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北魏長樂信都人,字寶業(yè)。馮熙子,馮太后侄。長于宮禁而無學(xué)術(shù)。初封侍中、東平公。性浮競,兄誕未能誨督其過,言于太后,帝嚴責(zé)之,至于棰楚。乃懷恨,欲置毒于食害兄,事覺黜為民。
人物簡介
全后魏文·卷十四【生卒】:?—499 【介紹】: 北魏孝文帝后。長樂信都人。文明太后兄馮熙之女。文明太后欲家世貴寵,乃擇熙二女俱入掖庭。有姿媚,初拜左昭儀,后立為后。與中官高菩薩私亂,至公然丑恣。事泄,失寵。帝疾甚,遺命賜自盡。及帝死,長秋卿白整等即入宮強授后藥,自盡。
后長樂信都人。文成即位,選為貴人,太安二年立為皇后。獻文即位,尊為皇太后,臨朝聽政,以幸李奕事露。獻文暴崩,孝文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復(fù)臨朝聽政。太和十四年崩,謚曰文明太皇太后。有皇誥十八篇,勸戒歌三百馀章。
人物簡介
【生卒】:467—495 【介紹】: 北魏長樂信都人,字思政,或作思正。馮熙子,馮太后侄。與孝文帝同歲。幼入禁中由太后訓(xùn)教,侍帝讀書。尚帝妹樂安長公主,拜駙馬都尉、侍中,封長樂郡公。帝每與誕同輿而載,同案而食。太和十六年為司徒、加太子太師。十九年從帝南伐至鐘離,疾篤,與帝泣訣卒。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僧。住武陵開元寺。性僻而高,好言人休戚。憲宗元和中,陳廣官武陵,昭見之,自言姓劉,為宋鄱陽王劉休業(yè)曾孫,年已二百九十歲,又言廣為宋長沙王劉叔堅六世孫。廣求為弟子,昭遁去,不知所終。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許人。元和十一年。居武陵之開元寺。時有陳廣者。方以孝廉調(diào)官此郡。昭見之。悲且喜曰。陳君何來之晚乎。廣愕然。心以為素不相識。而訝見之晚。豈無所謂哉。因請其說。昭曰。詎容倉卒。他日當為子索言之。一夕廣詣?wù)阉蕖?div id="hkcoqsq" class='inline' id='people_15939_1_16_comment'>遂對床傾倒所蘊。曰我劉氏子。宋孝文帝玄孫也。曾祖鄱陽王休業(yè)。祖士弘。并詳史傳。先人以文學(xué)。為齊竟陵王子良所知。仕至?xí)睢?div id="qhzwiqi" class='inline' id='people_15939_1_25_comment'>
釋慧昭。未詳何許人。其為僧也。性僻而高。恒修禪定。貌頗衰羸。好言人之休戚。而皆必中。與人交言且不馴狎。閉關(guān)自處左右無侍童。每日乞食。里人有八十馀者云。昭居此六十馀年。其容貌無異于少時昔日也。但不知其甲子。元和中有陳廣者。由孝廉調(diào)為武陵官。而酷好浮圖氏。一日因詣寺盡訪諸僧。昭見廣且悲且喜曰。陳君何來之晚乎。廣愕然自揣。平生不識此僧。何言來晚。乃曰未嘗與師游。何責(zé)遲暮。昭曰。此非倉卒可言。當為子一夕靜話方盡此意。廣甚驚異。后時詣?wù)阉蕖?div id="dk0b1dk" class='inline' id='people_15939_2_30_comment'>因請其事。昭曰。我劉氏子。宋孝文帝之玄孫也曾祖鄱陽王休業(yè)祖士弘。并詳于史氏。先人文學(xué)自負。為齊竟陵王子良所知。子良招集賢俊文學(xué)之士。而先人預(yù)焉。后仕齊梁之間為會稽令。吾生于梁普通七年夏五月。年三十方仕于陳。至宣帝時為卑官。不為人知。徒與沈彥文為詩酒之交。后長沙王叔堅與始興王叔陵。皆多聚賓客大為聲勢。各恃權(quán)寵有不平心。吾與彥文俱在長沙之門下。及叔陵被誅。吾懼不免。因皆銷聲。匿跡于林谷。拾橡栗而食。掬溪澗而飲。衣一短褐雖寒暑不易。以待所憂之所定。無何有一老沙門至吾所居曰。子骨法甚奇當無疾耳。彥文再拜請其藥曰。子無劉君之壽奈何。雖服吾藥亦無所補遂。告別將去。復(fù)謂我曰。塵俗以名利相勝。竟何有哉。唯釋氏可以舍此矣。恭納其言。自是不知人事。凡十五年。又與彥文俱至建業(yè)。時陳氏已亡宮闕盡毀。臺城牢落荊榛蔽路。景陽并塞結(jié)綺基頹。文物衣冠蕩然而盡。故老相遇相攜而泣。且曰。一人無良已至于是。隋氏所滅良可悲乎。又聞后主及諸王皆入長安。乃率沈挈一囊。乞食于路以至關(guān)中。吾長沙王之故客也。恩遇甚厚。聞其遷往瓜州。則徑往就謁。長沙王長于綺紈而早貴盛。雖流放之際尚不事生業(yè)。時方與沈妃酣飲。吾與沈再拜于前。長沙悲慟久之。瀝泣而起乃謂吾曰。一日家國淪亡骨肉播遷。豈非天乎。吾自此且留晉昌氐羌之塞數(shù)年。而長沙殂又數(shù)年彥文亡。吾因剔?為僧。遁跡會稽山佛寺。凡二十年。時已百歲矣。雖容體枯瘠而筋力不衰。尚日行百里。因與一僧同至長安。時唐高祖已有天下。建號武德。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洛或游江左至于三蜀五嶺無不住焉。殆今二百九十年矣。雖烈寒酷熱未嘗有微恙。貞元末于此寺夢一丈夫。衣冠甚盛。熟視乃長沙也。吾迎延坐話舊。傷感如平生時。而謂吾曰。后十年我之六世孫廣當官于此郡。師其念之。乃問之曰。王今何為。曰冥官極尊。既而又泣曰。師存而我之六世矣悲夫。吾夢覺因紀君之名于經(jīng)笥中。至去歲凡十年。乃以君之名氏訪于郡人。尚怪君之未至。昨因乞食里中。遇邑吏訪之。果得焉及君之來。又依然長沙之貌也。然自夢及今十一年矣。故訝君之晚也。已而悲惋泣下數(shù)行。因出經(jīng)笥示之。廣再拜愿執(zhí)屨錫為弟子。昭曰。君且去。翌日當再來。廣受教而還。明日至其居。昭已遁去莫知其適時。元和十一年也。至大和初廣為巴州掾。于山南道路逢昭。驚喜再拜曰。愿棄官請從師為物外之游。昭亦許之。其夕偕舍于逆旅。至天將曙。廣早起而省昭已去矣。廣茫然若有所喪。神情沮敗。自是盡不知所往也。然則昭自梁普通七年生。于時歲在丙午。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凡二百九十年。則與昭言如合符契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僧惟瑛。未詳何許人。善聲色兼知術(shù)數(shù)。士人陸賓虞舉進士。在京與之往來。惟瑛每言小事無不必驗。至寶歷二年春賓虞欲罷舉歸吳。告惟瑛以行計。瑛留止一宿。明旦謂賓虞曰。君來歲成名不必歸矣。但取京兆薦送必在高等。賓虞曰。某曾三就京兆未始得事。今歲之事尤覺甚難。瑛曰。不然。君之成名必以京兆薦送。他處不可也。至七月六日若食水族則殊等與及第必矣。賓虞乃書于晉昌里之牗。日省之。數(shù)月后因于靖恭北門。候一郎官。適遇朝客。遂回憩于從孫聞禮之舍。既入聞禮喜迎曰。向有人惠雙鯉魚。方欲候翁而烹之。賓虞素嗜魚。但令作羹。至者輒盡。后日因視牗間所書字則七月六日也。遽命駕詣惟瑛。且紿之曰。將游蒲關(guān)故以訪別。瑛笑曰。水族已食矣。游蒲關(guān)何為。賓虞深信之。因取薦京兆府。果得殊等。明年入省試畢。又訪惟瑛。瑛曰。君已登第名籍不甚高。當在十五人之外。狀元姓李名合曳腳。時有廣文生朱俅者。時議當及第。監(jiān)司所送名未登科。賓虞因問。其非姓朱乎。瑛曰。三十三人無姓朱者。時正月二十四日。賓虞言于從符。符與石賀書壁。后月馀放榜。狀頭李合。賓虞名在十六。即三十人也。惟瑛又謂賓虞曰。君成名后當食祿于吳越之分。有一事甚速疾。賓虞后從事于越。半年而暴終。
人物簡介
【生卒】:約885—約951 【介紹】: 五代時華陰人,字玄暉。為人純厚,美豐儀。仕后梁為從事。石敬塘為保義軍節(jié)度使時,以瑩掌書記,自是徙鎮(zhèn)常以瑩從。敬塘建后晉,拜瑩翰林學(xué)士承旨,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纂補《唐實錄》及修《唐史》二百卷,即《舊唐書》,后由劉煦監(jiān)修完成。契丹滅后晉,瑩從出帝北徙。將卒,告契丹,愿以尸還中國,契丹遂遣其子護喪南歸。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四
瑩字元輝。華州華陰人。梁龍德中舉進士。為康延孝從事。后唐明宗時。晉祖為保義節(jié)度使。以瑩為節(jié)度判官。及即位。累遷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吏部尚書。少帝嗣位。拜守中書令。明年檢校太尉。出為晉昌節(jié)度使。移鎮(zhèn)華州。入為開封尹。開運末復(fù)知政事。契丹滅晉。從少帝北遷。卒于幽州。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四【生卒】:898—947 【介紹】: 五代時河南洛陽人,字國僑。后唐莊宗同光間進士。初為石敬瑭河陽節(jié)度掌書記。敬瑭割讓幽云十六州結(jié)契丹,反后唐,多出其謀。仕后晉,歷翰林學(xué)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晉昌軍節(jié)度使。出帝時為弘文館大學(xué)士。權(quán)勢極盛。開運三年十二月,契丹犯京師,為張彥澤所殺。
維翰字國僑。洛陽人。后唐同光中進士。晉祖建號。授翰林學(xué)士禮部侍郎知樞密院事。改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福四年出為相州節(jié)度使。歲馀徙鎮(zhèn)泰寧。七年徙鎮(zhèn)晉昌。少帝嗣位。徵拜侍中守中書令。封魏國公。尋罷為開封府尹。少帝將降契丹。諷張彥澤害之。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嘉甫。萬歷十—年進士。歷掌南京翰林院,官至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有《九經(jīng)考異》、《普陀山志》、《舊京詞林志》、《月湖草》等。甬上耆舊詩·卷二十六
字嘉甫,號寅所。初中進士,廷試已擬第一人,內(nèi)閣余文敏公以同里引嫌,置二甲,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神宗將立太子,復(fù)改傳三王子并封,公率同官疏諫,請先正東宮,后封二王,不報。歷遷吏部右侍郎,在講筵多所諷諫。以憂歸里居。十六年,光宗立,召為南禮部尚書,五疏乞休,加太子太保歸里。公少嗜學(xué),目數(shù)行并下,老而彌篤。所著有舊京詞林志、九經(jīng)考異、識小內(nèi)外編、月湖草諸書。詩人葉鄭朗先生負才氣,亢世不合,公獨與申布衣之好,吾黨賢之。維基
周應(yīng)賓(1556年—1626年),字君貺,又字嘉甫,號寅所,浙江鄞縣人,明朝大臣、學(xué)者。。出自明朝寧波府鄞縣西鄉(xiāng)(今寧波市海曙區(qū))高橋新莊地方望族新莊周氏,祖父周萃,父親周仁,字子重,號弘宇。母陳氏,封淑人。伯父周保,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登進士第。侄周晉昌。周應(yīng)賓少時嗜書如命,為人忠厚老實,不善言辭。周應(yīng)賓于萬歷四年中式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名舉人,二十八歲登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十八名,第二甲第一名進士,相傳本應(yīng)欽點為第一甲第一名(狀元),但因當時朝中內(nèi)閣大學(xué)士余有丁為其同鄉(xiāng)的鄞縣人,遂回避移入二甲第一名(傳臚)。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右中允、右諭德掌南京翰林院事、右庶子、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府詹事,講筵時多有諷諫之言。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遷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東宮侍班。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教庶吉士。萬歷三十三年(1604年),因母親病逝服喪回鄉(xiāng),居鄉(xiāng)十六年,埋頭著作。明光宗即位后,復(fù)起用,升南京禮部尚書,任上向明光宗奏申飭學(xué)政四事。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改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天啟三年(1623年)九月,加太子太保,致仕。天啟六年(1626年)二月十七日,卒于鄉(xiāng)。身后贈少保,謚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