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武公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簡介
宋戴公(?-前766年),子姓,宋氏,名白,宋哀公之子,周朝時期諸侯國宋國第十一任國君,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宋戴公在位期間,由正考父輔佐。
周平王五年(公元前766年),宋戴公去世,謚號戴。
宋戴公死后,其嫡子宋武公繼位,其支子公子撝為宋國大夫,他的兒子便以祖父的謚號“戴”為氏,宋戴公被奉為戴姓的始祖。
耏班 朝代:春秋宋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春秋時宋國人。
宋武公時,鄋瞞攻宋,司徒皇父率兵御之,耏班駕皇父戰(zhàn)車,擊敗鄋瞞,虜長狄緣斯,皇父及其兩子均戰(zhàn)死。
武公乃將城門賞耏班,使其征城門稅,稱為耏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729 【介紹】: 春秋時宋國國君,名力。
武公子。
病將死,以父死子繼,兄死弟及為天下通義,不立太子與夷,囑立其弟和(穆公)。
在位十九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5—589 【介紹】: 南朝陳僧。義興陽羨人,俗姓周。年十八,于朱方竹林寺出家,尋住甘露鼓寺。受具后,從師受十誦律,又習(xí)《成實(shí)論》。南朝梁末避亂至南徐。南朝陳武帝永定間住白馬寺,講授經(jīng)論,學(xué)徒云集。陳文帝天嘉中,請講于湘宮寺。陳后主為太子時,深加敬仰,即位后,累轉(zhuǎn)京邑大僧正。陳亡后卒。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其先汝南周氏。后避地江左。今為義興陽羨人。祖韶。齊殿中將軍。父覆。梁長水校尉。暅幼通六經(jīng)大義。年十八。乃喟然嘆曰。服膺周孔。以仁義為先。歸心黃老。以虛無為貴。然而往來生死。出入塵勞。乃域內(nèi)之累。非世外之道也。既而夢塔五層。華麗峻特。禮拜祈愿。升陟其巔。俄坐相輪上。不勝其樂。于是依朱方竹林寺詡法師出家。受十戒。尋屆都。住甘露鼓寺。進(jìn)具。受靜眾峰師十誦律。學(xué)龍光綽師成實(shí)論。自綽師遷化。更采毗曇八犍度于馀師。蓋欲悉餐雋永。盡掇菁華也。又研覃成實(shí)于龍光大僧正舒法師。及舒歿。以統(tǒng)緒見托。而受其遺囑焉。 會梁祚告終。京寺殘蕩。陳祖歷試朱方。乃杖錫南旋。尤承欽挹。既而侯公嗣牧此州。虛心歸命。禮莫尚焉。 永定三年。復(fù)出都。止白馬寺。涅槃成實(shí)。經(jīng)論迭講。學(xué)者重跰。不憚千里。法筵之盛。莫之尚。 天嘉二年。沙門寶持等。二百七十人。請于湘宮寺弘演。 大建四年。宣帝詔徙東安。后主在東宮。屢命義集。而素仰材辨。及御宸極。簡注斯甚。至德元年。詔為京邑大僧都。四年升大僧正。天下混一。仍歸開導(dǎo)朱方。開皇九年七月十日。卒于中寺。壽七十五。其月二十八日。窆鐘山。 方陳氏之盛。每歲夏中廟祀。必詔暅于樂游苑。發(fā)涅槃大品。以嚴(yán)冥福。而鳳節(jié)龍旂。翠旌孔蓋。映蔽神座。或于食后。少假寐。輒夢。朱衣人謂之曰。法師好起矣。 領(lǐng)軍將軍任忠。性好獵。一日庖饔發(fā)光。忠憂懼。夜夢人曰。子無憂懼。但可請東安講也。 弟子智瑜等。樹碑墓上。菩薩戒弟子。著作郎瑯耶王胄制文。
續(xù)高僧傳·卷第九 義解篇五
釋慧暅。
姓周氏。
其先家本汝南。
漢末分崩避地江左。
小震是宅多歷年世。
今為義興陽羨人也。
祖韶齊殿中將軍。
父覆梁長水校尉。
并偃仰衡門不求聞達(dá)。
優(yōu)游卒歲易農(nóng)而仕。
暅穎悟冥來挺操童幼。
鉆求六經(jīng)略通大義蓋家教之常習(xí)非其好也。
年十八乃喟然嘆曰。
服膺周孔。
以仁義為先。
歸心黃老。
以虛無為貴。
而往來生死出入塵勞。
乃域中之累業(yè)非出世之要道也。
既發(fā)希有之志。
仍感非常之應(yīng)。
夢見一塔累級五層。
畫釆莊嚴(yán)迢然峻峙。
因而禮拜愿升此塔。
少選之頃俄上相輪。
當(dāng)時身心快樂未曾有也。
于是將游京邑。
途次朱方。
遇竹林寺詡法師。
雅相嗟賞。
乃依止出家為十戒和上。
尋出都住甘露鼓寺。
進(jìn)具已后從靜眾峰師受十誦律。
又聽龍光綽師成實(shí)。
自綽化往更采眾師。
屬意毗曇并八揵度。
將欲并游秘奧盡掇菁華。
還從龍光學(xué)士大僧都舒法師研精成論。
及舒物故親受遺囑。
值梁室版蕩京寺荒殘。
乃裂裳杖錫來止南徐。
寔報地恩兼修法事。
陳武在田朱方歷試。
夙承高譽(yù)雅相欽重。
司空侯公次牧此州。
虛心頂戴。
永定三年侯公入輔。
乃請出都。
于白馬寺講涅槃經(jīng)及成實(shí)論。
學(xué)徒云結(jié)不遠(yuǎn)千里。
揮汗鼓袂風(fēng)雨生焉。
法筵之盛莫或斯擬。
天嘉二年學(xué)士寶持等二百七十人。
請講于湘宮寺。
太建四年。
宣帝敕請徙講東安。
后主昔在春坊。
亟經(jīng)義集曾屬。
才辯雄遠(yuǎn)特所溢心及嗣寶位深惟敬仰。
至德元年。
下詔為京邑大僧都。
四年轉(zhuǎn)大僧正。
及天下混一來止徐方。
緣會敷弘無替時序。
以開皇九年七月十日遷于中寺。
春秋七十有五。
其月二十八日。
窆于鐘山之巖。
惟暅行業(yè)清高靈祇向應(yīng)。
神通感召不可思也。
昔在陳朝。
每年夏中常請于樂游苑。
為陳氏七祖及楊都六廟諸神。
發(fā)涅槃大品經(jīng)。
并延神坐俱在講筵。
所以翠旌孔蓋羽服霓裳。
交亂人物驚神眩目。
而往來迎送必降云雨。
冥期無爽十有馀載。
常于食后講前假寐偃息。
及講時將至。
輒見朱衣人。
喚曰。
法師好起也。
陳領(lǐng)軍將軍任忠。
少為將帥。
雅好畋游。
然宿植勝因。
善機(jī)將發(fā)。
庖廚饔餼悉放奇光。
睹而怪之。
竊懷憂懼。
夜夢異人來謂己曰。
如請東安講。
則所見必當(dāng)無憂。
既而覺悟。
歡喜踴躍。
罝罦矰繳一時焚燼。
仍屈兩夏。
于府講說。
因此懺悔承持二經(jīng)受不殺戒。
故靈跡寔繁未陳萬一。
凡講成實(shí)玄義六十三遍。
論文十五遍。
涅槃大品各二十馀遍。
五十許年法事相接。
自馀眾部略而不載。
菩薩戒弟子司空吳明徹等。
公侯將相貴游朝士數(shù)千馀人。
難以勝記。
弟子智瑜等。
以音儀永謝馀論將空非彼豐碑無陳聲實(shí)。
乃勒銘于寺中。
菩薩戒弟子著作郎瑯琊王胄制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7—908 【介紹】: 唐河中虞鄉(xiāng)人,字表圣,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懿宗咸通十年登進(jìn)士第。盧攜知政事,召為禮部員外郎。僖宗次鳳翔,召圖知制詔,尋拜中書舍人。昭宗龍紀(jì)初,復(fù)召拜舍人,以疾辭。乾寧中,又以戶部侍郎征,數(shù)日乞還。隱中條山王官谷,作文以伸志。晚年為文,尤事放達(dá)。后梁代唐,聞哀帝被殺,絕食而卒。有《二十四詩品》(有云非圖所撰)及詩集、文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7—908 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
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故又自稱“泗水司空氏”、“泗水司空圖”;然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xiāng)(今山西永濟(jì)東),應(yīng)為虞鄉(xiāng)人。
懿宗咸通十年(869)登進(jìn)士第,僖宗乾符三年(876)曾入宣歙觀察使王凝幕,復(fù)召為殿中侍御史,因赴闕遲留,責(zé)授光祿寺主簿。
乾符六年為禮部員外郎。
廣明元年(880)黃巢軍入長安,僖宗奔蜀,圖不克從,乃退還河中。
光啟元年(885)三月,僖宗自蜀還,次鳳翔,召圖知制誥,尋拜中書舍人;僖宗至寶雞,圖又還河中。
昭宗即位,復(fù)召圖為舍人,未幾以疾辭,居華陰。
后兩度見征,兩度還山,曾居淅上,終歸中條山王官谷。
朱溫篡唐,召圖為禮部尚書,不起;翌年聞哀帝被弒,乃不食而卒。
生平事跡散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八。
圖曾自編其集為《一鳴集》,其嗣子司空荷亦曾編輯其集為30卷。
今存《司空表圣文集》10卷、《司空表圣詩集》5卷。
全唐詩》編司空圖詩為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收詩4首,斷句2。
宋蘇軾謂司空圖“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fēng)”(《書黃子思詩集后》)。
而明人胡震亨謂圖詩“篇法未甚諳,每每意不貫浹,如爐金欠火未融”(《唐音癸簽》卷八)。
司空圖之主要成就在詩論,有《與李生論詩書》、《與王駕評詩書》、《與極浦書》等論詩名篇,而以《二十四詩品》最為著名。
近年陳尚君、汪涌豪撰《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辨?zhèn)巍芬晃模云錇槊魅藗巫?,引起熱烈討論,尚無定論。
唐詩匯評
司空圖(837-908),字表圣,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鄉(xiāng)(今山西永濟(jì))人。咸通十年(869),登進(jìn)士第,為宣歙觀察使王凝慕僚。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闕返留,貶授光祿寺主簿分司東都,與舊相盧攜游。攜復(fù)相,召為禮部員外郎,遷郎中。僖宗幸蜀,圖扈從不及,還河中。僖宗還京,召知制誥,拜中書舍人。后歸隱。初居華陰,后居中條山王官谷。眧宗朝,累以諫議大夫、兵部侍郎等召,辭疚不赴。唐亡之明年,不食而卒。有《一鳴集》三十卷,已佚。后人輯有《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司空表圣詩集》五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三卷,中有鄭谷詩羼入。
詞學(xué)圖錄
司空圖(837-908) 字表圣,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今永濟(jì)西)人。有《詩品》、《司空表圣文集》,存詞23首。
全唐詩補(bǔ)逸
司空圖字表圣,河中虞鄉(xiāng)人。登咸通十年進(jìn)士第,后梁太祖開平二年卒,年七十二(據(jù)兩《唐書》本傳)。補(bǔ)詩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七
圖字表圣。河中虞鄉(xiāng)人。咸通十年進(jìn)士。乾寧中累遷戶部侍郎。乞還山。昭宗在華陰。徵拜兵部侍郎。不赴。朱全忠篡國。召為禮部尚書。不起。聞哀帝弒。不食卒。年七十二。

作品評論

北夢瑣言
(王凝)知舉日、司空一捷,列第四人登科。同年訝其名姓甚暗,成事太速,有鄙薄者,號為“司徒空”?,樼鹬写苏f,因召一榜門生開筵,宣告子眾曰:“某叨忝文柄,今年榜帖,全為司空先輩一人而已?!庇墒锹暡梢嬲?。
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
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fēng)。其論詩曰:“梅止于酸,鹽止于咸,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鄙w自列其詩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恨當(dāng)時不識其妙。予三復(fù)其言而悲之。
《王直方詩話》
司空表圣自論其詩,以為得味外意,如“綠樹連村喑,黃花入麥稀”,此句最善。又云“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吾嘗獨(dú)游五老峰白鶴觀,松陰滿庭,不見一人,惟聞琴聲之音,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儉而僧態(tài)。若子美詩云:“暗飛螢自照,水宿咚相呼”、“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則才力富健,過表圣遠(yuǎn)甚。
唐才子傳
(司空圖)性苦吟,舉筆緣興,幾千萬篇。內(nèi)致于繩檢之外,豫置冢棺,遇勝日,引客坐壙中,陚詩酌酒,沾醉高肷。
升庵詩話
司空圖論詩,胡致堂評其清節(jié)高致,為晚唐第一流人物,信矣。
唐音癸簽
司空表圣自評其集,“撐霆裂月,劼作者之肝脾”,夸負(fù)不淺。此公氣體,不類衰未,似篇法未甚諳,每每意不貫浹,如爐金欠火未融。
詩筏
晚唐惟司空圖善論詩……但其自為詩,亦未脫晚唐習(xí)氣,時輒自譽(yù)云:“千變?nèi)f狀、不知所以神而自神?!币痔^矣。余于圖所自摘警句之中,獨(dú)賞其五言春詩“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時天”,又“雨微吟思足,花落夢無聊”,山中詩“川明虹照雨,樹密鳥沖人”,喪亂詩“驊騮思故主,鸚鵡失佳人”,美人詩“晚妝留拜月,春睡更生香”;七言則“得劍乍如添健仆,亡書久似憶良朋”,又“逃難人多分隙地,故生鹿大出寒林”,數(shù)聯(lián)而已。
圍爐詩話
司空圖佳句,大有高致,又甚細(xì)密。
一瓢詩話
司空表圣《詩品》二十四則,無一毫剩義,學(xué)詩不可不熟讀深思。余選《全唐正雅集》,所以將此二十四則列之于首。
《大歷詩略》
司空文明詩亦以情勝,真到處句盧允抒可云魯衛(wèi)。
石洲詩話
司空表圣在晚唐中,卓然自命,且論詩亦入超詣。而其所自作,全無高韻,與其評詩之語,竟不相似。此誠不可解。《二十四品》真有妙悟,而其自編《一鳴集》所謂“撐霆裂月”者,競不知何在也。
《中晚唐詩主客圖》
表圣詩,格韻清妙,與水部有神骨之肖。但遺文散失,五律才有二十首,稍汰之,僅得九篇。其他古體十首,七律十八首,五七言絕句三百馀首,多寡乃爾不倫,固知表圣五言詩尚多。其散見于他書者,如“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時天”、“棋聲花院靜,幡影石壇高”等句,俱清新奇警,抉律格之精,今俱不得全篇,惜戰(zhàn)!聊就所存者,推為升堂第三人。
《東館詩見》
司空表圣品高,五律新雋閑澹,雖刻劃而無跡,七絕有遠(yuǎn)致。觀《二十四品》知其功力所到。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元、白,而更落一塵;顯露詞華,尤為縟累。其縱橫議論,蘊(yùn)藉變衰,已啟宋元末派。《詩品》四言,特為研妙,古峭不及齊、梁詞賦,而艷采過之,
《詩學(xué)淵源》
(司空圖)詩效長慶、平淡不尚雕琢;絕句典雅清麗,有大歷風(fēng)。自此而后至于五代、宋初,皆尚西昆一體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21 【介紹】: 元僧,號大林,俗姓武。少好學(xué),性剛毅,負(fù)氣節(jié)。武宗時住五臺山普寧寺,為第一代師。
大明高僧傳·卷第二 解義篇第二之二
釋諱了性號大林。
武氏子也。
宋武公之后以謚為姓。
少即好學(xué)聰睿天啟。
初依安和尚薙發(fā)登具戒。
歷諸講席精究三藏。
后遇真覺國師啟迪厥心。
既而周游關(guān)陜河洛襄漢。
訪諸耆德從而學(xué)焉。
如柏林潭關(guān)輔懷南陽慈諸公。
皆以賢首之學(xué)著稱一時。
性悉造其門領(lǐng)其玄旨。
及歸復(fù)參真覺于壟坻乃曰。
佛法司南其在茲矣。
乃從真覺至五臺。
未幾真覺化去。
遂北游燕薊晦跡魏闕之下。
優(yōu)游江海之上與世若將相忘。
成宗徵居萬寧。
聲價振蕩內(nèi)外。
至大間太后創(chuàng)寺臺山曰普寧。
延居為第一代。
師之為人剛毅頗負(fù)氣節(jié)。
不能俛仰媚悅于人。
故足跡不入城隍不謁權(quán)貴。
人或忌之。
性聞嘗曰。
予本以一介苾芻蒙天子處之以巨剎。
惟乃夙夜弘法匪懈。
圖報國恩不暇。
馀復(fù)何求。
雖有臧倉毀鬲之言。
其如青蠅止棘樊耳。
顧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則納履而去。
何往而不可也。
時元世因尊寵西僧其徒眾甚盛。
出入騎從擬若王公。
或頂赤毳峨冠岸然自倨。
天下名德諸師莫不為之致禮摳衣接足丐其按顱摩頂。
謂之?dāng)z受。
師惟長揖而已。
顧謂眾曰。
吾敢慢于人耶。
吾聞君子愛人以禮。
何可屈節(jié)自取卑辱。
茍為之屈。
非諂則佞。
吾自為道。
于彼何求。
識者高尚其義。
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
塔于竹林之墟。
謚曰弘教。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號大林。
武氏子也。
宋武公之后以謚為姓。
少即。
好學(xué)聰睿天啟。
初依安和尚薙發(fā)。
登具戒。
歷諸講席。
精究三藏。
后遇真覺國師。
啟迪厥心。
既而周游關(guān)陜河洛襄漢。
訪諸耆德。
如柏林潭。
關(guān)輔懷南陽慈。
諸公皆以賢首之學(xué)。
著稱一時。
性悉造門領(lǐng)旨。
及歸。
復(fù)從真覺至五臺。
未幾真覺化去。
遂北游燕薊。
晦跡魏闕之下。
優(yōu)游江海之土。
與世若將相忘。
成宗徵居萬寧。
聲價振蕩內(nèi)外。
至大間太后。
創(chuàng)寺臺山曰普寧。
延居為第一代。
足跡不入城隍不謁權(quán)貴。
人或忌之。
性聞嘗曰。
予本以一介苾芻。
蒙天子處之以巨剎。
惟乃夙夜弘法匪懈。
圖報國恩不暇。
馀復(fù)何求。
雖有藏倉毀沮之言。
其如青蠅止棘樊耳。
顧予命之不遭。
道之不行。
則納履而去。
何往而不可也。
時元世。
因尊寵西僧。
其徒眾甚盛。
出入騎從。
擬若王公。
天下名德諸師。
莫不為之致禮。
師惟長揖而已。
顧謂眾曰。
吾聞君子。
愛人以禮。
何可屈節(jié)自取卑辱。
茍為之屈。
非謟則佞。
識者高尚其義。
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
塔于竹林之墟。
謚曰弘教。
補(bǔ)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了性。號大林。姓武氏。少好學(xué)聰睿之性。殆天授之禮耆德安公。為師而落發(fā)焉。既登具。歷諸講庠。探頤經(jīng)論。遇真覺圓師。啟悟初心。而周游南北幾萬里。窮覽幽勝。所至必咨訪其人。詢至道之要。其所師而學(xué)者。如柏林潭公。關(guān)輔懷公。南陽茲公。皆以義學(xué)著稱。及歸復(fù)見真覺于壟坻。愈見墻仞之高。堂室之奧。乃曰。佛法司南。其在茲乎。真覺歿。北游燕薊?;捋E魏闕之下。悠然如處江海之上。與世若相忘焉。然以懷璧之美。被褐而莫掩。名既喧于眾口。聲遂聞于九重。會萬寧初落。詔師居之。至大中。大后創(chuàng)寺臺山。曰普寧。以茲擅天下之勝。住持之寄。非海內(nèi)碩望。莫能勝之。故以命師。師居十有馀年而歿。師為人剛毅。頗負(fù)氣節(jié)。不能俯仰隨世。雖居官寺。未嘗一至城府。造權(quán)貴之門?;蛑^師少和氣。師曰。予以一介苾芻。天子不以人之微。處之大寺。惟竭誠匪懈。圖以報國而已。夫何求哉。必有臧倉毀鬲之言。蓋亦營營青蠅。止于棘樊耳。顧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納履而去之。何往而不得于道乎。時國家尊寵西僧。其徒甚盛。出入騎從。擬跡王公。其人赤毳峨冠。岸然而自居。諸名德輩。莫不為之致禮。或磬折而前。摳衣接足。丐其按頂。謂之?dāng)z受。師獨(dú)長揖而已?;蛑^師傲。師曰。吾敢慢于人耶。吾聞君子愛人以禮。何可茍屈其節(jié)。而巽于床。自取卑辱乎。且吾于道。何求于彼。彼以其勢自大而倨。吾茍為之屈。非諂則佞也焉。有君子而為佞諂之行哉。識者壯師之氣。以謂如佛印元公之遇高麗王子。可謂識大體而得乎禮矣。歿時至治元年九月。塔舍利于竹林之墟。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了性,號大林,武氏子也。
宋武公之后,以謚為姓。
少即好學(xué),聰睿天啟,初依安和尚薙發(fā),登具戒。
歷諸講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覺國師,啟迪厥心。
既而周游關(guān)陜河洛襄漢,訪諸耆德,從而學(xué)焉。
如泊林潭、關(guān)輔懷、南陽慈諸公皆以賢首之學(xué)著稱一時。
性悉造其門,領(lǐng)厥玄旨。
及歸,復(fù)參真覺于壟坻,乃曰:佛法司南,其在茲矣。
乃從真覺至五臺。
未幾,真覺化去,遂北游燕薊,晦跡魏闕之下,優(yōu)游渤海之濱,與世若將相忘。
成宗徵居萬寧,聲價振蕩內(nèi)外。
至大間,太后創(chuàng)寺臺山,曰普寧,延性居之。
性為人剛毅,頗負(fù)氣節(jié),不能俛仰媚悅于人,故足跡不入城闉,不謁權(quán)貴,人或忌之。
性聞,嘗曰:“予本一介苾芻,蒙天子處之以巨剎,惟乃夙夜宏法匪懈,圖報國恩不暇,馀復(fù)何求。
雖有臧倉毀鬲之言,其如青蠅止棘樊耳。
顧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則納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
”時元世因尊寵西僧,其徒眾甚盛,出入騎從,擬若王公,或項(xiàng)赤毳峨,岸然自倨,天下名德諸師莫不為之致禮,摳衣接足,丐其按顱摩頂,謂之?dāng)z受。
性惟長揖而已,顧謂眾曰:“吾敢慢于人耶?
吾聞君子愛人以禮,何可屈節(jié)自取卑辱?
茍為之屈,非謟則佞,吾自為道,于彼何求。
”識者高之。
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謚曰“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