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冠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59 【介紹】: 宋代州人,字定遠,號通理?;兆谛驮晡渑e進士。授滑州韋城尉。汴京為金所圍,獨韋城不下。后為河東、河北統(tǒng)制接應副使,以糧盡被俘。金人欲授以官,堅辭。久之放歸,為道士以終。長于詩文。有《成真集》、《通理集》。
全宋詩
何宏中(一○九七~一一五九),字定遠,自號通理先生。先世居雁門(今山西代縣),后移居忻州(今山西忻縣),遂為忻州人。家世從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殿試策中第,調(diào)滑州韋城尉。金兵圍東京,附近州縣均失守,獨韋城不下,以功擢武節(jié)大夫、河東河北兩路統(tǒng)制接應使。后孤守銀冶,糧盡被俘,囚居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始終不屈。晚年為道士,卒于高宗紹興二十九年,年六十三。著有《成真集》、《通理集》,已佚。事見《中州集》卷一○。
中州集
宏中,字定遠,先世居雁門,叔祖青,出武弁,任忻州兵馬使,因家焉。
祖行宣,西游遇仙不返。
行宣之子子奇、子霖,政和中,中武舉高科。
子奇,秉義郎、武州宣寧尉。
子霖,忠翊、郎,守豐州安豐砦,皆沒王事。
定遠,子奇子也。
幼倜儻,儀觀秀整,雅以奇節(jié)自許。
宣和末,方賊擾江、浙,定遠以太學武舉進士陳破賊三策,徽宗褒諭,謂非近日言事者所可比。
已而破賊如定遠策,遂知名。
宣和元年,集英殿試,策中第二,調(diào)滑州韋城尉。
汴京被圍,州郡多避走,獨韋不下。
兵退,統(tǒng)制武漢英奏辟,欽宗御札召赴軍前,以路塞不果,因請兵真定宣撫司。
時副帥種師中兵已潰,宣撫司檄定遠副漢英守銀冶路。
既而太原破,西路無完城,定遠等提兵并山而東,將赴援京師。
俄漢英戰(zhàn)死,定遠收合散亡,立山棚七十四所,號令所及千里,而遠艱食數(shù)月,人不敢相食。
詔以為武節(jié)大夫、河東、河北兩路統(tǒng)制接應使。
是后,國朝兵日盛,所守唯銀冶一城而已。
帥府募人,生致定遠。
天會五年二月,糧盡被擒,大帥昭刺憐其忠,解縛授以官。
定遠投牒于地曰:我常以此物誘人出死力,若輩乃欲以此嚇我耶!
帥嘉其不降屈。
又問:欲還鄉(xiāng)否,定遠謀南奔,陽以愿歸為言。
會監(jiān)送使臣有先與定遠相攻劫者,愬之,囚西京府君廟二年。
帥一日召之,授以官,又不拜。
使之充軍,亦不從。
取家屬填城黃龍府,益偃蹇不行。
帥怒,褫衣欲斬之。
定遠忻然就戮,曰:得死所矣。
擁之行,已數(shù)十步,帥終不忍。
召還,問:爾授官不愿;充軍,又不行;填城,又不行。
斬,又不懼,畢竟欲如何?
定遠徐曰:生死在公,奚問為?
帥怒,解系之西京獄。
得州人保任者數(shù)十族,乃放歸,請為黃冠
時神霄宮廢,道士舊以徽宗為東華君,將毀其像。
定遠為起紫微殿,遷像事之。
年六十三,正隆四年,病歿。
自號通理先生。
所著成真、通理二集,藏于家。
州將傅慎微幾先贈詩云:故人何定遠,造物不虛生。
骨骼棱棱瘦,詩篇字字清。
世皆尊道義,我獨見忠誠。
尊酒分攜后,何時蓋復傾。
其馀與朱少章輩唱酬甚多,皆為所推重,載之墓碣之陰。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六○一
王思明,號竹庵,臨安(今浙江杭州)人,黃冠
性嗜書,編錄滿案,寄興風雅,與友人結(jié)山中吟社,當世重之。
寧宗慶元間賜號純素大師,同領(lǐng)宮事。
年七十馀卒。
著有《竹庵詩稿》。
見《洞霄圖志》卷五,《宋詩紀事》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壽晟、壽峸。宋末阿拉伯人。與弟蒲壽庚至泉州貿(mào)易。度宗咸淳間,知梅州。益、廣二王航海至泉州,時壽庚為泉州守,閉城不納。壽宬密諭壽庚納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學詩稿》。
全宋詩
蒲壽宬,泉州(今屬福建)人。
生平不詳。
從集中詩篇觀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跡遍東南。
卷一《梅陽壬申劭農(nóng)偶成書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劉尚書》,知與劉克莊同時,年輩相近。
晚年著黃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稱心泉處士。
有《蒲心泉詩》(明《文淵閣書目》),已佚。
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心泉學詩稿》六卷。
事見《八閩通志》卷八六。
 蒲壽宬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殘本《永樂大典》引錄。
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一六五
蒲壽宬,本西域人,與其弟壽庚以互市歸于宋,家泉州。嘗為軍吏,開慶、景定間以擊海寇有功,遷擢將帥,入領(lǐng)環(huán)衛(wèi),辭官歸隱。嘗于山間得泉一泓,愛之,結(jié)庵其旁,扁曰「心泉」,因以自號。咸淳七年,起家知梅州。移知吉州,辭疾不赴,卜隱泉州法石山。景炎元年與壽庚降元,然不復出仕。事跡參見日人桑原騭藏《蒲壽庚考》、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中甫,號中齋。本名剡,字光薦。理宗景定三年進士。宋末避于閩,趙總卿辟為干官,薦除宣教郎、宗正寺簿。隨帝炳往厓山,除秘書丞、禮部侍郎兼權(quán)直學士院。宋亡,屢投海不得死。為元將張弘范所得,待以賓禮。后同文天祥送燕京,嘗教弘范次子。得放歸,卒于元成宗大德初。有詩名,與文天祥為同門友。有《東海集》,一名《中齋集》。
全宋詩
鄧剡,字光薦,一字中甫,號中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士。
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避兵于閩。
端宗音炎元年(一二七六)辟干官。
二年,除宗正寺簿。
帝炳祥興元年(一二七八)扈駕至崖山,除秘書丞兼權(quán)禮部侍郎。
二年,權(quán)直學士。
崖山敗,投海未死,與文天祥同被執(zhí)北行,至建康,從黃冠歸。
元大德初卒。
有《東海集》,已佚。
事見《廣州人物志》卷二四,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七六。
今錄詩二十三首。
全宋文·卷八二六○
鄧光薦,本名剡,以字行,又字中甫,號中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進士。宋末入文天祥幕,舉家入閩,趙總卿辟為干官,除宣教郎、宗正寺簿。隨駕至厓山,除秘書丞、兼權(quán)禮部侍郎,遷直學士。國亡投海,為元兵所救,與文天祥同拘建康,后得釋。元將張弘范禮致之,以教其子。晚隱于鄉(xiāng)。著有《東海集》、《中齋集》;又有《文丞相督府忠義傳》一卷,今存。見文天祥《集杜詩·鄧禮部序》,《南宋書》卷六○,《宋季忠義錄》卷一○,《宋史翼》卷三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云子。度宗咸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nèi)廷。宋亡,隨北去。后為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為詩慷慨有氣節(jié),多紀國亡北徙事,后人推為“詩史”。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全宋詩
汪元量,字大有,號水云,晚號楚狂(《湖山類稿》卷三《夷山醉歌》),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著《湖山類稿》十三卷、《汪水云詩》四卷、《水云詞》二卷等(《千頃堂書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劉辰翁批點《湖山類稿》五卷;清錢謙益據(jù)云間鈔詩舊冊輯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禮增輯為《增訂湖山類稿》五卷?!赌纤螘肪砹袀?。 汪元量詩,第一至五卷以清乾隆鮑廷博知不足齋刻《湖山類稿》、《水云集》為底本,刪去后者重出之詩。參校清吳翌鳳抄本(有清顧至、黃丕烈跋,簡稱顧本,藏北京圖書館)、明末抄本《汪水云詩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簡稱毛本,藏北京圖書館)以及《詩淵》引詩等。另從《永樂大典》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六卷。
詞學圖錄
汪元量(約1241-約1317) 字大有,號水云。錢塘人。以善琴事謝后、王昭儀,宋亡,隨三宮留燕,后南歸為道士。有《水云集》、《湖山類稿》、《水云詞》。
元詩紀事
元量字大有,號水云,錢唐人。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全宋文·卷八三二七
汪元量(一二四一——一三一七),字大有,號水云,臨安府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善琴供奉掖庭。
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元量隨三宮入燕,多歷年所,后乞為黃冠還錢塘。
元量又工詩,著有《湖山類稿》(存)、《水云集》(存)。
其詩多慷慨悲歌,大凡亡國之戚、去國之苦、間關(guān)愁嘆之狀,皆備見于詩篇,故當時聞人多推為詩史。
見《南宋書》卷六二,馬廷鸞《湖山類稿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