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鄒漢勛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萬嶺千巖繞夜郎,側身南望涕沾裳。
論才海內(nèi)今無幾,覓食盤中事可傷。
天入都夢江影黑,地連?町瘴云黃。
山川苦著鋤荒手,賴有圖經(jīng)補道將。
孤兒已分老瀧阡,亦擬偷閒理舊編。
俯伏季陵甘作猬,伊憂元叔不如錢。
頗思公秫資三徑,卻笑翳?;聨啄?。
羨爾酣歌拓金戟,不應羞殺廣文虔。
似聞說友臨安志,季緒年來肆乙涂。
誰遣不書驢市券,故應難語馬坊奴。
秋風筆挾南盤壯,落日心懸首望孤。
歲歲說歸歸未得,黃金虛牝可長吁叔績纂《貴陽志稿》百馀卷,體例詳正,考據(jù)精博,未及刊板而去。有嫌繁奧而刪裁者,可惜也。)。
早晚吾歸子午山,知君亦擬暮秋還。
定難枉轡經(jīng)巢外,那即權庖大道邊。
著述太勤寧止病,田廬差足且粗閒。
相思不賴魚西上,此后何由慰苦顏。
安徽失守治廬州,復失廬州春已秋。
始悉故人能死事,誰教孤憤起同仇。
幾千弱卒還相食,咫尺諸侯各自謀。
威鳳坐隨梟鳥盡,可憐何補廟堂憂。
子及湘中魏(源。)與何(紹基。),同稱三杰殆無過。
有名亦誤人間用,得死終勝牖下多。
小戴世傳推熟洽,谷梁早作嘆銷磨。
一時知識看歸盡,應有忠魂笑碩薖叔績說《禮》多精確。未冠時已作《谷梁正義》。)
鄒叔績聯(lián) 清 · 曾國藩
對聯(lián)
叔績不生,風云變色;
與岷樵同死,日月增光。
張君好游復好奇,逍遙不受名利羈。
東行泰岱西咸池,凌跨三湘吊九嶷。
繭足不遺蠻與夷,直到吾黔羅甸之邊陲。
紅崖山石如猊獅,紅崖文字如龍夔。
縮本、贗木相離支,懷古徒興三代悲。
何君不畏艱與危,何君不憚熊與羆。
崖懸萬仞身懸絲,陰氣肅肅砭人肌。
捫蘿擗虺右手胝,摹拓豈任庸奴為。
風神號怒山神私,忽躍忽叫交奔馳。
奪其所寶心怨咨,旁人亦道君是癡。
謂以性命博文辭,君方驚定神怡怡。
大呼武侯報以詩,詩所難寫記補之。
柳公、謝公筆淋漓,仿佛如見磨礱斷壁揮毫時。
此圖二丈如披帷,張之老屋氣漫彌。
毒龍猛獸相撐持,金仙蠻鬼雜怒嬉。
日輪月殿云垂圍,大圈小圈光陸離。
云黃海黑風凄其,長畫短畫盤蛟螭。
陰陽萬象供爐錘,觀者揖君相叫噫。
或疑或喜或眥睢,口量手揣心是非。
謂是好古鄒君叔績不及知,可憐甘受世人欺。
吁嗟乎,可憐甘愛世人欺,豈獨石鼓銘文岣嶁碑。
紅巖古跡七首 其一 清末 · 姚華
七言律詩
古跡傳聞詭夏殷,紅巖一石幾紛紜。
字青石赤疑天篆,蘚蝕苔封學咒文。
墨拓盛時書屨縮,灰填劫后石如焚。
《奇觚》考釋猶堪校,舊本珍宜嗣典墳。
注:鄒漢勛叔子遺書《紅崖釋文》云:“右摩崖古刻,在貴州永寧州東六十里紅崖后山諸葛營旁。字大者周尺三四尺,小者尺馀,深五六寸許,行列不整?!壁w之謙撝叔《補寰宇訪碑錄》:是刻俗稱諸葛誓苗碑,新化鄒漢勛釋為殷高宗伐鬼方刻石,獨山莫友芝復辨為三危禹跡,之謙疑是苗民古書云云。諸說紛紜,訖未定也。吳臞翁《黔語》:字若大書深刻者,然迫視之,無斧鑿痕也。好事者架木猱升,以氈蠟拓之。體若篆籀,又似符箓文,而卒不可識云云。天篆,吾鄉(xiāng)語也;凡書跡之不可識者,著以天篆目之。紅巖傳拓,皆按書跡鉤勒,得其周廓而后墨其廓外,常有以苔蘚痕誤為書跡者,故增減時有,間或訛誤,至似道家符箓,誠如《黔語》所云。撫拓既艱,故安順府署乃有別刻,大吏責供,則拓以應之。又故布政司署有縮刻,是咸豐壬子陽湖呂佺孫堯仙所為,凡二刻,一據(jù)張春潭太守本,一據(jù)吳寅邦拔貢本刪,本文亦小異。光緒初,有好事者飭工刷洗苔蘚,以灰填跡外,意便撫拓,遂失其舊,臃腫不堪,并增多草書“虎”字,蓋苗亂甫平時武人為之也。憶其時有提督周達武者,湘人,好書“虎”字。紅崖去安順西百里,提督駐安順,故疑周所為。余得光緒中拓本,嫌其不類,訪之安順人,所述如是。亦古跡一厄也。此跡舊拓難得,況是未填灰時本,更可珍矣。數(shù)函屬鄉(xiāng)人求之,不報。戊午歲暮,乃于廠肆得一整幅,云是潘文勤公家物,亟收而藏之。先是,得嘉魚劉幼丹心源《奇觚室樂石文述》,有《紅崖刻石考釋》,會經(jīng)屢校,文亦小異,而呂縮張本則相與符合,乃定潘本為初訪得時拓矣。
紅巖古跡七首 其三 清末 · 姚華
七言律詩
孫書趙補及潘藏,借校曾參數(shù)刻詳。
萬里巖疆傳故跡,百年孤本過殊鄉(xiāng)。
問奇有客來蓬島,識字無人繼楚狂。
我欲滋多鐫北覆,孫吳神讖亦雕墻。
注:趙撝叔之謙《補寰宇訪碑錄》云:之謙借潘光祿祖蔭所藏原拓本及黔中棗木本、陽湖呂氏縮刻本詳校云云。光祿所藏原拓,疑即余所得本,惟無顯證,不敢遽定耳。余求舊本于鄉(xiāng)人,不得,而遇此于萬里之殊鄉(xiāng),且百年名藏,宜享帚珍之。今年夏間,檢出拓本攝影,門人熊子滌來候,言日本人某以紅崖拓本訪之,因復詢余。喜其巧值,允贈一影本。鄒叔績漢勛,新化人,其遺書有《紅崖碑釋文》。嘉魚劉幼丹心源《樂石文述》復詳之,而以第二篆為“殷”字,云叔子未能審出,其它亦多虛造,譏為講訓故而不諳篆籀之漢學家。然劉據(jù)吳臞翁《黔語》摹本及呂堯仙縮刻吳寅邦本,亦不無訛誤。而潘藏原拓與呂縮張春潭拓悉合,自是較審之本。惜劉搜羅不及,其所釋仍多未確者以此。三國《吳天璽記功碑》,亦稱《天發(fā)神讖碑》,亡火后,有覆本、日黃泥墻本。予擬援例以潘藏原拓覆于蓮花盦墻壁,稱為北本,此非奢愿,當不難償也。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