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陸心源

相關(guān)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四四
孫兆,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人,自言為思邈后。
父用和,官太醫(yī)令,有《孫氏傳家秘寶方》三卷,父子皆以醫(yī)知名,自仁宗朝迄熙寧時,無能出其右者。
嘉祐二年,置校正醫(yī)書于編修院,命與孫奇、高保衡同校正。
又與林億等?!?a target='_blank'>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
嘗為鄆州觀察推官,仁宗不豫,召診脈,官殿中丞;及崩,編管池州。
見林億《內(nèi)經(jīng)素問序》,蘇軾《東坡志林》卷三,《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三,陸心源宋史翼》卷三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高郵人,字君孚。英宗治平二年進士。哲宗元祐初為監(jiān)察御史,多所建明。嘗比蘇軾于王安石,謂其德業(yè)器識不足,不可使輔佐經(jīng)綸,時論譏其失言。歷侍御史、中書舍人,累官天章閣待制知應天府。紹圣間坐劾,累貶果州團練副使,汀州安置。卒年六十二。有《孫公談圃》。
全宋詩
孫升(一○三八~一○九九),字君孚,高郵(今屬江蘇)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清雍正《高郵州志》卷七)。歷盱眙主簿、泰州判官、真定府路安撫司勾當公事。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為監(jiān)察御史(《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五四),遷殿中侍御史,出知濟州。踰年,提點京西刑獄。召為金部員外郎,復拜殿中侍御史,進侍御史,擢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以天章閣待制知應天府。哲宗紹圣初,削職,知房州、歸州,累貶果州團練副使,汀州安置。元符二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六),年六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七有傳。有《春秋傳》若干卷(宋楊時《龜山集》卷二五),已佚。居汀州時與劉延世語時事,延世錄為《孫公談圃》三卷。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九
孫升(一○三八——一○九九),字君孚,高郵軍高郵(今江蘇高郵)人。
治平二年第進士,簽書泰州判官。
哲宗立,為監(jiān)察御史。
朝廷廢新法,頗與其力,遷殿中侍御史。
元祐二年五月,執(zhí)政以其附會梁燾,出知濟州。
踰年,提點京西刑獄,召為金部員外郎,復拜殿中侍御史,進侍御史。
元祐六年,由起居郎擢中書舍人,以天章閣待制知應天府。
紹圣初,被劾削職,知房州、歸州,貶水部員外郎,又貶果州團練副使、汀州安置,卒。
徽宗時名入元祐黨籍。
著有《孫公談圃》三卷(存)及《春秋傳》若干卷。
宋史》卷三四七有傳,參陸心源元祐黨人傳》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4—1114 【介紹】: 宋楚州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人,字文潛,號柯山。神宗熙寧六年進士。哲宗時累官起居舍人,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坐元祐黨籍,徙宣州,謫監(jiān)黃州酒稅,再徙復州?;兆跁r召為太常少卿,又出知潁、汝二州。崇寧初再坐黨籍落職,以曾為蘇軾舉哀行服,貶房州別駕,黃州安置。后得自便,居陳州。工詩賦散文,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作詩務(wù)平淡,效白居易體,樂府學張籍。有《宛丘集》、《明道雜志》、《詩說》等。
全宋詩
張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潛,人稱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生長于楚州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
為詩文服膺蘇軾,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
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授臨淮主簿。
元豐元年(一○七八),為壽安尉。
七年,遷咸平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學錄召試館職,歷秘書丞、著作郎、史館檢討。
元祐末,擢起居舍人。
哲宗親政,以直龍圖閣學士出知潤州,未幾,改宣州。
紹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宮。
四年,坐黨籍落職,謫監(jiān)黃州酒稅。
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監(jiān)復州酒稅。
徽宗即位,起通判黃州,遷知兗州,召為太常少卿,出知潁州、汝州。
崇寧元年(一一○二),因黨論復起,貶房州別駕,黃州安置。
五年,歸淮陰。
大觀二年(一一○八)居陳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
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遺十二卷、續(xù)拾遺一卷),《張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張耒詩,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柯山集》為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緒廣東廣雅書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錄“拾遺”(陸心源輯)、“續(xù)拾遺”為底本。
參校明小草齋鈔本《宛丘先生文集》(簡稱草齋本,藏北京圖書館)、清康熙呂無隱鈔本《宛丘先生文集》(簡稱呂本,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影印舊鈔本《張右史文集》(簡稱叢刊本)、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敝赜』洷尽?a target='_blank'>柯山集》(簡稱田本)等。
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全宋文·卷二七五○
張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潛,號柯山,人稱宛丘先生,楚州淮陰(今屬江蘇淮安)人。少即穎異能文,后得蘇軾兄弟愛重,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熙寧六年中進士,任臨淮主簿等職。元祐初以太學錄召試館職,歷任秘書丞、著作郎、史館檢討。居三館八年,擢起居舍人。紹圣初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坐黨籍落職,徙宣州,謫監(jiān)黃州酒稅?;兆诩次?,歷知兗、潁、汝州。崇寧初復坐黨籍落職,并因為蘇軾舉哀行服,貶房州別駕,黃州安置。五年,得自便,居陳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著有《宛丘集》七十卷(存)、《治風方》一卷。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三、一七,《宋史》卷四四四本傳,邵祖壽《張文潛先生年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謹思,號玉池先生。神宗熙寧三年進士。為大理丞,以獻詩賦擢正字,遷考功郎。以坐元祐黨廢,出守彭門,改汝海,以宮祠罷歸。有《玉池集》。
全宋詩
鄧忠臣,字慎思,一字謹思,長沙(今屬湖南)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元豐四年(一○八一)為開封府界提舉司管勾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三)。五年,為秘書省正字(《宋會要輯稿》職官一八之六)。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權(quán)通判瀛州。六年為秘書省注《晉書》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四六四)。紹圣間入元祐黨籍,出知汝州,以宮祠罷歸。居玉池峰,號玉池先生。徽宗崇寧、大觀間卒(《沅湘詩》卷二○)。有《玉池集》十二卷,已佚。事見《宋詩拾遺》卷九、清范能浚輯補《范忠宣集補編·覆忠宣公謚議》按語?!∴囍页荚?,《同文館唱和詩》十卷中收有與余干、張耒、晁補之等人唱和詩,今據(jù)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錄,與新輯集外詩合編一卷。
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鄧忠臣,字慎思,自號玉池先生,長沙(今湖南長沙)人。
熙寧三年進士。
累官知衡陽縣、大理丞。
元豐四年為開封府界提舉司管勾官,以獻郊祀慶成詩賦擢秘書省正字。
元祐三年通判瀛州,遷考功郎,充注《晉史》官。
崇寧初,權(quán)發(fā)遣汝州。
坐撰范純?nèi)手u議過實,罷為管干南京鴻慶宮,后入元祐黨籍。
著有《玉池集》十二卷。
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三、四○○、四○八、四六四,《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能改齋漫錄》卷一四,《范忠宣公集補編》,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濟南人,字成季,自號樂靜先生。少與晁補之齊名,為蘇軾所知。第進士。以李清臣薦,累官提點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奪官?;兆跁r召為太常少卿。崇寧初,以改元豐敕條,罷主管鴻慶宮,入黨籍中。居閑十五年,寓意書畫。晚知歙州,辭不行。有《樂靜集》。
全宋詩
李昭玘(?
~一一二六),字成季,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
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五),任徐州教授。
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書省正字除校書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五)。
通判潞州,入為秘書丞、開封府推官。
出提點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
徽宗立,召為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
崇寧初,入黨籍,居閑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
欽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
有《樂靜集》三十卷傳世,其中詩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
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李昭玘詩,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陸心源藏抄本(簡稱清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
新輯集外詩,補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五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少與晁補之齊名,為蘇軾所知。元豐二年擢進士第,除徐州教授。用李清臣薦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加秘閣校理。通判潞州,入為開封推官,累官提點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奪官?;兆诹?,召為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為陳次升所論,出知滄州。崇寧初,罷職主管鴻慶宮,遂入黨籍中,閒居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晚知歙州,辭不行。靖康初,復以起居舍人召,已卒。紹興初,追復直徽猷閣。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冀州南宮人。據(jù)說其母失明,翰自抉右眼補之,母目復明如初。太宗淳化中,詔賜粟帛。
全宋詩
王翰,歸安(今浙江湖州)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士。
事見清陸心源光緒《歸安縣志》卷三一。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二○二
張汝舟,毗陵(今江蘇常州)人。
崇寧五年進士。
宣和初為侍御史,靖康中知紹興府。
建炎三年,以朝奉郎直秘閣、知明州,十二月召為中書門下檢正諸房文字。
四年,兼管安撫使,復以直顯謨閣知明州,主管江州太平觀。
紹興元年三月,往池州措置軍務(wù),尋監(jiān)諸軍審計司。
次年十月,妻李清照訟其妄增舉數(shù)入官,有司當以私罪徒,詔除名,柳州編管。
見《嘉泰會稽志》卷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三四、四三、五八,參陸心源《〈癸巳類稿·李易安事輯〉跋》(《儀顧堂題跋》卷一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彥賓?;兆谡途拍赀M士。為簽書川陜節(jié)度判官。高宗紹興初,知寧化縣,累升祠部員外郎。十四年,被劾為萬俟卨腹心,出知邵州。有《學林》。
全宋詩
王觀國,長沙(今屬湖南)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一)。簽書川陜節(jié)度判官。高宗紹興初知汀州寧化縣(《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紹興十四年(一一四四)于知邵州任被劾罷(《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一)。著有《學林》十卷。
全宋文·卷三八○○
王觀國,字彥賓,長沙(今湖南長沙)人。
政和五年登進士第,簽書川陜節(jié)度判官。
紹興中為左承務(wù)郎、知汀州寧化縣。
累升祠部員外郎,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
十四年,御史論其附萬俟卨為腹心,出知邵州。
著有《學林》十卷(存),以詳洽精核稱。
見《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一,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八,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季昭,號履齋。寧宗時曾官侍從。有《履齋示兒編》、《九經(jīng)直音》。
全宋文·卷六五九八
孫奕,字季昭,號履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寧宗時嘗為侍從官。
著有《九經(jīng)直音》十五卷、《履齋示兒編》二十三卷(今皆存)。
參《靜嘉堂秘籍志》卷一引陸心源《明本排字九經(jīng)直音跋》,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為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瑯邪數(shù)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靜之,崇安人。有藍山集。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六
仁字靜之,崇安人。
明初徙濠,尋放還。
有《藍山集》六卷。
(杭世駿《榕陰詩話》:二藍集閩人無知者。
何氏《閩書》:藍仁有《藍山集》,藍智有《藍澗集》。
竹嘗輯入《詩綜》,以為十子之先。
閩中詩派實其昆友倡之,集本合刻。
吳明經(jīng)焯嘗于吳門買得《藍山集》,是洪武時刊,有蔣易、張矩二序,與竹言忽合。
而《藍澗集》究不可購。
徐惟和輯《晉安風雅》時,二藍闕焉,則此集之亡久矣。
陸心源儀顧堂題跋》:《藍山詩集》六卷,明藍仁撰。
前有正統(tǒng)二年丁巳秋八月朔嘉議大夫禮部左侍郎陳璉序,洪武庚辰歲花辰日武夷文學西江吉水倪伯文序,云松樵者張矩序,橘山真逸蔣易序,計詩六百八十馀首。
《藍澗詩集》六卷,明藍智撰,題曰友生程嗣祖奇遠編。
集前有至正壬寅冬戊子進士戶部尚書西夏張昶序,張矩題,蔣易序,計詩五百馀首。
案兩集明正統(tǒng)以后無重刻本,故流傳甚少,乾隆中開四庫館,亦無人進呈,館臣從《永樂大典》抄出著于錄,《藍山集》得詩五百馀首,《藍澗集》得詩三百五十首。
此從明刻原本抄出,《藍山集》多得詩一百五十馀首,《藍澗集》多得詩一百五十馀首,較《大典》本約增三分之一。
近閩中郭兼秋主事重刻二集,不言所據(jù)為何本,前無原序。
核其詩與提要著錄之數(shù)相符,當即《大典》傳抄本也。
藍山集》誤收藍澗詩五十馀首,《籃澗集》誤收藍山詩三十馀首。
永樂大典》本往往有此,此非館臣之誤,乃《永樂大典》纂修諸臣草率之故。
田按;竹稱《藍山》、《藍澗》二集選家誤有參錯,今依明初雕本刊正。
而陸氏《儀顧堂題跋》所謂郭氏新刻《藍山集》誤收藍澗詩五十馀首者,中如《秋山懷友》、《擬貧士》、《宿田家》、《望武夷山》、《宿橘山田家》、《懷蔣先生》、《暮宿田家》、《正月十四日》,《西山感興》、《風雨不已簡我同志》、《暮秋懷鄭居貞》、《西山暮歸》、《暮歸山中》、《云峰秋齋圖》、《高彥敬畫楚江存曉圖》、《贈魏士達》諸詩,竹《詩綜》均錄作藍山詩,正與郭氏本一一相合。
大抵郭氏所據(jù)之《四庫》木與竹所見之本相同。
陸氏所得之本又與竹所謂選家誤有參錯之本相同,各據(jù)所見,紛如聚訟,今亦不能定為誰是誰非也。
惟陸氏本《藍山集》多有倪伯文序,《藍澗集》多有張昶序,又二集詩各多至百五十馀首,此亦足廣異聞耳。
藍山骨格老蒼,藍潤音節(jié)高亮。
二人才力各不相下。
余錄明人之兄弟稱詩者,當以二藍為開先矣。)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