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士禛

相關(guān)人物:共 149 位。
共 14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江東人,字全乙。玄宗開元進(jìn)士,又登博學(xué)宏詞科。官夏縣令。與孟浩然、王昌齡友善。工詩,有盛名。
唐詩匯評
劉慎虛,生卒年不詳,字全乙,江東(今江蘇南部及浙江一帶)人?;蛟坪橹荩ń窠髂喜┤?。開元十一年登進(jìn)士第;又登宏詞科,授校書郎。與孟浩然、王昌齡友善。雖有文章盛名,竟流落不偶。天寶中年?!?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四百八
慎虛。江東人。天寶時官夏縣令。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慎虛詩,情幽興遠(yuǎn),思苦語奇,忽有所得,便驚眾聽。頃東南高唱者數(shù)人,然聲律宛態(tài),無出其右,唯氣骨不逮諸公。自永明已還,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經(jīng)聲時有人”,又“滄溟千萬里,日夜一孤舟”,又“歸夢如春水,悠悠繞故鄉(xiāng)”……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國寶。
唐詩歸
鐘云:“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處,全在不肯多。予嘗愛十四首,命林茂之書成小冊,而題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弊灾^此君實錄。又去:詩少而妙,難矣。然難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廣。讀慎虛一字一句一篇,若讀數(shù)十百篇,隱隱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為少者法,
《載酒園詩話又編》
高、岑非無流走為律者,輕重(與劉)迥自不同。殷墦賞其“思苦語奇”,獨謂“氣骨不逮諸公”,此深識之論也。
《漁陽詩話》
劉慎虛字挺卿,其詩超遠(yuǎn)幽夐,在王、孟、王昌齡、常建、祖詠伯仲之間??计淙?,蓋深于經(jīng)術(shù),不但詞華也。李華《三賢論》曰:“劉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學(xué)稱。述《》、《》、《》、《春秋》、《禮樂》為五說,條貫源流,備古今之變……”
《小澥草堂雜論詩》
劉慎虛亦是齊梁體段,其骨清耳,且字句外有靈氣往來。
劍溪說詩
如慎虛詩于王、孟外又辟一徑,氣象一派空明。
劍溪說詩
劉慎虛詩、空明深厚,饒有理趣。
《越縵堂詩話》
劉挺卿詩所傳只十四首,鐘伯敬、林古度、王貽上皆極賞之,以為字字可傳。
其詩多清氣如話,卻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
殷璠謂其“氣骨不逮”,誠哉是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9或791 【介紹】: 唐河間人,一說宣城人,河間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寶進(jìn)士。肅宗至德中官監(jiān)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工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0? 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見《元和姓纂》卷五、《極玄集》卷下),一說河間(今屬河北)人(見《中興間氣集》卷下李季蘭條),似均指其郡望。
早歲居洛陽。
曾任隨州(今屬湖北)刺史,世稱劉隨州。
玄宗開元中即已應(yīng)進(jìn)士舉,天寶后期始登第(《極玄集》謂開元二十一年進(jìn)士,誤)。
釋褐長洲尉。
肅宗至德三載(758)攝海鹽令。
同年以事下獄,貶南巴,復(fù)勘后得量移。
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后入京。
大歷初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zhuǎn)運使判官,駐揚州。
后擢鄂岳轉(zhuǎn)運留后。
為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睦州司馬。
德宗建中初遷隨州刺史。
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據(jù)隨州,長卿流寓江州。
晚歲入淮南節(jié)度使幕。
約卒于貞元六年(790)前后。
其事跡散見于《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jì)事》卷二六、《唐才子傳》卷二等處,頗多缺誤。
今人傅璇琮主編之《唐才子傳校箋》考辨較備。
劉長卿年輩與杜甫相若,早年工詩,然以詩名家,則在肅、代以后。
與錢起并稱錢劉,為大歷詩風(fēng)之主要代表。
平生致力于近體,尤工五律,自稱“五言長城”,時人許之。
詩中多身世之嘆,于國計民瘼,亦時有涉及。
其詩詞旨朗雋,情韻相生。
故方回云:“長卿詩細(xì)淡而不顯煥,觀者當(dāng)緩緩味之。
”(《瀛奎律髓》卷四二)方東樹云:“文房詩多興在象外,專以此求之,則成句皆有余味不盡之妙矣。
”(《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評長卿詩,尚多微辭。
如高仲武云:“(劉)詩體雖不新奇,甚能鏈飾。
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
”(《中興間氣集》)其后則評價日高。
陳繹曾至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
”(《唐音癸簽》卷七引《吟譜》)王士禛則云:“七律宜讀王右丞、李東川。
尤宜熟玩劉文房諸作。
”(見何世璂《然鐙記聞》)其集稱《劉隨州集》,一作10卷,一作11卷。
有《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本通行于世。
今人注本有儲仲君《劉長卿詩編年箋注》、楊世明《劉長卿詩編年校注》。
全唐詩》存詩5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2首。
唐詩匯評
劉長卿(?—790左右),字文房,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河北獻(xiàn)縣),寓居京兆(今陜西西安)。天寶中,登進(jìn)士第。至德中,江東選補(bǔ)使崔渙選授長洲尉,攝海鹽令。因事陷獄,貶南巴尉。廣德中,為監(jiān)察御史。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為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睦州司馬。德宗初年,擢隨州刺史,建中末去任,約卒于貞元五至七年間。長卿擅長五言,尤工五律,自許“五言長城”。有《劉長卿集》十卷,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五卷。
詞學(xué)圖錄
劉長卿(?-約789) 字文房。河間人。官至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詩工五言,有"五言長城"之稱。有《劉隨州詩集》,詞存《謫仙怨》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長卿字文房。河間人。開元二十一年進(jìn)士。德宗朝為監(jiān)察御史檢校祠部員外郎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轉(zhuǎn)運留后。終隨州刺史。

作品評論

中興間氣集
長卿有吏干,剛而犯上,兩遭遷謫,皆自取之。詩體雖不新奇,甚能煉飾,大抵十首以上,語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如“草色加湖綠,松聲小雪寒”;又“沙鷗驚小吏,湖色上高枝”;又“細(xì)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裁長補(bǔ)短,蓋絲之颣歟!其“得罪風(fēng)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謂傷而不怨,亦足以發(fā)揮風(fēng)雅矣。
云溪友議
劉長卿郎中,皆謂“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錢、郎、劉、李”。劉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每題詩,不言其姓,但“長卿”而已,以海內(nèi)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譏也。
瀛奎律髓
長卿詩細(xì)淡而不顯煥,當(dāng)緩緩味之,不可造次一觀而已。劉長卿號“五言長城”,細(xì)味其詩,思致幽緩,不及賈島之深峭,又不似張籍之明白,蓋頗欠骨力而有委曲之意耳。
麓堂詩話
《劉長卿集》凄婉清切,盡羈人怨士之思,蓋其情性固然,非但以遷謫故,譬之琴有商調(diào),自成一格。
《批點唐音》
劉公雅暢清夷,中唐獨步。表曰“五言長城”,允矣無愧。
《批點唐詩正聲》
劉長卿七、五言稍覺不協(xié),以李、杜大家及盛唐諸公在前,故難為繼耳。唐諸公七言古詩當(dāng)以李、杜為祖,故諸詩難看。
《藝苑卮言》
錢,劉并稱故耳,錢似不及劉。錢意揚,劉意沉;錢調(diào)輕,劉調(diào)重。如“輕寒不入宮中樹,佳氣常浮仗外峰”,是錢最得意句,然上句秀而過巧,下句寬而不稱。劉結(jié)語“匹馬翩翩春草綠,昭陵西去獵平原”,何等風(fēng)調(diào)!“家散萬金酬士死,身留一劍答君恩”,自是壯語。
唐詩歸
鐘云:中、晚之異于初、盛、以其俊耳,劉文房猶從樸入。然盛唐俊處皆樸,中、晚人樸處皆俊。文房氣有極厚者,語有極真者。真到極快透處,便不免妨其厚。
《全唐風(fēng)雅》
黃紹夫云:劉文房登第于開元,正當(dāng)玄宗盛時,與錢、郎頡頏。詩格調(diào)清峭而詞氣深厚,“五言長城”語不虛也,不知者列之中唐,誤矣。
《詩源辨體》
錢、劉五言古,平韻者多忌“上尾”,仄韻者多忌“鶴膝”。劉句多偶麗,故平韻亦間雜律體,然才實勝錢。七言古,劉似沖淡而格實卑,調(diào)又不純;錢格若稍勝而才不及,故短篇多郁而不暢,蓋欲鋪敘而不能耳。
《詩源辨體》
五,七言律、劉體盡流暢,語半清空,而句意多相類。
《詩源辨體》
中唐五、七言絕,錢、劉而下皆與律詩相類,化機(jī)自在,而氣象風(fēng)格亦衰矣。
《騷壇秘語》
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
《唐詩善鳴集》
文房在盛、晚轉(zhuǎn)關(guān)之時,最得中和之氣。
《唐詩歸折衷》
中唐諸家各有獨至處,即各有偏蔽處,人皆知避之。至于文房,則幾無瑕可指矣。嫌其有意煉飾,引人入平穩(wěn)一路。學(xué)者法此,一望雷同,黯然無色,有害于詩教不淺也。故于文房詩,當(dāng)賞其沉淡,去其平夷。
《二劉詩敘》
文房與錢郎中齊名,時稱“錢劉”。然劉詩溫而錢微燥,劉詩純而錢微駁。故善讀隨州,則不第可該郎、錢,并可以洞視韋、柳之清深,旁通賈、孟之孤秀。
詩筏
劉長卿詩能以蒼秀接盛唐之緒,亦未免以新雋開中晚之風(fēng)。其命意造句,似欲攬少陵、摩詰二家之長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處。其不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獨成其為文房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隨州絕句,真不減盛唐。次則莫妙于排律。排律惟初盛為工,元和以還,牽湊冗復(fù),深可厭也,惟隨州真能接武前賢。
《載酒園詩話又編》
劉有古調(diào),有新聲。盛唐人無不高凝整渾,隨州短律,始收斂氣力,歸于自然,首尾一氣,宛若面語。其后遂流為張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無復(fù)高足闊步、包括宇宙、綜攬人物之意。雖孟襄陽詩,亦有因語真而意近,以機(jī)圓而體輕者,然不佻不纖,隨州始有作態(tài)之意,實溽暑中之一葉落也。
《唐詩成法》
唐七律,隨州詞藻清潔,抑揚反覆,有味外之味,最耐人吟誦。但結(jié)句多弱,又多同,昔人謂才小,未必,但法律不精嚴(yán)耳。
《唐詩箋要》
文房諸律,如玉饌時花,有口目者共賞。
《唐詩觀瀾集》
文房五言,格韻高妙,絕處不減摩詰。
《唐詩別裁》
中唐詩漸秀漸平,近體句意日新,而古體頓減渾厚之氣矣。權(quán)德輿推文房為“五言長城”,亦謂其近體也。
《唐詩別裁》
中唐詩近收斂,選言取勝,元氣不完,體格卑而聲調(diào)亦降矣。劉文房工于鑄意,巧不傷雅,猶有前輩體段。
《小澥草堂雜論詩》
劉文房五言長律,博厚深醇,不減少陵;求杜得劉,不為失求。
《大歷詩略》
文房古體概乏氣骨,就中歌行情調(diào)極佳,然無復(fù)崔顥、王昌齡古致矣。
《大歷詩略》
文房固“五言長城”,七律亦最高,不矜才,不使氣,右丞、東川以下,無此韻調(diào)也。
《大歷詩略》
文房詩為大歷前茅,清夷閑曠,饒有怨思。
《瀛奎律髓匯評》
紀(jì)昀:隨州五言骨韻天然,非浪仙、文昌所可望。
石洲詩話
隨州七律,漸入坦迤矣。坦迤則一往易盡,此所以啟中,晚之濫觴也。
昭昧詹言
劉文房七律宗派,李東川色相華美,所以李輔輞川為一派,而文房又所以輔東川者也。大歷十子以文房為最。……文房詩多興在象外,專以此求之,則成句皆有馀味不盡之妙矣。較宋人入議論、涉瑰趣、以文以語錄為詩者,有靈蠢仙凡之別。
養(yǎng)一齋詩話
隨州古近體清妙,可與王、孟埒。若“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卷簾高樓上,萬里看日落”,直摩少陵之壘,又不止請妙而已。
《藝概·詩概》
劉文房詩,以研煉字句見長,而清瞻閑雅,蹈乎大方。其篇章亦盡有法度,所以能斷截晚唐家數(shù)。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柳渾、薛道衡。馳思波潤,流音玉亮,尤工五律,當(dāng)時號為“五字長城”?!袄现辆尤讼?,春歸在客先”,以雅淡宣情;“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以雄渾取概。暮帆夏口,寒雨巴邛,楚國蒼山,幽州白日?!翱战苏Z”,動石瀨之吟;“川日寒蟬”,托江湖之想。皆振采蒼凝,體物彌工者也?!妒汉?、《洞庭》、《京口》諸作,方之小謝,異曲同工矣。
《詩學(xué)淵源》
長卿詩務(wù)質(zhì)實,尚情性,尤善使事。格高氣勁,自然沉著。古詩句法,猶襲齊梁,而無秾纖之敝;近體五、七言,無杜老之峻峭,過白傅之高雅;其絕句則于江寧、太白之外,獨樹一幟者也。
《詩境淺說》
盛唐之詩人懷古,多沉雄之作。至隨州而秀雅生姿,殆風(fēng)會所趨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48—約798或799,一作約737—約799 【介紹】: 唐河中蒲人,祖籍范陽,字允言。自玄宗天寶末至代宗大歷初,屢舉進(jìn)士不第。德宗建中間,渾瑊辟為元帥府判官。貞元中,以韋渠牟薦,德宗召之內(nèi)殿,令和御制詩,超拜戶部郎中。尋卒。綸與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時號“大歷十才子”。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9? 字允言,郡望范陽(今河北涿州),籍貫蒲州(今山西永濟(jì)西)。
玄宗天寶末曾舉進(jìn)士不第。
安史亂起,避地江西鄱陽,與吉中孚為林下之友。
代宗大歷初年屢試不報,經(jīng)宰相王縉、元載舉薦,授閿鄉(xiāng)尉,遷集賢院學(xué)士、秘書省校書郎,后出為陜府戶曹參軍、河南密縣令。
德宗建中初(780)任昭應(yīng)縣令,四年冬朱泚叛亂,一度陷于賊中。
翌年,渾瑊辟為判官。
亂平,隨渾瑊鎮(zhèn)河中,官至檢校戶部郎中。
貞元十三、十四年間(797、798),舅韋渠牟于德宗前稱其才,召入內(nèi)殿,令和御制詩。
未幾卒于河中。
綸夙負(fù)詩名,為“大歷十才子”之一。
其詩多為送別贈答、奉陪游宴之作,軍中之作則多慷慨之音,以《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臘日觀咸寧王部曲娑勒擒豹歌》等為善。
盧綸工于敘事,兼擅眾體,古詩歌行不乏氣勢,律詩亦洗練明快,《晚次鄂州》、《長安春望》、《送李端》等均為大歷名篇。
胡震亨云:“盧詩開朗,不作舉止,陡發(fā)驚彩,煥爾觸目。
篇章亦富埒錢、劉。
以古體未遒,屈居二氏亞等。
”(《唐音癸簽》卷七)王士禛則以之為“大歷十才子之冠冕”(《分甘余話》卷四)。
生平見《舊唐書·盧簡辭傳》、《新唐書·文藝傳下》、《唐才子傳》卷四。
今人王達(dá)津《盧綸生平系詩》、傅璇琮《盧綸考》考其事跡頗詳。
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詩集10卷,已佚,今所傳10卷本皆非全本。
全唐詩》編為5卷。
今有劉初棠《盧綸詩集校注》。
唐詩匯評
盧綸(748-約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jì))人,郡望出范陽(今河北涿縣)。安史亂起,寄居鄱陽。大歷初,舉進(jìn)士不第。元載薦以為閿鄉(xiāng)尉。遷密縣令。建中初,為眧應(yīng)令。渾城任京城西面副元帥,召為判官?,A鎮(zhèn)河中,綸亦隨之,檢校戶部郎中。貞元十四年,其舅太府卿韋渠牟得幸德宗,表其才,召見禁中,令和御制詩。居無何,卒。綸工詩,為“大歷十才子”之一。有《盧綸詩集》十卷,已佚。有《盧綸詩集》三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五卷。

作品評論

舊唐書本傳
大歷中,詩人李端、錢起、韓翃輩能為五言詩,而辭情捷麗,綸作尤工。至貞元末,錢、李諸公凋落,綸嘗為懷舊詩五十韻,敘其事曰“吾與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員外發(fā)、崔補(bǔ)闕峒、耿拾遺湋、李校書端,風(fēng)塵追游,向三十載。數(shù)公皆負(fù)當(dāng)時盛稱,榮耀未幾,俱沉下泉。傷悼之際,暢博士當(dāng)追感前事,賦詩五十韻見寄,輒有所酬,以申悲舊,兼寄夏侯審侍御。”其歷言諸子云:“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靈,掌賦若吹籟,間言如建瓴。郎中善馀慶,雅韻與琴清,郁郁松帶雪,蕭蕭鴻入冥。員外真貴儒,弱冠被華纓,月香飄桂實,乳溜瀝瓊英。補(bǔ)闕思沖融,巾拂藝亦精,彩蝶戲芳圃,瑞云滋翠屏。拾遺興難侔,逸調(diào)曠無程,九醞貯彌潔,三花寒轉(zhuǎn)馨。校書才智雄,舉世一娉婷,賭墅鬼神變,屬辭鸞鳳驚。差肩曳長裾,總轡奉和鈴,共賦瑤臺雪,同觀金谷笙。倚天方比劍,沉水忽如瓶。君持玉盤珠,寫我懷袖盈,讀罷涕交頤,愿言躋百齡?!本]之才思,皆此類也。
后村詩話
盧綸、李益善為五言絕句,意在言外。
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盧綸與李益中表,唱酬交贊,在大歷十才子中號為翹楚。
唐才子傳
綸與吉中孚、韓翃、耿湋、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峒、夏侯審、李端,聯(lián)藻文林,銀黃相生,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時號“大歷十才子”。唐之文體,至此一變矣。綸所作特勝,不減盛時,如三河少年,風(fēng)流自賞。
唐音癸簽
盧詩開朗,不作舉止,陡發(fā)驚彩,煥爾觸目,篇章亦富埒錢、劉。以古體未遒,屈居二氏亞等。
《匯編唐詩十集》
唐云:盧詩尚樸,別是一種風(fēng)味,恨篇各有瑕,似乏全力。鐘愛其僻,所選獨富,要不可作正法門。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珽曰:允言才情雄灝,律詩煮古為餌,眼以石漿,氣之所噓,俱成金鵲腦,中唐詞壇赤幟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陳繼儒曰:盧詩奇悍之中,自饒雅致。
《詩源辨體》
七言古,盧氣勝于劉,才勝于錢,故稍為軼蕩而有格,但未能完美耳。
《唐詩評選》
大歷、貞元,國幾于亡,音乃亂矣。盧綸、耿湋當(dāng)為風(fēng)氣所攝。
《載酒園詩話又編》
劉長卿外,盧綸為佳。其詩亦以真而入妙。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貌衰緣藥盡,起晚為山寒”、“語少心長苦,愁深醉自遲”、“顏衰重喜歸鄉(xiāng)聞,身賤多慚問姓名”、“高歌猶愛《思?xì)w引》,醉語惟夸漉酒巾”、“故友九泉留語別,逐臣千里寄書來”,皆能使人情為之移,甚者欷戲欲絕。寫景之工,則如“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上方月曉聞僧語,下界林疏見客行”、“孤村樹色昏殘雨,遠(yuǎn)寺鐘聲帶夕陽”、“折花朝露滴,漱石野躲清”、“泉急龜依藻,花繁鳥近人”、“路濕云初上,山明日正中”、“人隨雁迢遞,棧與云重疊”,悉如目見也。
《大歷詩略》
盧允言詩意境不遠(yuǎn),而語輒中情,調(diào)亦圓勁,大歷妙手。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大歷諸子兼長七言古者,推盧綸、韓翃,比之摩潔、東川可稱具體。
養(yǎng)一齋詩話
大歷十老子,盧綸第一,吾鄉(xiāng)吉侍郎中孚第二。盧詩清高,可以與劉文房區(qū),不愧稱首。吉嘗薦盧于朝,盧集憶吉詩甚多,兩人蓋萬相契也。
潘德衡《唐詩評選》
綸詩五絕進(jìn)作勁健語;七律則情致深婉,有一唱三嘆之音。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王筠、庚信。七古為優(yōu),明茂相宣,在君虞之亞;《冬日登城》首,太白之遺也。絕句清英獨秀,工寫神情。排律端凝,尚見陳隋實務(w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67—約831后 【介紹】: 唐潁川人,字仲初。門第衰微,早歲寓居魏州。憲宗元和中初仕為昭應(yīng)縣丞。歷太府寺丞、太常寺丞、秘書丞。文宗大和中,出為陜州司馬,故世稱王司馬。工樂府,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建又有宮詞百首,尤傳誦人口。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6?—832? 字仲初,排行六,潁川(今河南許昌)人。
出身寒微。
郡齋讀書志》卷四上及《唐才子傳》卷四等均謂其大歷十年(775)登進(jìn)士第,非是。
據(jù)其詩文考知,建平生未嘗中進(jìn)士。
早年從軍幽州。
元和年間,官昭應(yīng)縣丞、渭南尉、太府丞。
穆宗長慶初,由太常寺丞轉(zhuǎn)秘書丞。
后官陜州司馬。
晚年退居咸陽原上,境況貧困。
又曾出任光州刺史。
(賈島有《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詩,或云即此王建,或云乃另一人。
)約卒于文宗大和年間。
生平事跡見《唐詩紀(jì)事》卷四四、《唐才子傳》卷四等。
今人譚優(yōu)學(xué)有《王建行年考》,遲乃鵬有《王建年譜》。
王建擅長樂府歌詩,與張籍齊名,題材風(fēng)格亦頗相似,時稱“張王樂府”。
平生奔走南北,故作詩多取材于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用以針砭時弊,揭露現(xiàn)實。
且用語簡括,情思顯豁,描寫細(xì)致,語意含蓄,前承杜甫,后啟元白。
清人王士禛以之與元稹、白居易、張籍并稱,云:“草堂樂府擅驚奇,杜老衰時托興微。
元白張王皆古意,不曾辛苦學(xué)妃豨。
”(《漁洋精華錄》卷五《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之九)清人沈德潛則稱張王樂府“心思之巧,辭句之雋,最易啟人聰穎”(《唐詩別裁》卷八)。
王建又有《宮詞》百首,以大型組詩鋪敘帝王宮禁之事,流傳廣泛,影響深遠(yuǎn),后代效之者頗多,如蜀之花蕊夫人、宋之王圭等。
詩集今通行者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排印本《王建詩集》。
全唐詩》存王建詩6卷,《全唐詩續(xù)拾》補(bǔ)王建詩2首。
唐詩匯評
王建(約766-?),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貞元初,往山東求學(xué),與張籍同窗數(shù)年。貞元后期,先后入幽州和嶺南暮為從事。元和初,留寓荊州,后佐魏博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八年,為眧應(yīng)丞。入為太府寺丞。轉(zhuǎn)秘書郎,遷秘書丞。大和二年自太常丞出為陜州司馬。后卜居咸陽原上。建與李益、韓愈、白居易、劉禹錫、姚合、賈島、孟郊、楊巨源等交往。與張籍皆擅長樂府,世稱“張王樂府”。有《王建集》八卷(或為十卷)行世,其中頗羼入他人作品?!?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六卷。
詞學(xué)圖錄
王建(約767-約830) 字仲初。潁川(今許昌)人。有《王司馬集》,詞存十首,以《調(diào)笑令》流傳最廣。

作品評論

白居易《授王建秘書郎制》
詩人之作麗以則,建為文近之矣,故其所著章句,往往在人口中,求之輩流,亦不易得。
臨漢隱居詩話
唐人亦多為樂府,若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以此得名。其述情敘怨,委曲周詳,言盡意盡,更無馀味。及其末也,或是詼諧,便使人發(fā)笑,此曾不足以宣諷怨之情,況欲使聞?wù)吒袆佣越浜??甚者或譎怪,或俚俗,所謂惡詩也,亦何足道哉!
詩話總龜
詩之作也,窮通之分可觀:王建詩寒碎,故仁終不顯。
彥周詩話
張籍、王建,樂府宮詞皆杰出,所不能追逐李、杜者,氣不勝耳。
艇齋詩話
唐人樂府,惟張籍、王建古質(zhì)。
韻語陽秋
唐王建以宮詞名家。
滄浪詩話
以人而論,則有王建體。
滄浪詩話
大歷后,……張籍、王建之樂府,我所深取耳。
唐才子傳
建與張籍契厚,唱答尤多。工為樂府歌行,格幽思遠(yuǎn)。二公之體,同變時流。建性耽酒,放浪無拘?!秾m詞》特妙前古?!钟谡魇w謫、行旅離別、幽居官況之作,俱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也。
《批點唐音》
王、張樂府體發(fā)人情,極于纖悉,無不至到,后人不及者正在此,不及前人者亦在此。
詩藪
張籍、王建略去葩藻,求取情實,漸入晚唐,又一變也。
唐詩鏡
王建七言穩(wěn)得情事,兼帶風(fēng)味得佳。
《詩源辨體》
王建七言律,入錄者僅得四五、其他句奇拗,遂為大變,宋人之法多出于此。
《詩源辨體》
七言律,王建尚奇而昧于正,尚意而略于辭。
《唐詩評選》
中唐詩至王建、劉禹錫、杜牧,一變十才子之陋,眉目乃始可辨。
《詩辯坻》
王建歌行,才思佻淺,便開《花間》一派,不待溫、李諸公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仲初妙于不含蓄,亦自有曉鐘殘角之韻。后人徒稱其《宮詞》百首,此如食熊啖股,何嘗得其美處。
《載酒園詩話又編》
司馬律不能偉,排律尤劣,故昔人謂其俗。方回亦以為一體,列之為式,陋矣,
《古歡堂集雜著》
中唐劉夢得、王仲初調(diào)響詞煉,高華深穩(wěn)。
《唐詩品匯刪》
王建、張籍外厭藻繢,內(nèi)反精實。
一瓢詩話
王仲初長篇、小律,具有妙處,不可以宮詞、樂府拘定其聲價。
《唐七律雋》
張、王樂府妙絕一時,其精警處遠(yuǎn)出樂天、微之之上。元、白長慶篇雖滔滔不竭,然寸金丈鐵,其間豈容無辯?惟近體則卑率寒陋,俱非所長也。
石洲詩話
其詞之妙,則自在委曲深摯處,別有頓挫,如僅以就事直寫觀之,淺矣!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世之稱仲初者,但知其七言古與《宮詞》耳。即張、王并列,亦止于樂府,若五七律則概不相許。至謂司馬律不能工,或病其俗。……俗情入詩,直尋天妙,固是風(fēng)雅之本。世唯認(rèn)錯“俗”字,并“雅”亦失之,而所謂不俗者,乃真俗矣。按仲初律詩,實與司業(yè)合調(diào),第司業(yè)妙于清麗,司馬偏于質(zhì)厚,不無微分。
北江詩話
王建、張籍以樂府名,然七律亦有人所不能及處。
養(yǎng)一齋詩話
建詩唯樂府可貴,宮詞已浮冗,律詩尤淺俚不入格。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漢代歌謠,能以俚語成章,而自然新妙。七言由茲推廣,自造新聲。宮詞妙絕時人,后來所祖。
《詩學(xué)淵源》
建思致委曲,韻語如流,情真意摯,體會不盡。古詩體格乃屬建安一派,不僅以樂府見勝也。近體專尚氣質(zhì),不工自工。惟七絕、宮詞,雖風(fēng)神秀出,顧已非盛唐之舊矣,蓋其取法太白而自有未至者也。然中唐詩人足冠冕一時者,亦惟顧況、李益、王建而已。韓、柳、元、白間當(dāng)別論,張籍齊名,終屬虛構(gòu)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67—約830 【介紹】: 唐吳郡人,寓居和州烏江,字文昌。德宗貞元十五年進(jìn)士。憲宗元和元年,補(bǔ)太常寺太祝,十年不得升遷,家貧,有眼疾,孟郊嘲為“窮瞎張?zhí)!?。后累遷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yè),也稱張司業(yè)或張水部。與當(dāng)時名士多有交游,韓愈尤賢重之。長于樂府詩,頗得白居易推崇。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6?—830?有生于767、768、772,卒于829等說 字文昌,排行十八,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縣)。德宗貞元十五年(799)登進(jìn)士第。歷任太常寺太祝、國子助教、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國子司業(yè)等職,世稱“張水部”或“張司業(yè)”。又因家境貧困,眼疾嚴(yán)重,故孟郊稱其為“窮瞎張?zhí)!?《寄張籍》)。曾從學(xué)于韓愈,且得其稱揚,世稱韓門弟子。當(dāng)時朝野名士皆與之游,如王建、孟郊、賈島、于鵠,多所贈答。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卞孝萱有《張籍簡譜》。張籍又與白居易相友善,其文學(xué)觀念亦與白相近。其詩工于樂府,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白居易稱譽(yù)曰:“張君何為者,業(yè)文三十春。尤工古樂府,舉代少其倫?!?《讀張籍古樂府》)其樂府詩多用口語,精警凝煉而又平易自然,正如宋王安石所言:“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yè)詩》)著有《張司業(yè)集》,通行本有《四部叢刊》景明刊本8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卷,《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1首。
唐詩匯評
張籍(約766-830),字文昌,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一說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貞元十五年(799)登進(jìn)士第。元和初,調(diào)補(bǔ)太常寺太祝。十一年轉(zhuǎn)國子助教。十五年遷秘書省秘書郎,經(jīng)韓愈推薦,授國子博士。長慶二年,除水部員外郎。寶歷末為主客郎中。大和二年,遷國子司業(yè)。卒。世稱“張水部”或“張司業(yè)”。籍工詩,尤長樂府古風(fēng),甚為時輩所重,與王建齊名,稱“張王樂府”。當(dāng)時詩人,如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姚合、賈島等均有往還唱和,與韓愈、孟郊交誼尤罵。后進(jìn)詩人朱慶馀、項斯等,亦得其推挽。宥《張籍詩集》七卷。今有《張司業(yè)集》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五卷。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籍字文昌。和州烏江人。貞元中進(jìn)士。終國子司業(yè)。

作品評論

張洎《張司業(yè)詩集序》
公為占風(fēng)最善,自李杜之后,風(fēng)雅道喪,繼其美者,唯公一人。故白太傅讀公集曰:“張公何為者?業(yè)文三十春。尤丁樂府詞,舉代少其倫。”又姚秘監(jiān)嘗贈公詩云:“妙絕江南曲,凄涼怨女詩。古風(fēng)無手?jǐn)常抡Z是人知。”其為文人推服也如此。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樂天、孟東野歌詞,天下宗匠,謂之“元和體”。又長于今體律詩。貞元已前,作者間出,大抵互相祖尚,拘于常態(tài),迨公一變,而章句之妙,冠于流品矣。
張洎《項斯詩集序》
吳中張水部為律格詩,尤工于匠物,字清意遠(yuǎn),不涉舊體,天下莫能窺其奧。唯朱慶馀一人親授其旨。沿流而下,則有任藩、陳標(biāo)、章孝標(biāo)、倪勝、司空圖等,咸及門焉。
《舊唐書?張籍傳》
(籍)性詭激,能為古體詩,有警策之句傳于時。
《新唐書?張籍傳》
籍為詩長于樂府,多笞句。
歲寒堂詩話
張司業(yè)詩與元、白一律,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位白才多而意切,張思遠(yuǎn)而語精,元體輕而詞躁爾。籍律詩雖有味而少文,遠(yuǎn)不逮李義山、劉夢得、杜牧之,然籍之樂府,諸人未必能也。
竹坡詩話
唐人作樂府者甚多,當(dāng)以張文昌為第一。
《臞翁詩評》
張籍如優(yōu)工行鄉(xiāng)飲,酬獻(xiàn)秩如,時有詼氣。
能改齋漫錄引劉次莊《樂府塵土黃詞序》
張籍則平易優(yōu)游,足有雅思,而氣骨差弱。
唐才子傳
公于樂府古風(fēng),與王司馬自成機(jī)軸,絕世獨立。自李、杜之后,風(fēng)雅道喪,至元和中,暨元、白歌詩,為海內(nèi)宗匠,謂之“元和體”,病格稍振,無愧洪河砥柱也。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建樂府固仿文昌,然文昌姿態(tài)橫生,化俗為雅,建則從,俗而已。
《唐詩品匯?七言古詩敘目》
大歷以還,古聲愈下,獨張籍、王建二家,體制相似,稍復(fù)古意。或舊曲新聲,或新題古義,詞旨通暢,悲歡窮泰,慨然有古歌謠之遺風(fēng),皆名為樂府。雖未必盡被于弦歌,是亦詩人引古以諷之義歟?抑亦唐世流風(fēng)之變而得其正也歟!
《唐詩品》
水部長于樂府古辭,能以冷語發(fā)其含意,一唱三嘆,使人不忍釋手。張舍人序其能繼李、杜之美,予謂李、杜渾雄過之,時水部凄惋最勝,雖多出瘦語,而俊拔獨擅,貞元以后,一人而已?!浣蓪J缕絻簦桃鄻诽熘饕?。
《批點唐音》
張公用意殊勝于王,為有含藏耳口。
《批點唐音》
文昌知厭晚唐,每每解脫。
《批點唐詩正聲》
張籍、王建音節(jié)頗同,然皆為佳詞,但專務(wù)巧思而意興不足,晚唐之風(fēng)于此開矣。
唐詩歸
鐘云:張文昌妙情秀質(zhì),而別有溫夷之氣,思緒清密,讀之無探苦之跡,在中唐最為蘊(yùn)籍。譚云:司業(yè)詩,少陵所謂“冰雪凈聰明”足以當(dāng)之。
唐音癸簽
引陳繹曾語:張籍祖國風(fēng),宗漢樂府,思難辭易。王建似張籍,古少今多。
唐音癸簽
文章窮于用古,矯而用俗,如《史》、《漢》后六朝史之入方言俗語是也。籍、建詩之用俗亦然。王荊公題籍集云:“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狈菜籽运资氯朐?,較用古更難。知兩家詩體,大費鑄合在。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秉倫云:文昌七律刻意雅馴,賦景抒情覺多。
《詩源辨體》
張籍五言古極少,王建五言古聲調(diào)反純,然不成語者多;樂府七言,二公又是一家。王元美云:“樂府之所貴者,事與情而已。張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皆不佳?!瘪T元成謂:“較李、杜歌行,判若河漢?!笔且?。愚按:二公樂府,意多懇切,語多痛快,正元和體也。然析而論之,張語造古淡,較王稍為婉曲,王則語語痛快矣。且王詩多,而入錄者少,故知其去張實遠(yuǎn)也。其仄韻亦多上、去二聲雜用。
《詩源辨體》
大歷而后,五七言律體制、聲調(diào)多相類;元和間,賈島、張籍、王建始變常調(diào)。張、王五言清新峭拔。較賈小異,在唐體亦為小偏。張如“椰葉瘴云濕,桂叢蠻鳥聲”、“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渡口過新雨,夜來生白蘋”、“竹深村路暗,月出釣船稀”、“月明見潮上,江靜覺鷗飛”、“夜靜江水白,路回山月斜”、“乘舟向山寺,著屐到漁家”、“新露濕茅屋,暗泉沖竹籬”,王如“瘴煙沙上起,陰火雨中生”、“水國山魈引,蠻鄉(xiāng)洞主留”、“石冷啼猿影,松昏戲鹿塵”、“閉門留野鹿,分食養(yǎng)山雞”、“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廢渠”、“野桑穿井長,荒竹過墻生”等句,皆清新峭拔,另外一種,五代諸公乃多出此矣。
才調(diào)集補(bǔ)注
鈍吟云:水部五言多名句。張君破題極用意,不似他人良下。
《詩辯坻》
文昌樂府與仲初齊名,然王促薄而調(diào)急,張風(fēng)流而情永,張為勝矣。
《唐詩歸折衷》
吳敬夫云:文昌樂府,伯仲仲初,而彌加蘊(yùn)藉,諸體亦淡雅宜人。王元美謂張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昏不佳?!耙笄跒榭闯踔鴷r,征夫身上宜不宜”、“梨園子弟偷曲譜,頭白人間教歌舞”,情、事與境皆佳矣。
詩筏
七言古須具轟雷掣電之才,排山倒海之氣,乃克為之。張司業(yè)籍以樂府、古風(fēng)合為一體,深秀古質(zhì),獨成一家,自是中唐七言古別調(diào),但可惜邊幅稍狹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高柄《品匯》設(shè)立名目,取舍不能盡當(dāng)。唯七言古以張、王并列,極為有識。文昌善為哀婉之音,有嬌弦玉指之致。仲初妙于不于含蓄,亦自有曉鐘殘角之思。
《古歡堂雜著》
白香山、張司業(yè)名言妙句,側(cè)見橫出,淺淡精潔之至。
說詩晬語
張文昌、王仲初樂府,專以口齒利便勝人,雅非貴品。
《唐詩別裁》
文昌長于新樂府,雖古意漸失,而婉麗可誦。五古亦不入卑靡。
《唐詩別裁》
張、王樂府,有新聲而少古意,王漁洋所謂“不曾辛苦學(xué)妃豨”也。
然心思之巧,辭句之雋,最易肩人聰穎,高青丘每肖之,存之以備一格。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樂府古詞,陳陳相因,易于取厭。張文呂、王仲初創(chuàng)為新制,文今意古,言淺諷深,頗合《三百篇》興、觀、群、怨之旨。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水部五言,體清韻遠(yuǎn),意古神閑,與樂府詞相為表里,得風(fēng)騷之遺。當(dāng)時以律格標(biāo)異,信非偶然。得其傳者,朱慶馀而外,又有項斯、司空圖、任翻、陳標(biāo)、章孝標(biāo)、滕倪諸賢?!澋梅钏繛椤扒逭嫜耪鳌?,而以諸賢附焉。
射鷹樓詩話
李石洞曰:余讀貞元以后近體詩,稱量其體格,得兩派焉,一派張水部,天然明麗,不事雕鏤而氣味近道,學(xué)之可以除躁妄矯飾。一派賈長江,力求險奧,不吝心思而氣骨凌霄,學(xué)之可以屏浮靡,卻凡俗。
《石園詩話》
劉攽《詩話》云:“張文昌樂府清麗深婉,五言律詩亦平淡可愛,七言律詩則質(zhì)多文少。”然文昌五言不乏清麗深婉之句,如“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家貧無易事,身病是閑時”、“眼昏書字大,耳重語聲高”、“山情因月甚,詩語入秋高”、“尚儉經(jīng)營少,居閑意思長”,不獨平淡可愛也。《寄和劉使君》云:“曉來江氣連城白,雨后山光滿郭青”,及《贈賈島》之“籬落荒涼僮仆饑”,則義文質(zhì)兼?zhèn)湟印?/blockquote>
養(yǎng)一齋詩話
魏泰謂“張籍、白居易樂府,述情敘怨,委曲周詳,言盡意盡,更無馀味?!蔽?!何其大而無當(dāng)也。文昌樂府,古質(zhì)深摯,其才下于李、杜一等,此外更無人到。
養(yǎng)一齋詩話
文昌“藥看辰日合,茶到卯時煎。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后天”,絕似樂天。大抵中唐人氣味往往相近。然樂天勝微之,文昌勝仲初,名雖相埒,又當(dāng)細(xì)求其分別與優(yōu)劣處,乃作無星秤耳。
三唐詩品
其出與王仲初同源,當(dāng)時并稱張、王樂府。夫其發(fā)音蒼遠(yuǎn),質(zhì)勝于王,而轉(zhuǎn)變生姿,自復(fù)同瀾遜勢。
《詩學(xué)淵源》
時雖謂其長于樂府,今讀其詩,殊傷于直率,寡風(fēng)人之旨,調(diào)既生澀,語多強(qiáng)致,以吉樂府,去題遠(yuǎn)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96—835 【介紹】: 唐濟(jì)源人,祖籍范陽。初隱少室山,自號玉川子。后居洛陽。時韓愈為河南令,厚遇之。仝嘗作《月蝕詩》以刺時政,為愈所稱。好飲茶,為《茶歌》,句多奇警。甘露之變時,因留宿宰相王涯家,被誤殺。有《玉川子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5?—835 自號玉川子,范陽(今河北涿州)人,一說濟(jì)源(今屬河南)人。曾隱居登封少室山。終生不仕。憲宗元和初,卜居洛陽。韓愈為河南令,敬待之。然生活貧困,終日苦讀,足不出戶。精研《春秋》,韓愈贊曰:“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jīng)究終始”(《寄盧仝》)。許顗《彥周詩話》云:“玉川子《春秋傳》,仆家舊有之,今亡矣。”約于元和七年(812),南游揚州、常州等地。文宗大和九年(835),甘露之禍起,宦官追捕宰相王涯,盧仝適與諸客會食王涯館中,且留宿,遂被捕殺。與韓愈、孟郊、賈島、馬異有交往。生平見《新唐書·韓愈傳》附《盧仝傳》、《唐才子傳》卷五。盧仝性高古狷介,作詩奇譎特異,傾向散文化。然自成一家,嚴(yán)羽稱為“盧仝體”,謂“玉川之怪,長吉之瑰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滄浪詩話·詩評》)。而張表臣則云:“韓愈文、李白詩,務(wù)去陳言,多出新意,盧仝、貫休輩效其顰,張籍、皇甫湜輩學(xué)其步,則怪且丑,僵且仆矣”(《珊瑚鉤詩話》卷一)。《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1首,斷句1。今通行者有《四部叢刊》本《玉川子詩集》2卷外集1卷,清孫之騄有《玉川子詩注》5卷。
唐詩匯評
盧仝(約771-?),自號玉川子,河南濟(jì)源(今屬河南)人,郡望范陽(今河北涿縣)。貞元間,寓居揚州。元和五年,卜居洛陽,時韓愈為河南令,曾有詩贈。仝家貧,自楊徙洛,唯書一船而己。后客常州,與刺史孟簡及慧山寺僧若冰交游。返洛,欲歸隱濟(jì)源,不果,卒。年四十馀。世傳其死于甘露之變或以為其說不可信。仝與馬異交厚,二人詩均尚怪,自成一家。有《玉川子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三卷。
全唐詩補(bǔ)逸
盧仝,范陽人。文宗大和九年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禍。補(bǔ)詩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三
仝。范陽人。隱居少室山。自號玉川子。以諫議徵不起。甘露之變。因宿王涯第被害。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廣大教化主:白居易……升堂三人:盧仝、顧況、沈亞之。
韓盈《玉川子詩外集序》
歌詩百篇,鏤板已行于世。其為體峭挺嚴(yán)放,脫略拘維,特立群品之外,要夫指事措意于救物之為忠憤切深者矣。
苕溪漁隱叢話引《雪浪齋日記》
玉川子詩,讀者易鮮,識者當(dāng)自知之?!妒挷抛诱瑔柎稹吩娙缜f子寓言,高僧對禪機(jī)。惟《有所思》一篇,語似不類,疑他人所作,然飄逸可喜。
《朱子全書?論詩》
詩須是平易不費力,句法渾成,如唐人玉川子輩,句語險怪,意思亦自有混成氣象。
直齋書錄解題
其詩古怪,而《女兒集》、《小婦吟》、《有所思》諸篇,輒嫵媚艷冶。
滄浪詩話
玉川之怪,長吉之瑰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
《論詩絕句》
三十首:萬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玉川盧。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
唐才子傳
仝性高古介僻,所見不凡近。唐詩體無遺,而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識者易知。后來仿效比擬,遂為一格宗師。
吳禮部詩話
盧仝奇怪,賈島寒澀,自成一家。
《唐詩品》
仝山林怪士,誕放不經(jīng),意紆詞曲,盤薄難解。此可備一家,要非宗匠也。夫鐘鼎之器,登于太上,要之目可別識,不至駭心。至于蚊螭罔象,出沒寄詭,其取疑招譴,情理亦定。仝之垂老,一宿權(quán)家,遽沾甘露之禍,豈其氣候足以自致耶?
存馀堂詩話
詩家評盧仝詩,造語險怪百出,幾不可解。余嘗讀其《示男抱孫詩》,中有常語如:“任汝惱弟姝,任汝惱姨舅,姨舅非吾親,弟妹多老丑?!笔忸惞艠犯Z。至如《直鉤吟》云:“文王已沒不復(fù)生,直鉤之道何時行。”亦自平直,殊不為怪。如《喜逢鄭三》云:“他日期君何處好,寒流石上一株松?!币嘧蕴竦?,殊不為險。
麓堂詩話
李長吉詩有奇句,盧仝詩有怪句,好處自別。
《詩源辨體》
盧仝、劉叉雜言,極其變怪,雖仿于仟華,而意多歸于正。劉較盧才實不及,故佳處亦少。
《騷壇秘語》
盧仝;外險怪內(nèi)主理。
柳亭詩話
盧仝自號“僻王”,與馬異為友,詩尚險怪,嘗作《結(jié)交行》曰:“同不同,異不異,是謂大同而小異。同自同,異自異,是謂同不往兮異不至?!眲┖汀缎蛑尽吩唬骸坝型跖f談?wù)?,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句異也,理自不可同也?!蓖愔g,應(yīng)如此解。昌黎云:“往來弄筆嘲同異,怪辭驚眾謗不已?!庇翊ㄗ油猓愒娋銦o可采。
師友詩傳錄
王士禛語:至于盧仝、馬異、李賀之流,說者謂其“穿天心,出月脅”,吾直以為牛鬼蛇神耳。
其病于雅道誠甚矣,何驚人之與有?
劍溪說詩
玉川子詩誠誕,然《有所思》、《樓上女兒曲》,音韻飄灑,已近似謫下仙。讀《寄謝孟諫議》詩,尚想見此老襟抱,乃甘露禍起,以事外儒生,倉卒遇害,君子傷之。
《東目館詩見》
玉川好僻,或拗或率,并有致。
《詩學(xué)淵源》
(仝)詩尚奇僻,古詩尤怪,唯樂府略似李益,近體間參硬語,與孟郊大致相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宣州宣城人。懿宗咸通七年進(jìn)士。初為縣小吏,晝夜苦讀。工絕句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江遵,一作王遒。生卒年不詳。宣州涇縣(今屬安徽)人。幼為縣小吏,家貧無書,每借書于人,必晝夜苦讀強(qiáng)記,以此工詩,而深自晦密。后辭吏役赴京應(yīng)進(jìn)士試,于灞浐間遇友人許棠。棠頗輕之,怒其赴試而辱之。后遵于懿宗咸通七年(866)登進(jìn)士第,而棠5年后始登第。事跡散見《唐摭言》卷八、《鑒誡錄》卷九、《唐詩紀(jì)事》卷五九、《唐才子傳》卷八。遵善為歌詩,尤善以絕句詠史。辛文房稱其“拔身卑污,奮譽(yù)文苑”,并贊其《題李太尉平泉莊》、《過楊相宅》詩“俱為詩人稱賞,其余警策稱是”(《唐才子傳》卷八)?!?a target='_blank'>宋史·藝文志七》著錄王遒《詠史詩》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作江遵,補(bǔ)詩2首。
唐詩匯評
汪遵,生卒年不詳,宣州涇縣(今安徽涇縣)人。家貧,初為縣小吏,借書于人,晝夜苦讀,工為詩,人皆不覺。后辭吏就試。咸通七年(866),登進(jìn)士第。有《詠史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詩續(xù)補(bǔ)遺
遵,宣城人,與許棠同鄉(xiāng)。
幼為小吏。
咸通七年登進(jìn)士第。
流寓楚卒。
王漁洋五代詩話》作楚人。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遵初與鄉(xiāng)人許棠友善,工為絕詩,而深自晦密……洛中有李相德裕平泉莊,佳景殊勝,李未幾坐事貶朱崖。遵過題詩曰:“平泉風(fēng)景好高眠,水色嵐光滿目前。剛欲平它不平事,至今惆悵滿南邊?!庇帧哆^楊相宅》詩云:“倚伏從來事不遙,無何平地起青霄。才到青霄卻平地,門對古槐空寂寥。”俱為詩人稱賞。其馀警策稱是。
升庵詩話
“負(fù)罪將軍在北朝、秦淮芳草綠迢迢。高臺愛妾魂應(yīng)斷,始擬反遲一為招?!贝嗽伭簩④婈惒裰隆〞伿啡绱?,射雕手也。如胡曾、汪遵,不堪為奴仆矣。
《詩源辨體》
晚唐七言絕,周曇有詠史一百四十六首,胡曾一百首,孫元晏七十馀首,汪遵五十馀首……俱庸淺不足成家,茲并不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1—1370 【介紹】: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xué)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jìn)士,由黃巖判官進(jìn)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讀學(xué)士。明師克元都,復(fù)授侍講學(xué)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詞學(xué)圖錄
張以寧(1301-1370) 字志道,學(xué)者稱翠屏先生。福建古田人。官至侍讀學(xué)士。以績學(xué)享名,人呼之為"小張學(xué)士"。仕明,官侍講學(xué)士。長于經(jīng)學(xué),尤精《春秋》。有《翠屏集》,詞在集中。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志道閩人洪武初學(xué)士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三
以寧字志道,古田人。
元進(jìn)士,官翰林學(xué)士。
入明,復(fù)授侍講學(xué)士,出使安南還,道卒。
有《翠屏稿》、《淮南稿》、《南歸紀(jì)行》、《安南紀(jì)行集》。
(何喬遠(yuǎn)《閩書》:學(xué)士奉使安南,御制詩送之。
北還,道卒。
學(xué)土亮直通敏,廉謹(jǐn)自將,臨終口占曰:「覆身惟有黔婁被,垂橐都無陸賈金。
」 徐熜勃《筆精》:淮西閫帥夏貴,以至元丙子附元,授中書左丞,至己卯薨。
有吊以詩曰:「自古誰不死,惜君遲四年。
間君今日死,何似四年前?
」元學(xué)士古田張以寧以洪武二年徵為原官,四年卒。
與夏貴略相似。
列朝詩集》:國初詩派,西江則劉泰和崧、閩中則張古田志道。
泰和以雅正標(biāo)宗,古田以雄麗樹幟。
江西之派中降而歸東里,步趨臺閣,其流也卑冗而不振。
閩中之派旁出而宗膳部,規(guī)模唐音,其流也膚弱而無理。
王士禛《古詩選》:有明一代,作者眾多。
七言長句。
在明初則高季迪、張志道、劉子高為最,后則李賓之。
至何、李學(xué)杜,厭諸家之坦迤,獨于沈郁頓挫處用意。
雖一變前人,號稱復(fù)古,而同源異派,實皆以杜氏為昆侖墟。
汪端《明三十家詩選》:志道七古骨力遒健,才氣排宕,發(fā)源杜陵,出入遺山、道園之間,可以獨張一軍。
田按:志道八歲賦《琴堂》詩,釋伯父于獄。
史稱其與朱升、秦裕伯等扈從擁翠亭,給筆劄賦詩,可謂榮幸:《翠屏》一集咀含英華,當(dāng)為閩詩一代開先,二藍(lán)、十子,皆在下風(fēng)。)
維基
張以寧(1301年—1370年),字志道,福建古田人,元末明初官員。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中進(jìn)士,任黃巖判官、六合尹,因犯事免官。元順帝時,任國子助教、翰林侍讀學(xué)士、知制誥。明朝時,任侍講學(xué)士。洪武二年(1369年)秋,出使安南,在返回途中逝世。張以寧著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因其家在古田翠屏山下,稱翠屏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21—1381 【介紹】: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jīng)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fù)征為國子司業(yè),卒于官。謚恭介。博學(xué)工詩,江西人宗之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欽定四庫全書·槎翁詩集·提要
臣等謹(jǐn)案,《槎翁詩集》八卷,明劉崧撰。崧,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元末舉于鄉(xiāng),洪武三年以人材薦,授職方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輸作京師。十三年,手敕召為禮部侍郎,署禮部尚書,致仕。十四年,復(fù)召為國子司業(yè),未旬日,卒。崧,七歲能賦詩。及長,日課一篇,讀書天寒,皸裂不少輟。其在官舍,孤燈諷誦,夜分不休,蓋其一生耽嗜吟詠,刻苦甚至故。年愈老而詩亦愈工。清江劉永之、金華宋濂輩,皆極稱之。當(dāng)明之初,雄才角立,吳中詩派昉于高啟,越中詩派昉于劉基,閩中詩派昉于林鴻,嶺南詩派昉于孫蕡,而江右詩派則昉于崧。以清和婉約之音,提導(dǎo)后進(jìn),迨楊士奇等嗣起,豫章人士,復(fù)變?yōu)榕_閣博大之體,而骨力不堅久之,遂浸成冗漫。北地信陽,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門戶。然崧之平正典雅,實不失為正聲,固不能以末流放失,并咎創(chuàng)始之人矣。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高,初名楚,太和人。明初以人材舉授兵部職方即中,遷北平按察副使,坐事輸作京師。尋,放還,徵拜禮部侍郎,署吏部尚書。請老歸。復(fù)召為國子司業(yè),有《槎翁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一
崧初名楚,字子高,泰和人。
元未舉于鄉(xiāng)。
洪武初以經(jīng)明行修舉,授兵部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
坐事輸作京師,尋放歸。
徵拜禮部侍郎,署吏部尚書,致仕歸。
復(fù)徵為國子司業(yè)。
有《槎翁詩選》十二卷、《補(bǔ)遺四卷》、《文集》十八卷。
王士禛《古詩選》:有明一代,作者眾多。
七言長句,在明初則高季迪、張志道、劉子高為最,后則李賓之。
至何、李學(xué)杜,厭諸家之坦迤,獨于沈郁頓挫處用意,雖一變前人,號稱復(fù)古,而同源異派,實皆以杜氏為昆侖墟。
田按:子高詩有《鐘陵》、《五云》、《鄧溪》、《雙溪》、《鳳山》、《瑤峰》、《墨池》、《東門》、《珠林》、《龍灣》、《北巖》、《龍門》、《戊巳》十有三集,合為《槎翁詩選》。
其自序云:「年十六,得臨川虞翰林、清江范太史詩誦之,晝夜不廢。
益求漢、魏而下,盛唐以來號為大家者,究其意之所在。
知成樂必本于眾鈞,故未嘗執(zhí)一器,以求八音之備;調(diào)膳必由于庶味,故未嘗設(shè)一品,以求八珍之全。
其不能自己于言者,譬如幽鳥之鳴春,秋蟲之號寒。
」可謂究極此事之甘苦。
宋潛虛、劉仲修、烏春草作集序,甚致推崇。
王弇州「胡元瑞、錢牧齋、朱竹亦有論定。
余獨賞漁洋「七言為最」一語。
故此選七言采掇為多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蘇州府嘉定人,先世東蜀人,字常宗,號媯蜼子。少孤貧,讀書天臺山中,師事王貞文,得蘭溪金履祥之傳。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薦入翰林。乞歸后,常為知府魏觀作文,觀得罪,連坐死。曾著論力詆楊廉夫,以為文妖。有《三近齋稿》、《王常宗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宗常,蜀人。明初布衣,為史官。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六
彝字常宗,其先蜀人,徙居嘉定。
洪武三年,以布衣召修《元史》,賜金幣遣歸。
尋薦入翰林,乞養(yǎng)歸。
坐魏觀事死。
有《三近齋稿》。
王士禛香祖筆記》:《王徵士集》,都少卿元敬編。
元敬稱其古文明暢英發(fā),又或以為吳中四杰之一,以常宗代張來儀者。
今觀其詩,歌行擬李賀、溫庭筠,墮入惡道,馀體亦不能佳,安能與高、楊相頡頏乎!
田按:楊鐵崖擅名元季,王常宗作文妖以詆之,李西涯領(lǐng)風(fēng)雅于成、弘之間,張孟獨謂其蕪沒先進(jìn),斗一韻之艱,爭一字之巧以詆之。
厭后錢牧齋為西涯修怨,至謂孟獨竊康德涵之詩;王漁洋為鐵崖復(fù)仇,至謂常宗擬溫、李墮入惡道。
士僧多口,天道好還,亦可畏哉!
平心而論,常宗詩類鐵崖,本自眷屬一家,胡乃操戈同室?
都元敬謂常宗文明暢英發(fā),或以此屈鐵崖,未可知也。)
共 14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