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833—909 【介紹】: 唐馀杭人,一說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諫,號江東生。本名橫,以十舉進士不第,改今名。以詩文名于當世。不受朱溫徵召。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錢镠辟為掌書記,后遷節(jié)度判官、給事中等。有《讒書》、《江東甲乙集》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詩匯評【生卒】:833—910 本名橫,字昭諫,號江東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陽)人。排行十五。舉進士,十余年不第。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為衡陽主簿。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歿丁憂回鄉(xiāng)。除服又往游京師,廣明中遇黃巢攻陷長安,歸隱于池州梅根浦。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諫議召,不至。依鎮(zhèn)海節(jié)度使錢镠,光啟三年(887),表奏為錢塘令,遷著作郎、掌書記。昭宗天祐三年(906)充節(jié)度判官。后梁開平二年(908)授給事中,次年遷鹽鐵發(fā)運副使。寓于蕭山,十二月病卒。生平見沈崧《羅給事墓志》(《羅氏宗譜》引),《吳越備史》卷一,《舊五代史》本傳以及《五代史補》卷一、《唐詩紀事》卷六九、《唐才子傳》卷九等。今人汪德振有《羅昭諫年譜》。隱善小品文,多諷世之作。其《讒書》5卷頗享盛名。詩與宗人羅虬、羅鄴齊名,稱江東三羅。又與杜荀鶴、陸龜蒙、吳融、鄭谷等以詩往還。詩風近于元白,雄麗坦直,通俗俊爽,詩句膾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為誰辛苦為誰甜”等,至今傳為口語。擅長詠史,各體中尤工七律。清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羅昭諫最感慨悲涼,沉郁頓挫,實可遠紹浣花(杜甫),近儷玉溪(李商隱),……迥非他人所及。”(《北江詩話》卷六)七絕亦有特色。書目記載有《江東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種。今人雍文華校輯《羅隱集》(中華書局),最為完備。今人潘慧惠有《羅隱集校注》。《全唐詩》存詩11卷又1首,《全唐詩逸》補詩1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4首,斷句17。
羅隱(833-909),字昭諫,自號江東生,新城(今浙江富陽)人。本名橫,大中、咸通中屢舉進士不第,遂改名隱。與宗人羅鄴、羅虬齊名,時號“三羅”。咸通末,為湖南觀察使于瑰掌書記,官衡陽主簿。又為淮南李蔚從事。廣明中,避亂歸鄉(xiāng)里。光啟三年,鎮(zhèn)海節(jié)度使錢镠表為錢塘令,遷著作郎、節(jié)度掌書記,轉(zhuǎn)司勛郎中,充節(jié)度判官。后梁開平二年,授給事中。次年,遷鹽鐵發(fā)運使。卒。隱工詩文。咸通八年,曾自編其雜文為《讒書》,皆抗爭憤激之言,詞鋒犀利,今存。有詩集《甲乙集》十卷,亦存。清人輯有《羅昭諫集》八卷。《全唐詩》編詩十一卷。全唐詩補逸
羅隱字昭諫,馀杭人。后梁太祖開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補詩一首。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四
隱字昭諫。馀杭人。屢舉不第。光啟三年。吳越王錢镠表奏為錢塘令。遷著作郎。辟掌書記。天祐三年充判官。梁開平二年授給事中。遷發(fā)運使。是年卒。年八十馀。
作品評論
羅隱,梁開平中累征夕郎不起。羅袞以小天倅大秋姚公使兩浙,袞以詩贈隱曰:“平日時風好涕流,《讒書》雖盛一名休。寰區(qū)嘆屈瞻天問,夷貊聞詩過海求。向夕便思青瑣拜,近年尋伴赤松游。何當世祖從人望?早以公臺命卓侯?!彪[答曰:“昆侖水色九般流,飲即神仙憩即休。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緣木更難求。鸰原謾欲均馀力,鶴發(fā)那堪問舊游!遙望北辰當上國,羨君歸棹五諸侯?!?/blockquote>北夢瑣言鄴王羅紹威喜文學,好儒士,每命幕客作四方書檄,小不稱旨,壞裂抵棄,自劈箋起草,下筆成文。又癖于七言詩。江頭有羅隱,為錢镠客,紹威伸南阮之敬。隱以所著文章詩賦酬寄,紹威大傾慕之,乃目其所為詩集曰《偷江東》。今鄴中人士,多有諷誦。鑒誡錄(羅)隱常獻卷于鄭相公畋。鄭女妙于篇什,每讀隱詩,至“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未嘗不于父前三復(fù),似慕其才。相國或一日因隱到宅,遂留從容,命女下簾窺之。女見隱為人迂差,永不復(fù)吟隱詩矣。舊五代史本傳(羅隱)詩名于天下,尤長于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大為唐宰相鄭畋、李蔚所知。《續(xù)唐三體詩》引《西清詩話》人才高下,各有分限。少陵、太白當險阻艱難、流離困躓,杰然出語自高。至羅隱諸人,向用偏伯之國,夸雕逞奇,雖欲高,而意未嘗不卑。譬之秦武陽氣慨全燕,見秦王則戰(zhàn)掉失色;淮南王雖為神仙,謁帝猶輕其舉止。此豈由素習哉!天稟自然,不可強力至也。唐才子傳(隱)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拔,養(yǎng)浩然之氣……恃才忽睨,眾頗憎忌。自以當?shù)么笥茫坏诼渎?,傳食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詩文多以譏刺為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唐詩品匯(隱)工詩、長于詠物。四友齋叢說羅隱詩雖是晚唐,如“霜壓楚蓮秋后折,雨催蠻酒夜深酤”,亦自婉暢可諷。《詩源辨體》律詩由盛唐變至錢、劉,由錢、劉變至柳宗元、許渾、韋莊、鄭谷、李山甫、羅隱,皆自一源流出;體雖漸降,而調(diào)實相承,故為正變。《五朝詩善鳴集》雖曰鄴、隱齊名,畢竟隱雄于鄴。《載酒園詩話又編》溫、李俱善作駢語,故詩亦綺麗。隱之表啟不減兩生,詩獨帶粗豪氣,絕句尤無韻度,酷類宋人,不知爾時何以名重至此!鄴州羅紹威至自號其集為《偷江東》,青州王師范遣使賚禮市求其一篇,然猶武人。令狐滈登第,隱賀之,其父绹曰: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羅公一篇耳?!编嶎迸l誦其詩,窺其貌寢乃已。由今視之,亦何煩爾乎?《載酒園詩話又編》隱亦時有警句,但不能首尾溫麗。《唐音審體》昭諫生于有唐末造,其亡已入五代矣。今體詩氣雄調(diào)響,罕與為匹。然唐人蘊藉婉約之風,至昭諫而盡;宋人淺露叫囂之習,至昭諫而開。文章氣運,于此可觀世變。戴京曾《羅昭凍集序》羅昭諫詩,言中有響,《三百篇》后頗寓諷諫之意?;蛘咭云湔Z多平易而忽之,要之勝填詞豪艷而無當于興感者什佰矣。況其精邃自然處,正復(fù)不讓唐之初、盛。一瓢詩話“三羅”其名,隱為最,虬次之,鄴斯下矣。一瓢詩話羅昭諫為三羅之杰。調(diào)高韻響,絕非晚唐瑣屑,當與韋端己同日而語。北江詩話七律至唐未造,惟羅昭諫最感慨蒼涼,沉郁頓挫,實可以遠紹浣花,近儷玉溪。蓋由其人品之高,見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次則韓致堯之沉麗,司空表圣之超脫,真有念念不忘君國之思。孰云吟詠不以性情為主哉!若吳子華之悲壯,韋端己之凄艷,則又其次也。《雨村詩話》五代自以韓偓、韋莊二家為升堂入室,然執(zhí)牛耳者必推羅江東。其詩堅渾雄博,亦自老杜得來,而絕不似宋西江派之貌襲。世人稱之者少,何也?皮、陸輩雕文刻鏤,近乎土木偶人,少生趣矣。三唐詩品專裁七律,是鄭都官一流,不得其源所出。傷亂情多,時見言旨,第詞無蓄意,風格告衰。
人物簡介
【生卒】:1676—1733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尺鳧,號繡谷。工詩詞。喜藏書,多宋槧元鈔。被聘修浙江通志及西湖志。有《藥園詩稿》、《渚陸鴻飛集》、《玲瓏簾詞》等。晚晴簃詩匯·卷五十一
吳焯,字尺鳧,號繡谷,錢塘人。有《藥園詩稿》。詞學圖錄
吳焯(1676--1733) 字尺鳧,號繡谷,晚號繡谷老人,室名瓶花齋。錢塘人(一說安徽歙縣人)。以家有古藤,花垂如瓔珞,遂構(gòu)亭名"繡谷"。《杭州府志·文苑》:"吳焯九歲能詩,毛奇齡執(zhí)手稱畏友,康熙四十四年南巡獻賦,召試。五十六年奏進所著書。所居瓶花齋聚書萬卷,蒔花種竹,足不越戶外而車輒常滿。流連文酒,自抒所學,撰述十余種。"與同郡小山堂趙昱友好,每得一書,彼此抄存。精??薄?div id="khv9aum" class='inline' id='people_59604_2_8_comment'>洪亮吉曾把瓶花齋與寧波天一閣、江蘇昆山傳是樓等并提。有《徑山游草》、《南宋雜事詩》(與厲鶚、趙昱合寫)、《藥園詩稿》、《渚陸飛鴻集》、《玲瓏簾詞》等。
人物簡介
【生卒】:1723—1786 【介紹】: 清浙江會稽人,字階平,號瑤峰,一號豐山。乾隆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官至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性好學愛才,治事敬慎縝密。卒謚文定。有《敬思堂文集》。晚晴簃詩匯·卷八十
梁國治,字階平,號瑤峰,又號豐山,會稽人。乾隆戊辰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官至東閣大學士。謚文定。維基
梁國治(1723年—1786年—梁國治),字階平,號瑤峰、豐山,浙江會稽中塘梁巷村(今屬上虞)人。書法家。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狀元,官至太子太傅、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卒謚文定,贈太子太保。工書法,為清代「書壇三梁」之一。梁國治父梁文標,曾任刑部司獄,有惠政。國治自幼穎悟,乾隆六年(1741年)中舉,乾隆十三年(1748年)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一年(1756年)授廣東鄉(xiāng)試正考官,隔年接任廣東道員,二十五年(1760年)署糧驛道,三十八年,還京,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因忤逆和珅,官場之上備受排斥。工書法,自謂在謝太傅、張曲江之間。洪亮吉謂之堆墨書。時人將他與錢塘梁同書、亳州梁巘并稱“書壇三梁”。曾任《四庫全書》副總裁。卒時加封太子太保,謚文定。《清史稿》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729—1814 【介紹】: 清江蘇陽湖人,字耘松,一字云崧,號甌北。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殿試第三,授編修,歷廣西鎮(zhèn)安知府,官至貴西道。曾佐兩廣總督李侍堯幕。晚主講安定書院。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又精史學。有《廿二史札記》、《陔余叢考》、《甌北詩集》、《檐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等。晚晴簃詩匯·卷九十
趙翼,字云崧,號甌北,陽湖人。乾隆辛巳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歷官貴西兵備道。有《甌北集》。全臺詩
黃鶴樓志·人物篇趙翼(1727~1814),字云松,又字耘松,號甌北,晚署三半老人。常州府陽湖縣(今江蘇省武進縣)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三十一年(1766)冬,授廣西鎮(zhèn)安府知府,曾開府倉以周民急。乾隆三十五年(1770)調(diào)廣東廣州府,次年擢貴州貴西兵備道。后出任縣令。乾隆五十二年(1787)因臺灣林爽文之役,嘗佐閩浙總督李侍堯幕。趙翼計謀調(diào)兵遣將,擘畫軍需,所提制敵策略,卓越中肯,李侍堯倚之如左右手。乾隆五十三年(1788)春,林爽文被捕,趙翼以軍事已畢,請辭歸,堅決不受封賞。晚年歸鄉(xiāng)里,以著述自娛。在詩壇與袁枚、蔣士銓齊名。著有《皇朝武功紀盛》、《二十二史劄記》、《甌北詩話》、《甌北詩集》等〖參考《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臺銀本、《清耆獻類徵選編》,臺銀本。〗。 趙翼在清代詩壇頗具影響力,論詩不標舉宗派;而其詩學精神實從宋詩來。擅長以平鋪直敘的手法寫詩,似嘲似謔,洪亮吉因此謂其作「如東方正諫,時帶詼諧」;袁枚則稱其詩:「忽正忽奇,忽莊忽俳。稗史方言,皆可聞入」。以下所收,乃以嘉慶壬申(1812)湛貽堂版《甌北集》為底本,參考湛貽堂版《甌北詩鈔》、連橫《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賴子清《臺海詩珠》而來。(施懿琳撰)
趙翼(1727—1814) 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殿試探花。曾任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中年辭官歸里,主講安定書院。長于史學,考據(jù)精賅。論詩主“獨創(chuàng)”,反摹擬。詩與袁枚齊名,并稱“袁趙”,袁趙與蔣士銓并稱“乾隆三大家”、與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為“清代三大史學名著”之一。曾作五言排律《題黃鶴樓十六韻》,有“樓真千尺回,地以一詩傳”之句。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三【生卒】:1735—1818 【介紹】: 清江蘇武進人,字景炎,一字似撰。乾隆三十三年副貢。由州判累官邠州知州,歷署興安、鳳翔、榆林知府。與洪亮吉、孫星衍等人同治漢學,尤深于聲音訓(xùn)詁之學。嘗??痘茨献印贰ⅰ?a target='_blank'>一切經(jīng)音義》。詩文謹于法度。有《寶繪堂集》等。
莊炘,字虛庵,陽湖人。乾隆戊子副貢,官邠州知州。
人物簡介
【生卒】:1738—1798 【介紹】: 清江蘇武進人,字緘若,號韞山。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遷郎中,充軍機章京,為大學士阿桂所倚重。深憎和珅。會遷御史,草疏將劾之。阿桂恐其得罪,使留軍機處,依例留直者不得專達封事,乃不得已而止。工詩古文。有《韞山堂集》。晚晴簃詩匯·卷一○一
管世銘,字緘若,號韞山,武進人。乾隆戊戌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官御史。有《韞山堂詩集》。維基
管世銘(1738年—1798年),字緘若,號韞山。江蘇武進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進士,官戶部主事,累遷郎中,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月入值軍機處,屢從大臣赴浙江、湖北、吉林、山東按事。阿桂倚之如左右手,因看不慣和珅的行為,經(jīng)常譏諷和珅。乾隆六十年(1795年)改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經(jīng)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阿桂奏請,仍留軍機處供職。管世銘善詩,“聲情沉郁,寄托深遠,所謂暢懷舒憤,塞違從正者,實能寢饋唐賢。”,常與名士洪亮吉唱和,編有《唐詩選》。其弟子稱“韞山先生”。嘉慶三年(1798年)十一月十二日暴卒,年六十有一。著有《韞山堂詩集》,曾編選《讀雪山房唐詩》。
人物簡介
祥慶(1739年—?),孫氏,字素云,號厚齋,內(nèi)務(wù)府漢軍正黃旗人(常德、常英管領(lǐng)下)。杭州織造孫文成之孫、兩淮鹽政普福之子。進士出身。乾隆己未年即乾隆四年(1739)八月初四日生(齒錄錯記成雍正己未年,雍正朝沒有己未年),正黃旗漢軍監(jiān)生。乾隆二十五年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進士(時隸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包衣花尚阿佐領(lǐng)下,載《欽定八旗通志:進士》卷104;花尚阿曾任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參領(lǐng)第一管領(lǐng),該管領(lǐng)系康熙二十四年(1685)分立,據(jù)《欽定八旗通志》),翰林散館授編修。乾隆五十三年,任江西鄉(xiāng)試副考官;四十九年、五十四年兩任會試同考官。乾隆末,歷官吏部考功司、驗封司主事、員外郎、郎中。嘉慶朝初,外放福建興化府知府(嘉慶二年(1797年)接替安汛,嘉慶五年奏折稱祥慶年逾六旬,病解回旗,由扎隆阿接任)。任《四庫全書》督催官。祥慶乃洪亮吉房師之一,祥慶與阮葵生、翁方綱(見《復(fù)初齋詩文集》里雨寄懷謝蘊山祥厚齋李敬堂)、錢陳群(翁方綱作陪趙鹿泉(趙佑)大理祥厚齋(祥慶)吏部宴集百花洲和錢宮傅(錢陳群)韻二首)、趙佑、長闈(李氏,字邁仁,內(nèi)務(wù)府正白旗漢軍李氏李延禧、舒貴家族,見(李)長闈《挹錄軒詩稿》里有作次韻祥厚齋太守)、顧宗泰(《月滿樓詩集》出守江南次祥厚齋韻)、紀曉嵐(《紀曉嵐全傳》提及洪亮吉房師祥慶和紀曉嵐)、黃文旸(見《埽垢山房詩鈔》祥厚齋賦絕句四首) 等有交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三【生卒】:?—1802 【介紹】: 清江蘇丹徒人,字雅堂,一字禮鳧,號論山。鮑皋子。乾隆三十四年進士,官至戶部郎中。詩有父皋之風,在京師與洪亮吉、吳錫麒、趙懷玉稱詩龕四友。以為和珅所抑,仕宦不達。有《論山詩鈔》。
鮑之鐘,字雅堂,一字禮鳧,號論山,丹徒人。乾隆乙酉召試,授中書,己丑進士,歷官戶部郎中。(有《論山詩稿》。)維基
鮑之鐘(1740年—1802年),字雅堂,一字禮鳧,號論山。江蘇丹徒人。清朝詩人、官員。鮑之鐘為鮑皋之子,少年即負才名,文采秀逸高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中進士,官至戶部郎中。晚年流連詩酒以終。之鐘工詩,在京師時與洪亮吉、吳錫麒、趙懷玉多有唱酬,被法式善稱為“詩龕四友”。著有《論山詩稿》。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生卒】:1747—1803 【介紹】: 清江蘇陽湖人,字敦五,一字西禾,一作和。乾隆四十六年進士。官廣西荔浦知縣。早年與孫星衍、洪亮吉等齊名,后主講武昌江漢書院,為畢沅所重。有《杜詩鏡銓》、《九柏山房集》。
楊倫,字西禾,陽湖人。乾隆辛丑進士,官荔浦知縣。有《九柏山房詩》。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