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司馬承

相關人物:共 12 位。
共 7 首
仁皇御宇作太平,朝廷玉立森賢英。
巖耕溪釣日寂寞,何獨先生歌滍城。
遭世不比徐孺子,設心不愧司馬承。
唐虞垂拱豈不盛,巢由亦自非公卿。
冥冥三圣妙相遇,六爻一半曾吞并。
倏遺象數(shù)入天籟,無聲之中端有聲。
有時鼓腹散秋步,有時擊壤舒春情。
他年野叟得不盡,獨與杖屨同縱橫。
故知造物有深意,鳳凰來儀治功成。
鳳凰飛去定難久,直使先生為鳳鳴。
先生道德初不死,先生歌聲猶可聽。
微風淅瀝動草木,幽禽上下喧陰晴。
可憐雙耳不到此,龍山滍水空危亭。
世人作畫皆論派,汝和畫菊乃天解。
直將書法寫此花,宛轉(zhuǎn)金枝總垂薤。
初為水墨后紅紫,幾向清纖發(fā)狂怪。
桃羞杏澀寧比妍,蟻恨蜂愁未堪嘬。
幽蘭堪供屈子佩,奇石當邀米公拜。
當時落筆亦偶然,忽有聲名起砰湃。
僮奴塞戶卷委山,不獨文逋與詩債。
有時偃蹇不受促,怒目看人兩睚眥。
酒酣興發(fā)誰使顛,迅掃但覺吳縑隘。
個中三昧我獨知,每見渠揮為渠快。
最是平生跌宕心,病臥窮山老何憊。
南宮王君得此圖,舊索遺紅未凋敗。
豈知一見已陳跡,江水東流日西邁。
摩挲兩眼三嘆息,悔卻從前比菅芥。
長安賈客君不聞,已索黃金市中賣。
題文瀾閣(乾隆甲辰)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四庫鈔書蕆次第,因之絜矩到南邦。
班傭此實官帑發(fā),盧徑彼殊眾力扛(按唐盧藏用始隱終南山時有意當世人目為隨駕隱士晚乃就徵拜徇權利司馬承楨將還山藏用指終南曰此中大有嘉處楨曰以仆視之仕宦之捷徑耳前辨理四庫全書四分時準各謄錄自備資斧效力五年期滿給子議敘其中人數(shù)眾多不無倖進借此為終南捷徑者既慮有礙選法亦非策勵人才之意是以后次續(xù)繕全書三分飭發(fā)內(nèi)帑銀百馀萬兩覓書手予值繕寫在鈔胥等受值傭書即同和雇而書成又不致濫邀議敘仍于銓政無礙也)。
袞鉞必公慎取舍,淄澠細辨斥蒙厖。
范家天一于斯近,幸也文瀾乃得雙。
⑴ 壬寅秋以四庫全書分弆文淵文溯文源文津四閣者已次第就蕆因思江浙為人文淵藪宜令廣布流傳敕發(fā)內(nèi)帑雇覓書手再繕全書三分安置揚州之文匯金山之文宗及此杭州之文瀾三閣俾東南士子得就近觀摩并有旨令不必靳固準愿鈔寫者鈔寫但不可致錯亂遺失以昭我國家藏書美備教思無窮之至意
戲題馳煙驛(乾隆甲辰)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馳煙驛本寓幽人,隱亦當徵其假真。
吳下富翁樂山水,宧光曾此會嘉賓。
按:朱彝尊明詩綜稱趙宧光字凡夫吳人饒于財卜筑城西寒山之麓淘洗泥沙俾山骨畢露高下泉流凡游于吳者靡不造廬談宴廣為樂方云云宧光托名隱逸而梯巖架壑搆筑精雅甚且倚其貲財廣結交游因以欺世盜名豈可與陶潛司馬承楨之流同日語哉
① 此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吳幅員《臺灣詩鈔》、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
靈鼉擊鼓夜支更,淅淅淋淋一片聲。
南國雄開東海勝,奇峰峭挾怒濤迸。
可憐浩劫成焦土,已轉(zhuǎn)熙春兆太平。
應是名山乞奇策,故教風雨阻行程。
⑴ 編者按:「鼉」,《臺南文化》誤作「鰲」,據(jù)《臺灣文藝叢志》、《臺灣詩鈔》改。
⑵ 作者注:「自竹塹迤北至雞籠各處,大小村廬皆因漳泉分類,焚燒殆盡,新莊尤甚。吳逆戕官,賊營扎住三貂。余膺聘爽鳩,將穿賊窟而往平之。」
萬頃湖光照讀書,四圍碧柳更蕭疏。
平生領略煙波趣,漁弟漁兄共結廬。
依然人境絕塵埃,最好扁舟一溯洄。
七十二峰青到眼,夕陽紅處釣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