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蘇曼殊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廉泉(1868-1931) 字惠卿,號南湖,又號岫云。
無錫人。
在杭州與上海有別墅皆號"小萬柳堂",遠祖廉希憲為元右丞相,曾在北京釣魚臺構(gòu)別墅,周植柳數(shù)百株,名之"萬柳堂",此蓋襲之,以懷先德也。
杭州小萬柳堂在花港觀魚處,亦名廉莊,后歸蔣國榜,即今之蔣莊也。
27歲中進士。
曾參與"公車上書",結(jié)識孫中山、徐錫麟、蘇曼殊、吳稚暉等。
辛亥后隱居北京潭柘寺(又名岫云寺,廉號本此),歿即葬此。
有名句"夕陽穿樹補花紅"。
  吳芝瑛(1868-1934) 女,字紫英,號萬柳夫人。
桐城縣高甸人。
廉泉妻。
生于桐城派文學家庭,父吳康之(號鞠隱),與吳汝綸為族兄弟,歷任山東惲縣等地知縣,為官期間結(jié)識山東齊河縣知縣無錫人廉仲高,訂兒女婚約。
光緒十一年結(jié)婚,在無錫南門水獺橋居住十二年,后隨丈夫移居北京。
以詩書聞,瘦金書尤佳,慈禧稱賞所書《楞嚴經(jīng)》,特予召見,受兩宮賞賜。
光緒三十三年(1907)盟妹秋瑾被害于紹興古軒亭口,吳方病,即約盟妹徐自華在杭州西泠橋畔買墓地,義葬秋瑾,并手書墓碑"鑒湖女俠秋瑾之墓",旬余撰《秋女士傳》、《秋女士遺事》。
歸上海"小萬柳堂"家中,供奉秋瑾遺像,改堂名"帆影樓"為"悲秋閣"。
袁世凱稱帝,憤然作萬言書,有云:"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無寧日。"
人物簡介
廉泉,(1868.3-1931.10),字惠卿,號南湖,又號岫云、小萬柳居士,無錫城內(nèi)水獺橋人。5歲入學讀書,16歲中秀才,19歲與安徽桐城吳芝瑛結(jié)婚。1894年中舉人。精詩文,善書法,嗜書畫、金石,并以其詩文書畫交游于王公貴人之間。 民國20年,他獨赴北平潭柘寺養(yǎng)病,并因信佛而入寺為僧。同年10月6日,病逝于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安葬于潭柘寺旁,終年63歲。 遺著有《南湖集》、《潭柘集》、《夢還集》、《夢還遺集》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1875-1915.2.25(《麥孟華集》作1875-1916),字孺博,號蛻庵,筆名曼殊、先憂子、傷心人等,廣東順德縣吉佑鄉(xiāng)名關(guān)村人。
1888年入廣州學堂。
1891年入萬木草堂,成為康有為的忠實弟子。
少時與梁啟超齊名,在草堂弟子中有“梁麥”之稱。
1893年與康有為同科中舉。
1895年春與康有為、梁啟超一起進京應試。
梁、麥同寓,時?!跋嗯c規(guī)劃救國政略,并助南海先生奔走國事”。
將訂《馬關(guān)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后,受康有為囑咐,鼓動在京各省舉人上折拒和,參加“公車上書”。
同年夏在康有為創(chuàng)辦的《萬國公報》任撰述和編輯。
1897年與梁啟超、汪康年等創(chuàng)不纏足會于上海,任董事,并為《時務(wù)報》等撰寫文章,主張“尊君權(quán),抑民權(quán)”,意在變光緒帝為有絕對權(quán)力之皇帝。
1898年春與梁啟超等聯(lián)合兩廣、云貴、川陜、浙江等省舉人上書,反對租讓旅大給俄國。
同年3月參加康有為等創(chuàng)立的保國會。
戊戌政變后,逃亡日本,協(xié)助梁啟超創(chuàng)辦《清議報》。
次年代梁主持該報,撰寫320余篇宣揚?;实奈恼?,提倡學習日本維新,增強國力以救亡。
曾代理東京高等大同學校校長。
義和團運動興起時,誣蔑起義群眾為亂民,支持“東南互保”,號召南方督撫鎮(zhèn)壓義和團,起兵勤王,實行南北分治,要求各國合兵迎光緒復位。
《辛丑條約》簽訂后,又為國權(quán)盡失、利源盡奪、無復和平、中國政府充當列強傀儡和奴隸,而感到憂憤不已。
1902年任《新民叢報》撰述,1907年任政聞社常務(wù)員。
1913年在康有為創(chuàng)辦的《不忍》雜志任編輯。
后充任馮國璋幕僚,“相與謀倒袁”。
1915年2月25日死于上海。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梁啟勛, (1876 --1965)字仲策,廣東新會人,梁啟超之弟。
早年在康有為萬木草堂修業(yè)。
1896年在上?!稌r務(wù)報》擔任修改譯稿工作。
1902年入上海震旦學院(今復旦大學),后旅居美國數(shù)年。
1912年任天津《庸言》雜志撰述,翌年任《大中華》雜志撰述。
1914年任北京中國銀行監(jiān)理官,又任幣制局參事。
1928年脫離政界。
1931年執(zhí)教于青島大學。
1933年在交通大學、北京鐵道管理學院任訓育主任。
1938年任職于中國聯(lián)合準備銀行。
北平解放前夕,他為北平地下黨組織做過有益的工作。
1951年7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梁啟勛著有《詞學》二卷、《稼軒詞疏證》六卷、《中國韻文概論》三卷、《曼殊室隨筆》五卷、《海波詞》四卷。
還翻譯過《大社會》,后更名為《社會心理之分析》。
詞學圖錄
梁啟勛(1879-1965) 字仲策。
新會人。
梁啟超長弟。
詞學家。
與夏敬觀、劉毓盤、吳梅、王易、汪東、顧隨、任訥,陳匪石、劉永濟、蔡楨、俞平伯、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趙萬里等并為朱、況一脈。
1893年入廣州萬木草堂,從康有為學。
后赴美國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經(jīng)濟學。
畢業(yè)后返國,先后任交通大學及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訓育主任、中國銀行駐京監(jiān)理官、青島大學教授。
1937年12月出任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外匯局調(diào)查室主任。
著有《詞學》、《詞學銓衡》、《中國韻文概論》、《稼軒詞疏證》六卷、《曼殊室隨筆》五卷等。
并譯有《社會心理之分析》、《世界近世史》等。
一生愛梅,有《海波詞》,為詠梅專著。

人物簡介

簡介
吳芳吉(1896年—1932年),重慶市江津區(qū)德感壩人士,字碧柳,自號白屋吳生,世稱白屋詩人(見《江津縣志》),其才華燦爛奪目,與蘇曼殊的俊逸才華前后輝映,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著名詩人。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劉斯奮,1944年生,廣東中山人。
1967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中文系。
廣東省文聯(lián)第五屆主席,中國文聯(lián)第六屆全委。
著有《陳寅恪晚年詩文及其他》、《蘇曼殊詩箋注》、《黃節(jié)詩選》、《周邦彥詞選》、《姜夔張炎詞選》,編著《唐宋詩詞彩圖辭典》、《嶺南三家詩選》(與周錫?合作)等。
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夕陽芳草》、《秋露危城》、《雞鳴風雨》分別穫廣東省第二、四、六屆魯迅文學獎,第一、二部穫中國作協(xié)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蝠堂詩詞鈔
余髫齡習詩至今,所作大備于是,錄之以存心跡,工拙所不計者。乙酉秋,余弟斯翰試為作評點。因復邀陳永正、梁守中、周錫?諸先生續(xù)評之,以增聲價。數(shù)君與余訂交于總角之年,燈下展讀,得無鴻爪雪泥,白駒過隙之感乎! 斯奮并記于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