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書山(?~1775),姓鈕祜祿氏,字英崿。滿洲鑲黃旗人,為禮部侍郎德齡之子。曾任內(nèi)閣中書。清乾隆七年(1742)任巡視臺灣監(jiān)察御史,四月初八到差,留一年。乾隆九年(1744)六月二十日差滿,二十五日卸任,升任吏科掌印給事中。乾隆十二年(1747)四月十六日以巡臺御史任內(nèi),派州、縣輪值供應(yīng),多設(shè)吏胥,為福建巡撫陳大受所劾,詔革職留任。厥后,先后擔(dān)任刑部右侍郎、左部左侍郎等職。乾隆二十六年(1761)還京,署兵部侍郎。乾隆四十年(1775)病卒。〖參考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清耆獻(xiàn)類選編》謂書山于乾隆六年(1741)轉(zhuǎn)刑科給事中,巡視臺灣,八年(1743)轉(zhuǎn)任吏掌印給事中。〗(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陳文騄,字仲英,晚號槁叟,大興籍祁陽人。同治甲戌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安徽候補(bǔ)道。有《養(yǎng)福齋集》。全臺詩
維基陳文騄(1840~1904),陳大受曾孫,字仲英,號壽民,又號南孫,湖南祁陽人。同治九年(1870)舉于鄉(xiāng),十三年(1874)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光緒十年(1884)任金華知府,十四年(1888)調(diào)杭州,丁母憂,服闕。十八年(1892)任臺北知府。十九年(1893)任臺灣道。二十一年(1895)割臺內(nèi)渡,后任安徽太平知府。二十八年(1902)督辦皖北牙釐總局。三十年(1904)卒,年六十五。能詩,著有《養(yǎng)福齋集》。編有《陳氏清勞錄》,內(nèi)有〈陳文肅公年譜〉〖參考:(1)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骸杜_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1年12月增訂再版。(2)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shè)委員會,2004年5月。〗。 乙未割臺時,陳文騄為兵備道,賦示諸將四首,以勵士氣,時人和者頗多。詩見連橫《臺灣詩乘》。又有悲臺灣詩,見陳漢光《臺灣詩錄》。今據(jù)以移錄。(吳福助撰)
陳文騄(1840年—1904年),字仲英,號壽民,湖南祁陽人,中國清朝官員。同治九年(1870年)鄉(xiāng)試中舉人,十三年(1874年)中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十年(1884年)任金華知府,光緒十四年(1888年)調(diào)杭州,因丁憂服闕。光緒十八年(1892年)任臺北府知府。光緒二十年(1894年)奉旨擔(dān)任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割福建臺灣省予日本,故內(nèi)渡中國大陸,任安徽太平府知府。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督辦皖北牙釐總局。光緒三十年(1904年)病卒,享壽六十五。工詩,有《養(yǎng)福齋集》,另編有《陳氏清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