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魏清德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魏紹吳 朝代:清末民國初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魏紹吳(1862~1917),字篤生,清竹塹(今新竹)人。
先世自泉州同安遷臺,歷傳三世,均以經(jīng)商為業(yè)。
魏氏幼即好學(xué),惜屢試不中;親喪之后,絕意仕途,不復(fù)以功名為念。
乙未(1895)割臺,避難閩南,每于詩文中述其亂離之苦。
局勢稍定后返臺,設(shè)「啟英軒書塾」于竹塹,教讀之馀,喜吟詠,尤嗜燈謎,竹塹「燈猜」節(jié)慶,常由其主持。
著有《鶴山詩文集》、《虎觀謎存》等〖參考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jù)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2年12月;賴子清《臺灣詩醇》,1935年。
〗。
魏清德、清壬并承家學(xué)。
清德為瀛社第三任社長,著有《滿鮮吟草》、《潤庵吟草》。
清壬為鶴山醫(yī)院院長,著有《鶴山謎學(xué)》。
今魏氏詩作乃據(jù)《臺灣日日新報》、《臺灣詩乘》、《臺灣詩醇》、《臺灣省新竹縣志稿》、《臺灣詩錄》輯錄編校。
(吳福助撰)
謝尊五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dāng)代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謝尊五(1872~1954),又名五美〖編者按:《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登錄為「謝五美」。
〗,字夢春,號靜軒老人,筆名安東夢春。
臺北大稻埕(今臺北市)人,光緒年間生員。
祖先出身將門〖其〈感作〉詩云:「戎戟傳家難遂愿(予先代將門出身故及)」。
〗,居臺北下奎府町(今臺北市長安東路)。
明治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間(1901~1904)任大稻埕公學(xué)校教師,〖參考《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臺灣日日新報》,「島政」欄,公學(xué)近狀,1901年3月12日,第三版;《臺灣日日新報》,「雜事」欄,增補(bǔ)教員,1903年2月25日,第四版。
〗為「瀛社」社員。
大正十四年(1925)曾游燕京,昭和二年(1927)汐止「灘音吟社」成立,任該社西賓,達(dá)九年,課以詩古文辭。
昭和九年(1934)與林清敦、李聲元創(chuàng)蘆洲「鷺洲吟社」,并于昭和十五年(1940)擔(dān)任社長。
昭和十年(1935)四月應(yīng)鄭水龍之邀,擔(dān)任淡水清水街「滬江吟社」顧問,此外,與「大同吟社」、「種竹齋」等詩社亦多有往來。
戰(zhàn)后執(zhí)教于成功中學(xué),民國四十二年(1953)應(yīng)「瀛社」社長魏清德之聘,擔(dān)任該社顧問。
謝氏過世后,門人鄭水龍(云從)于民國四十三年編輯出版其生平詩集,題曰《夢春吟草》,民國九十年(2001)龍文出版社據(jù)此版本排印影印,詩集前有曹升謹(jǐn)、賴子清序文。
今謝氏詩作據(jù)《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臺灣教育》、《詩報》、《瀛海詩集》、《崇圣道德報》及《夢春吟草》等輯錄編校。
(余美玲撰)
胡商彝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dāng)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胡商彝(1873年—1953年),字珍府,云南石屏縣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書法家。
胡商彝是清朝光緒癸卯科進(jìn)士。
歷任直隸任邱縣、宣化縣、天津縣等縣知縣,護(hù)理宣化府知府,候補(bǔ)道。
歷充直隸總督署文案,督練處文案,發(fā)審公所發(fā)審員,肅邸查辦蒙古事宜隨員,考查日本新政及地方自治事宜委員,津浦鐵路裁判員會議新官制及編纂各廳庭權(quán)限職責(zé)章則委員。
中華民國成立后,他署灤州知事,充直隸都督府秘書兼營務(wù)處發(fā)審,記名道尹。
后充政治討論會會員、約法會議議員。
1915年,他任山東政務(wù)廳廳長。
1916年他任察哈爾特別區(qū)的興和道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離開中國大陸到臺灣。
1952年,他曾為魏清德的《潤庵吟草》作序,序文稱: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連橫(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譜名重送,表字天縱、字雅堂,號武公、劍花,別署慕陶、慕真。臺灣省臺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大陸詩草》、《劍花室詩集》等,是臺灣著名愛國詩人和史學(xué)家,被譽(yù)為“臺灣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間(18世紀(jì)初),連橫的七世祖興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滿清統(tǒng)治,故渡海來臺,擇居臺南鄭成功駐兵故地環(huán)境幽雅的寧南坊馬兵營,自此晚輩沿襲祖訓(xùn),誓不侍清,在臺以制糖為業(yè)。先祖連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臺灣文獻(xiàn)叢刊·劍花室詩集
本書(一冊一五二面九一、二○○字)合「大陸詩草」、「寧南詩草」及「劍花室外集」之一、之二而成,連橫撰。作者別號劍花,其里居、閱歷見第六四種「臺灣詩乘」篇。作者嘗于民元至三年暢游大陸,得詩一百二十六首?!缸孕颉褂性疲骸割櫮畲诵懈F數(shù)萬里路、為時幾三載,所見所聞、徵信徵疑,有他人所不能言而言者、所不敢言而言者。孤芳自抱,獨寐寤歌,亦以自寫其志而已』?!笇幠显姴荨埂缸孕颉棺饔诿駠迥晡骱脑ⅲ性疲骸杭滓ㄈ辏┒鄽w自北京,仍居寧南。寧南者,鄭氏東都之一隅也。登高南望,不知涕淚之何從矣。客中無事,爰取篋中詩稿編之,起甲寅冬、訖丙寅(十五年)之夏,凡二百數(shù)十首,名曰「寧南詩草」;志故土也』。作者哲嗣震東先生撰「弁言」指出:其中『自「寧南春望」至「別臺北」凡二百五十四首,為此十三年間(按甲寅至丙寅)之作;丁卯(十六年)自杭州又回臺南,至癸酉(二十二年)離臺赴滬,所作凡二十一首,先生亦親自編入此集中』。合計后補(bǔ)諸詩,共得二百七十五首。又,作者著「雅堂文集」(刊列第二○八種)中另有「寧南詩草序」一篇,可供參讀?!竿饧苟港脱浴挂嘤姓f明:「劍花室外集」之一,「為先生自乙未(清光緒二十一年)割臺以后,至辛亥(宣統(tǒng)三年)游大陸之前青年期之作,凡四百六十五首』;「外集」之二,「為先生癸酉至乙亥(二十四年)晚年之詩,間有缺字或缺句者,蓋先生未完成之作也;凡四十九首』。
大陸詩草·魏序
甲寅冬,連子歸自北京,夜款余關(guān),出所為大陸詩草,以序?qū)儆?;既而別去,重以書相屬。
余于詩非所長,何敢為序?
第念我先民自中華大陸來居茲土,涉重洋、冒危難,披荊斬棘,以辟田廬、宏子姓。
當(dāng)其時,豈暇治文字哉?
其后騷人墨客蟬聯(lián)競起,類皆寄滄洲之逸興,寫鯤海之風(fēng)光,取材不富;欲求如連子行數(shù)萬里路、大暢厥辭者,奚可多覯?
連子涉江、渡河,入燕都,出長城,登陰山;忖其志,豈徒欲以詩鳴哉?
將牢騷滿腹,目之所擊、足之所履,人力舟車之所至,懷古傷時,慨然著為吟詠;道山川美好,不可不惜,歷史興亡、國家民族凌轢隆替,不可不鑒。
故前后百數(shù)十首,義存乎揚(yáng)厲,不嫌其夸;情迫于呼號,不病其激。
而其奔放處,苦心孤詣,務(wù)去陳言,其辭雖騁,其旨實歸。
左太沖、阮嗣宗詠史詠懷之亞也。
連子為人如其詩。
五年前與余訂文字交。
未游大陸,文多于詩;既游之后,詩文益變。
連子南人,名橫,字雅堂,武公其號也。
乙卯春,潤庵魏清德序于臺日報社。
大陸詩草·自序
連橫久居?xùn)|海,郁郁不樂,既病且殆,思欲遠(yuǎn)游大陸,以舒其抑塞憤懣之氣。當(dāng)是時,中華民國初建,悲歌慷慨之士云合霧起,而余亦戾止滬瀆,與當(dāng)世豪杰名士美人相晉接,抵掌譚天下事,縱筆為文,以譏當(dāng)時得失,意氣軒昂,不復(fù)有癃憊之態(tài)。既乃溯江、渡河、入燕都,出大境門至于陰山之麓,載南而東渡黃海,歷遼沈,觀覺羅氏之故墟而吊日俄之戰(zhàn)跡,若有感于東亞興亡之局焉。索居雞林,徘徊塞上,自夏徂冬,復(fù)入京邑。將讀書東觀,以為名山絕業(yè)之計,而老母在堂、少婦在室,馳書促歸,棄之而返。至家,朋輩問訊,輒索詩觀。發(fā)篋視之,計得一百二十有六首,是皆征途逆旅之作,其言不馴。編而次之,名曰「大陸詩草」,所以紀(jì)此游之經(jīng)歷也。 嗟乎!余固不能詩,亦且不忍以詩自囿。顧念此行窮數(shù)萬里路,為時幾三載,所聞所見,徵信徵疑,有他人所不能言而言者、所不敢言而亦言者。孤芳自抱,獨寐寤歌,亦以自寫其志而已!殺青既竟,述其梗概,將以俟后之瞽史。 乙卯仲春,臺南雅堂連橫序于劍花室。
寧南詩草·胡序
寧南為臺灣首善之區(qū)。三百年中,詩文充汗,有其名而無其詩,有其詩而卒少有人焉為之后者,豈以玄海為鴻溝哉?近代卓越如連子,旗鼓騷壇,獨饒著作,其亦可謂三百年文獻(xiàn)中之秀者歟!然而海桑身世,為時屈、為地屈、為名與利屈,則其人品、文品、詩品亦為之一變。有心文獻(xiàn)者,無不為連子惜,并為寧南人惜也。 余與連子為文字交,又同里闬,所以屬望者甚殷。而連子能獨以文豪。且非僅以文豪也,落日神洲,仗劍壯游,其人奇、其氣奇,則其詩亦無之而不奇。甚不可以寧南第二人自命也!連子少主報政,論大事幾二十載,獨介然不為功名富貴動其心;雖歷試諸艱,不挫所守,嗚呼賢矣! 中國革命以來,搶攘昏墊,棘地荊天,出其死力以與五千年史學(xué)相抗衡,噩噩落落、莽莽蒼蒼,為文獻(xiàn)中備一席。其造就豈等凡哉!嗚呼!臺灣之時何如時、地何如地、名何如名?寧南詩草之傳不傳,何待序哉?何待序而始著哉?寸心自足千古,持此以序?qū)幠现?,而寧南之詩為何如矣?丁卯孟諏,臺南胡殿鵬序。
寧南詩草·自序
甲寅冬,余歸自北京,仍居寧南。寧南者,鄭氏東都之一隅也。自吾始祖卜居于是,迨余已七世矣。乙未之后,余家被毀,而余亦飄泊四方,不復(fù)有故里釣游之樂。今更遠(yuǎn)隔重洋,遁跡明圣,山色湖光,徘徊幾席;而落日荒濤,時縈夢寐,登高南望,不知涕淚之何從矣! 客中無事,爰取篋中詩稿編之,起甲寅冬、訖丙寅之夏,凡二百數(shù)十首,名曰「寧南詩草」,志故土也。 嗟乎!寧南雖小,固我延平郡王締造之區(qū)也。王氣銷沈,英風(fēng)未泯,鯤身、鹿耳間,其有唏發(fā)狂歌與余相和答者乎?則余之詩可以興矣! 丙寅仲秋,臺南連橫序于西湖之瑪瑙山莊。
陳槐澤 朝代:清末近現(xiàn)代初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槐澤(1885~?
),字心南,號翕庵(或作翕庵)、秋星,陳薰南為其四弟。
新竹中港人,后隨父遷居臺北松山。
早年與魏清德結(jié)為金蘭契,受其影響,發(fā)憤為詩,工近體,律絕俱佳,為「星社」社員,又繼張純甫之后,接續(xù)松社講習(xí)教職。
戰(zhàn)后,獲聘為松山國民學(xué)校代用教員,任期由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六年止〖同上注?!?。
卒年不詳,著有《翕庵詩集》。
另,陳氏亦善書法,出入歐蘇,晚年酷嗜劉石庵,遒勁中別饒柔潤之趣。
(黃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