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杜育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杜育 西晉 · 摯虞
四言詩
越有杜生,既文且哲。
龍躍潁豫,有聲彰澈。
賴茲三益,如琢如切。
好以義結,友以文會。
豈伊在高,分定傾蓋。
其人如玉,美彼生芻。
鐘鼓匪樂,安用百壺。
老夫灌灌,離群索居。
懷戀結好,心焉悵如。
⑴ ○《類聚》三十一。廣《文選》十?!对娂o》二十三。
杜方叔 魏晉 · 棘嵩
四言詩
爰有良木,結基崇岸。
孤根挺茂,艷此豐干。
晞曜朝陽,接潤辰漢。
如彼芳松,繁華冬粲。(一章)

厥艷伊何,重英累茂。
厥粲伊何,既苗而秀。
綽矣杜生,應期特授。
人以位瞻,而能義富。(二章)

浩浩萬區(qū),悠悠俗網。
變化無際,誰鑒其象。
慎微將來,積著在往。
惟子居之,久而不爽。(三章)

名以實顯,形端景立。
弘之匪他,唯我所執(zhí)。
文莫如人,瞻望弗及。
若在聞一,其殆知十。(四章)

肇允發(fā)縱,履霜之始。
乃自童矇,芳葩桑梓。
鳴鶴在陰,縻爵君子。
羽儀上京,弱冠來仕。(五章)

在動能躍,處靜思默。
既宣厥文,亦茂其德。
韞玉蓬林,亢衡上國。
洪音振朗,暉曜四塞。(六章)

達節(jié)無累,貴彼修身。
不求善己,而務得人。
進替惟意,與時屈申。
萬物云云,飄若埃塵。(七章)

假翼巖阿,束翮景云。
挫銳者易,鮮能解紛。
德之休明,卓焉出群。
豈獨吳起,高謝田文。(八章)

余與吾生,處非先后。
神結傾蓋,情固白首。
推年下交,以文會友。
忠焉之誨,望子善誘。(九章)

積細靡隊,一覆斯崇。
訓致以道,堅冰則終。
雖小必大,無往不隆。
嗟我良朋,敬承清風(十章)

⑴ ○文館詞林百五十七。○逯案。此詩十章。文館詞林于各章下注其一、其二等字。今依《詩紀》例刪之。而分書各章。后仿此。
矯矯駿足,繁纓朱就。
⑴ ○《文選》二十六答內兄希叔詩注。
大法頌 南梁 · 蕭綱
四言詩
皇帝以湛然法身,不舍本誓,神力示現,降應茲土,龍顏日角,參漏重瞳,衡表連珠,文為玉斗。自納麓開基,天地之德已布;封唐啟跡,日月之照先明。百揆之序方舜,九河之導均禹。尚弘事殷之禮,且屈在田之則。自五昴朝飛,告赤文之瑞,其雨七日,受綠色之符,神器有歸,鼎運斯集。焦門厭棄德之君,鮪水發(fā)白旄之陣,然后受皇天之眷命,當四海之樂推。豈假祀蚩尤于沛庭,托河冰于王霸。于時鳳鳳裂序,蒼蒼舛度。乃選五石以補之;坤傾斜,積冰發(fā)坼,乃緯九藪而正之;陰兔兩重,陽鳥三足,乃定王業(yè)以暉之。攝提乖方,孟陬失紀,乃置清臺而辨之。維冠冕于巳頹,綴珩佩于既毀,自憑玉幾,握天鏡,履睿璣而端拱,居巖廊而淵默,于今三十有二載也。是以天德一于上,地數二于下,復朗參辰,不易日月。兩曜如合璧,五精如連珠,禋宗類昊,虔丘禮澤。名行五祀,國被百神。川岳呈祥,風煙效祉。青云千呂,內氣出翼。聽隃山之威鳳,制衣夏之貞筠。陽管葉春,雌鐘應律。上林之課匪疏,相府之占無謬。奏六央于右水,張咸池于洞庭。秉翟動和天之樂,建華宣易俗之奏。協(xié)律有沨沨之序,典樂致雍雍之節(jié)。詩書乃陳,緗縹斯備。蒲輪受伏生之誦,科斗薦魯宅之文。蒸栗殺青,玉牒石記;填委廣內,暉煥麒麟。置臺命兗,法河依岳;建職樹司,區(qū)云祥火。高山容與,赤黻邐迤;色麗文翚,章研織鳥。諫鼓高懸,芻言不棄;肺石通惋,書謗橋板。草名指佞,便辟動朝;獸稱觸罪,奸回放黜。是以龍翔鳳集,河兼海夷,露下若飴,泉浮如醴。桂薪不斧,而丹甑自熟;玉皋詎率,而銀甕斯?jié)M。河光似羅,樹彩成車;氛氳四照,暉麗五色;神明磊落,征祥布濩。金鱗鐵面,貢碧砮砮之厥;航海梯山,奉白環(huán)之使。戴日戴斗,靡不來王;太平大蒙,無思不服。方叔、邵虎之臣,均鼙、應鼓之將,秉龍虎之秘韜,握朱玄之異略,受賑于廟堂之上,揚威于關塞之下。出玉門而直指,度金城而奏策;蕩雜種之殘妖,匡中原之涂炭。北臨地脈,西出天渠,昆夷罷患,夙沙自服。獲犬戎之鹿,懸密須之鼓;藁街有受纓之虜,詔水觀受降之首。四表無塵,六合共貫,皇德隆矣。太平之風,浹乎無外矣。天子內韜無生之至慧,外應體乾之弘跡,將欲改權教,示實道,遣方便之說,導化城之迷,乃端戶神居,吁而言曰,若夫眇夢華胥,怡然姑射,服齊宮于玄扈,想至治于汾陽,輕九鼎于褰裳,視萬乘如脫屣,斯蓋示至公之要道,未臻于出世也。至于藏金玉于川岫,棄琴瑟乎大壑,卑宮菲食,茨堂士階,丹車非巧,鹿裘靡飾,斯蓋示物以儉,亦未階于出世也。解網放禽,穿泉掩胔,起泣辜之澤,行扇暍之慈,推溝之念,有如不足,納隍之心,無忘宿寤,蓋所以示物以為仁,亦未階乎出世也。紫府青丘,陘山漳水,敦河上之道文,悅岐伯之章句,甘泉啟太一之壇,嵩山置奉高之邑,碣石刻羨門之誓,不期(《藝文類聚》作「不夜」。)作交門之歌,斯蓋止愛久齡,事存諸己,篤而為論,彌有未弘。雖獲寵嵷之禪,終墮長生之難;徒階三清之樂,不祛八倒之境。豈若然智慧之炬,照生死之暗,出五陰之聚,升六度之舟,浮眾得之海,踐不至之岸。于是莊嚴國界,建立道場,廣行利益,開闡佛事,驅彼眾生,同躋仁壽,引茲具縛,俱入大乘。九有傾心,十方劃靡;如憑津濟,咸賴歸依。曄乎若朝日之開眾華,霈乎若農夫之遇膏雨。功德之翼已圓,智慧之門必備。以為般若經者,方等大法,峻極靡際,深邃無底?;\萬善乎無相,兆九垓而無邊。譬猶枝川派別,入大海而同味;眾芳雜彩,到須彌而一色??湛詹恢缛缇銜?;不合不散,無去無來。種覺可生,允茲佛母;群典弗逮,是號經王。乃欲震一音,雨法雨,示五眼,引重昏,昭旸紀歲,玄枵次星,夾鐘應乎仲春,甲申在乎吉日,將幸同泰,大轉法輪。茲寺者,我皇之所建立。改大理之署,成伽藍之所,化鐵繩為金沼,變鐵網為香城,照神光于熱沙,起清涼于炎火。千櫨載巕,百栱穹窿;紅壁玄梁,華榱玉砌。三階齊列,四注周流;上玉翼而捫天,飛銀楹而蔽景。虹拖蜿垂,承甍繞榴;蓮抽井倒,冒宇臨窗。彤彤寶塔,既等法華之座;峨峨長表,更同意樂之國。下鑿白銀之塹,傍暉金薄之磚。高門洞啟,不因銅馬之飾;寶殿霞開,無假鳳皇之瑞。金輪燭日,妙臨淄之地下;層臺累駕,邁宛委之空飛。夏宇凝霜,溫室含暖。雕樓之內,滴動而響生;洞扉之里,鷦歸而氣激。幢號摩尼,幡懸金縷;盤徑十丈,鈴圍四斛。舒七寶之交枝,流八功之凈水。地芝侯月,天華逆風;法鼓夜鳴,聲中聞法。瓊枝旦動,葉里成音;妙德陽之宮,麗未央之閫。故銅檐三丈,追嗤并干;玉樓十二,遙恥神仙。譬彼清涼之臺,同符蘭臺之寺;忉利照園之東,帝釋天城之北。故以辛王癸甲,綿蠻???,吁哉其不可狀,鏘鏘旰旰;環(huán)譎雜錯,邈乎春不可名。于是璧日揚精,景云麗色;薰風徐動,淵露微垂。后距屯威,前茅警列;武較星連,鴻鐘吐響。運天宮之法駕,啟天路之威神。百靈扶持,千乘雷動;六虬齊軫,七斗垂暉。云罕乘空,勾陳翼駕;超光躡景,日被天回。金蓋玉舉,豹服鼉鼓,??驪沃若,天馬半漢;緣弓黃駑,象飾魚文。佽飛案節(jié),不勞斬蛟之劍;虎賁夐羽,豈假鳴鳥之射。湛湛奕奕,轔轔赫赫,出乎大通之門。天子降雕輦之貴,行接足之禮,頂拜金山,歸依月面。如聞萬歲之聲,若觀六變之動。于是乃披如來之衣,登獅子之座,均百慮之紛總,憫三請之殷勤,啟真慧之深宗,明度彼之弘教。二諦現空有之津,二智饑權實之底,大乘豁其靡礙,道心究其歸涯。因果之攝,不運而行;真俗莫求,弗動斯到。不以二法,會乎中道;盡佛淵海,入佛法藏。極修妒之妙典,研龍宮之秘法;宣娑婆之奧旨,闡眾圣之微言。正水既沾,邪難自息;慧日普照,毒霜并消。除黑暗于四生,遣無明于三界;巍巍乎若彌樓之在巨海,穆穆乎譬眾星之繞圓月。于時天龍八部,側塞空界,積衣成座,散華至膝。三千化穢土之質,火宅有離苦之期;惡道蒙休,泥犁普息。詵詵學侶,濟濟名僧,皆樂說如辯才,智慧如身子。逾乎青目黑齒,高彼廣膝赤髭;咸符寫瓶之思,并沾染氈之施。如金復冶,似玉更雕;聞所未聞,得未曾得。郁搖動色,請益無倦,百司俱列,簪履相趨。豐豹焜煌,華綬苒弱。謂舍衛(wèi)之集,大林之講,無以過也。將令一一佛性,逢了因而俱出;一一佛土,咸遣二而除三。比夫歌南風,尚黃老,臨辟雍,講孔宅,幺么安足而語哉。距于三月甲辰,法席圓滿;如來放大光明,現希有事。雄雄吐色,珠火非儔;瞳瞳上映,丹紫競發(fā)。榮河恥其祥潤,汾陰聘其暉影。掩入殿之紫云,奪鴻門之妙氣。昔法華初唱,毫照普林;般若聿宣,通身盡笑。王城之瑞,千載更逢。豈非圣主,同諸佛身,降茲妙相,等諸佛力,若符契焉。猶秉淵默之謙虛,弘懔焉之至誡,為而不宰,推而勿居,以百姓之心為心,非關諸己,荷負益倦,攝受四生。皇太子臣綱,視膳東廂,親承大法,以為西巡東狩,贊頌以興,柴山望祀,詠歌斯作。況頂開而受露,鞠躬而聞道。敢述盛德之形容,以為頌曰:
玉牒悠瓊,青史綿長;
道洽五勝,風殊百王。
商丘命填,姬水開璜;
河澄待圣,海謐期皇。
方天譬地,功歸有梁。
垂拱南面,克己巖廊。
權輿教義,制造衣裳;
九韶革響,六樂改張。
儀鳳婉婉,擊石鏘鏘;
廣修璧水,洞啟膠庠。
輕軺征聘,旌帛搜揚;
蘭臺且富,廣內斯藏。
蕓香蘭馥,綠字摛章;
文功既被,武跡斯彰。
題雕臆鏤,舌紫支黃;
南街請質,北闕來王。
飛旌集翰,勒跡書狼;
銀車引附,黑節(jié)招荒。
文同海截,化普龍鄉(xiāng);
西逾月窟,東漸扶桑。
卑宮類禹,解網如湯;
衢室納異,明臺引良。
善旌弗卷,諫鼓其鏜;
萬符集祉,百神啟祥。
黑丹吐潤,朱草舒芳;
珠懷鏡像,星含喜光。
液池下鶴,高梧集鳳;
赤熊旦繞,素雉朝翔。
觀玉伯友,訪道西王;
游經建木,巡指盛唐。
終非運出,豈曰津梁,我有無礙,共向圓常。
玉鑾徐動,金輪曉莊;
紫虬翼轪,綠驥騰驤。
虎文駐蹕,龍驂啟行;
闌干玉馬,照曜天狼。
玄旄映日,翠鳳晞陽;
前飛格澤,后擁陸梁。
風移霆埽,參差焜煌;
峨峨寶座,郁郁名香。
法徒學侶,塵沙堵墻,慈云吐澤,法雨垂涼,三密不限,四辯難量,猶茲海寶,譬彼山王,慧流總被,藥木開芒;
佛日出世,同遣惑霜。
帝釋歌詠,幽祇贊揚;
空華競下,天琴自張。
山含影色,地入毫光;
非煙繞氣,陸藕開房。
澤普三界,恩均八方;
巍巍堂堂,為舟為航。
伊臣稽首,萬壽無疆。
⑴ 《廣弘明集》二十,《藝文類聚》七十六。
茶中雜詠 其三 茶筍(870年) 唐 · 皮日休
五言律詩
案《周禮》,酒正之職,辨四飲之物,其三曰漿。又漿人之職,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入于酒府。鄭司農云:「以水和酒也,蓋當時人率以酒醴為飲,謂乎六漿。酒之醨者也,何得姬公制?」《爾雅》云:「槚,苦茶,即不擷而飲之?!关M圣人純于用乎?抑草木之濟人,取舍有時也。自周已降,及于國朝茶事,竟陵子陸季疵言之詳矣。然季疵以前,稱茗飲者必渾以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季疵之始為經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俾飲之者除痟而去癘,雖疾醫(yī)之不若也。其為利也,于人豈小哉!余始得季疵書,以為備矣,后又獲其〈顧渚山記〉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溫從云、武威段磶之,各補茶事十數節(jié),并存于方冊。茶之事,由周至于今,竟無纖遺矣。昔晉杜育有《荈賦》,季疵有《茶歌》,余缺然于懷者,謂有其具而不形于詩,亦季疵之馀恨也,遂為十詠,寄天隨子。
袖然三五寸,生必依巖洞。
寒恐結紅鉛,暖疑銷紫汞。
圓如玉軸光,脆似瓊英凍。
每為遇之疏,南山掛幽夢。
茶中雜詠 其六 茶灶(870年) 唐 · 皮日休
五言律詩
案《周禮》,酒正之職,辨四飲之物,其三曰漿。又漿人之職,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入于酒府。鄭司農云:「以水和酒也,蓋當時人率以酒醴為飲,謂乎六漿。酒之醨者也,何得姬公制?」《爾雅》云:「槚,苦茶,即不擷而飲之。」豈圣人純于用乎?抑草木之濟人,取舍有時也。自周已降,及于國朝茶事,竟陵子陸季疵言之詳矣。然季疵以前,稱茗飲者必渾以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季疵之始為經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俾飲之者除痟而去癘,雖疾醫(yī)之不若也。其為利也,于人豈小哉!余始得季疵書,以為備矣,后又獲其〈顧渚山記〉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溫從云、武威段磶之,各補茶事十數節(jié),并存于方冊。茶之事,由周至于今,竟無纖遺矣。昔晉杜育有《荈賦》,季疵有《茶歌》,余缺然于懷者,謂有其具而不形于詩,亦季疵之馀恨也,遂為十詠,寄天隨子。
南山茶事動,灶起巖根傍。
水煮石發(fā)氣,薪然杉脂香。
青瓊蒸后凝,綠髓炊來光。
如何重辛苦,一一輸膏粱。
茶中雜詠 其八 茶鼎(870年) 唐 · 皮日休
五言律詩
案《周禮》,酒正之職,辨四飲之物,其三曰漿。又漿人之職,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入于酒府。鄭司農云:「以水和酒也,蓋當時人率以酒醴為飲,謂乎六漿。酒之醨者也,何得姬公制?」《爾雅》云:「槚,苦茶,即不擷而飲之?!关M圣人純于用乎?抑草木之濟人,取舍有時也。自周已降,及于國朝茶事,竟陵子陸季疵言之詳矣。然季疵以前,稱茗飲者必渾以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季疵之始為經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俾飲之者除痟而去癘,雖疾醫(yī)之不若也。其為利也,于人豈小哉!余始得季疵書,以為備矣,后又獲其〈顧渚山記〉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溫從云、武威段磶之,各補茶事十數節(jié),并存于方冊。茶之事,由周至于今,竟無纖遺矣。昔晉杜育有《荈賦》,季疵有《茶歌》,余缺然于懷者,謂有其具而不形于詩,亦季疵之馀恨也,遂為十詠,寄天隨子。
龍舒有良匠,鑄此佳樣成。
立作菌蠢勢,煎為潺湲聲。
草堂暮云陰,松窗殘雪明。
此時勺復茗,野語知逾清。
案《周禮》,酒正之職,辨四飲之物,其三曰漿。又漿人之職,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入于酒府。鄭司農云:「以水和酒也,蓋當時人率以酒醴為飲,謂乎六漿。酒之醨者也,何得姬公制?」《爾雅》云:「槚,苦茶,即不擷而飲之?!关M圣人純于用乎?抑草木之濟人,取舍有時也。自周已降,及于國朝茶事,竟陵子陸季疵言之詳矣。然季疵以前,稱茗飲者必渾以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季疵之始為經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俾飲之者除痟而去癘,雖疾醫(yī)之不若也。其為利也,于人豈小哉!余始得季疵書,以為備矣,后又獲其〈顧渚山記〉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溫從云、武威段磶之,各補茶事十數節(jié),并存于方冊。茶之事,由周至于今,竟無纖遺矣。昔晉杜育有《荈賦》,季疵有《茶歌》,余缺然于懷者,謂有其具而不形于詩,亦季疵之馀恨也,遂為十詠,寄天隨子。
閑尋堯氏山,遂入深深塢。
種荈已成園,栽葭寧記畝。
石洼泉似掬,巖罅云如縷。
好是夏初時,白花滿煙雨(《茶經》云:“其花白如薔薇。”)。
案《周禮》,酒正之職,辨四飲之物,其三曰漿。又漿人之職,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入于酒府。鄭司農云:「以水和酒也,蓋當時人率以酒醴為飲,謂乎六漿。酒之醨者也,何得姬公制?」《爾雅》云:「槚,苦茶,即不擷而飲之。」豈圣人純于用乎?抑草木之濟人,取舍有時也。自周已降,及于國朝茶事,竟陵子陸季疵言之詳矣。然季疵以前,稱茗飲者必渾以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季疵之始為經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俾飲之者除痟而去癘,雖疾醫(yī)之不若也。其為利也,于人豈小哉!余始得季疵書,以為備矣,后又獲其〈顧渚山記〉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溫從云、武威段磶之,各補茶事十數節(jié),并存于方冊。茶之事,由周至于今,竟無纖遺矣。昔晉杜育有《荈賦》,季疵有《茶歌》,余缺然于懷者,謂有其具而不形于詩,亦季疵之馀恨也,遂為十詠,寄天隨子。
生于顧渚山,老在漫石塢。
語氣為茶荈,衣香是煙霧。
庭從??子遮,果任獳師虜。
日晚相笑歸,腰間佩輕蔞。
⑴ 一作??,九字反,其木如玉色,渚人以為杖
案《周禮》,酒正之職,辨四飲之物,其三曰漿。又漿人之職,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入于酒府。鄭司農云:「以水和酒也,蓋當時人率以酒醴為飲,謂乎六漿。酒之醨者也,何得姬公制?」《爾雅》云:「槚,苦茶,即不擷而飲之?!关M圣人純于用乎?抑草木之濟人,取舍有時也。自周已降,及于國朝茶事,竟陵子陸季疵言之詳矣。然季疵以前,稱茗飲者必渾以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季疵之始為經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俾飲之者除痟而去癘,雖疾醫(yī)之不若也。其為利也,于人豈小哉!余始得季疵書,以為備矣,后又獲其〈顧渚山記〉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溫從云、武威段磶之,各補茶事十數節(jié),并存于方冊。茶之事,由周至于今,竟無纖遺矣。昔晉杜育有《荈賦》,季疵有《茶歌》,余缺然于懷者,謂有其具而不形于詩,亦季疵之馀恨也,遂為十詠,寄天隨子。
筤篣曉攜去,驀個山桑塢。
開時送紫茗,負處沾清露。
歇把傍云泉,歸將掛煙樹。
滿此是生涯,黃金何足數。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