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49—1100 【介紹】: 宋揚(yáng)州高郵人,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少從蘇軾游。神宗元豐八年進(jìn)士。為定海主簿。哲宗元祐初,以蘇軾薦,除太學(xué)博士,復(fù)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圣元年,因坐元祐黨籍,通判杭州。又以增損《實(shí)錄》罪,責(zé)監(jiān)處州酒稅。繼迭遭貶謫,編管橫州、雷州?;兆诩次唬贋樾吕?,北歸至藤州卒。善詩賦策論,尤工詞,屬婉約派。與黃庭堅、晁補(bǔ)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xué)士。有《淮海集》。全宋詩
詞學(xué)圖錄秦觀(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進(jìn)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薦應(yīng)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試,未第。五年,召為秘書省校對黃本書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三)。六年,遷正字(同上書卷四六二),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圣元年(一○九四),坐黨籍,出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監(jiān)鹽酒稅。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編管橫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書卷五○二)。三年,放還,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長短句》三卷。事見《秦觀詞年表》(《淮海居士長短句》附錄二),《宋史》卷四四四有傳。秦觀詩,以宋乾道高郵軍學(xué)刻《淮海集》(藏日本內(nèi)閣文庫)為底本,原集唱和詩多誤入他人之作。參校宋乾道高郵軍學(xué)刻、紹熙謝雩修補(bǔ)本(簡稱謝本,藏北京圖書館,殘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舊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閒居集》(簡稱文本,藏北京圖書館)、明鄂州張綖刻本(簡稱張本)、清高郵王敬之刻本(簡稱王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六卷。
秦觀(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人。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全宋文·卷二五七二
秦觀(一○四九——一一○○),字太虛,又字少游,號淮海居士,揚(yáng)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元豐八年進(jìn)士,除定海主簿,尋授蔡州教授。元祐初因蘇軾薦,任太學(xué)博士,六年遷秘書省正字,八年任國史院編修,授左宣德郎。紹圣元年坐元祐黨籍,出通判杭州,道貶監(jiān)處州酒稅。后削秩徙郴州,繼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兆诩次徽龠€,復(fù)為宣德郎。元符三年八月卒于北歸途中。觀善詩賦策論,尤工詞,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長短句》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35 【介紹】: 宋仙井監(jiān)人,字子蒼,號陵陽先生?;兆谡统酰垣I(xiàn)頌補(bǔ)假將仕郎,召試,賜進(jìn)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累官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與三館士分撰親祠明堂、圓壇、方澤等樂曲。遷中書舍人,尋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制詞簡重,為時所推。高宗即位,知江州。卒于撫州。嘗從蘇轍學(xué),詩似儲光羲。有《陵陽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三五○八韓駒(一○八○~一一三五),字子蒼,蜀仙井監(jiān)(今四川仁壽)人。早年從蘇轍學(xué)。徽宗政和初以獻(xiàn)賦召試舍人院,賜進(jìn)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旋因曾為蘇氏學(xué),謫監(jiān)蒲城市易務(wù),遷知分寧縣。召為著作郎。宣和五年(一一二三),除秘書少監(jiān)。六年,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擢權(quán)直學(xué)士院。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由知應(yīng)天府移知黃州,尋又因蘇氏學(xué)提舉江州太平觀。高宗即位,知江州。紹興五年卒于撫州,年五十六(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四)。蘇轍稱其詩如儲光羲,呂本中亦引之入江西詩派。有《陵陽集》四卷傳世。《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韓駒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蕭山王氏十萬卷樓舊藏抄本(簡稱王本,今藏南京圖書館),清宣統(tǒng)二年沈曾植仿宋刊本(簡稱沈本)。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五卷。
韓駒(一○八二——一一三五),字子蒼,號牟陽,又號北憲居士,世稱陵陽先生,陵井監(jiān)(治今四川仁壽)人。少有文稱,大觀四年以獻(xiàn)頌補(bǔ)假將仕郎。召試舍人院,賜進(jìn)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尋坐為蘇軾學(xué),謫監(jiān)華州蒲城縣市易務(wù),知洪州分寧縣,召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除秘書少監(jiān),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尋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制詞簡重,為時所推。坐鄉(xiāng)黨曲學(xué),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靖康元年再除中書舍人,左遷應(yīng)天尹,謫黃州。高宗即位,知江州。紹興元年寓居洪州。五年,卒于撫州。有《陵陽集》十五卷,今存詩四卷。見《題王元之文集后》(《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卷一九一),牟巘《跋韓子蒼帖》(《陵陽集》卷一六),《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0—1172 【介紹】: 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號盧溪?;兆谡桶四赀M(jìn)士。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紹興中,胡銓上疏乞斬秦檜等,謫新州,庭圭獨(dú)以詩送行。紹興十九年,坐訕謗編管辰州。檜死,許自便。孝宗即位,除國子監(jiān)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閣。博學(xué)兼通,工詩,尤精于《易》。有《盧溪集》、《易解》、《滄海遺珠》等。全宋詩
全宋文·卷三四○六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號盧溪真逸(《誠齋集》卷八○《盧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屬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jìn)士,調(diào)衡州茶陵縣丞。宣和末年退居鄉(xiāng)里。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銓上疏斥秦檜,貶嶺南,庭圭獨(dú)以詩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編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檜死,許自便。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召對,改左承奉郎,除國子監(jiān)主簿。以年老力辭,主管臺州崇道觀。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見。七年,至闕,除直敷文閣,領(lǐng)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傳世有《盧溪集》,此外著述頗多,均已佚。事見《省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狀》、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銘》。《宋史翼》卷七○有傳。 王庭圭詩,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盧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為詩,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瀘溪文集》二十卷(簡稱李本、卷一至卷一○為詩,藏上海圖書館)、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瀘溪集》十六卷(簡稱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詩,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間采近人傅增湘校語(簡稱傅校)。集中雜著與新輯得之集外詩,依次編為第二十六卷。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號盧溪真逸,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政和八年登進(jìn)士第,調(diào)衡州茶陵丞。宣和末棄官歸,教授鄉(xiāng)里。紹興中胡銓因上疏乞斬秦檜罷和議安置嶺南,庭圭以詩送行,有「癡兒不了官中事」之句,指檜也,坐是除名流辰州。檜死,許自便。孝宗召對便殿,除直敷文閣。乾道八年以疾卒,年九十三。著有《盧溪文集》五十卷、《易解》二十卷、《六經(jīng)講義》十卷、《論語講義》五卷、《語錄》五卷、《雜志》五卷、《滄海遺珠》五卷、《方外書》十卷、《校字》一卷、《鳳停山叢錄》一卷。見周必大《直敷文閣王公行狀》,胡銓《王公墓志銘》(《盧溪文集》附錄),《南宋書》卷六三,《宋史翼》卷七。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三九三
王鈇(或作「王鐵」)(?——一一四九),字承可,號亦樂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秦檜舅氏王本觀復(fù)之子。檜薦于朝,除樞密院屬官。紹興初提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十二年除直秘閣,移兩浙西路提點(diǎn)刑獄,遷本路轉(zhuǎn)運(yùn)副使。擢戶部侍郎,措置兩浙經(jīng)界。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知湖州,徙廣東經(jīng)略使、知廣州。十九年卒于官。有《亦樂居士文集》六卷。見《蘆川歸來集》卷九,《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二八、食貨六之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七、一四六、一四八、一五三、一五五、一五八、一五九,《宋史》卷三○、一六七、一七三,《南宋制撫年表》卷下,乾隆《南昌府志》卷四○。
人物簡介
【生卒】:1167—1240 【介紹】: 宋鎮(zhèn)江金壇人,字平國,號漫塘病叟。先宗紹熙元年進(jìn)士。調(diào)江寧尉,當(dāng)?shù)匚罪L(fēng)甚盛,令保伍互相糾察,多使改業(yè)為農(nóng)。授泰興令,有能名。以父喪至京,極言韓侂胄輕挑兵端。授浙東倉司干官,尋告歸。退居三十八年,在鄉(xiāng)置義倉,創(chuàng)義役,賑濟(jì)萬余人,又定折麥錢額,毀淫祠八十四所。有《漫塘文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六八二○劉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國,自號漫塘病叟,金壇(今屬江蘇)人。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jìn)士,調(diào)江寧尉。歷真州司法參軍、知泰興縣、浙東倉使干官。以不樂韓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間雖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舊傳》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詩五卷。《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傳。 劉宰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續(xù)刻本(簡稱王本)和萬歷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簡稱萬歷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劉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國,號漫堂。鎮(zhèn)江府金壇(今江蘇金壇)人。紹熙元年賜進(jìn)士出身,歷江寧尉、真州司法、泰興令。開禧間為浙東倉司干官,尋告歸,監(jiān)南岳廟。理宗即位,以為籍田令,屢辭,改添差通判建康府,又辭,以直秘閣主管仙都觀。端平元年,升直寶謨閣,祠如故。未幾,遷太常丞,遷將作少監(jiān),又以直敷文閣知寧國府,皆不拜。進(jìn)直顯謨閣,主管玉局觀。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文清。宰隱居三十年,于書無所不讀。著有《漫塘文集》(存)、《語錄》、《京口耆舊傳》(存)。見《宋史》卷四○一本傳、《漫塘文集》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