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馮熙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長樂信都人,字寶業(yè)。
馮熙子,馮太后侄。
長于宮禁而無學(xué)術(shù)。
初封侍中、東平公。
性浮競,兄誕未能誨督其過,言于太后,帝嚴責(zé)之,至于棰楚。
乃懷恨,欲置毒于食害兄,事覺黜為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99 【介紹】: 北魏孝文帝后。
長樂信都人。
文明太后兄馮熙之女。
文明太后欲家世貴寵,乃擇二女俱入掖庭。
有姿媚,初拜左昭儀,后立為后。
與中官高菩薩私亂,至公然丑恣。
事泄,失寵。
帝疾甚,遺命賜自盡。
及帝死,長秋卿白整等即入宮強授后藥,自盡。
全后魏文·卷十四
后長樂信都人。文成即位,選為貴人,太安二年立為皇后。獻文即位,尊為皇太后,臨朝聽政,以幸李奕事露。獻文暴崩,孝文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復(fù)臨朝聽政。太和十四年崩,謚曰文明太皇太后。有皇誥十八篇,勸戒歌三百馀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67—495 【介紹】: 北魏長樂信都人,字思政,或作思正。
馮熙子,馮太后侄。
與孝文帝同歲。
幼入禁中由太后訓(xùn)教,侍帝讀書。
尚帝妹樂安長公主,拜駙馬都尉、侍中,封長樂郡公。
帝每與誕同輿而載,同案而食。
太和十六年為司徒、加太子太師。
十九年從帝南伐至鐘離,疾篤,與帝泣訣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住武陵開元寺。性僻而高,好言人休戚。憲宗元和中,陳廣官武陵,昭見之,自言姓劉,為宋鄱陽王劉休業(yè)曾孫,年已二百九十歲,又言廣為宋長沙王劉叔堅六世孫。廣求為弟子,昭遁去,不知所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許人。
元和十一年。
居武陵之開元寺。
時有陳廣者。
方以孝廉調(diào)官此郡。
昭見之。
悲且喜曰。
陳君何來之晚乎。
廣愕然。
心以為素不相識。
而訝見之晚。
豈無所謂哉。
因請其說。
昭曰。
詎容倉卒。
他日當為子索言之。
一夕廣詣?wù)阉蕖?div id="hkcoqsq" class='inline' id='people_15939_1_16_comment'>
遂對床傾倒所蘊。
曰我劉氏子。
宋孝文帝玄孫也。
曾祖鄱陽王休業(yè)。
祖士弘。
并詳史傳。
先人以文學(xué)。
為齊竟陵王子良所知。
仕至?xí)睢?div id="qhzwiqi" class='inline' id='people_15939_1_25_comment'>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五月。
年三十。
筮仕陳宣帝。
時旋棄去。
與沈彥文游。
后長沙王叔堅。
始興王叔陵。
皆致賓客。
張聲勢。
趨附權(quán)寵。
吾偕彥文。
處長沙門下。
及始興之誅。
吾輩亦從而逝矣。
橡栗以供。
旦暮短褐。
以禦寒暑。
匿深林窮谷。
以樂天命。
未幾。
而一老沙門過之曰。
二君骨相皆奇。
然劉君尤壽。
彥文再拜。
愿得所餌藥。
僧笑竟別。
且告吾曰。
世俗務(wù)名利。
徒勞苦耳。
愿復(fù)奚所成就哉。
吾念獨釋氏之道。
其庶幾。
君尚勉旃。
吾于是奉命。
罔敢或墜。
又十五年。
陳亡。
故后主諸王入長安。
吾遂率彥文乞丐。
西上謁吊長沙。
于瓜州宿。
晉昌互羌塞。
數(shù)年長沙殂。
又數(shù)年彥文亡。
吾始依會稽之佛寺。
而落發(fā)焉。
則又去彥文之亡。
已二十年。
而吾固百歲矣。
雖容體枯瘠。
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唐受禪。
偶??一僧。
再游京師。
武德六年。
天下混一。
僭叛舉戡定。
吾獲遍歷河洛江淮三蜀五嶺之勝。
所歷輒徘徊久之。
以盡其趣。
逮今茲則二百九十年矣。
然吾身雖艱難驗岨所備嘗。
而未始一日有負薪之憂。
元貞之季。
掛錫是寺。
夜夢長沙謂吾曰。
后十年。
我六世孫廣。
當與子相見。
子其幸教之。
寤而記其夢于書筴間。
計去年已盈其數(shù)。
而詢之往來者。
則君猶未至也。
每悵然。
以夢語之謬。
豈意識君于今日哉。
且君顴耏眉目。
切肖長沙。
是宜發(fā)吾何來晚之嘆也。
因出書策示其記處。
悲帵涕泣數(shù)行下。
廣拜愿即為弟子。
奉杖屨。
昭曰。
第圖之未可也。
明日當再來。
廣明日詣?wù)选?div id="uwyar6t" class='inline' id='people_15939_1_114_comment'>
則昭遁矣。
大和初。
廣赴巴州掾。
道遇昭于山南逆旅。
廣夜拜燈下。
逝從游。
無他志。
昭許之。
蚤作而昭逸。
廣徒太息而已。
宋高僧傳·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釋慧昭。
未詳何許人。
其為僧也。
性僻而高。
恒修禪定。
貌頗衰羸。
好言人之休戚。
而皆必中。
與人交言且不馴狎。
閉關(guān)自處左右無侍童。
每日乞食。
里人有八十馀者云。
昭居此六十馀年。
其容貌無異于少時昔日也。
但不知其甲子。
元和中有陳廣者。
由孝廉調(diào)為武陵官。
而酷好浮圖氏。
一日因詣寺盡訪諸僧。
昭見廣且悲且喜曰。
陳君何來之晚乎。
廣愕然自揣。
平生不識此僧。
何言來晚。
乃曰未嘗與師游。
何責(zé)遲暮。
昭曰。
此非倉卒可言。
當為子一夕靜話方盡此意。
廣甚驚異。
后時詣?wù)阉蕖?div id="dk0b1dk" class='inline' id='people_15939_2_30_comment'>
因請其事。
昭曰。
我劉氏子。
宋孝文帝之玄孫也曾祖鄱陽王休業(yè)祖士弘。
并詳于史氏。
先人文學(xué)自負。
為齊竟陵王子良所知。
子良招集賢俊文學(xué)之士。
而先人預(yù)焉。
后仕齊梁之間為會稽令。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夏五月。
年三十方仕于陳。
至宣帝時為卑官。
不為人知。
徒與沈彥文為詩酒之交。
后長沙王叔堅與始興王叔陵。
皆多聚賓客大為聲勢。
各恃權(quán)寵有不平心。
吾與彥文俱在長沙之門下。
及叔陵被誅。
吾懼不免。
因皆銷聲。
匿跡于林谷。
拾橡栗而食。
掬溪澗而飲。
衣一短褐雖寒暑不易。
以待所憂之所定。
無何有一老沙門至吾所居曰。
子骨法甚奇當無疾耳。
彥文再拜請其藥曰。
子無劉君之壽奈何。
雖服吾藥亦無所補遂。
告別將去。
復(fù)謂我曰。
塵俗以名利相勝。
竟何有哉。
唯釋氏可以舍此矣。
恭納其言。
自是不知人事。
凡十五年。
又與彥文俱至建業(yè)。
時陳氏已亡宮闕盡毀。
臺城牢落荊榛蔽路。
景陽并塞結(jié)綺基頹。
文物衣冠蕩然而盡。
故老相遇相攜而泣。
且曰。
一人無良已至于是。
隋氏所滅良可悲乎。
又聞后主及諸王皆入長安。
乃率沈挈一囊。
乞食于路以至關(guān)中。
吾長沙王之故客也。
恩遇甚厚。
聞其遷往瓜州。
則徑往就謁。
長沙王長于綺紈而早貴盛。
雖流放之際尚不事生業(yè)。
時方與沈妃酣飲。
吾與沈再拜于前。
長沙悲慟久之。
瀝泣而起乃謂吾曰。
一日家國淪亡骨肉播遷。
豈非天乎。
吾自此且留晉昌氐羌之塞數(shù)年。
而長沙殂又數(shù)年彥文亡。
吾因剔?為僧。
遁跡會稽山佛寺。
凡二十年。
時已百歲矣。
雖容體枯瘠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因與一僧同至長安。
時唐高祖已有天下。
建號武德。
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洛或游江左至于三蜀五嶺無不住焉。
殆今二百九十年矣。
雖烈寒酷熱未嘗有微恙。
貞元末于此寺夢一丈夫。
衣冠甚盛。
熟視乃長沙也。
吾迎延坐話舊。
傷感如平生時。
而謂吾曰。
后十年我之六世孫廣當官于此郡。
師其念之。
乃問之曰。
王今何為。
曰冥官極尊。
既而又泣曰。
師存而我之六世矣悲夫。
吾夢覺因紀君之名于經(jīng)笥中。
至去歲凡十年。
乃以君之名氏訪于郡人。
尚怪君之未至。
昨因乞食里中。
遇邑吏訪之。
果得焉及君之來。
又依然長沙之貌也。
然自夢及今十一年矣。
故訝君之晚也。
已而悲惋泣下數(shù)行。
因出經(jīng)笥示之。
廣再拜愿執(zhí)屨錫為弟子。
昭曰。
君且去。
翌日當再來。
廣受教而還。
明日至其居。
昭已遁去莫知其適時。
元和十一年也。
至大和初廣為巴州掾。
于山南道路逢昭。
驚喜再拜曰。
愿棄官請從師為物外之游。
昭亦許之。
其夕偕舍于逆旅。
至天將曙。
廣早起而省昭已去矣。
廣茫然若有所喪。
神情沮敗。
自是盡不知所往也。
然則昭自梁普通七年生。
于時歲在丙午。
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
凡二百九十年。
則與昭言如合符契焉。
系曰。
慧昭既三百年住世也。
前不可測后未可涯。
與夫賓頭羅睺尊者一貫。
胡不念恩地之裔孫邪。
通曰。
神仙隔一塵。
猶未可與之游。
且廣是具縛凡夫。
昭為度世上士。
飛鳶與淵魚蹤跡相遠。
此何怪歟。
唐晅 朝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誤作唐暄。
排行七。
晉昌(今甘肅安西縣東)人。
玄宗開元間,娶張恭女為妻。
開元十八年(730),因事入洛,夢其妻隔花泣而窺井,歸而妻已卒。
數(shù)年后,云與其妻冥會。
有《唐晅手記》記其事。
事跡見《太平廣記》卷三三二引《通幽記》。
全唐詩》存詩3首。
又其妻張氏冥中答夫詩2首,當為唐晅代作,《全唐詩》作鬼詩。
釋惟瑛 朝代: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八
僧惟瑛。
未詳何許人。
善聲色兼知術(shù)數(shù)。
士人陸賓虞舉進士。
在京與之往來。
惟瑛每言小事無不必驗。
至寶歷二年春賓虞欲罷舉歸吳。
告惟瑛以行計。
瑛留止一宿。
明旦謂賓虞曰。
君來歲成名不必歸矣。
但取京兆薦送必在高等。
賓虞曰。
某曾三就京兆未始得事。
今歲之事尤覺甚難。
瑛曰。
不然。
君之成名必以京兆薦送。
他處不可也。
至七月六日若食水族則殊等與及第必矣。
賓虞乃書于晉昌里之牗。
日省之。
數(shù)月后因于靖恭北門。
候一郎官。
適遇朝客。
遂回憩于從孫聞禮之舍。
既入聞禮喜迎曰。
向有人惠雙鯉魚。
方欲候翁而烹之。
賓虞素嗜魚。
但令作羹。
至者輒盡。
后日因視牗間所書字則七月六日也。
遽命駕詣惟瑛。
且紿之曰。
將游蒲關(guān)故以訪別。
瑛笑曰。
水族已食矣。
游蒲關(guān)何為。
賓虞深信之。
因取薦京兆府。
果得殊等。
明年入省試畢。
又訪惟瑛。
瑛曰。
君已登第名籍不甚高。
當在十五人之外。
狀元姓李名合曳腳。
時有廣文生朱俅者。
時議當及第。
監(jiān)司所送名未登科。
賓虞因問。
其非姓朱乎。
瑛曰。
三十三人無姓朱者。
時正月二十四日。
賓虞言于從符。
符與石賀書壁。
后月馀放榜。
狀頭李合。
賓虞名在十六。
即三十人也。
惟瑛又謂賓虞曰。
君成名后當食祿于吳越之分。
有一事甚速疾。
賓虞后從事于越。
半年而暴終。
趙瑩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885—約951 【介紹】: 五代時華陰人,字玄暉。為人純厚,美豐儀。仕后梁為從事。石敬塘為保義軍節(jié)度使時,以瑩掌書記,自是徙鎮(zhèn)常以瑩從。敬塘建后晉,拜瑩翰林學(xué)士承旨,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纂補《唐實錄》及修《唐史》二百卷,即《舊唐書》,后由劉煦監(jiān)修完成。契丹滅后晉,瑩從出帝北徙。將卒,告契丹,愿以尸還中國,契丹遂遣其子護喪南歸。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四
瑩字元輝。
華州華陰人。
梁龍德中舉進士。
為康延孝從事。
后唐明宗時。
晉祖為保義節(jié)度使。
以瑩為節(jié)度判官。
及即位。
累遷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吏部尚書。
少帝嗣位。
拜守中書令。
明年檢校太尉。
出為晉昌節(jié)度使。
移鎮(zhèn)華州。
入為開封尹。
開運末復(fù)知政事。
契丹滅晉。
從少帝北遷。
卒于幽州。
桑維翰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8—947 【介紹】: 五代時河南洛陽人,字國僑。
后唐莊宗同光間進士。
初為石敬瑭河陽節(jié)度掌書記。
敬瑭割讓幽云十六州結(jié)契丹,反后唐,多出其謀。
仕后晉,歷翰林學(xué)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晉昌軍節(jié)度使。
出帝時為弘文館大學(xué)士。
權(quán)勢極盛。
開運三年十二月,契丹犯京師,為張彥澤所殺。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四
維翰字國僑。
洛陽人。
后唐同光中進士。
晉祖建號。
授翰林學(xué)士禮部侍郎知樞密院事。
改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天福四年出為相州節(jié)度使。
歲馀徙鎮(zhèn)泰寧。
七年徙鎮(zhèn)晉昌。
少帝嗣位。
徵拜侍中守中書令。
封魏國公。
尋罷為開封府尹。
少帝將降契丹。
諷張彥澤害之。
周應(yīng)賓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嘉甫。萬歷十—年進士。歷掌南京翰林院,官至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有《九經(jīng)考異》、《普陀山志》、《舊京詞林志》、《月湖草》等。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六
字嘉甫,號寅所。初中進士,廷試已擬第一人,內(nèi)閣余文敏公以同里引嫌,置二甲,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神宗將立太子,復(fù)改傳三王子并封,公率同官疏諫,請先正東宮,后封二王,不報。歷遷吏部右侍郎,在講筵多所諷諫。以憂歸里居。十六年,光宗立,召為南禮部尚書,五疏乞休,加太子太保歸里。公少嗜學(xué),目數(shù)行并下,老而彌篤。所著有舊京詞林志、九經(jīng)考異、識小內(nèi)外編、月湖草諸書。詩人葉鄭朗先生負才氣,亢世不合,公獨與申布衣之好,吾黨賢之。
維基
周應(yīng)賓(1556年—1626年),字君貺,又字嘉甫,號寅所,浙江鄞縣人,明朝大臣、學(xué)者。。
出自明朝寧波府鄞縣西鄉(xiāng)(今寧波市海曙區(qū))高橋新莊地方望族新莊周氏,祖父周萃,父親周仁,字子重,號弘宇。
母陳氏,封淑人。
伯父周保,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登進士第。
侄周晉昌。
周應(yīng)賓少時嗜書如命,為人忠厚老實,不善言辭。
周應(yīng)賓于萬歷四年中式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名舉人,二十八歲登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十八名,第二甲第一名進士,相傳本應(yīng)欽點為第一甲第一名(狀元),但因當時朝中內(nèi)閣大學(xué)士余有丁為其同鄉(xiāng)的鄞縣人,遂回避移入二甲第一名(傳臚)。
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
歷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右中允、右諭德掌南京翰林院事、右庶子、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府詹事,講筵時多有諷諫之言。
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遷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東宮侍班。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教庶吉士。
萬歷三十三年(1604年),因母親病逝服喪回鄉(xiāng),居鄉(xiāng)十六年,埋頭著作。
明光宗即位后,復(fù)起用,升南京禮部尚書,任上向明光宗奏申飭學(xué)政四事。
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改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
天啟三年(1623年)九月,加太子太保,致仕。
天啟六年(1626年)二月十七日,卒于鄉(xiāng)。
身后贈少保,謚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