌進士),同直上書房;錢塘戴鹿床熙(壬辰進士)、涇縣張筱浦芾、昆明何根云桂清(俱乙未進士)及寯藻(嘉慶甲戌進士),同直南書房。其步石而前者,崧甫也;近光樓下倚石垂釣者,筱浦也;旁坐石床者,根云也;隔荷橋倚樹立者,筠堂也;離立者,誦蓀也;對面持卷雅步,若笑而迎者,文正公也;前軒羅書冊坐而撫膝者,寯藻也;對坐展卷者,惺庵也;重岡逶迤,涼翠淪漪,小艇載書,縱篙所之,二客翛然若語若思,右則桐軒,左則鹿床也。圖長一丈,高尺馀,樓館、花木、水石諸勝,略具大概,蓋仿《澄懷八友》而作?!栋擞褕D》石刻拓本,昔曾見之。又按,漢陽葉云素先生《谹林館詩集》附記,乾隆丙子歲,漳浦蔡文恭公以少司寇乞養(yǎng)將歸,圖其同直七人:介休梁少詹事錫玙、錢塘周學士玉章、會稽周學士長發(fā)、武進程少司馬景伊、安州陳副都御史德華、無錫張編修泰開、長白少司馬觀保,為《澄懷八友圖》?;罩萃粑亩斯饔?,武進劉文定公仿少陵體作歌。越九年甲申,圖中人惟無錫張公仍內(nèi)直,其七人或遷或歸。至是陸續(xù)入直,又得七人,則星齋陳公、海住金公、文園李公、抱經(jīng)盧公、金圃謝公、敬堂倪公、曉園汪公也。據(jù)記,則澄懷八友似有后圖,未之見也。圖成于癸卯之秋,時寯藻兼直樞廷,移居雙橋僧寺,同直諸公時復(fù)過從,曾和文正詩有「空慚少陵句,歸院柳邊迷」之句,蓋憶澄懷舊居也。當時同人官職未及敘記。今筠堂已躋端揆,桐軒掌司農(nóng),根云開府浙江,筱浦中丞再起督軍皖南,鹿床以少司馬告歸,而惺庵、崧甫兩侍郎,誦蓀庶子,俱歸道山。壬子歲,文正公以勘辦山東、江南賑務(wù),終于旅次。功在天壤,名在國史,至今望之,已如古大臣矣。而寯藻亦以老病,蒙恩致仕。追念十馀年前,名園勝侶繪圖之樂,恍如夢境。披卷棖觸,能不慨然?昔武進劉公以漳浦作圖,繾懷石交,推一膜之愛以聯(lián)之,是道德文章所維系而不可已。今文正公作斯圖,以紀一時盛會,而寯藻以同年同直,亦遂獲附驥尾,以傳于后。且樂觀我公椿庭期頤壽考之慶,公子昆弟接武濟美,文章勛業(yè)正未有艾,則攬斯圖也,見性情之真,增氣誼之重,豈第步趨前輩風流,為翰林主人添一故事已哉?寯藻既為敘其顛末,復(fù)長歌以詠嘆之,質(zhì)之繼園樞密少司空、云巢少宗伯,以為有所感焉可也,以為有所忻慕焉亦可也。咸豐六年歲次丙辰中秋日,致仕大學士壽陽祁寯藻記。
玉堂金殿蓬萊仙,端揆今居百寮先。
坐論馀暇來三天,靜觀獨契圖書淵(武英殿大學士賈公。)
司農(nóng)亦掌九府權(quán),海漕既集思豐年。
安得耕鑿銷戈鋋,從容鴹步花八磚(戶部尚書朱公。)。
越中開府南齋賢,高才碩畫心力專,保障且及鄰境邊(浙江巡撫何公。)。
皖南使者名并傳,昔撫豫章城守堅,公望定卜恩再遷。
煙波釣徒書畫船,孤山野鶴飛翩翩,豈知舊巢阿閣巔(前兵部侍郎戴公。)。
手汲修綆心寒泉,學能經(jīng)世書待編。
六書理董群經(jīng)研,仙骨信有靈山緣。
乘槎一去竟不旋,黔西一客尤堪憐(故庶子、貴州學政丁公。)。
偉哉師道尊講筵,錄圖授學帝所虔。
功成名立終乾乾,馀事活民萬億千。
我公雖歸家慶延,靈椿春秋逾彭篯,玉樹競茂芝蘭駢。
披圖光霽清且妍,池館仿佛開碧鮮(嘗為文正書「碧鮮館」額。)。
眾賓笑語衣袂聯(lián),妙繪直追百年前(太師文正公。)。
公子訪舊城南偏,袖出一丈橫波煙。
??亭叟老病孱,洗眼諦觀不能眠。
江湖浩渺心旌懸,小園雨跡青苔穿。
東陽詩客曾隨肩,畫外題字猶拳拳。
吳生寫照秋月圓,對影須發(fā)驚蕭然,作歌慚附八友篇(寯藻。)。
⑴ 前江西巡撫、今督辦皖南軍務(wù)張公。
⑵ 故侍郎、順天學政徐公。講求西北水利,余曾為《孚井》詩紀其事。
⑶ 故侍郎、浙江學政吳公。有《游雁蕩圖》。
⑷ 沈朗亭侍郎為題卷首,朗翁亦兩書房舊雨也。
老樹當窗記兩株,燕公池館未全蕪。
高名已入先賢傳,雅集重來舊酒徒。
漫說處堂同燕雀,可能歸棹問莼菰。
知君家法荊關(guān)在,乞?qū)懡癯骺蛨D。
諏咨帝京俗,積弱自明朝。
分權(quán)建閣部,牽纆徒拘繆。
樞機內(nèi)廷議,取旨造?交。
上前患哤雜,頭墊專魁杓。
同列雖與聞,有翰可鼾齁(明制,防宰相專政,以大臣領(lǐng)部,以小臣直閣。國朝尤嚴宸斷,每發(fā)詔,必云朝廷自有權(quán)衡,然不能無顧問,故先有三院,后有軍機房。行走雖多人,至上前,自宜以一人應(yīng)對。于是最前一人仍不異獨相,所謂跪頭摯者也。咸豐中,侍郎杜翰行走次第四,論吏部缺人,上曰:『杜翰轉(zhuǎn)左?!划斨x恩,而不動,推之已熟睡,其閒如此。)。
吏銓按簽格,所利惟鬻賕。
戶曹計賦役,丁糧混一條。
京米五致一,河運煩牽舟。
旗餉不裁制,兩困貧無瘳。
承疇豈尸咎,綠營亦坐偷。
因仍養(yǎng)兵費,耗食同螟蟊。
禍始唐藩鎮(zhèn),至今為贅疣。
慎刑重民命,獄詞無一輸。
昨者戮元功,不憶賞狄俘。
西曹爭產(chǎn)痕,獄貨飽奸胥
禮臣不議禮,工作工侵牟。
憲臺許風聞,近歲寒蟬蜩。
左都論加賦,反黜為國羞。
如以人廢官,七卿盡悠悠。
諸寺愈冗散,囊粟不充廚。
近者大常樂,日增陳月鼗。
翰林學山淵,不識古鮑昭。
吾鄉(xiāng)有周(壽昌。)(樹銘。),通博人中豪。
世族數(shù)潘(祖蔭。)(同龢。),張(之洞。)(文田。)翔寥寥。
(維藩。)(振祎。)不知時,愿餔程朱糟。
⑴ 八旗人增一丁,歲益銀餉卌八兩,國以致困,旗丁亦不足自給。而定制限居京城中,出城門有禁。咸咎洪承疇,以為懷二心,欲弱滿洲也。承疇偷生視息,豈有遠見及百年后乎?此亦準綠營養(yǎng)兵之制耳。自唐以前無額兵,雖有府兵田,特如今駐防之制。盡郡縣而置兵,蓋始自宋。宋因五代藩鎮(zhèn)養(yǎng)兵之習而不之察耳。
⑵ 都統(tǒng)勝保以跋扈賜死,讞其罪,云不應(yīng)取苗沛霖之妾也。山西富民爭產(chǎn),獄三反,唯論嫠婦有無生產(chǎn)痕。彼嫠冤不得雪,而千萬家貲俱盡矣。
⑶ 同治十二年,左都御史胡家玉論江西加漕,江西撫奏辯,顯違祖制,反訐告家玉抗糧,降三級調(diào)用。
⑷ 六部、都察院,《明史》謂之七卿。加通政司、大理寺,為九卿。
⑸ 夷人入京,太常失日壇樂器,乃用月壇樂,以馬垂簾之祥。
⑹ 咸豐十年,試南書房編檢擬鮑照數(shù)詩,皆不知所出。
⑺ 京中言,翰林詹事中能文學者有二人,李、張也,又有半人,不得其名。周尤惡此言。人因云,周恐為半人也。余問李,李笑云:『此必半人所自言?!煌问?,試貢士《刑賞忠厚之至》,余廣詢館人,皆不知所出,乃得之于陸廣敷編修。館中猶當有人,我未之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