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惠達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馮景 朝代:西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魏河間人,字長明。
少與周惠達相友。
魏宣武帝延昌中說蕭寶寅效命朝廷,及寶寅為大都督,以景為功曹參軍。
寶寅將舉兵反,景固諫,不從。
寶寅敗,景以先有諫言得免。
入關后,累官散騎常侍、行臺尚書、加瀛州刺史。
西魏文帝大統(tǒng)初,行涇州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98—546 【介紹】: 西魏京兆武功人,字令綽。
善算術。
宇文泰召為行臺郎中。
周惠達稱其有王佐之才,拜大行臺左丞,參典機密。
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計帳、戶籍之法。
遷大行臺度支尚書,兼司農卿。
又為六條詔書:治身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
令地方官吏不通六條及計帳者不得居官位。
盡其智能,襄助宇文泰。
奉令依《周禮》改官制,未成,積勞成疾而卒。
全后魏文·卷五十五
綽字令綽,武功人。魏侍中則九世孫。文帝召為行臺郎中,除著作佐郎,拜大行臺左丞。文帝時為宇文泰右光祿大夫,封美陽縣子,加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伯,授大行臺度支尚書,領著作,兼司農卿。大統(tǒng)十二年卒。隋開皇初追封邳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09—599 【介紹】: 南朝陳僧。丹陽人,俗姓陶。專攻律學,住揚都奉誠寺。陳宣帝時敕受大律都,僧尼從之受戒者達三千余眾。著有《律義疏》、《羯磨疏》等。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姓陶氏。丹陽人。母齊中書阮韜女。文始在娠。夢梵僧以松枝授之曰。與汝子男。為麈尾。及生。骨氣視他有異。年十五。師寶田寺沙門智成。受具之后。即依奉誠僧辯。學十誦。復歸大明彖公下。通練諸部。梁大同七年。詔于光業(yè)寺。首開律藏。以靈味瓦棺等寺奏請也。時陳郡殷鈞為檀越。聽眾二百。成規(guī)肅然。屬梁季。禍難薦作。乃避地閩中。而僧宗法準皆執(zhí)卷請益。真諦三藏亦同止晉安。故講譯交會。而法門增氣矣。屠沽變業(yè)。漁獵革心。內眾資身之具。于是備焉。逮陳氏有國。徒侶益進。宣帝嘗用兵淮淝。詔僧尼餫饟。以紓民力。文因諫曰。君子以禮義為國。而役及出世逃俗之士。豈禮義哉。且啟敵人覬覦之心。陛下今日寧欲以效宇文之酷乎。宇文之廢滅三寶。是自廢滅也。祚促祿窮。行當見之。乃停罷前詔。尚書令濟陽江總尤忻慕。閱旬日輒造房訪道。隋興憲章頹弛。仍賴文以振勵云。璽書為褒勉。前后州將皆尊仰。年德。脩敬罔怠。柱國武山公郭衍。每躬??妻子。詣寺齋會。請敷暢。負笈來受。動盈千數(shù)。開皇十九年。二月二十日。終。于所住寺。壽九十一。窆寺之南山東壟。直辯律師墓。平生講十誦。八十五遍。大小乘戒心羯磨等。二十馀遍。金光遺教等。各有差。著律義疏十二卷。羯磨疏四卷。菩薩戒疏兩卷。弟子得戒者。三千馀人。得法者則道志法成為拔萃。昔文夢。釣海獲二大魚。心獨異之。以詢建初瓊上人。瓊曰斯吉兆也。后必有二龍。傳公業(yè)者。志才解優(yōu)美。太尉晉王禮敬之。待為家僧。仁壽間。慧日道場釋法論。為文樹碑。以表其墓。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釋智文。
姓陶。
丹陽人。
母齊中書完韜女也。
懷文之始夢睹梵僧。
把松枝而授曰。
爾后誕男與為麈尾。
及文生也卓異恒倫。
志學之年依寶田智成。
以為師傅。
既受具后專講玄津。
以戒足分為五乘。
律檢開成七眾。
豈止通衢生死。
亦乃組轡道場。
義須先精方符佛意。
值奉誠僧辯。
威德冠眾解行高物。
傳業(yè)之盛獨步江表。
推其領袖則大明彖公。
文初依辯學。
后歸彖下。
十誦諸部罔弗通練。
以梁大同七年。
靈味凡官諸寺啟敕。
請文于光業(yè)寺。
首開律藏。
陳郡殷均為之檀越。
故使相趨常聽二百許人。
屬梁末禍難。
乃避地于閩下。
復光嶺表。
時僧宗法準。
知名后進。
皆執(zhí)卷請益。
又與真諦同止晉安。
故得講譯都會交映法門。
邊俗信心于斯風革。
酒家毀其柞器。
漁者焚其罟網。
僧尼什物于是備焉。
有陳馭宇江海廓清。
講授門徒彌繁梁季。
宣帝命旅剋有準淝。
一戰(zhàn)不功千金日喪。
轉輸運力遂倩眾僧。
文深護正法不懼嚴誅。
乃格詞曰。
圣上誠異宇文廢滅三寶。
君子為國必在禮義。
豈宜以勝福田為胥下之役。
非止延敵輕漢。
亦恐致罪尤深。
有敕許焉。
事即停寢。
爾后凡所詳奏莫非允愜。
理眾擯罰咸符時要。
尚書令濟陽江總。
??道造房無爽旬月。
是知學而有祿德必有鄰。
法位宜升眾望悅矣。
大隋革運別降綸言。
既屏僧司憲章律府。
大軍之后荊棘攸生。
十濫六群滋彰江表。
文又案法澄剪。
尋得無聲深。
可謂少壯免白發(fā)之妖。
稊莠絕青田之穢矣。
前后州將。
甫及下車。
皆尊仰年德罕不修敬。
柱國武山公郭衍。
祇敬倍常。
躬攜妻子到寺檀舍。
盛設法齋請敷律題。
抑揚剖析有克壯之姿。
聽侶千馀罔不嗟服。
以開皇十九年二月二十日。
遷于住寺。
春秋九十有一。
即窆寺之南山東壟。
與辯律師墓相望。
自文之據(jù)道也器宇剛物風范肅人。
戒品圓凈處斷明白。
然剖折章句詞省義富。
眾家修撰罕有能出其右者。
又金陵軍火遺燼莫留。
乃誓志葺治惟新舊趾。
講十誦八十五遍。
大小乘戒心羯磨等二十馀遍。
金光遺教等各有差焉。
著律義疏十二卷。
羯磨疏四卷。
菩薩戒疏兩卷。
學門傳貴以為口實。
僧尼從受戒者三千馀人。
學士分講者。
則寶定慧峙慧巘智升慧覺等。
惟道志法成。
雙美竹箭擁徒建業(yè)。
文昔夢泛舟海釣獲二大魚。
心甚異之。
及于東安寺講。
麈尾才振兩峰俱落。
深怪其事。
以詢建初瓊上。
乃曰。
斯告之先見。
必有二龍傳公講者。
其言果矣。
志名解最優(yōu)。
大尉晉王。
家僧禮待。
以仁壽之歲。
志為樹碑內。
慧日道場釋法論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