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釋鎮(zhèn)端,字守心。姓陳氏,長冶人。生多祥符,鄰里驚異。弱歲自矜,風骨卓然。年十二,依黎城洪福庵惠忍為受業(yè)師。居無何,棄去,登伏牛,禮補陀,既而入代之五臺山。謁二虎禪師,一見契焉,為入室弟子。及還故山,沈王聞而敬之,延住資福禪院,給供甚勤。一日慨然曰:”大丈夫不出家,即當以仁義輔弼明主,澤流遐邇。出家則當精深宗教,徹法底源,闡揚佛祖之道。俾博地凡夫,彈指登圣,以報佛恩,始不愧為男子。顧吾于二者之間,一無所有。沈王雖勤厚,濡滯一方,莫能廣惠方來,終非所志。”于是復棄去,來燕山宛平蘆溝橋東,白茨數(shù)掾,聊為諸方息肩之地,亦額“資?!闭?,示不忘沈王也。又于寺之西南隙,穿大井一,置石漕六。發(fā)愿曰:“論黑白愚智人畜,凡有知者,沾我滴水,食我粒米,同此供養(yǎng),水泉不枯,勝緣無盡。”然賦性嚴冷,不喜阿曲,即豪貴臨門,或不少屈。故施者簡寂,常住荒寒。乃力抱枯澹,歡接來眾,了無倦色。或不堪其憂,端處之泰然,殊不為意。沈王恭妃仰其玄風,遣中貴,易茅茨為金碧。端方暢志,樹功德幢焉。明萬歷二十年冬十二月,預知時至,謂門弟子曰:“我明日行矣,積年勞勤,施者使我成就行門。我去后,無乏方來粥飯,我死猶生也。”至期悠然坐化,僧臘五十七,世壽七十三。門弟子依法阇毗,歸骨南岡塔,奉為初祖。釋達觀為之銘,文詞超邁,具《紫柏遺集》。
人物簡介
王闿運,字壬秋,湘潭人。咸豐丁巳補行壬子舉人,光緒戊申,賜翰林院檢討。有《湘綺樓詩文集》。詞學圖錄
王闿運(1833-1916) 字壬甫,一字壬秋,號湘綺,初名開運。湘潭人。咸豐七年(1857)舉人。肅順欲延之,不就。佐曾國藩戎幕,不稱意,退歸講學。主尊經(jīng)、船山、兩湖書院講席。光緒三十四年(1908)賜檢討,加侍讀。入民國,受聘為國史館館長。治《春秋公羊傳》,又精子學史學。詩與鄧輔綸并稱"王鄧",為湖湘派領袖,宗漢魏六朝,獨步一時。亦工文,散文探賈誼、董仲舒,駢文揖顏延之、庾信。詞希蹤北宋,鄙薄浙派。有《湘綺樓全書》、《湘綺樓詞》。滄海遺珠
王闿運(1833-1916)字壬秋,號湘綺。湖南湘潭人,咸豐七年(1857)舉人。曾入曾國藩幕,屢掌成都尊經(jīng)書院、衡州船山書院、武漢兩湖書院。后授翰林院檢討。著有《王湘綺先生全集》。湘綺樓詩文集
1833.1.19-1916.10.20,字壬秋,又字壬父,號湘綺,世稱湘綺先生。據(jù)王氏族譜記載,其先祖于明代自江西徙居湖南衡陽西鄉(xiāng),居數(shù)世,后于憲宗成化年間遷居湘潭城外。咸豐七年(1857)中舉人,先是結(jié)交了湘中第一人曾國藩,隨后結(jié)交了朝中第一人肅順,再后結(jié)交了川中第一人丁寶楨。不久辭職返歸湖南,隱居衡陽西鄉(xiāng)石門12年(1865-1876),潛心學術(shù)研究,并在石門觀設私塾授徒,夏時濟、曾熙、馬宗霍等皆出其門下。后相繼受聘為成都尊經(jīng)書院主講、長沙思賢講舍主講、衡州船山書院山長、江西大學堂總教習。其中尤以在衡陽船山書院的時間最長,前后長達25年(1891-1915),力倡船山之學,培育了一大批英才,如楊度、夏壽田、蔣嘯青、陳兆奎、程崇信等。清朝末年,官翰林院檢討加侍講銜。民國初年,出任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兼參政之職。逝世后,當時總統(tǒng)黎元洪親作神道碑文,湖南、四川等省均致公祭之文,可見當年享譽之盛。王闿運之學兼包九流而歸于經(jīng)學,崇奉“春秋公羊”之說,被譽為“經(jīng)學大師”、“湘學泰斗”。詩文亦稱天下第一,門生弟子遍布天下。著作非常豐富,曾撰《湘軍志》、《桂陽州志》、《東安縣志》、《衡陽縣志》、《湘潭縣志》等,有《春秋公羊何氏箋》、《古今文尚書箋》、《湘綺樓日記》、《湘綺樓詩文集》、《湘綺樓聯(lián)語》等數(shù)十種。門人輯其詩文為《湘綺樓全集》。
人物簡介
田遨,原名謝庚會,謝天璈, 1918年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是前清進士,由于家學淵源,從小對詩詞書畫廣泛涉獵。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詞研究院副院長,臺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客座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館官員,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詩詞學會顧問,中日俳句交流協(xié)會理事等職務。他一生與書為伍,以筆為業(yè)。近年來作者腿腳不便,于是干脆足不出戶,在他的“紅雨軒”中筆耕不輟。這兩本集大成的著作,是他辛勤耕耘的結(jié)晶和縮影。著有《楊度外傳》,《田遨叢稿》八卷,《寶船與神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