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顧貞觀

相關(guān)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梁溪詩鈔
顧與沐(1580--1646),字木之,號菲齋。無錫人。戊午舉人,官至夔州知府,著有《菲齋詩鈔》。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
顧憲成子。
由舉人官至夔州知府。
編撰《顧端文年譜》。
后由其孫顧涇、曾孫顧貞觀續(xù)成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3—1702 【介紹】: 清江蘇無錫人,字蓀友。以詩古文辭擅名??滴跏四?,以布衣舉博學(xué)鴻儒,試日僅賦一詩而出。授檢討,修《明史》,充日講起居注官。遷右中允,乞歸。工書畫,有《秋水集》。
晚晴簃詩匯·卷四十二
嚴(yán)繩孫,字蓀友,號藕漁,無錫人。諸生??滴跫何凑僭嚥W(xué)鴻詞,授檢討,歷官中允。有《秋水集》。
詞學(xué)圖錄
嚴(yán)繩孫(1623-1702) 字蓀友,號藕漁。無錫人??滴跏四?1679)以布衣被薦試博學(xué)鴻詞,以目疾只賦詩一首,未終卷。清圣祖重其名,取為二等,授檢討。與修《明史》。與朱彝尊、姜宸英有"海內(nèi)三布衣"之稱。工詞,人有攬香于蘭畹之評。有《秋水集》。詞集名《秋水詞》。
清詩別裁集
字蓀友,江南無錫人??滴跫何凑僭嚥W(xué)鴻辭,官翰林院檢討,遷中允。著有《秋水集》?!鹫僭嚾?,以目疾,止成《省耕》八韻詩,已不錄,上素重其名,同授官。
維基
嚴(yán)繩孫(1623年—1702年),字蓀友,又字冬蓀,號秋水,自號藕蕩漁人。
江南無錫縣(今江蘇無錫市)人。
清初學(xué)者。
嚴(yán)繩孫六歲就能寫徑尺大字,其后以詩詞書畫聞名。
他讀書不重強(qiáng)記,但所學(xué)終身不忘。
嚴(yán)繩孫與顧貞觀、秦松齡、安璿等十人創(chuàng)立云門社,時人稱之為“云門十子”。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中博學(xué)鴻詞,授翰林院檢討,參與《明史》編纂工作。
其后,歷任山西鄉(xiāng)試正考官、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授承德郎。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辭官隱歸。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正月卒,享年八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1—1684 【介紹】: 清江南吳江人,字漢槎。
吳兆寬弟。
少有才名,與華亭彭師度、宜興陳維崧有“江左三鳳凰”之號。
順治十四年科場案,無辜遭累,遣戍寧古塔,居二十三年。
友人顧貞觀求明珠子納蘭性德為之緩頰,舊日文友宋德宜、徐乾學(xué)集資納贖,始得放歸,又三年而卒。
有《秋笳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八
吳兆騫,字漢槎,吳江人。順治丁酉舉人。有《秋笳集》。
詞學(xué)圖錄
吳兆騫(163l-1684) 字漢槎。吳江人。少負(fù)才名,吳偉業(yè)將其與陳維崧、彭師度并舉為"江左三鳳凰"。清順治十四年(1657)鄉(xiāng)試中舉,科場案起,為人誣告舞弊。次年在京復(fù)試,除名,流放寧古塔二十馀年,期間結(jié)"七子詩會"。亦工駢文。詞作不多。有《秋笳集》。其詞見《今詞初集》等詞總集。
清詩別裁集
字漢槎,江南吳江人。順治丁酉舉人,以科場事戍塞外。后赦歸,旋卒。著有《秋茄集》?!饾h槎傲岸自負(fù),嘗顧同輩述袁淑語曰:“江東無我,卿當(dāng)獨(dú)秀?!逼洳活櫴姥垠@可知也。乃無辜被累,戍寧古塔,比于蘇武窮荒十九年矣。然緣此,詩歌悲壯,令讀者如相遇于丁零絕塞之間,則嘗人世之奇窮,非正使之為傳人耶?詩可采者多,茲取其尤魁壘者?!饾h槎閱歷,倘以老杜之沉郁頓挫出之,必更有高一格者。此則“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也。然就此體中,他人未能抗行,宜為梅村首肯。
西曹雜詩
兆騫丘樊幼生,菰蘆下士,弱齡有意,總角知名。才愧臨川,蚤擅芙蓉之譽(yù);年同僧孺,即傳芍藥之篇。漢代三君,長其聲價;江東二俊,許以追攀。既而擢秀藝林,含毫鎖院,自慚庸薄,猥簉賢良。江頭艤榜,京尹問孝廉之船;道上鳴鑣,君王命上計之吏。豈知新妝始竟,便嫉揚(yáng)蛾;嘉卉初繁,遽逢鳴鴂。孝子有掇蜂之懼,賢人生市虎之悲。直比朱絲,乃見嫌于曲木;貞如白璧,忽致嘆于緇塵。成是南箕,搆茲北寺。江文通之就吏,傷心謗缺之間;范孟博之拘囚,慷慨棘木之下。夏臺日暗,疇惜賢豪;貫索星高,竟災(zāi)文士。望慈闈于天際,白發(fā)雙悲;憶少婦于樓中,紅顏獨(dú)倚。緘冤情而莫訴,抱幽憤以誰知。嗚咽銀箏,空寄思鄉(xiāng)之調(diào);凄涼石闕,難傳羈客之情。爰寄托于篇章,聊自陳其胸臆。南冠琴曲,泣鐘儀之土風(fēng);西陸蟬聲,庶駱丞之慨詠。詩成雜體,情比四愁云爾。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山東安丘人,字升六,又字升階,號實(shí)庵??滴跞赀M(jìn)士,官至禮部郎中。嗜書,工詩文,詞尤有名。有《珂雪集》、《朝天集》、《黃山紀(jì)游詩》、《珂雪詞》等。(⊙ 《清史列傳》卷七〇)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五
曹貞吉,字迪清,一字升六,號實(shí)庵,安丘人??滴跫壮竭M(jìn)士,歷官禮部郎中。有《實(shí)庵詩略》、《朝天》、《鴻爪》、《黃山紀(jì)游》諸詩。
詞學(xué)圖錄
曹貞吉(1634-1698) 字升六,號實(shí)庵。
山東安丘人。
康熙三年(1664)進(jìn)士,以疾辭官歸里。
與宋琬、王又旦等并稱"金臺十子"。
尤有詞名,為清初重鎮(zhèn),今人以之與納蘭性德、顧貞觀并稱為"京華三絕"。
有《珂雪詩》。
詞集名《珂雪詞》。
清詩別裁集
字升六,山東安丘人。順治庚子舉人,官禮部員外郎。著有《珂雪集》?!鹕糖鹚喂珮O推作者《游黃山詩》,謂此山名作寥寥,向推虞山,今被實(shí)庵壓倒矣。惜未能多見,只存《文殊院》一篇。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劉雷恒,(1623一?)字震修,號易臺,無錫人。
元珍孫,康熙十九年(1680)吳縣貢生。
官常州府訓(xùn)導(dǎo),累擢六安知州。
以文行著稱。
間所交游者皆一時名人。
著有《震修詩文稿》。
顧貞觀等結(jié)成云門詩社。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5—1685 【介紹】: 清滿洲正黃旗人,納喇氏。大學(xué)士明珠子。以避廢太子名改成德,字容若,別號楞伽山人??滴跏迥赀M(jìn)士,授乾清門侍衛(wèi)。詩文均工,尤長于詞。生平淡于榮利,愛才喜客,所與游皆一時名士。集宋元以來諸家經(jīng)解,刻《通志堂九經(jīng)解》。有《通志堂集》。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七
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滿洲旗人??滴醣竭M(jìn)士,官侍衛(wèi)。有《通志堂集》。
詞學(xué)圖錄
納蘭性德(1655-1685) 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初名成德。
滿洲正黃旗人。
清康熙十四年(1675)進(jìn)士。
授三等侍衛(wèi),尋晉一等。
數(shù)隨清圣祖出巡塞外之地。
好結(jié)客,一時文士皆樂與交,與世所稱落落寡合者,如嚴(yán)繩孫、顧貞觀、陳維崧、姜宸英尤相契厚。
工詩,得唐開元、大歷間豐格。
詞尤享名,喜學(xué)北宋。
論者謂其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感人。
譚獻(xiàn)以之與項(xiàng)廷紀(jì)、蔣春霖為清詞三鼎足。
今人以其與曹貞吉、顧貞觀稱"京華三絕"。
有《通志堂集》。
詞集名《納蘭詞》。
清詩別裁集
字容若,遼陽人??滴豕锍筮M(jìn)士,丙辰殿試,官侍衛(wèi)。著有《通志堂集》?!鹗绦l(wèi)生長華閥,淡于榮利,書史友生外,無他好也。詩情飄忽要眇,斷腸人遠(yuǎn),傷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韻語中知之。
通志堂集·序
往者容若病且殆,邀余訣別,泣而言曰:「性德承先生之教,思鉆研古人文字以有成就,今已矣!
生平詩文本不多,隨手揮寫,輒復(fù)散佚,不甚存錄。
辱先生不鄙棄,執(zhí)經(jīng)左右,十有四年,先生語以讀書之要及經(jīng)史諸子百家源流,如行者之得路。
然性喜作詩馀,禁之難止。
今方欲從事古文,不幸遘疾短命,長負(fù)明誨,歿有馀恨。
」余聞其言而痛之,自始卒以及殯阼,臨其喪,哭之必慟。
其葬也,余既為之志,又銘其隧道之石。
余甚悲容若以豪邁挺特之才,勤勤學(xué)問,生長華閥,澹于榮利,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日,黎明騎馬,過余邸舍,講論書史,日暮乃去,至入為侍衛(wèi)而止,其識見高卓,思致英敏,天假之年,所建樹必遠(yuǎn)且大,而甫及三十,奄忽辭世,使千古而下,與顏?zhàn)訙Y、賈太傅并稱。
豈惟忝長一日者有祝予之悲,海內(nèi)士大夫無不聞而流涕,何其酷也!
余里居杜門,檢其詩、詞、古文遺稿太傅公所手授者,及友人秦對巖、顧梁汾所藏,并經(jīng)解、小序,合而梓之,以存梗概,為《通志堂集》,碑志、哀挽之作附于卷后。
嗚呼!
容若之遺文止此,其必傳于后無疑矣。
記其撤瑟之言,宛如昨日,為和淚書而序之。
重光協(xié)洽之歲,昆山友人健庵徐乾學(xué)書。
成容若遺稿·序
始余與成子容若定交,成子年未二十,見其才思敏異,世未有過之者也。使成子得中壽,且遲為天子貴近臣,而舉其所得之歲月肆力于六經(jīng)諸史百家之言,久之浩瀚磅礴,以發(fā)為詩歌、古文詞,吾不知所詣極矣。今也不然。追溯前游,十馀年耳。而此十馀年之中,始則有事廷對,所習(xí)者規(guī)摹先進(jìn),為殿陛敷陳之言。及官侍從,值上巡幸,時時在鉤陳豹尾之間,無事則平旦而入、日晡未退以為常。且觀其意,惴惴有臨履之憂,視凡為近臣者有甚焉。蓋其得從容于學(xué)問之日固已少矣,吾不知成子何以能成就其才若此。抑嘗計之,夫成子雖處貴盛,閒庭蕭寂,外之無掃門望塵之謁,內(nèi)之無裙屐絲管、呼盧秉燭之游。每夙夜寒暑,休沐定省,片晷之暇,游情藝林,而又能擷其英華,匠心獨(dú)至,宜其無所不工也。至于樂府小詞,以為近騷人之遺,尤嘗好為之。故當(dāng)其合作,飄忽要眇,雖列之《花間》《草堂》,左清真而右屯田,亦足以自名其家矣。嗟乎!天之生才,而或奪之年,如賈傅之奇氣卓識,度越今古無論,其次文章之士,若唐王勃之流,藻艷飆馳,一往輒盡,故裴行儉之論有以卜其所止。今成子之作非無長才,而蘊(yùn)藉流逸根乎情性,所謂「人所應(yīng)有,己不必有;人所應(yīng)無,己不必?zé)o」,雖使益充其所至,猶疑非世之所共識賞,而造物厄之,何耶?雖然,脩短天也。夫士亦欲其言之傳耳。今健庵先生已綴輯其遺文而刻之,蓋不徒篤死生之誼也,后世必更有知成子者矣。獨(dú)是余與成子周旋,久于先生之命序是編,其能不泫然而廢讀乎?康熙三十年秋九月,無錫嚴(yán)繩孫題。(錄入:天印山人周沛)
維基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納蘭氏,又稱作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生于北京。滿洲正黃旗人,詞人、學(xué)者。納蘭性德生于臘月,始祖名叫星懇達(dá)爾漢(亦勝根打喇漢、打葉),曾祖父叫金臺石,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為努爾哈赤的福晉(即皇太極生母,皇太極是納蘭性德的舅公)。母愛新覺羅氏,為阿濟(jì)格之女,父親納蘭明珠歷任內(nèi)務(wù)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納蘭性德十七歲進(jìn)太學(xué),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bǔ)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jìn)士出身??滴醯蹛燮洳?,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guān)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wèi)的官職,后晉升為一等侍衛(wèi),多次隨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xué)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滴醵哪晡逶氯栈技辈∪ナ?,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二),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qū)上莊皂甲屯)?!?a target='_blank'>清史稿》有傳。

人物簡介

梁溪詩鈔
顧衡文,字倚平,無錫人。
顧貞觀弟,才名與諸兄捋持,康熙時諸生。
有《清琴詞》一卷。

人物簡介

梁溪詩鈔
顧開陸,字元臣,號復(fù)齋,清無錫人。
顧貞觀仲子,康熙丙戌進(jìn)士。
雍正朝任永寧遵義二知縣。

人物簡介

梁溪詩鈔
華坡,字子山,號天全子,江蘇無錫人。晚隱居坊前鄒莊。工詩,善畫山水及墨菜,第于歲除,仿古人祭詩之例,以脯酒祭其所畫。著有詩集十二卷,華氏文獻(xiàn)集五卷。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無錫人,字子山。
工詩善畫。
顧貞觀、杜詔等結(jié)詩社。
有詩集、《華氏文獻(xiàn)集》。

人物簡介

閨秀詞鈔·卷十
字御蟬,烏程人,長白侍衛(wèi)納蘭成性室,有《選夢詞》。
賭棋山莊詞話
納蘭自序其《沁園春》云:“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zhí)手嗚咽,語多不復(fù)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君圓。
’覺后感賦長調(diào)。
”容若頗多自度曲,所與游皆知名士。
震澤趙函曰:“惠山之陰,有貫華閣者,在群松亂石間,遠(yuǎn)絕塵軌。
容若扈從南來時,嘗與迦陵、梁汾、蓀友信宿其處,舊藏容若繪像及所書閣額,近毀于火,甚可惜也?!?div id="0jbov0o" class='inline' id='people_66481_1_4_comment'>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