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葛洪

相關(guān)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即篯鏗。傳說中遠(yuǎn)古時(shí)人。陸終氏之子。相傳堯時(shí)舉用,歷夏至殷末,約八百余歲,常食桂芝,善導(dǎo)引行氣。封于彭城,故稱彭祖。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彭祖姓彭名剪,一云名篯鏗,一云姓篯名鏗,陸終第三子,祝融之孫,顓頊之玄孫。
歷事唐虞夏,至商為守藏史,年七百馀歲,一云八百歲。
有《養(yǎng)性經(jīng)》一卷。
(《淮南子。
說林訓(xùn)》:「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矣。
」高誘注:「一說彭祖蓋黃帝時(shí)學(xué)仙者。
葛洪神仙傳》:「彭祖諱鏗,帝顓頊之玄孫。
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壽終也。
」謹(jǐn)案經(jīng)傳無神仙之說。
論語》「竊比于我老彭。
」包曰:「老彭,殷賢大夫。
」《釋文》引鄭曰:「老,老聃。
彭,彭祖。
」皇侃《疏》曰:「老彭,彭祖也。
年八百歲,故曰老彭也。
老彭亦有德無位。
」皇習(xí)見神仙家言,故以八百歲釋「老」,非經(jīng)意也。
《鄭語》史伯曰:「祝融后八姓,大彭、豕韋為商伯,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商滅之。
」韋昭曰:「大彭,陸終第三子,曰篯,為彭姓,封于大彭,謂之彭祖。
」又曰:「彭祖,大彭也。
」《史記。
楚世家》:「陸終生子六,一曰昆吾,三曰彭祖。
」《集解》引虞翻曰:「名剪,為彭姓,封于大彭,謂之彭祖。
」《索隱》引《世本》:「三曰篯鏗,是為彭祖。
」《周書。
嘗麥解》:「皇天哀禹,賜以彭壽,思正夏略。
」《竹書紀(jì)年》:「帝啟十五年,武觀以西河叛,彭伯壽帥師征西河。
」合而斷之,知彭祖國名即大彭,夏商為方伯,古五霸之一,唐虞封國,傳數(shù)十世八百歲而滅于商,此其實(shí)事也。
論語》之老彭,未知何人。
即如鄭說,或是彭祖國之支族,入仕商,因以國名名之,后世傳會(huì),乃謂彭祖以房中術(shù)壽八百歲,此不經(jīng)之談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漢桂陽人。
傳說文帝時(shí)得道。
將仙去,告其母翌年天下將大疫,庭中井水,檐邊橘樹,可以代養(yǎng)。
井水一升,橘葉一枚,可療一人。
后果疫,母用其言以療疾,皆愈。
水經(jīng)注》引《桂陽列仙傳》謂仙公名耽,漢末人。
太平御覽》引葛洪神仙傳》謂名林,字子玄,周武王時(shí)濮陽曲水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吳丹陽句容人,字孝先。
葛洪從祖父。
從左慈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經(jīng),嘗入天臺(tái)赤城山學(xué)道,常隱馬跡山修煉,自稱葛仙翁。
傳吳孫權(quán)曾召見之。
全三國文·卷七十五
玄字孝先,丹陽句容人,大帝時(shí)方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晉上黨人。
為南海太守。
精研內(nèi)學(xué)。
葛洪師從之,遂以女妻。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二
黃野人,葛洪弟子。
棲山煉丹,野人常隨之。
既仙去,留丹于羅浮山柱石之間,野人得一粒,服之,為地行仙。
后有人游羅浮,宿石巖間,中夜見一人,無衣,而紺毛覆體,意必仙也,乃再拜問道。
其人了不顧,但長笑數(shù)聲,聲振林木,復(fù)歌曰云云。
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四、清宋廣業(yè)輯康熙五十六年刊《羅浮山志會(huì)編》卷四有傳。
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晉文
章字伯仁,魯國人,師事鄭思遠(yuǎn)。
(見《抱樸子內(nèi)篇·遐覽》,又引見《御覽》六百七十。
案:《書鈔》一百二引《魯國先賢傳》,黃伯仁不知何許人,嘗為《龍馬頌》,其文甚麗。
今據(jù)《抱樸子》,知是魯國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東海人,字太玄。
學(xué)兼內(nèi)外,明天文河洛書。
稍遷南陽中部都尉,為南海太守。
后自稱遇仙人陰君,授其道訣。
葛洪、許邁皆曾從之學(xué)。
女為妻。
百余歲卒。
道教奉以為仙。
吳丹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08 【介紹】: 晉南陽酈邑人。
清溪觀道士。
少有孝行,年十一母死,廬墓五年。
相傳遇異人傳煉服術(shù),云游至馀干,結(jié)茅以居。
曹操嘗徵召之,不就。
吳猛、許遜、葛洪、郭璞每顧訪,猛且?guī)熓轮?div id="spnaxog" class='inline' id='people_6901_0_5_comment'>
相傳至東晉安帝義熙四年卒,壽一百七十余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一作圓澤。唐僧。住洛陽慧林寺。性疏簡,通音律。好聚財(cái),時(shí)謂之空門猗頓。代宗大歷末,與諫議李源為忘形友。世多傳其轉(zhuǎn)生故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洛陽慧林寺僧。性疏簡,通音律,好聚財(cái),時(shí)謂之空門猗頓。代宗大歷末,與諫議李源為忘形之友。二人相約游青城、峨眉。行至南浦而卒。《宋高僧傳》卷二〇有傳。《太平廣記》卷三八七引《甘澤謠》存詩2首,傳為其轉(zhuǎn)生之牧童所唱。《全唐詩外編》收之。
全唐詩續(xù)補(bǔ)遺
洛陽惠林寺僧,梵學(xué)之外,音律貫通,與諫議大夫李源為忘年友,亡于杭州天竺寺。
○東坡詩及他本作圓澤。
東坡挽文長老詩云:「向欲錢塘訪圓澤,葛洪川畔待秋深。」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性簡率。禪講之暇。仍治產(chǎn)業(yè)。頗致田園之利。居洛陽之慧林寺。號(hào)空門猗頓。尤與李源善。源父憕。天寶間留守。以節(jié)死安祿山亂。故源因誓。不婚娶仕宦。悉捐產(chǎn)業(yè)。入慧林常住。而日隨僧飲食。以見己志。嘗欲偕觀游蜀。歷攬岷峨王壘青城之勝。而議所由道。久不決。蓋觀欲自長安斜谷。源欲自荊門三峽也。既而卒從源議。舟泊南浦。見婦人錦襠負(fù)罌而汲者。觀泣曰。予始議不欲由此。今奈何。源問之曰。婦人王氏。孕三年矣。然猶未娩。特以予死期尚賒耳。死此生彼。固無恨。請(qǐng)辭。后十二年中秋之夕。當(dāng)相見于錢塘天竺寺外。源治觀喪畢。又候王氏求見所生子。子一笑。由以知緣之所在。誠未易免也。久之源如觀約。至錢塘。聞牧童有歌竹枝之詞于葛洪井畔者。趨拜之曰。觀公健否。牧童曰。李君真信士。勤遠(yuǎn)來。宜得晤語。君茲俗緣未益。慎勿近。益務(wù)進(jìn)脩。以遂合并。則幸甚。徐扣角歌而去。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峨嵋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谷道。源欲溯峽。師不可。源強(qiáng)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fù)罌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shí)。愿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后。錢塘天竺寺外當(dāng)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如期至天竺。當(dāng)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fēng)不用論。慚愧情人遠(yuǎn)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因緣恐?jǐn)嗄c。吳越江山尋已遍。卻回?zé)熻霄奶啤K烊?。莫知所之?贊曰。 京洛有約  峨嵋是行  機(jī)先一語  洞達(dá)三生 汲罌事異  扣角詩清  永懷陳跡  山空月明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圓觀。不知何許人也。居于洛宅。率性疏簡或勤梵學(xué)。而好治生獲田園之利。時(shí)謂之空門猗頓也。此外施為絕異。且通音律。大歷末與李源為忘形之友源父憕居守。天寶末陷于賊中。遂將家業(yè)舍入洛城北慧林寺。即憕之別墅也。以為公用無盡財(cái)也。但日給一器。隨僧眾飲食而已。如此三年。源好服食。忽約觀游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藥。觀欲游長安由斜谷路。李欲自荊入峽。爭此二途。半年未決。李曰。吾已不事王侯。行不愿歷兩京道矣。觀曰。行無固必請(qǐng)從子命。遂自荊上峽行次南浦。泊舟見數(shù)婦女絳達(dá)錦珰負(fù)罌而汲。觀俛首而泣曰。某不欲經(jīng)此者恐見此婦人也。李曰。自上峽來此徒不少。奚獨(dú)泣為觀曰。其孕婦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已逾三載尚未解?。唯以吾未來故。今既見矣。命有所歸。釋氏所謂循環(huán)者也。請(qǐng)君用符咒遣其速生。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其家浴兒時(shí)亦望君訪臨。若相顧一笑。是識(shí)認(rèn)君也。后十二。年當(dāng)中秋月夜。專于錢塘天竺寺外。乃是與君相見之期也。李追悔此之一行致觀到此哀慟殆絕。召孕婦告以其事。婦人喜躍還。頃之親族畢集。以枯魚濁酒饋于水濱。李往授符水。觀具其沐浴新其衣裝。觀其死矣孕婦生焉。李三日往看新兒。襁抱就明果致一笑。李泣具告王氏。王氏厚葬觀。明日李回棹歸慧林寺。詢問弟子方知已理命矣李常念杭州之約。至期到天竺山寺。其夜桂魄皎然。忽聞葛洪井畔有牧童歌竹枝者。乘??劢?。雙髻短衣。徐至寺前。乃觀也。李趨拜曰。觀公健否。曰李公真信士。我與君殊途。慎勿相近。君俗緣未盡但且勤修。不墮即遂相見。李無由序語。望之潸然。觀又歌竹枝。杳裊前去。詞切調(diào)高莫知所謂。嘆曰。真得道之僧也。咫尺懸隔圣凡路殊。諒有之乎初源忿父遇害賊庭。時(shí)方八歲為群賊所虜。流浪南北展轉(zhuǎn)人家。凡六七年歸于近親。代宗聞之授河府掾。源遂絕酒肉不婚娶。不役童仆。常依慧林寺寓一室。隨僧齋食。先命穴其野以備終制。時(shí)時(shí)往眠其間。至于榮辱是非一皆均等也。時(shí)相國李公德裕表薦之。遂授諫議大夫。于時(shí)源已年八十馀矣??贡聿黄稹6甓?。長慶二年也。 系曰。圓觀未死。先寄胎者。聞必不信何耶。違諸圣教也。嘗聞閩尼多許。族姓家婦女為兒。云便來也。及終有以朱題髀。當(dāng)日有家生子。身有赤文便來二字焉。此類亦多。莊子所謂曲士不可與語道者。束于教也。其或竺乾異計(jì)有教未來。佛或別會(huì)曾談。見有我宗自許。若然者未可定執(zhí)已行之教矣。其如觀也果證高深。同智論中多種不思議也。心思言議千里難追矣。
神僧傳·卷第八
釋圓觀。不知何許人。居于洛。率性疏簡。時(shí)與李源為忘形之友。同止慧林寺但日給一器。隨眾僧飲食而已。如此三年。一日源忽約觀游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藥。觀欲游長安由斜谷路。李欲自荊入峽。爭此二途。半年未決。李曰。吾已不事王侯。行不愿歷兩京道矣。觀曰。行無固必請(qǐng)從子命。遂自荊上峽。行次南浦泊舟。見數(shù)婦女條達(dá)錦襠負(fù)罌而汲觀俛首而泣曰。某不欲經(jīng)此者??忠姶藡D人也。李問其故。觀曰。其孕婦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已逾三戴尚未解?。唯以吾未來故。今既見矣。命有所歸。釋氏所謂循還者也。請(qǐng)君用符咒遣其速生。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其家浴兒時(shí)亦望君訪臨。若相顧一笑是識(shí)君也。后十二年當(dāng)中秋月夜。專于錢唐天竺寺外。乃是與君相見之期也。李追悔此一行。召孕婦告以其事。婦人喜躍還。頃之李往授符水。觀沐浴而化。婦生一子焉。李三日往看。新兒果致一笑。明日李回棹歸慧林寺。詢問弟子方知已理命矣。李常念杭州之約。至期到天竺寺。其夜月明忽聞葛洪井耕有牧童歌竹枝者。乘??劢?。雙髻短衣。徐至寺前乃觀也。李趨拜曰。觀公健否。曰李公真信士。我與君殊途。慎勿相近。君俗緣未盡但且勤修。不墮即遂相見。李無由序語。望之潸然。觀又歌竹枝前去。詞切調(diào)高。不知所終。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居于洛宅。率性疏簡?;蚯阼髮W(xué)。而好治生。獲田園之利。時(shí)謂之空門猗頓。此外施為絕異。且通音律。大歷末。與李源為忘形之友。源父憕居守。天寶末陷于賊中。遂將家業(yè)。舍入洛城北慧林寺。但日給一器。隨僧眾飲食而已。如此三年。忽約觀游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藥。觀欲游長安。由斜谷路。李欲自荊入峽。爭此二途。半年未決。李曰。吾已不事王侯。不愿歷兩京道。觀曰。行無固必。請(qǐng)從子命。遂自荊上峽。行次南浦泊舟。見數(shù)婦女。絳達(dá)錦襠。負(fù)罌而汲。觀俛首而泣曰。某不欲經(jīng)此者??忠姶藡D人也。李曰。自上峽來。此徒不少。奚獨(dú)泣為。觀曰。其孕婦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已逾三載。尚未解?。唯以吾未來故。今既見矣。命有所歸。觀死。孕婦生焉。李三日往看新兒。襁抱就明。果致一笑李泣。具告王氏。王氏厚葬觀。李常念杭州之約。至期到天竺山寺。其夜桂魄皎然。忽聞葛洪井畔。有牧童歌竹枝者。乘牛扣角。雙髻短衣。徐至寺前。乃觀也。李趨拜曰。觀公健否。曰李公真信士。我與君殊途。慎勿相近。君俗緣未盡。但且勤修不墮。即遂相見。李無由序語。望之潸然。觀又歌竹枝。杳裊前去。詞切調(diào)高。莫知所謂嘆曰。真得道之僧也。咫尺懸隔。圣凡路殊。源遂絕酒肉。不婚娶。不役童仆。常依慧林寺。寓一室隨僧齋食。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無演。
天彭張氏子。
幼英烈。
不甘處俗。
十五棄家。
事承天院寶梵大師昭符。
符記之曰。
此子。
他日法中龍象也。
二十以誦經(jīng)。
落發(fā)。
受首楞嚴(yán)于繼靜。
靜歿。
卒業(yè)于惟鳳文昭。
受圓覺肇論于省身。
受華嚴(yán)法界觀起信論于曉顏。
受唯識(shí)百法論于延慶。
凡此諸師。
皆聲名藉藉。
師。
必妙得其家風(fēng)。
然后已。
又從諸儒講學(xué)。
于書無所不觀。
于文無所不能。
趙清獻(xiàn)公。
挽師登法席。
于楞嚴(yán)了義。
指掌極談。
聞?wù)摺?div id="vd1v05n"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515_0_29_comment'>
如飲醇酒。
無不必醉。
既于此經(jīng)。
心融形釋。
復(fù)出入內(nèi)外篇籍。
如風(fēng)行電激。
所向如志。
又嘗問道于禪師惟迪惟勝。
師嘿然心許曰。
此自在吾術(shù)內(nèi)矣。
又作大悲觀音化相。
宇以崇閣。
極天下之竘工珍材。
二十馀年乃成。
人以為莊嚴(yán)之冠。
不知師之游戲也。
中年。
葛洪內(nèi)篇。
延異譎士。
將以丹石伏物。
皆為黃金。
或取其金而畔去。
師不悔不怒。
他日遇之。
視之如初。
此可以觀其德性也。
寶梵既歿。
二親又耄。
期去世。
乃南游曰。
吾聞南方大士。
有若祖心。
有若克文。
有若善本。
皆命世亞圣大人也。
不可不行觀道焉。
元符三年三月。
道出戎州。
憩渝州覺林禪院。
不疾而化。
僧臘三十有七。
其法子。
奉師遺骨。
藏于寶梵塔之西。
有志不果。
遽厄于數(shù)。
惜哉。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