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清江西新昌人,僑居南昌,字木生。精史事,善鑒別,藏書甚富。林則徐為其藏書樓題名,曰長恩書室。輯有《長恩書室叢書》,曾國藩為之作序。
人物簡介
游光繹(1758年—1827年),字彤,號磳田,福建霞浦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嘉慶四年(1799年)任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嘉慶八年因言事罷官,回到福建后任福州鰲峰書院院長,期間林則徐為游光繹的學生之一,道光二年(1822年)辭職,五年后病逝。
人物簡介
【生卒】:1768—1839 【介紹】: 清浙江嘉興人,字子彝,一字鼎甫,號小湖。嘉慶七年進士。授編修,歷司業(yè)、洗馬,與修《全唐文》、《一統(tǒng)志》,纂輯《秘殿珠林》、《石渠寶笈》。道光時,官至工部左侍郎。晚晴簃詩匯·卷一一七
沈維鐈,字子彝,一字鼎甫,號小湖,嘉興人。嘉慶壬戌進士,官至工部侍郎。有《補讀書齋遺稿》。維基
沈維鐈(1778年—1849年),字子彝,一字鼎南,號夢酴,又號小湖,浙江嘉興縣人,進士出身。沈維鐈為沈曾植之祖父,沈叔埏之侄。幼時家貧,受知于叔父的經(jīng)訓堂,曾于鴛湖書院山長段玉裁門下受業(yè)。嘉慶七年(1802年)中式壬戌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司業(yè)、洗馬,參纂《全唐文》、《西巡盛典》、《大清一統(tǒng)志》等。累遷侍讀學士。道光帝即位,參修《仁宗實錄》,道光二年(1822年)主福建鄉(xiāng)試,留任學政。道光八年(1828年)歷官順天、道光十二年(1832年)安徽學政,以“絕苞苴,禁請托”聞名,林則徐、陳慶鏞出自門下。授工部侍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以耳疾離任。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南歸,曾主杭州敷文書院、松江敬業(yè)書院講席,人稱“小湖先生”。曾國藩是他的學生。林則徐赴廣東禁煙時,沈維鐈以耳疾免工部左侍郎職,留京養(yǎng)病,林則徐告訴座師說:“死生命也,成敗天也,茍利社稷不敢不竭股肱,以為門墻辱。”林則徐因禁煙被罷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充軍伊犁,沈維鐈一直為林則徐斡旋,最后破格復職。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卒,曾國藩為沈維鐈撰行狀。通經(jīng)學、音韻、訓詁學、愛藏書,“排簽插架,坐擁百城”,并以汪士鐘書“種樹如培佳子弟,擁書權拜小諸侯”對聯(lián),掛于室內。有《補讀書齋遺稿》十卷。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八十六【生卒】:1768—1842 【介紹】: 清陜西蒲城人,字省厓。嘉慶元年進士,選庶吉士。道光間官至東閣大學士。管刑部最久,多所平反。鴉片戰(zhàn)爭時,憤議和辱國,自草遺疏,劾大學士穆彰阿誤國,并薦林則徐可大用,然后閉戶自縊,冀以尸諫。穆彰阿使人滅其疏,別具以聞。謚文恪。生平清操絕俗,不受請托,亦不請托于人,卒之日,家無余貲。
王鼎,字祖錫,號香浦,一號條山,江南華亭人。諸生。有《蘭綺堂詩鈔》。維基
王鼎,又稱王鼐,字允調,山西長治縣人,進士出身。順治三年,登進士,授山東登州府推官,丁憂歸,起補袁州府推官,升任江西道、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兩浙巡鹽、廣東嶺西參議道。
人物簡介
【生卒】:1771—1838 【介紹】: 清江蘇寶應人,字休承,號詠齋。嘉慶七年進士。道光間官至吏部尚書。諳習水利,曾進河防五策,多次督修河工及勘實放賑。卒謚文定。維基
朱士彥(1771年—1838年),字修承,揚州府寶應縣(今屬揚州市)人。探花。朱士彥之父朱彬為清朝著名考據(jù)學家。士彥于嘉慶五年(1800年)鄉(xiāng)試中舉人,嘉慶七年(1802年)中式壬戌科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在翰林院的后些日子里,朱士彥曾是林則徐的上司。曾任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道光十八年(1838年)卒,朝廷降詔稱贊其“性情直爽,辦事公正”,追贈太子太保,謚文定。《清史稿》有傳。弟朱士達亦為進士,官至湖北布政使。弟朱士廉也中進士。兄弟三進士,一時在當?shù)貍鳛槊勒劇?div id="drtkdzn" class='inline' id='people_64073_1_10_comment'>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一四【生卒】:1772—1856 【介紹】: 清浙江蕭山人,字敦甫,一字勖茲。嘉慶四年進士,授編修。道光時官至協(xié)辦大學士、吏部尚書。鴉片戰(zhàn)爭時,不附和議,力薦林則徐可任粵事。旋因故降官,既而又授光祿寺卿。卒謚文端。有《寸心知室存稿》。
湯金釗,字敦甫,一字勖茲,蕭山人。嘉慶己未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重宴鹿鳴,加太子太保。謚文端。有《寸心知室集》。
人物簡介
秀坤(1774年—1843年),原名秀寧,字琪原,一字楚翹,號松坪,晚號鋤月老人,他塔喇氏,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官員、翰林。原名秀寧,為避道光帝諱,改名秀坤。秀坤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生。嘉慶三年(1798年)中舉人。嘉慶六年(1801年)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翰林院掌院、經(jīng)筵講官、起居注官、武英殿總裁。公中佐領,歷任光祿寺少卿、禮部左侍郎(嘉慶十四年、十八年兩次出任,兼管理寺事大臣)、吏部左侍郎(管理咸安宮官學、光祿寺事務)、刑部左侍郎,兼任正藍旗漢軍副都統(tǒng)、正白旗漢軍副都統(tǒng)、鑲藍旗滿洲副統(tǒng)領、正紅旗滿洲副統(tǒng)領。 嘉慶二十三年(1818),因在《欽定明鑒》副總裁任上被判失誤,降為侍衛(wèi),前往新疆換班(據(jù)《清史稿》),降任西寧辦事大臣,同年謫戍伊犁。嘉慶二十五年,授三等侍衛(wèi),任哈密幫辦大臣。道光二年(1822)九月,任喀什噶爾(喀什)幫辦大臣、參贊大臣,十一月調和闐(和田)辦事大臣;三年十一月,奉命回京。在喀什噶爾(喀什)幫辦大臣任上與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武隆阿密陳旗人生計,奏言:“請于各直省督撫提鎮(zhèn)各標[綠營]馬兵額內,酌分十分之五,作為旗缺,由各直省駐防八旗馬甲養(yǎng)育兵內,就近輪流送補。”(載《清實錄道光朝實錄》)。秀坤致仕后,在八大處龍王堂隱居,在龍王堂及八大處留下了詩文和墨寶。密友貴慶亦隱居西山八大處。秀坤又與正藍旗漢軍、西安將軍徐錕(字秋潭,道光二年曾任烏什辦事大臣,與秀坤在新疆同事;道光十三年(1833)駐藏幫辦大臣;其父山東、河南巡撫徐績)和姻戚、正藍旗宗室、兵部尚書禧恩交友。及門有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三甲進士、河南滑縣知縣強克捷(陜西韓城人,嘉慶十八年殉難,謚“忠烈”,授世襲騎都尉;同時殉難的長媳徐氏,賜謚“節(jié)烈”,誥贈“恭人”,建坊旌表)及其幼子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進士、成都府水利同知強望泰。強克捷殉難后,嘉慶帝親撰《嘉慶御制忠烈強克捷碑文》,由翰林院編修林則徐書寫而成,原碑立于韓城強公祠內(今移入韓城市博物館收藏)。曾任《欽定全唐文》副總裁官。鑒于《他塔喇氏家譜》自乾隆庚戌年、辛亥年(1790年、1791年)增修后,未曾續(xù)修。所以他在嘉慶辛未(1811年)冬,改補禮部侍郎以后,因為公事稍簡,便取舊譜增補。嘉慶十九年(1814年),秀坤撰的《他塔喇氏家譜》三卷、《本支家譜》一卷、《他塔喇氏西祖以下近支宗譜》一卷告成,后來又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 在京家居名“我園”。著有《只自怡悅詩鈔》不分卷(道光間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原由進士富察恩豐藏)、《我園草》(清道光刻本)、《驛路草》(道光22年刻本)。在《只自怡悅詩鈔》中道光二十二年(1842)自記云: “戊寅至甲申(1818-1824)于新疆,七年間尋勝昆崙,問源星宿,冰山瀚海,風壁炎城,周歷七萬馀里。雖極人間之苦境,然亦豪士之壯游。”其《我園草》中的《鋤月山莊》詩寫道:“山莊自鋤月,我只愛梅花。冷艷群芳遜,貞心萬古夸。暗香通鶴夢,疏影上窗紗。和露殷勤種,孤山好住家”。秀坤愛好戲曲。道光年間文人曲家黃治曾作劇本《味蔗軒春燈新曲》,該劇本由黃治的受業(yè)弟子李銏刊刻并跋。李銏的《跋》中談到此劇曾由其舅氏、官至禮部侍郎的秀坤出資,將其搬上舞臺演出。秀坤評此劇為“此佳搆也,二百年無此手矣”(載《清代戲曲中的明史再現(xiàn)》)。從稱呼上看,李銏可能系秀坤妻趙氏家姻戚、內務府正白旗漢軍、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進士李氏舒貴家族。據(jù)載,成哲親王永瑆曾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丙子為時任吏部侍郎的秀坤書寫了楷書《笙賦》冊頁。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一六【生卒】:1775—1846 【介紹】: 清江蘇江寧人,字維周,號嶰筠,晚號妙吉祥室老人,又號剛木老人。嘉慶六年進士。授編修。道光間擢至兩廣總督。與林則徐協(xié)力查禁鴉片,擊退英艦挑釁。后調閩浙。坐在粵辦理不善事戍伊犁。釋還,擢至陜西巡撫。精吏治。有《雙硯齋詩鈔》。
鄧廷楨,字嶰筠,江寧人。嘉慶辛酉進士,歷官閩浙總督,罷起,授甘肅布政使、陜西巡撫。有《雙硯齋詩集》。詞學圖錄
人物簡介
【生卒】:1775—1849 【介紹】: 清福建長樂人,字閎中,一字茝林,晚年自號退庵。嘉慶七年進士,改禮部主事,官至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洞悉江蘇地方利弊,用人理財,能持大體。鴉片戰(zhàn)爭時,曾駐兵上海,旋以病開缺。有《經(jīng)塵》、《夏小正通釋》、《歸田瑣記》等。晚晴簃詩匯·卷一一七
梁章鉅,字閎中,一字茝林,福建長樂人。嘉慶壬戌進士,官至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有《藤花吟館詩鈔》。全臺詩
梁章鉅(1775~1849),字閎中,又字茞林,一作茞鄰,號退庵,又號古瓦研齋。福建長樂人。清嘉慶七年(1802)進士。歷任湖北荊州知府,江南淮海道,江蘇、山東、江西按察使,江蘇、甘肅布政使。道光十六年(1836)任廣西巡撫。鴉片戰(zhàn)爭期間,曾率兵駐守梧州防堵英軍侵略。二十一年(1841)改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平生縱覽群籍,精研金石之學,勤于著述,為清代各省督撫中著述最多者。計有《浪跡叢談》、《論語集注旁證》、《孟子集注旁證》、《歸田瑣記》、《南省公馀錄》、《退庵隨筆》、《楹聯(lián)叢話》等七十馀種〖參考劉德成、周羨穎主編《福建名人辭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健! ×赫骡犛诘拦饽觊g,作有題徐慶超都督春波洗硯圖二首,見連橫《臺灣詩乘》,今據(jù)以校錄。(吳福助撰)詞學圖錄
梁章鉅(1775-1849),字茝中、閎林,號茝鄰、退庵。祖籍長樂,后遷居福州。二十歲中舉人,二十八歲成進士。嘉慶十年(1805)開始任禮部主事,嘉慶二十一年(1816)考選軍機京章。道光元年(1821)升為禮部員外郎,任大清通禮館、內廷方略館編修。后歷任湖北荊州知府、江南淮海河務兵備道,以及江蘇、山東、江西按察使,江蘇、甘肅、直隸布政使。鴉片戰(zhàn)爭期間,任廣西、江蘇巡撫,一度兼署兩江總督,不久以疾告歸,居福州黃巷黃樓。壯年于嘉慶年間在京曾加入宣南詩社。晚年子恭辰迎養(yǎng)于溫州官署。著述甚豐,有《樞垣紀略》、《退庵隨筆》、《文選旁證》、《歸田瑣記》、《浪跡叢談》、《退庵詩存》、《退庵隨筆》、《文選旁證》《楹聯(lián)叢話》、《楹聯(lián)續(xù)話》、《楹聯(lián)三話》、《巧對錄》等七十余種刊行于世。子恭辰隨父游學二十年,官至溫州知府,編撰《楹聯(lián)四話》和《巧對續(xù)錄》。黃鶴樓志·人物篇
維基梁章鉅(1775~1849) 清代官員、學者。字閎中,又字茝林,號茝鄰,晚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縣,生于福州。嘉慶七年(1802)進士,歷任湖北荊州知府兼荊宜施道、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署理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等職。曾積極配合林則徐嚴禁鴉片,是堅定的抗英禁煙派人物,也是第一個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為首務”的督撫。著述豐富,共著詩文近70種,為楹聯(lián)學開山之祖。自云“余官湖北時,嘗三度登黃鶴樓”。在其所著《楹聯(lián)叢話》中記載了內閣學士翁方綱、湖北巡撫錢楷、直隸參政魯之裕、署陜甘總督薩迎阿、侍讀學士余本敦、吏部尚書朱士彥、湖廣總督畢沅等官員、名士撰寫黃鶴樓楹聯(lián)的事跡掌故。
梁章鉅(1775年—1849年),字閎中,又字茝林,號茝鄰,晚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縣,生于福州。學者。梁章鉅幼時穎悟,九歲能詩,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舉,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嘉慶十年(1805年),任禮部主事。嘉慶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浦南書院講席,次年,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經(jīng)考選任軍機章京。道光二年(1822年),授湖北荊州知府兼荊宜施道,升淮海河務兵備道,調署江蘇按察使。道光五年(1825年),管理盤運漕糧總局,任山東按察使。次年,調任江蘇布政使。在江蘇任職八年,曾四次代理巡撫,政績斐然。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淮大水災,他率屬捐廉募款。同年,修復練湖牌壩,籌款興修孟瀆、得勝、澡港三河水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奏請回福州養(yǎng)病。道光十五年(1835年),奉召入京,授甘肅布政使。次年,升廣西巡撫兼署學政。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疏主張重治鴉片囤販之地,強調“行法必自官始”,并積極配合林則徐嚴令梧州、潯州官員捉拿煙販,采取10家連保法,杜絕復種罌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親自帶兵防守梧州,并增兵潯州、南寧,運送大炮支援廣州防務。曾上疏抨擊琦善在廣東“開門揖盜”,歌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第一個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為首務”。同年,調任江蘇巡撫,帶兵到上海會同江南提督陳化成部署抗英,組織寶山、上海、川沙、太倉、南匯、嘉定等地興辦團練,嚴密設防,使英軍未敢妄動。同年八月,署理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十一月病發(fā),專折奏請開缺調理。先后寓居揚州、浦城、溫州。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