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席益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德富。保定易縣謝氏子也。年七歲力求出家。父母感異夢遂舍入興圣寺。依真空和尚薙發(fā)受具戒。力究大法。一日經(jīng)行次忽大悟。自是名播叢林。宋皇慶初萬山壽和尚奉旨大興水陸齋會請師開堂說法。七眾咸集。師方升座說偈。忽于座上放大光明。遍照空際現(xiàn)諸瑞相。良久方隱聞于朝廷賜通辯大師之號并金僧伽黎衣。及后示滅有白光頂出照耀四達。荼毗得舍利數(shù)十顆。建塔。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七
釋德富,姓謝氏,易人也。
年七歲力求出家,父母感異夢,遂舍入興圣寺依真空薙發(fā),受具戒,力究大法。
一日經(jīng)行次忽大悟,自是名播叢林。
宋皇慶初,萬山壽方大興水陸齋會,請富開堂說法,七眾咸集。
富方升座說偈,忽于座上放大光明遍照空際,現(xiàn)諸瑞相,良久方隱。
事聞于朝,賜“通辯大師”之號,并金僧伽黎衣。
及后示滅,有白光從頂出,照耀四達,茶毗得舍利數(shù)十顆,建塔焉。
趙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6—1141 【介紹】: 宋普州安居人,字應祥。
哲宗元符三年進士。
以善理財聞。
徽宗宣和末除成都路轉運判官,指陳榷茶、買馬五害。
擢都大提舉川陜茶馬事,大更茶馬法。
張浚宣撫川蜀,任開總領四川財賦,變酒法、鹽法。
浚治兵秦川,經(jīng)營兩河之財用,皆取辦于開。
吳玠為四川宣撫副使,席益為四川安撫制置大使,均與開不協(xié)。
后提舉太平觀卒。
全宋文·卷二九二○
趙開(一○六六——一一四一),字應祥,普州安居(今四川安岳)人。登元符三年進士第。大觀二年權辟雍正。宣和間歷禮制局校正檢閱官,知鄢陵縣,講議司檢詳官。除成都路轉運判官。建炎二年擢都大提舉川陜茶馬事。張浚宣撫川蜀,以開兼宣撫處置使司隨軍轉運使,總領四川財賦。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七年復右文殿修撰、都大主管川陜茶馬。其時已病,累疏丐去,提舉江州太平觀。十一年卒。《宋史》卷三七四有傳。
毛敏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六三二
毛敏,字伯穎,雅州(治今四川雅安)人。
政和二年上舍及第,曾官眉山,移臨邛。
建炎初,召赴揚州行在,除校書郎。
三年,出知仙井監(jiān)。
移渠州,改眉州,又為四川制置大使席益幕屬。
見所撰《上丞相小簡》、《上林內(nèi)翰小簡》、《上張侍郎小簡》、《上樞密宮使小簡》、《上胡宣撫小簡》,《南宋館閣錄》卷八,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一四。
樊汝霖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九三
樊汝霖,字澤之,金堂(今四川金堂西)人。
宣和六年第進士。
紹興六年,四川制置大使席益薦嘗任知縣人十三員與郡,馮當時與汝霖為之最。
紹興三十一年,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擢成都府路轉運判官。
仕至瀘州安撫使以卒。
著有《譜注韓文》四十卷、《韓文公志》五卷、《唐書文藝補》六十三卷。
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九三,《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六,《宋史》卷二○八、二○九《藝文志》。

人物簡介

大明高僧傳·卷第二 解義篇第二之二
釋妙文蔚州孫氏子也。
九歲出家十八受具。
已而游學于云朔燕趙之境。
二十一抵京師。
依大德明和尚學圓頓教。
遂陸沈于眾十有一年。
眾請出世。
始赤服升猊座。
縱無礙辯若峽倒川奔。
及乎閒居簡默言不妄發(fā)。
其涵養(yǎng)沖挹無欲速。
不躁進大類如此。
年四十八住薊之云泉勤儉節(jié)用。
老者懷其德。
少者嚴其教。
故眾睦而寺治。
廩有馀粟以賑饑民。
薊人稱之。
世祖召見顧謂侍臣曰。
此福德僧也詔居寶集。
自爾教乘法席益盛。
性相并驅僧俗溥濟。
斯時海內(nèi)講席紛紛方膠錮于名相凝滯于殊途。
文獨大弘方等振以圓宗。
使守株者融通于寂默之表。
龍象蹴踏競駕一乘。
年逾八十專修念佛三昧。
延祐六年預知時至誡諸弟子。
高聲稱彌陀佛名面西趺坐。
手結三昧印泊然而蛻。
塔于平則門外。
補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妙文。蔚州孫氏子。九歲為僧。十有八畦服游學。跋涉云朔燕趙之墟。具戒。抵京師。依大德明公。學圓頓之道。盡得其旨。陸沉于眾中。積年三十有二。以眾勸請之殷。乃始赤服升猊。就傳弘之列。其涵養(yǎng)沖挹。無欲速成名。不躁進求達類。如此。住持薊之云泉。勤儉節(jié)用。老者懷其德。少者嚴其教。故眾睦而寺治。比再稔廩有馀粟。歲荒以賑饑民。薊人稱焉。世祖聞其道。召見之。顧謂侍臣曰。福德僧也。詔居寶集。時禪學寖微。教乘益盛。性相二宗。皆以大乘并驅。海內(nèi)相學之流。囿于名數(shù)。滯于殊途。蔽情執(zhí)之見?;髨A頓之旨。師獨大弘方等。振起圓機。使守株于文字者。有以蕩滌情塵。融通寂炤。是以龍象蹴踏。競附一乘之駕。年逾八十。倦于勤。以院事任諸弟子。退居逸老。一專念佛三昧。延祐六年坐脫。年八十三。告終之日。誡眾高唱佛名。遽起加趺。結三昧印。泊然寂矣。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妙文,姓孫氏,蔚人也。
九歲出家,十八受具。
已而游學于云朔燕趙之境。
年二十一,抵京師,依大德明學圓頓教,陸沈于眾,不自表見,十有一年。
眾請出世,始赤服升猊座,縱無礙辯,若峽倒川奔。
及乎間居簡默,言不妄發(fā),其涵養(yǎng)沖挹,無欲速,不躁進,大類如此。
年四十八住薊之云泉,勤儉節(jié)用,老者懷其德,少者嚴其教,故眾睦而寺治,廩有馀粟以賑饑民,薊人稱之。
世祖召見,顧謂侍臣,曰:“此福德僧也。
”詔居寶集,自爾教乘法席益盛,性相并融,僧俗溥濟。
斯時,海內(nèi)講席紛紛,方膠錮于名相,凝滯于殊途,文獨大宏方等,振以圓宗,使守株者,融通于寂默之表,龍象蹴踏,競駕一乘。
年逾八十,專脩念佛三昧。
延祐六年預知時至,誡諸弟子高聲稱彌陀佛名,面西跌坐,手結三昧印,泊然而蛻。
塔于平則門外。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二
釋妙文,姓孫氏,蔚人也。年方九齡,舍身佛寺。既冠,始抵燕京,依大德明公學圓頓之道,后居薊之云泉寺,操行精勤,力崇儉樸。麇有馀粟,歲荒以賑饑民,薊人德之。累主講席,大宏方等,高唱圓宗。晚年退居逸老,專修念佛三昧。元延祐六年示疾,命弟子諷佛名,遽起趺坐,聲息泊然,年八十三。