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渭父,一作渭卿,自號(hào)谷子。太宗淳化三年進(jìn)士。以學(xué)行為鄉(xiāng)里所稱。甚得張?jiān)伷髦?。累官知滎州。神宗熙寧中致仕。卒年八十七,一作九十。有《孔子弟子傳贊》、《道德?jīng)疏》、《張乖崖語錄》、《谷子》及歌詩雜文。全宋詩
李畋,字渭卿,號(hào)谷子,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進(jìn)士(《宋代蜀文輯存作者考》),授恒寧主簿。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以大理寺丞知泉州惠安縣(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六),遷知榮州。年九十卒。事見《澠水燕談錄》卷七。有歌詩雜文七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李畋集》十卷,均佚。全宋文·卷一八九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閩人,徙興化莆田,字成之。事親至孝。嘗應(yīng)進(jìn)士舉,至輦下會(huì)詔罷去,遇王禹偁留之,言不能貽老母一日憂,禹偁稱嘆。后登真宗咸平元年進(jìn)士第,判福州,以便侍養(yǎng)。全宋文·卷一六六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惠州河源人,徙居增城。字并奭。太宗端拱二年進(jìn)士。召試館職,除校書郎。張泳帥蜀,辟知魏城。運(yùn)米以濟(jì)饑民,發(fā)藥以療疾疫,立鄉(xiāng)校,課農(nóng)桑,俗為之變。真宗咸平中辟知綿竹,卒于官。全宋詩
古成之,字亞奭,或稱紫虛先生(清康熙《羅浮山志》卷五),惠州河源(今屬廣東)人。五代末避地增城(今屬廣東),嘗結(jié)廬羅浮山。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進(jìn)士。淳化三年(九九二),除秘書省校書郎。張?jiān)佒嬷?,辟知魏城。真宗咸平五年(一○○二),再辟綿竹令。卒于官。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三有傳。清光緒間,其裔孫輯成《倡南拾馀詩跡》一卷,并附偽托之降鸞詩。今錄七首。全粵詩·卷二一
古成之,字亞奭,人稱紫虛先生。本惠州河源人,五代末避地寄籍增城。結(jié)廬羅浮山,力學(xué)不倦,淹通群籍。宋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赴禮部試,有司奏以梁灝第一,成之第二。妒者忌嶺南人居其上,暗投啞藥于食,邀成之夜飲。次日臚唱,成之喑不能應(yīng),遂落第,而略無憾色,人服其量。端拱二年(九八九)成進(jìn)士。初授真定府元氏縣尉,改青州益都知縣,為政以惠愛為本。淳化三年(九九二)召試館職,授秘書省校書郎。以張?jiān)佀],出知綿州魏城縣。宋真宗咸平五年(一○○二),知漢州綿竹縣,卒于任。有《古成之集》,已佚。明黃佐《廣州人物傳》卷五、清王駒修康熙二十八年刊《河源縣志》卷六有傳。今存詩七首。全宋文·卷一七二
人物簡介
【介紹】: 名或作惟翰。宋咸平人。學(xué)師田告。嘗得古本《太玄經(jīng)》。真宗咸平中,知滑臺(tái)時(shí),取宋衷、陸績、范望三家訓(xùn)解,別為之注,成《太玄解》十卷。又作《太玄宗旨》兩篇,附于后。全宋文·卷一三九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李慶孫,泉州惠安(今屬福建)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進(jìn)士。官江州推官、水部郎。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四《文苑傳》有傳。全宋文·卷一六八
李慶孫,泉州惠安(今福建惠安)人。有文名,時(shí)人語曰:「洛陽才子安鴻漸,天下文章李慶孫。」咸平元年登進(jìn)士第。景德元年為饒州浮梁縣主簿,上書自陳日能為十賦,帝命中書試之,日晡而成,雖荒淺,帝猶獎(jiǎng)其敏,而擢為南康軍判官。仕至水部郎中。見《宋會(huì)要輯稿》選舉三一之一三,《玉海》卷一一六,元盛如梓《庶齋老學(xué)叢談》卷下,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